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了进士,合家搬去赴任。
这种有好兆头的宅子,卖价偏高,不过【美味】糕点铺的人买宅子,价格愣是给便宜了接近一成。
有了宅子,与苏孝文同来的人又浩浩荡荡的搬至新宅子,他们个个喜笑颜开,心里别提多乐和了。
他们在县里做灯笼,要过了元宵节才回古阳镇。
元宵节前后,从十四到十六,县里有社火有灯会,非常热闹,他们啥时候想过有朝一日还能看到那么大的热闹,此次能被点名过来,心里自然高兴。
、、、、、
正月十三,李正理派人过来找慕清秋,说是十四打算去县里看社火,邀请慕清秋姐弟一同前往。
慕清秋一听,眉头一挑,她原本就有打算,有人搭伴,正好。
约好了时间,慕清秋开始收拾,慕清暘兴奋的像小兔子一样蹦啊蹦,琴悦摸摸脑袋搞不明白,慕清暘在高兴啥?
慕清秋见了又是无奈,又是心酸。
卧龙县每年元宵节前后都有社火,社火都是十里八乡民间聚集起来的,类似游行演出。
社火上街,那些上街表演的人脸上画的唇红脸蛋红,穿的五颜六色,光看扮相就热闹喜庆。
表演的类目有,踩高跷、舞水袖、划花船、秀龙舟、抬花轿等等,花样百出,敲锣打鼓的引人前往,有些会扮成故事人物,像猪八戒背媳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等。
总之,从大年十四到十六,三天里,社会每天过街走巷。
每年元宵节,县上都会聚集很多看热闹的人。
慕家头几年日子过的宽裕,曾去过一回,那一次慕家上下全家总动员,这里头自然没有慕清秋姐弟。慕清元兄弟几个回来后,在慕清秋姐弟跟前可劲儿炫耀。
即使那时候慕清暘才两岁,也知道元宵节社火很热闹,小家伙闷闷不乐了好久。
今年终于能去了,慕清暘自然又高兴又期待。
但是琴悦,八成连社火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慕清秋猜测,琴悦应该是比慕清暘略大些,但具体大多少,不知道,比慕清暘大,却对很多事陌生,跟他说话时,甚至要先想一想,除了对吃食十分执着外,旁的总是慢半拍,起先慕清秋还担心琴悦别是发育出了问题?
可几番平安脉请下来,并没什么不妥。
心里但着心,慕清秋难免的多了几分关注,偶尔发现琴悦的一些小举动与小主意后,慕清秋知道了,琴悦那里是发育有问题啊!纯粹是不懂不知道,从未接触过。
再聪明的人,切断他认识世界的机会,让他怎么长见识?
琴悦正是打小生活面儿太窄,很多事情,他连知道的机会都没有。
想到此,慕清秋有些好奇,琴悦差不多两岁时出现,被小哥哥的婆婆收养,之后一直乞讨,那之前呢?他两岁前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两岁前一般不记事,可有些习惯与下意识的认识还是有的,琴悦啥都不知道的样儿,倒像是以前被合家宠着的娇娇儿。
如果真的出身不俗,他流落在外都两年多了,家里人怎么不找?
说起找人,又想起慕清夏,慕清秋忍不住心下叹气。
前世信息时代,想要找人都十分艰难,何况现在。
十四一早,慕清秋带着两个弟弟上马车,临走珍重的嘱托大黑:看好家。
上车没多久,慕清暘和琴悦挨在慕清秋左右两边,呼呼睡了。
慕清秋看着两个弟弟很是无奈,昨晚慕清暘兴奋的睡不着,闹的琴悦也跟着精神,慕清秋就猜今天上车得瞌睡,瞧瞧这会儿,睡的小猪仔一样。
这辆马车不是卧铺,几个时辰的路程,这样座靠着,想想好累!
看来回头得再置办一辆卧铺马车。(未完待续。)
226 【进县】
“暘儿,小羽,先别睡,起来姐姐给你们讲故事好不好?”捏捏慕清暘的小鼻子,摸摸琴悦的脸蛋,慕清秋心里暖暖的,好像这两孩子不是她弟弟,而是她的孩子。
两个小家伙的性格,慕清暘有点胆小,有时候还有点钻牛角尖,但遇到没心没肺的琴悦,整天嘻嘻哈哈的闹在一起,慕清暘的心态也越来越阳光了。
慕清秋看在眼里,心里很高兴,心情阳光心态变好,还怕什么呢?那些不好的记忆和情绪会在岁月里,被好心态渐渐的消灭掉。
比起慕清暘,慕清秋反而更担心琴悦一点,琴悦的经历比慕清暘更坎坷,别看琴悦整天乐哈哈高高兴兴的,可他到底只是个孩子,他的人生刚刚起步。
关键是,他的身世是个谜,家在哪里?如今家人可安好?所有的事情都不知道。
如果只是单纯的与家人失散,总有团聚的时候。
可是,如果又是一段家逢巨变的惨剧,或者是一出内宅争斗的牺牲闹剧呢?
慕清秋没想过帮琴悦找家人,当初领琴悦回家,她就将琴悦当成弟弟,她希望琴悦一直这样简单开心的活下去。
至于琴悦长大后想不想找家人,她支持琴悦的决定,却不会主动去揭开掩起的那层纱。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不圆满,也有太多的未解之惑,有人愿意为了一个谜孤注一生,有人选择抓住现实珍惜眼前。一个选择决定一生也改变一生,这个选择权应该交给当事人。
慕清秋不去选择,等着琴悦长大,让他自己决断。
竹山村距离古阳镇很近,坐上马车,会会儿工夫就到了。
与李正理家的车子汇合后,李正理见慕清暘和琴悦睡眼朦胧,迷迷瞪瞪的,就抱过去放在妻子身边。
李正理的妻子姓文,不到五十的年纪,保养的挺好,性子十分和蔼。
慕清秋去过李家,文氏认识,也知道慕清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同胞亲弟,另外一个是收养的,如今见着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可爱,心下惊讶。
听说慕清秋收养的那个弟弟原先是个小乞丐,没想到乞丐里头也有如此不俗容貌的,一点不像,倒像是那个大户人家遗落民间的小公子。
文氏吃过不少慕清秋做的糕点,很喜欢小丫头的巧劲儿,也知道慕清秋自己争钱养家,更是打心眼里佩服。
只是慕清秋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相处的机会很少,这次同意一起去县里瞧热闹,文氏非常欢喜,她正想叫慕清秋与她同车,好好说说话呢!
可惜,像炕头一样的车厢内,铺上软软的垫子盖上暖暖的被子,光坐就很占地方,现在睡着两个小家伙,余下的位置,坐上文氏与她的一对孙子孙女,想再加上慕清秋,地方倒腾不开,坐不下。
文氏打算把小孙子打发了去找他爷爷。
却被小孙女抢了先,文氏的小孙女叫李文雅,拉着慕清秋一起下车,坐慕清秋家的马车。
李文雅今年七岁,十月的生日,比慕清秋大一个月,是个很喜气调皮的女孩,李文雅每次‘秋儿秋儿……’一叠声的叫,慕清秋总觉得她叫的是‘姐姐姐姐……’。
两个小丫头凑一块,一个唧唧喳喳小嘴不停,一个笑着听,听的云淡风轻,突然车帘一掀,文氏钻了进来。
这下热闹,一路上文氏问,李文雅抢话,慕清秋时不时孩子样的惊讶一声:“真的吗?”“太不可思议了!”
文氏的卧铺车厢里,只余下睡着了的慕清暘和琴悦,和李正理最小的孙子李文涛。
李正理的车厢里,则坐着李正理与苏秀文,原本慕清秋打算把连婆婆一起喊上,可连婆婆没同意,上次慕家趁慕清秋没在家上门闹事的事儿,给连婆婆心里留了影子,慕清秋出门,她得留下给慕清秋看家。
古阳镇距离卧龙县坐车得走两个多时辰,出门早,晌午前头,车子徐徐驶进了县城。
一进县城,就能感觉到卧龙县年节的喜庆。
李家车马队伍避开了看热闹的人群,绕回李家在卧龙县的宅府。
慕清暘和琴悦整整睡了一路,刚到地方,两个小家伙就揉着眼睛醒过来。
一醒来看见慕清秋,就嘴里咕噜:“姐姐,饿!”一个这样,两个也这样,惹的文氏呵呵直乐。
李家在卧龙县的宅府门前,早早的等着一群人,被拥簇在中间的是宅府的主人,也是李正理的子孙。
慕清秋知道李正理家室不俗,听说他曾经在朝为官,不知为何正当壮年辞了官,如今老来安居乡野、倒也轻闲。
李正理在古阳镇的宅子,中规中矩并不拔尖,加上李正理本人平日随和低调,总让人忘掉他的出身。
今儿猛然瞧见李家如此气派,慕清秋着实惊讶了一回。
李正理和文氏相继下车,那些被拥簇的贵人们立马上前,见礼的见礼搀扶的搀扶,举动间姿态立马显出来,看的慕清秋暗暗咋舌。
心说大户人家的规矩就是多,连走路先迈那只脚貌似都有规矩,真够累的。
刚这么想,就见着李文雅扑到其中一个少妇怀里,冲旁边皱着眉头看她的男子吐舌头。
很明显,男子皱起的眉头下,眼里压根没有半点恼意,倒有些无可奈何的宠溺感。
众人间那股严肃的气氛因这个小插曲缓和下来,更有妇人跟着夸上两句,文氏乐呵呵的一点不在意。
这么一瞧,慕清秋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她的本心里,是不想看到李家也被规矩禁锢着,说句话都喘大气儿,那活人多没滋味的,就该轻轻松松的嘛!
李家上下一派和乐,尤其是李文雅叠着声的叫娘亲,慕清秋感叹之后,下意识的低头看弟弟们。
果然发现慕清暘小嘴微微瘪着,连一向没心没肺的琴悦,也神色怔怔的看着。
慕清秋不动声色的移到两人中间,一手牵一个,暗暗握握两只肉乎乎的小手,慕清暘昂头看姐姐,慕清秋冲他眨眨眼,慕清暘好像一下子获得了救赎,眼睛变的亮晶晶,一扫忧郁。
同样一个坚定的笑容,换回了琴悦的笑脸。(未完待续。)
227 【李家】
慕清秋没注意到,她以为没人注意的小动作,一直有人关注。
“祖父,她们是谁?”李正理的长孙李文渊,是个十四岁的翩翩少年郎,十岁去京府浩山学院读书,只有年节才会随爹娘回乡。
“我知道我知道,渊哥哥,她是秋儿,他们是秋儿的弟弟。”李文雅高兴的抢答,一边又跑到慕清秋跟前,给慕清秋介绍:“秋儿,我渊哥哥……”又依次介绍了几位堂兄堂姐。
李正理好笑的敲了李文雅一下:“这算什么介绍?颠三倒四。”次序不分,名字不全,哥哥姐姐弟弟的,谁知道谁哥哥谁姐姐是谁!
李文雅冲李正理吐吐舌头,凑在慕清秋耳前嘟着嘴说:“爷爷是个老头子!”
“说什么?”李正理拿小孙女没法,看着生气,其实挺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随性。
为了避免儿孙们轻待了慕清秋,李正理亲自做了介绍,别的不说,只说慕清秋是‘善堂’的主人。
这话一出,李正理的几个儿子儿媳纷纷露出惊讶之色,连一群孩子都睁大了眼睛看慕清秋,如今街面上被传的神乎其神的灯笼,上面就印着‘善堂’字样。
那灯笼可好看了,据说是观世音菩萨允许善堂以莲座为模,做的灯笼,连做灯笼的法子,都是观世音菩萨显灵。
听说古阳镇的善堂,是天下人的生门……
听说古阳镇有家雅客居,只供女子消费,里面的饮品糕点色味俱全,环境、设施、服务令人流连忘返……
听说古阳镇还有一家华丽的成衣店,每一件衣服上都绘着画,色彩斑斓精美绝伦……
听说古阳镇河道街如今成了小吃一条街,规划的十分齐整,各种小吃又新鲜又好吃……
……
如此多的传言累在一起,竟然都是眼前这个小丫头的杰作?真的只是个孩子。
旁人或许不知,但李正理父子包括李文渊在内,却知道除了世人皆知的这些外,善堂老板慕清秋还是河道街读书斋的创办者。
读书斋的存在,李文渊的感触最深,年节前归乡,还与三五好友专门去读书斋体验过一把,真如传闻中那样,不花一文钱也能在读书斋里博览群书,甚至可以在写院奋笔习字。
浩山学院甚至天昭国许多学府,无形中已经归成两派,一派以世家贵贾为首,觉得读书斋尽收污秽有损圣贤;一派以苦寒学子为首,觉得读书斋给天下学子大开方便之门,是善举。
李文渊见到慕清秋后神色非常复杂,学子归派别的时候,他可是反对一派,那时候他不知道读书斋出自一个七岁小丫头之手,前些时候父亲以此事激励他,他依然持怀疑态度,觉得不可能。
可是现在,见到笑容浅淡,老成持重的的慕清秋,他却莫名的信了几分,忍不住心中感慨,甚至有种白读了圣贤书的挫败感。
据说一年多前,慕清秋和其弟慕清暘被亲爷爷叔伯赶出家门,那时候他们连口吃的都没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还改变了整个古阳镇。
这得有多大的智慧与魄力?
想起在学府与那些寒门子弟分庭力争,李文渊突然觉得他们是在玩小孩过家家的游戏。
一个七岁孩童创办读书斋、造福天下寒门学子的时候,他们在玩游戏!
真是可笑,真是可笑至极。
他们有什么资格去评判读书斋的存在意义?他们该感到羞愧,该引以为师,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更加奋力进学,有朝一日以真才实学,拼的庙堂高位,那才是真本事。
慕清秋压根不知道,她已经成了卧龙县众人皆知的名人,更不知道,初次见面她就给李文渊造成多大冲击。
参加李家类似家宴的席面,慕清秋发现,她们姐弟的位置竟是挨着李正理和文氏。
由此可见,李家上下对他们姐弟的看重。
对此慕清秋很是感激,当初为了填饱肚子上街卖吃食,李正理是第一个光顾她生意的人,给她开了个好头,此后多蒙照顾,其实慕清秋感觉的到,李正理夫妇是将他们姐弟当成了孙儿。
只是她自己不喜应酬,才鲜少来往,如今看来,倒是她有些扭捏生分了。
暗下告诫自己,往后该多多来往,更要注意人际交往。
心态调整,使得与李家众人的第一次共餐宾客尽欢。
午饭后,慕清秋告辞离开,因为有(美味)糕点铺的生意在,李家人没有太过阻拦,只是李正理的几位儿媳听说慕清秋要回(美味)糕点铺,都表示出很大的兴趣,想去拜访。
这种时候去拜访,有些唐突,不过慕清秋并不介意,谁叫(美味)糕点铺的名头太响了呢!
如此一来,原本餐后休息,改成了李家妇孺总动员,集体光顾(美味)糕点铺。
慕清秋的马车送他们姐弟到李家后,苏孝文就先去了(美味)糕点铺,此时马云春已在等候,人一到,立马被引进(美味)糕点铺的内宅,卧龙县的人都喜欢(美味)糕点铺的糕点饮品,却鲜少有人进后宅。
李家妯娌几个跟着文氏一路瞧,十分喜欢(美味)糕点铺的内部格局,无论是庭院还是厅堂,处处看着舒适。
半月前她们回古阳镇过年的时候,是去过雅客居的,女人的感觉一向独特,在她们看来,如果说雅客居是具有大家风范的大家闺秀,那么(美味)糕点铺就是小家碧玉,清新脱俗。
进了内院会客厅,马云春亲自奉上新出炉的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