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兵不死-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王亮怎么会对那些边防哨所如此熟悉呢?

    老人家一副虎爸的架势,把儿子送到寂寞荒凉的风雪高原。

    殊不知,多少个日夜,老人躲在书房,拿着放大镜,仔细看着边防图。

    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每一处耕地,每一片海滩,他都不肯放过。

    只因对儿子的思念。

    王亮爱自己的孩子们,但方式特殊。

    或许,这就是军人家庭的独特之处吧。

    儿子们并不怨恨父亲,渐渐地,他们喜欢上了哨所特有的安静与简单。

    在军校的时候,他们日复一日地学习和训练,也思考过像人生意义这样的哲学问题,但迷茫空虚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

    到了哨所之后,孩子们恍然发现,自己的心在一天天的静谧中丰富了起来,升华,充实。

    更懂得了什么是国家利益,什么是民族利益。

    “九八抗洪的时候,董将军虽然和儿子在一个阵地上,但两人却很少见面。有一个情形我记得非常清楚,将军是在检查施工的时候见到又黑又瘦的少尉儿子的。”

    听闻父亲来了,儿子惊喜得顾不上整理着装就匆忙跑去。

    只见父亲晒得面容黝黑,手臂上的皮肤脱落得斑斑驳驳。

    看到跟自己一样晒得黝黑的儿子,董将军严肃的神情里虽然看不出心疼,但却露出一丝欣慰。

    董将军:“怎么样?”

    儿子:“还行!”

    董将军问道:“你学会怎么抗洪了没有?”

    儿子点点头。

    董将军:“什么是管涌?”

    儿子:“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细颗粒沿骨架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在土孔。。。。。。”

    董将军:“说说抢护的方法。”

    儿子:“临截背导,导压兼施,降低渗压,防止渗流带出泥沙。。。。。。”

    儿子对答如流,董将军这才微微点头。

    临走的时候,他抬起自己的右臂对儿子说:“看看你的手,还没我的晒得黑。我这已经是爆开第三层皮了,你至少得晒成这样才合格。”

    儿子不好意思地笑了,连连点头,记在心上。

    王亮滑动屏幕,找出了一张照片,正是将军指着自己的手臂叮嘱着儿子的那一张。

    当时将军手指右臂,张着嘴,在说着些什么。

    儿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的手臂,露着两颗大门牙,笑得有些羞涩。

    他知道,自己做得还不够。

    将军的旁边有两个校官,他们静静地等着,并没有打扰这对父子难得的相聚难得的温馨时刻。

    王亮道:“这些东西都不是虚构出来的,都是真实的。这就是我们的将军,这就是我们的基层官兵。”

    其实,在红色尖刀连里,董少尉被战士们称为酋长。

    因为,他被公认为是连队里最黑的人。

    董少尉做出过这样的感慨:“老爸对我的要求一向非常严格,我总觉得自己就算是跳起来也很触碰到他的目标。作为他唯一的儿子,我从没有懈怠过一天,始终处于紧张的赶路之中。不能给老爸丢人!”

    将军曾经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但他从来都没有在考学、调动、分配、晋升的事情上给别人打招呼,也从未给拉关系、走后门。

    王亮忽然想起了些什么,补充道:“哦,有一次例外,老董唯一一次动用关系,是因为儿子从小调皮捣蛋,他决意把儿子送到部队里去改造。那时,他帮儿子挑了一个连队。哪个连队最苦、训练最狠,就送到了哪里去。”

    当年九江封堵决口的抗洪场面,仍旧历历在目。

    决口旁,战旗高扬。

    2000名官兵组成一道道传送链,将堵水用的石料、粮包向激流中抛投。

    可湍急的水流转眼便将砂袋、粮包冲得无影无踪。

    钢管运来了,将士们把钢管绞成栅栏,一排排地打入江底,然后飞速地抛块石、袋装碎石、钢筋笼块石和一袋袋的稻谷、蚕豆。

    石料流失被遏制了,堵水效果明显。

    董将军一声令下:“部队换防!”

    从浙省千里驰援的1800名官兵精神抖擞地开到了现场,疲惫劳累的战士们撤下去。

    王亮:“指挥调度,动动嘴皮子不就行了吗?来,看看这张照片。”

    说着,王亮又找出了一张照片。

    一张很少有人见过的照片。

    照片中,将军分明在滔滔不绝的洪水之中,同官兵们手拉着手,组成了一道人墙。

    仔细看,将军连救生衣都没有穿!

    身先士卒,绝不是说说。

    。。。。。。

    1998年9月15日的清晨,九江市。

    持续五十天的抗洪抢险结束了,三万多名被困群众得救。

    选择凌晨,是因为解放军官兵们不想惊动群众。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谁,知道我是为了谁就好。

    即便是凌晨,九江市还是出现了罕见的万人空巷场景。

    没有人去组织,完全是自发的。

    这个凌晨,没有人赖在穿上睡懒觉。

    九江市民们都起了一个大早,准备了很多份早餐。

    在十里大道,在临时搭建的“凯旋门”下。

    数十万九江市民挥泪为抗洪期间保卫九江首批回撤的子弟兵送行。

    市民们往官兵手里塞鸡蛋、面包、牛奶。。。。。。

    官兵们委婉的拒绝。

    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说到做到。

    一辆辆驶离的敞篷卡车上,官兵们微笑着,挥手向市民告别。

    那些市民们嚎啕大哭,舍不得啊,真的是舍不得。

    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真正认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解放军同志,你们辛苦了。”

    “辛苦了,你们。”

    “谢谢你们。”

    “祝你们一路平安。”

    “九江人不会忘记你们。”

    “解放军叔叔再见!”

    大娘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学生们嚎啕大哭。。。。。。

    司机放慢了车速,给官兵们告别的时间。

    短暂的握手,一辈子的情谊。

    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你温暖了他,他会温暖别人。

    好人,就是如此诞生的。

    再后来,官兵们笔挺地站在后车厢,敬着军礼,直至卡车驶离市区。。。。。。

    坏人变好人很难,但那时起,很多人都在慢慢变好。。。。。。。

    照片都是真实的,送别的视频也有,网上都可以搜到,找不到可以管我要。

0166 铁血虎将终七十六

    0166 铁血虎将终七十六

    “2016年,刚性了一辈子的董将军因为肺气肿住进了医院。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位抗洪将军,气管被切开,靠着呼吸机来维持生命,他只能通过打手势和书写与人交流。”

    想来,当年泪别抗洪将士的画面会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吧。

    老人家会想,快要见到那些牺牲的官兵了。

    想,真的想他们。

    将近二十年了。

    终于快要再相会了,那些可爱的人们。

    参观者们默默擦拭着眼泪。

    屏幕前的网友们也哭了。

    董将军,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很多资料在网上都能找得到。

    但,2017年的今天,谁又会有心去搜一下,浏览一下呢?

    或许,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才会有人记起,咱们的国家,还有这么一位铁血将军。

    王亮继续道:“董将军的儿子已经是东部战区陆军某部的团长了,将军住院期间,刚刚率部完成比武考核的儿子从演训场赶到医院去看父亲。听完儿子的汇报,将军在白纸上写下了一个潦草的数字‘80’。”

    “这是他给儿子打出的分数,良好,表示将军对儿子的认可,铁骨铮铮的军人,也有柔情的一面。”

    一辈子戍守台海前哨,一辈子痴迷练兵打仗,一辈子严谨淡泊低调。

    走时形销骨立,但留下的,是一种精神。

    王亮默默泪水:“我记得非常清楚,当媒体记者向董将军采访抗洪事迹的时候,董将军一点都没提自己的辛劳,而是动情地说:‘我们的兵真的是可爱啊!扛沙袋总是拼命地跑。这么热的天,很多兵中暑了,输液后拔掉针头又冲上去了。他们很苦很累,但没有一个熊包。你要我讲官兵中有多少英雄,我说不清。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都有一串催人泪下的故事。’他嘱咐记者,不要写自己,要多写写奋战在一线的官兵们。。。。。。”

    原南市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9日在南市逝世,享年76岁。。。。。。

    一条讣告。

    戎马一生、德高望重的老人走了,安详的走了。

    董老将军去世的消息传来,如同当年的那张照片一样,再度引爆了无数国人的泪点。

    “新春寒夜月重圆,送别将军叹逝川。决战九江封溃口,扬威台海止烽烟。柳营清正无伸手,戎事专诚不卸肩。铁马金戈同一哭,东南劲旅忆忠贤。”王亮忍不住,把这首诗又一次拿了出来,诵读给大家听。

    评论区。

    “沉重悼念缅怀老首长董万瑞将军,我是陆军三十一集团军的,将军是我的军长。老首长爱兵如子,关心一线战士,这不是假的,他担任军长期间,要求所属部队必须保障战士每天早上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他说:‘战士们的营养跟上了,才有力气去搞训练。’”

    “九八抗洪,我曾经担任过将军的保健护士,这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好首长。当年九江火车站送别抗洪部队的时候,我也在。首长只说部队多好多好,战士多好多好,从来不提自己的功劳和苦劳。即将撤编的整师部队,一声零下,开赴抗洪前线,无惧生死,无怨无悔。。。。。。。”

    “将军戎马一生雄,虎目含泪只因兵。”

    “原73023部队抗洪抢险模范团老兵想老首长致敬!走好!”

    “原32515部队老兵向老首长致以崇高的军礼,老将军一路走好!”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洪水过堤坝!”

    “1998年,我曾经在堵住九江决口的那艘锈迹斑斑的船上采访过董将军,印象中,首长话不多,很精炼;脸色黝黑、身形精瘦,但透露着刚毅。那才是真正的军人,真正的将军!”

    “老兵不死,兵魂永驻!敬礼!”

    “98年的9月份,我到九江上大学,洪水已经退却,路过市区的烟水亭,有一个纪念抗洪的摄影展,其中有一张将军的照片,就是今天老首长放出来的那一张。当时的名字叫【将军有泪不轻弹】,黝黑冷峻的脸庞,坚毅的眼神噙满泪花。当时我的内心十分触动,震撼!过去很多年了,将军的形象依旧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想不到,真的是没有想到,二十年后再见到这张照片,将军却已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眼,唯有泪千行!”

    。。。。。。

    网友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感慨。

    世界很大,又很小。

    总是不免有什么交集。

    网友们分享着自己的经历。

    无疑,当年的那场大灾难,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很多人。

    “戎马一生清风两袖铁血丹心昭万世,厉兵台海决胜九江神州青史留瑞名。这是追悼会上的挽联,今天我为董将军的一生做个总结。”

    “军旅生涯五十六载,征战大江南北,心血与汗水洒在祖国的山山水水;戎马一生一甲子,从西北边陲到东南前线,从普通士兵到铁血将军,把生命与忠诚奉献给了深爱的党和人民。一代战将!请记住这位爱兵如子、威震台海的将军。。。。。。”

    九八抗洪暂时告一段落了。

    士兵和将军的故事。

    殊不知,当年有上百万个李向群和百个董将军奋战在洪水之中。

    因为,抗洪的官兵百万,将官百位。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业绩与世长存。

    王亮抬手看了下手表,被惊到了。

    到军博的时候还不到九点,现在竟然已经是十二点半了。

    太投入以致时间不知不觉间就流逝掉了。

    想来下午还要去录制《国家英雄》,王亮连忙喊上孙为民走人。

    一问才知道,节目组那边的电话都快打爆了,孙为民见王亮讲得起劲,便没有打断。

    因为节目的形式还没有确定下来,所以于茜的心里没底,左等右等又不见老首长的人影,只得给经纪人孙为民打电话。

    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毕竟孙为民也摸不透王亮的想法。

    离开军博,王亮和孙为民在附近找了家面馆,先垫补垫补。

0167 你若懂得,他便无悔

    0167 你若懂得,他便无悔

    “两碗老京城炸酱面。”

    “好,二位稍等。”

    军博出来便是复兴路,炀视大楼就在这条街上,不远,走几步就到。

    还没有吃午饭的王亮和孙为民索性找了一家面馆垫补下。

    顺便也给网友们一些自由提问的时间,这已经是直播以来达成的默契了。

    直播,贵在交流。

    光听王亮一个人讲,是没有意思的。

    一些目的,也难以达到。

    问什么都行,畅所欲问。

    等面条的功夫,王亮对着镜头道:“朋友们,咱们还是老规矩,问题最好和军人军队相关,涉及秘密的不会作答。”

    很快,一条条问题刷了起来。

    看得人眼花缭乱。

    但有一个,很快就被顶了上去。

    网友问道:“老首长,昨天早上在陕省西市的一个购物中心发生了一起坠楼事故,一名女子从十一楼的高空坠落,正在巡查的购物中心保安赵国伸手试图接住这名女子,却不幸被砸,两人当场身亡。对于这件事情您怎么评论?据说这位名叫赵国的保安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曾经在武警部队服役过。”

    王亮没想到网友会问到这个问题,这件事情是昨天早上发生的。

    没过几分钟,经过媒体的报道,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引发热议。

    尤其是那段在事发后警方调取的那段视频(内容:事发时短短的几秒钟内,保安赵国不断地挪动双脚试图准确接住坠楼女子,却被坠楼的女子重重砸倒,瞬间两人都不再动弹。)公布出来后,只能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

    目击者甲说:“当天早上十一楼的住户发生了争吵,声音特别大,女子一度站到窗口,试图往下跳。当时正在下面巡逻的商场保安得知后,在楼下呼喊,试图劝阻女子。但谁都没想到,女子突然就从楼上坠落下来。”

    目击者乙:“女子从楼上跳下来的时候,我当时腿都软了,但是我看到那个保安在底下愣了有一秒钟左右,他反应过来之后便伸出手准备去接。结果他……他被女子砸中倒在了地上,流了很多很多血。”

    目击者乙讲完后泪流满面,他见证了英雄壮举的那一刻。

    了解情况的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里细作介绍。

    “赵国今年四十岁出头,是名退伍军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湘省参军服役期间回陕省探亲期间,看到新闻里报道湘省的洪灾,刚回家两天的他就买了车票,主动归队参加抗洪救灾。因为在抗洪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赵国因此立了三等功。”

    “既然说到这里了,那我不得不说几句。我是赵哥的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