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海盗-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要谈妥几件事,有关开海通商。”杨长帆就此问道,“该与哪位来谈?”

    群臣面面相觑,徐阶已死,首辅空缺,内阁群龙无首,该由谁来?

    目光随即通通投向了裕王一脉的臣子,具体来说,就是高拱与张居正。

    高拱资历其实比徐阶浅不上多少,只是始终不参与朝政,一心辅佐裕王,明显就是等着裕王登基的,只是此人太过傲慢,无论严嵩还是徐阶,谁的账都不买,朝中名声较差。而张居正,虽然资历浅一些,却与裕王更为亲近,与朝中各派臣子,无论文武都相处融洽,此番裕皇登基,可以说亦是张居正一手推上去的。

    裕皇几乎没有经过太多的思索,直接令道:“叔大可堪重任。”

    高拱面色铁青,却也说不出什么。

    其余臣子对视一番,想来想去都更能接受张居正为首辅。

    多年来,张居正的处事方式与高拱完全不同。

    高拱几乎是与世隔绝,举世皆浊我独清,高傲地冷眼旁观,等待着嘉靖的离去。

    张居正却与徐阶私交不浅,与群臣走动频繁,并且受徐阶举荐成为裕王讲师,这个公认的聪明人在徐阶党内同样有口皆碑,至于徐阶心腹,早已知道此人便是徐阶看中的首辅人选。

    而今日,张居正一鸣惊人,突然出手,挽救了大明的江山,将未来的皇帝提前推上皇位,让犯错无数的老皇帝心甘情愿禅位。当机立断,出手即成,有勇有谋,能言善断,无愧于首辅之位。

    群臣就此谏道:“张司业可堪重任。”

    “司业之位不好断事,该入内阁。”

    “不妨委张居正暂为首辅,与东海王议事。”

    “这样才是名正言顺。”

    众捧之下,裕王即时成为了裕皇,张司业也几乎即时成为了张首辅。

    “不可!”却见张居正面色刚毅,断然拒绝,冲高拱行礼道,“唯有老师可堪重任!”

    高拱面色青的发紫。

    他娘的全世界都让你来做,你还玩这个?

    他面子再厚,也说不出“那我来吧”四个字。

    “叔大……不要再……推辞了……”高拱几乎要憋出内伤。

    老子熬了一辈子,等的就是这一天啊!

    熟透了的果子,被你小子摘了啊!

    张居正再次推托:“晚生才疏学浅,岂能……”

    高拱这就有些不能忍,心一横就此说道:“既然如此,那我……”

    “诶!”裕皇突然说道,“叔大常与朕说东海的事情,虽有奇技淫巧,其中却藏着治国的大道理,此番与东海王议事,叔大当之无愧。”

    “不错!”

    “张司业居安思危,洞悉东海!”

    “张司业不要再推托了。”

    “这……”张居正满脸无辜,冲痛苦的高拱道,“既然如此,晚生……”

    “……”

    张居正就此临危受命,向裕皇叩首,暂担首辅之职。

    他随后起身,摇身一变,已完全换了副神色与气场,就此冲杨长帆道:

    “东海王殿下,今日新皇登基,还有一应事宜需要处理。若要议事,不妨移驾内阁。”

    “本王才疏学浅,由徐先生代议。”杨长帆就此引出了一直一句话没有说的徐文长。

    张居正微微点头过后,望向徐文长:“久闻徐先生大名,请。”

    “请。”徐文长无奈摇头,这些麻烦事永远要轮到自己头上,他又冲杨长帆问道,“那殿下你……”

    “我带儿子参观紫禁城。”杨长帆呵呵一笑,冲裕皇拱手,“臣请退。”

    “请。”裕皇巴不得他赶紧滚,但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要稍微把面子找回来,“东海王、徽王进京受封,今晚宫中大宴如何?”

    “谢吾皇!”

    就此,徐文长与张居正内阁论道,杨长帆领着儿子和赵光头一起游览紫禁城。

    双方言和,裕皇登基颁旨,双方彻底偃旗息鼓,不战不降也就理所应当。

    但战争,终究会留下痕迹。

    此役北京损兵近万,东海王损兵两千,首辅徐阶,囚徒海瑞尽忠殉国,胡宗宪领罪自裁,戚继光断臂。

    在杨长帆的命令下,东海王府军士协助收揽尸体,重铸城墙,双方军士都是黑发黑眸,相视一笑,放下干戈,就此偃旗息鼓,合力而为。(未完待续。)

292 天下第一大将军

    杨长帆也真的是带儿子开眼界,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庙中山堂,内阁灯笼库,后宫,一个不少,顺便连皇妃居住的禁地也逛了个遍。宫中太监宫女侍卫,见了这对父子和锃亮的光头都是远远避开指指点点,曾经的傻大个也被冠上了各类圣明,壮硕如山,龙王之相云云。

    逛至黄昏,三人已行至御花园,花园小山之上,只见轻烟渺渺,再走近些,太皇正穿着道袍,高举双臂,仿佛在吸纳天地之气,周围十余方士用各自的法子作道,场面虔诚非凡。

    杨必归看着老皇帝实在难以理解:“爹,他为什么信神仙鬼怪,不信自己?”

    “他的起点不同。”杨长帆叹道,“他轻易地成为了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他认为天下都在大明的版图内,无论是鞑子拼杀还是与倭人海战,都激发不了他的热情了,他所追求的只有长生和不朽。”

    “我明白了,人不能永生不死,所以他想当神仙?”

    “该是如此。”杨长帆看着山顶那个虔诚的背影,“他修仙,他信道,都可以,也许真的有神仙,也许这样的虔诚真的有回报。”

    “所以他没有错么?”

    “他还是错了,神仙的事归神仙,人间的事归人间,他寻求神仙来指点人间的事,这就是错的,一来这是对神仙,对信仰的不尊重,二来人间的事,神仙不会来评,所谓神仙的旨意,不过是人为捏造而来的。在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错面前,这才是最大的错。”

    “那么皇帝就是要尽量少犯错么?”

    “也可以这么讲吧。”

    “我看新皇帝就是这样,他也许不会犯错吧?”

    “也许吧,那就要看张居正的才能了。”杨长帆笑道,“把一切交给聪明人的确是一种避免犯错的方法,但聪明人不一定都是好人,也许张居正就是下一个严嵩呢?”

    “……”杨必归挠头道,“皇帝好难当啊。”

    “你想当么?”

    杨必归连连摇头,指着山顶道坛道:“爹总说,一代明君过后就是几代昏君。即便我能当个好皇帝,我也保不准我的儿子孙子是好皇帝,一旦有一个子孙像他那样,天下就要乱了,民族就要遭殃了。”

    杨必归说着又问道:“可若是没人当皇帝,天下谁来管呢?”

    “来,爹来给你讲讲主义和政体。”

    “主义?政体?”

    “咱们从资本主义说起……”

    当晚,裕皇主持宫内大宴,两边人马并席而坐,恭祝新皇登基,两位新王受封,歌颂大好江山,共筑太平盛世。

    席间,有些醉意的杨长帆坐到了汪滶身旁。

    “这……太突然了。”

    汪滶笑道:“呵呵,长帆,各有各的归宿。我与母亲,妻子,荣归故里,重建祖宗祠堂,祭拜父亲,光宗耀祖,这不是比闲居苔湾更好么?而你,手无牵绊地征战四海,为国开疆拓土,不也正合你意?”

    “话虽如此……”

    “这些事我都想过的,即便你此生叫我一句主公,那必归呢?必远呢?”汪滶举杯道,“这样最好。”

    二人可以说君臣一场,碰杯饮尽杯中酒,杨长帆也算无愧于五峰船主,义父汪直,金戈铁马踏进京城,巨舰猛炮轰鸣四海,汪滶名正言顺成为徽王,大明也从此开海通商,就连嘉靖都被逼退位了。他完成了汪直生前的所有诉求,所有遗愿。

    但杨长帆终究还是有愧对之人。

    席罢,京城一大院前,杨长帆携妻妾儿女站在门口,静静等候。

    房中,杨长贵苦心劝道:“爹娘,哥哥等了很久了,见一面吧。”

    杨寿全只握着手中的书,一言不发。

    吴凌珑在旁表情五味杂陈,看看丈夫,又看看杨长贵,唏嘘连连。

    “哥哥已经受封东海王,名正言顺了。”

    “哼……”杨寿全翻了一页书骂道,“从没听说过有人领着几万兵来受封的,这是逼宫。”

    “无论怎样,哥哥也没有做坏事,裕皇,张首辅,绝对可以……”

    杨寿全嗔怒道:“不要再说了。一日为贼,一生为贼,连孔子都不拜的人,我死也不见他。”

    正说着,外面的喊声传来。

    “爹!娘!不见儿子可以,总该见见孙子孙女!让孩子们看看爷爷奶奶!必归站了半天了。”

    房中杨寿全闻言身子一震。

    吴凌珑再次听到儿子的声音,浑身一阵激流划过,再也无法压抑情感,泪如泉涌,开门喊道:“儿啊!进来!快进来!”

    “那我走!”杨寿全拍案起身,拿着书自行遁入书房。

    杨长贵叹了口气,来到门口接兄长一家进房。

    小厅之中,杨长帆再次看到了多年未见的母亲,泪水同样瞬间泛出,多年的软禁让她老了很多,自己的荣华富贵,四海的美,本该由母亲一起分享的。

    “儿啊……”吴凌珑看着异常高大,目光坚硬而又温柔的儿子,颤步走上前去。

    母子相拥而泣。

    “娘!受苦了!”杨长帆拥抱着母亲,感受着母亲怀中的温暖。没有这个母亲,这幅身躯活不到这么久,没有这个母亲,他也许连第一步都走不出,就是这样执着的溺爱,铸就了一个坚强的自己。

    翘儿与丈夫、母亲一样泪流满面,杨必归也在旁默默抽泣,杨乐非常无辜地被感染,也哇哇大哭,刚会说话的杨必远、杨必悦也跟着嚎哭,连妮哈也跟着吓哭,搞得沈悯芮不哭也不合适了,结果是一家人哭作一团。

    一家人在一起,有说不尽的话。吴凌珑见过了这许多孙子孙女,抱了这个抱那个,本以抑郁的心灵重获新生,就连身体也更加有力气了,说什么也不放下孩子们。

    杨长帆苦苦劝道:“娘,走吧,跟儿子走吧。”

    “走吧。”就连杨长贵也在旁说道,“娘放心,我会照顾好爹的。”

    吴凌珑抱着杨必远,看着这个长得与杨长帆幼时一模一样的孩子,此时真的动容了。

    “都这样了还不走?”房外一个尖利的声音传来,“装什么贤妻良母啊,我照顾老爷就好了。”

    杨必归立刻就不干了,撸起袖管要出门。

    杨长帆将儿子拉住笑道:“没事。”

    却听着外面的声音也微微哽咽:“赶紧走,老爷也不想留你,老爷让我轰你走!我巴不得当大夫人呢!!”

    话罢,那人快步跑远。

    吴凌珑微笑着冲杨必归道:“你二奶奶,你还不知道么。”

    杨长帆就此转身握住弟弟的胳膊:“那爹就交给你了。”

    “早就交给我了。”杨长贵笑道,“我眼看就要入内阁了,保得住爹娘。”

    “呵呵,比我有本事。”

    兄弟二人双臂缠在一起,交换了坚定的眼神。

    吴凌珑最终站在书房外行了个礼,请求离家照顾子孙。

    房内沉默了很久,传来了一声“嗯”。

    就像最初一样,所有话都可以包含在一个“嗯”中,也不需要更多的话了。

    安置好家人后,杨长帆独携沈悯芮,夜访戚府。

    戚继光闭门不见,戚夫人倒是出来了。

    她以一种难以名状的目光看着杨长帆:“他……其实很感激你,但他不肯见你。”

    “嫂子,今后的日子,怕是要在北方过了。”

    “早就习惯了。”戚夫人嗤笑道,“去南方,看我不手刃了你们这些贼寇。”

    “这我信,初次见面就险些被手刃。”

    戚夫人掩面一笑。那次太荒唐了,想想看,若当时把杨长帆给砍了,真不知后面会怎样呢。

    沈悯芮在旁拿出一副字双手奉上:“这是我与相公送与戚将军的。他若不要,尽可烧了。”

    戚夫人点头道:“谢谢,不过他真的可能会烧掉。”

    “那嫂夫人,我们走了。”杨长帆就此拱手道,“祝戚将军在北方建功立业,杀鞑子个片甲不留!烧北漠个寸草不生!”

    戚夫人行礼道:“我代夫君谢过。东海王好走。”

    房中,戚继光已截了半个右臂,仰面朝天躺着。

    弯弓射箭,再也不可能了,但兵法韬略,永远在他脑中。

    他其实是感谢杨长帆的,但他无法再面对杨长帆。

    虽然右臂依然痛痒难忍,但这也证明,他还活着。

    夫人进房,手中拿着一卷字,慢慢展开:“临别之时,杨长帆与二夫人送了这个。”

    戚继光惨然一笑,他猜到里面写的什么了,准是天下第一大懦夫。

    “好漂亮的字啊……”戚夫人展开字惊叹道——

    【天下第一大将军】。

    戚继光侧目望去,这的确是沈悯芮才写得出来的字,字迹张狂,完全不似女子写的字该有的那般周正柔弱,大有信马由缰,水墨飞扬之势。

    戚继光眼眶一酸,连忙转目,生怕妻子发现自己动情。

    “还装什么?”戚夫人哼笑着摸着戚继光伤口的绷带,“你死了。”

    “别别……夫人手下留情……啊啊啊啊!!!”

    杀猪一样的惨叫回荡在街上。

    杨长帆沈悯芮闻声,相视一笑,依偎漫行。

    “那字写的什么?”

    “天下第一大懦夫。”

    “那戚继光死定了。”

    “哈哈哈!”(未完待续。)

293 中华盛世(大结局)

    旧时代落幕,新时代开始。

    嘉靖长达四十四年的统治宣告结束,闭门修道,再无一臣子探访。

    新君裕皇定年号隆庆,大赦天下。在张居正的建议下,大开“平反”之门。

    平反,即推翻上一位统治者对罪人的定论,也是新统治者收拢人心的重要方式。眼前的平反,自然是去为那些被严嵩残害的忠良平反,即便徐阶斗倒了严嵩,却因嘉靖在位始终无法给这些忠臣猛将一个说法。

    张经后人,王世贞兄弟一一递上文书,进京平反,仅半月之内,张经、王忬两位总督曾经的罪状便被推翻,得以正名,后人加官进爵,弃官的王世贞更是直抵浙江都司担任开海要职。

    与此同时,隆庆大开谏言之门,公开表示可以改进前朝旧政。随着时代的变迁,朱元璋的那一套越来越故步自封,只是子孙不敢背负违背太祖这个不孝之名,始终死守,隆庆却对此不以为然,东海盛世与朝廷的窘迫已经体现了一切的事实,新政不可再耽搁分毫。

    张居正沉浸国子监十余载,一系列的野心与新政就此开始践实,东南大开关,浙江沥海、福建泉州、广东澳门设市舶开放民间贸易,效仿东海王府抽成提税。

    借此良机,“一条鞭法”落实而下,将各州县田赋、徭役通通综合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免去折粮的繁冗复杂,规避了征收中的各类猫腻。东南粮食歉收?没关系,缴银就对了,银子就是一切。

    东海贸易之风吹来,内陆银本位确立,停滞了近百年的明朝经济瞬间腾飞,大明一盘死水被张居正以一人之力盘活。国富民强,故人平反,名士大儒得以栖身,隆庆将天下交给聪明人的方针至少此时是成功的。

    东海王镇守东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