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海盗-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病好了再喝!”

    “嗯。”

    二人一路走出牢房,军士见此人,纷纷行礼,头不敢抬。

    “还是兄弟你威风啊。”俞大猷长叹道,“锦衣卫将军!三公三孤!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加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古功勋,唯兄弟一人!”

    “可是我病了,连酒也喝不下。”

    “哎!挨一挨就好了的!”

    “嗯。”

    一阵沉默之中,二人来到院中,俞大猷不禁遮住眼睛,阳光太过刺眼。

    男子随口道:“后面,东南,会比你想象的更乱一些,更难一些。”

    “我知道。”

    “师兄是个直性人,后面也要继续当个直性人。在下任总督面前,万不可耍任何聪明。”

    “哦?已有人选了?”

    “有了。”

    “这么难的局面,这么快就定下了,一定是个大能之人!”俞大猷惊道,“莫非是兄弟你?”

    “我病了。”

    “哎呀,阿炳!说多少次了!养养就好了!”

    陆炳微微转头,望向俞大猷,几十年的师兄,还是那个师兄,很久很久了,没有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的乳名,这很亲切。

    他露出了一种不属于锦衣卫的纯然微笑:“嗯。”(未完待续。)

193 天下三才

    严府,严世藩先后见过了杨长贵父子以及戚继光夫妇,对汪东城也就是杨长帆总算有了一定的了解。此人借赵文华势力起家,本该好好的荣华富贵,却被派往日本认贼作父,也说不清是身怀反骨还是逼上梁山,更说不清与胡宗宪的恩怨,不过说来话去,胡宗宪通倭的故事终于圆满,是他派杨长帆去的日本,现在杨长帆又是贼首,这事洗不掉了。

    这事跟严世藩其实扯不上太大关系,他不过是帮首辅严嵩擦屁股罢了,而擦屁股的程度也不用太深,将这件事跟皇上解释通也就够了。

    至于责任处理方面,锦衣卫将军,嘉靖的把兄弟陆炳出手保了全浙武官,国子监高拱保了文官,眼下也无罪可治了。

    戚夫人身上着实有疑点,但戚继光着实精明,早已来回走动打通人脉,外加其世代军侯,口碑颇佳,也没理由再深究。

    就这样吧,脑子动到这里就好了,杀谁泄愤,派谁去东南,那就是皇上的事情了。至于东南的乱局,那是下任总督的事情了,严世藩的事情已经做完了。

    宫阙仙亭,严嵩等待着嘉靖最后的决断。

    嘉靖其实也不用决断,有高人帮他决断。

    随着时间的沉淀,他的怒火终究消下去了一些:“仙人所示,东倭不可征。”

    严嵩只在旁边等着后面的话,同时心中松了口气,多谢仙人。

    “然杭州之耻,不可不报。”

    严嵩的心又提了起来。

    “朕需要一位奇才,一年之内可擒逆贼杨长帆、胡宗宪,三年之内可荡平东海。”

    严嵩更慌了,有这样的奇才么?

    非说的话,曾经的胡宗宪已经是最接近的了。

    “惟中可有举荐?”

    严嵩愣了一下子:“恕臣老眼浑浊,看不到这样的奇才。”

    嘉靖面无表情道:“无须看到,听到即可。朕听说,谓天下才,唯有三人。”

    严嵩闻言大惊:“此乃东楼小儿酒后妄言,陛下切莫当真。”

    “朕倒认为东楼所言甚实,原话该是……‘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

    严嵩大惊劝道:“陆炳、杨博实乃天下才,东楼小儿酒后轻狂,怎能与这二人比肩?依臣所见,陆炳、杨博,其一即可安定东南!”

    “陆炳病了。”嘉靖立时否定了第一人选,“他不能走,紫禁城没有他,朕睡不好。”

    严嵩立刻答道:“杨博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可堪重任!”

    “杨博固然有此之才,朕亦早有召其回朝之心。然惟中多次进言,山西边防正是要紧的时候,鞑子可比倭寇胃口要大,这种时候,朕怎么敢动杨博?”

    严嵩立时满心悔意,听儿子之言,他其实一直注意且戒备杨博。杨博颇为自傲,也不愿来淌北京的浑水,将注意力投向了战争边防,嘉靖多次有意召其回朝任兵部尚书,关键时刻都是严嵩出口阻止的。事实也是如此,杨博在边关的时候,通常比较稳定,他一回朝就会告急。

    自己挖坑自己填。天下这三位奇才,一个是皇上的把兄弟,锦衣卫将军,必须常驻紫禁城,另一个要对付更可怕的敌人,搞来搞去,就剩我家东楼小儿了?

    “东楼小儿不过是小心思,论领兵打仗,安邦治国,文韬武略,不过尔尔。”严嵩情急之下,心中过了一溜名单,本党之中,尽是告状的人才,在其它方面实在没有建树,这种时候不能再顾及党派之隙了,他娘的张经要是活着该多好,

    严嵩的脑子也真没白动,很快想到了一个人选:“唐顺之为官公正,用兵稳重,可堪重任!”

    嘉靖脸一沉:“此人还活着?”

    严嵩大慌,情急之下竟然犯了忌讳。

    唐顺之有才不假,但这人脑子里少根弦,经常犯忌讳,其中最重的一次还是二十年前,嘉靖在位的情况下,唐顺之竟然求见太子论政!论政论出来什么不知道,总之他惹恼了眼前这位,不出意外地剥籍回家,再次出山还是不久之前赵文华胡宗宪给请出来的。

    “好了,朕宽限一些。”嘉靖就此起身,“两年之内擒贼,四年之内平海。”

    “皇上……”严嵩只差下跪。

    “朕都信得过东楼,惟中更该信得过。”

    “皇上……”严嵩咬着牙,他只想问问,这是你的主意,还是仙人的主意。

    但他不敢。

    回至府中,刚刚以为料理完这破事的严世藩,闻讯大惊疾呼。

    “何人荐吾!其心可诛!”

    严嵩叹了口气。

    “可是仙人指路?”

    “不知。”

    “若是仙人指路,这仙人有问题!”严世藩又怒又慌。

    “我看这样,近日令百官上书,留你在朝。”

    “不宜,皇上一眼便知都是父亲的主意,此来只会激怒他。”严世藩左右踱步片刻,心生一计,“有了。”

    次日,仙亭之中,摆满了成堆的劾书,无论文武老少都开骂,骂的对象都是同一个人——严世藩。从前这种事是可不想像的,但严世藩为了不去东南也算下了血本,官职什么的,老子不要也罢。

    至于劾严世藩的罪名也是避重就轻,以玩忽职守,不作为,没才能为主,核心目的就是要骂这个人是个废物,什么都干不好,占着茅坑不拉屎。

    这次嘉靖着实有些恼火。

    “是去东南总督军务,又是出海拼命,何苦如此?”

    严嵩跪地,这种情况下决定用出最后一招——死缠烂打。

    “老臣膝下仅有此一子,求陛下开恩!”

    “朕说了,不是去送死。”

    “求陛下开恩。”

    “就是死也不去了?”嘉靖眯眼道。

    “……”

    “那朕再退一步,擒贼之期三年,平海之期五年,加一项,两年之内重建杭州。”

    “这……”

    “休要再论,朕意已决。”

    “……”

    严嵩明白了,这是神仙的旨意。

    通常到这份上,皇上早就换人选了,但这次出奇的坚定。

    神仙有问题。

    严世藩很聪明,但神仙从不跟你比聪明。神仙是信仰,在信仰面前,任何伎俩都是没用的。(未完待续。)

194 东番

    严世藩出京赴任东南,百官相送,然后就是奔走相告,喜大普奔!

    不因别的,只因此人口碑太差,也太聪明。

    做个完全贴切的比喻就是,失去了严世藩的严嵩,就像拔掉了牙齿的老虎,空有一身肉。

    严嵩当权多年,在这一天,终于有了破绽。

    暗中的猛虎,会藏好自己,会等待时机。

    便是杨长帆也想不到,自己这么一通折腾,惹恼了嘉靖,竟然会成为了不得的契机。

    至于严世藩,一路南下,连口酒都无意去沾,连个女人都没心情碰。

    严嵩有一点是没说错的,论党争心术这些东西,严世藩几乎是当世第一人,但领兵打仗,安邦治国,他是真的没有想法。

    一路冥思苦想之下,他决定取长补短。

    换句话说,就是招贤纳士,人事权术上的事交给我,治安打仗之类的事情你们来。

    于是果不其然,俞大猷再次官复原职,都督直浙,戚继光位列其下,荣升总兵,唐顺之被召回主事。

    除去此类官员,严世藩不得不像胡宗宪一样召集幕僚,他自己没心情料理这么多事。

    入浙后,先设总督府于绍兴,着力重建杭州的同时,严固海防,尤其守好几个要点。一时之间,浙江竟又回到了张经时代的作风,苏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地皆是重防,其余沿海县城卫所适当退避。

    处理这些事都是硬功夫,往来的都是直性人,严世藩很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不会讨自己高兴,但时局又需要他们,这真是令人讨厌的地方,令人讨厌的时局。

    好在,徐渭这样的人才会被埋没,另一类人才却永远不会。

    嘴要甜,马屁要响,见风使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脑子也不能慢,正事上可以不行,聊天打屁必须要猛。

    罗龙文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才是屹立不倒的那个。

    放眼全浙,他恐怕也是唯一一个能与严世藩臭味相投的人,其他也有臭的,但程度不够。

    转眼已是年末,一切有条不紊,严世藩好像真的搞定了这块地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股难以名状的气氛开始显现。

    多数人,都没什么干劲,只求固守,不求进取。

    倭寇不来,我们不出。

    这不仅仅源于严世藩的无为,更要命的一件事终于浮出水面——

    家眷。

    人活着可以为国,也可以为家,这二者都没有错,并且选择后者的人明显会多一些。

    但对于浙江很多高官猛将来说,家好像都没有了。

    没心没肺,再娶再生的是少数,多数人还是会偶尔驻足东岸,遥望东瀛,他们知道自己的亲人还活在远处的某个地方。

    其实他们的家人过得都很好,甚至比在浙江过的还好,几乎是国宾级待遇。杨长帆还定期让他们写家书回去,能不能送到不知道,但至少没人敢回信,只因回信的代价太大,这种时候没人敢担通倭卖国的罪名。

    其实杨长帆早想将他们送回去了。

    他多次透出消息交换俘虏,但从未得到任何正面回复。

    原因无它,这是原则问题。

    我是朝廷你是贼,没有谈的空间。

    外加胡宗宪曾经谈过,下场很惨,更没有人愿意去谈。

    于是这件事就默默拖了下来,浙官浙将会偶尔收到家属平安的消息,却只敢独自消化。

    另一方面,严世藩抹黑汪东城的计划收效甚微。

    因为杭州百姓一个没死,新船主的生意又重新做了起来,风声越紧,走私的利益越大,总有亡命之徒铤而走险。借着这些渠道,杨长帆也透出各种信息自白,更多的口号传来。

    【行商的是汉人,劫掠的是倭寇。】

    【投船主,贾天下】

    【东海开,汉人来】

    在眼下的文化程度来看,没什么比口号更简单粗暴的了。杨长帆这边每个月都会新想出一个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口号传过去,力争与倭寇划清界限,与银两同进同退。

    嘉靖三十九年正月,观察等待很久的杨长帆终于做出了进一步的举动。

    一万精锐,一万匠人,出征苔湾。

    九州,从不是东海的命脉,苔湾才是。

    只是苔湾实在太过蛮夷了,蛮夷到此时连个正常的名字都没有,只称其为“东番”,意为东边番族所居的之地,岛小山多,另有高山族蛮子出没,福建人常来这里打渔,也偶有人来游学,但政治上完全是个空白。

    按理说东海咽喉,不该这么空白,此前诸朝亦有设政先例,纳为福建管辖,为何到了明朝,到了正是大航海时代的时候,东番就废了呢?

    只因“片板不得入海”,留这个岛还有何用?

    于是,眼下的苔湾正是三不管区域。

    有高山族唱歌,有逃亡的汉民种田,有大陆的渔民张网,亦有往来的弗朗机停船。

    这才是铸就霸业的地方。

    此前汪直始终不踏足于此原因无它,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离福建太近太近了,很可能面临全面清剿,岑港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再者,雄踞九州还不够么?

    这其实是不够的,只要根据地在九州,就会永远面临一个死结。

    九州是日本,你在九州,所以你是汉奸是倭寇。

    不仅是你,所有来投奔你的人也会成为汉奸,成为倭寇。

    这是汪直一脉的死结,无数次被朝廷拿出来说事,且无论当世还是后世的史书之中,汪直也常被冠以倭寇之名,洗不清。当然,汪直已经尝试过洗清,只是失败了。

    反观另一位同样海盗出身的人物,他根本就是生于九州,按照现代法律,他根本就是个日本人,不仅如此,他原名甚至叫福松,这本来跳进哪条河里都洗不白了。

    然而他还是白了,除去智慧与英明之外,他最关键的时候屁股坐对了位置——去苔湾,而不是回九州。

    这立刻就不一样了,从此再无人理会福松这个鬼东西,世人唯记郑成功国姓爷,为国攘夷,民族英雄。

    至少九州那个福松,拼了命也当不成民族英雄的,只有苔湾的郑成功可以。(未完待续。)

195 真正的无耻

    按理说杨长帆已被冠以大汉奸大倭寇之名,本该缩首九州才是,不该有胆子南下,他的起点实在太黑了,很难洗白。

    但其实郑成功比他难洗白得多。

    也许生于九州,名为福松这件事还不够力道,因为这是出生地和名字而已,这不是他能选择的,最终还是他华夏之血喷薄燃烧扬我国威。

    但其实他体内的华夏之血也不一定那么纯粹,因为他母亲姓田川,标准九州日本人,所以即便用再多的礼法、伦理来解释,他的血液也是没那么纯粹的。

    不过中华历史的叙述中,大多是避开这点的,大体实事是准确即可,即便他体内有一些日本血,但随父归明,法理上是入了中国籍,这就是个货真价实的中国人了。

    可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就极其无耻了。

    各族都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这无可厚非,但不能聊得太过头。

    有“日本的莎士比亚”之称的近松门左卫门先生,大概会在一个世纪后写上一出史诗级yy戏剧——《国姓爷合战》,戏中郑成功在日本长大,娶日本女人为妻,中年时期才回到中国,从人设到性格思想,完全是一位根正苗红的日本武士,常备口头禅“我们日本人……”。

    而且成功的唯一原因就是其体内流淌的“大和血”与“一直秉承的武士精神”,在日本天神的助威下披荆斩棘,无往不利。

    此剧不堪入目,极端yy,台词令人吐血,郑王爷在戏中说过如下的话——

    【我到中国去,用日本兵法的奥秘,攻其不备,大明和鞑靼两国唾手可得。】

    【喂!纵然你们人多势众,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的生国是大日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