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朝大臣之中,大部分明哲保身之人都与皇子们有意疏离,像谢逸这样与皇子们纠葛甚深的人着实很少。
他到底安得什么心,最终又会是怎样的结果?
长孙无忌带着满心好奇与不解,走进了东宫之中,前去劝导太子李承乾。
然而看到李承乾看似庄重,实际上却心不在焉的神情,长孙无忌蓦地有些失望。
同样是长孙皇后的儿子,怎么差别这么大了,李承乾近日的表现比不上李泰也就罢了,甚至连李治都有些不如……
真是伤脑筋啊!
“参见太子殿下!”
“舅舅不必多礼。”
甥舅俩寒暄两句,长孙无忌丝毫感受不到适才和李治与兕子见面时的亲密与热情,也罢!
长孙无忌暗叹一声,轻声道:“听闻太子殿下今日身体不适,不曾上朝,陛下甚是牵挂,命臣前来探望。”
多么冠冕堂皇的说辞,李承乾当即听出了异样,太子微有不适,需要当朝国舅长孙司空亲自来探望吗?
这显然不合常理。
那说明什么呢?父皇关注到了自己所为身体不适的情况,有所怀疑是肯定的,让长孙无忌前来探望也大有深意。
李承乾道:“劳父皇和舅舅挂心了,不打紧,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那就好。太子殿下乃是大唐国本,殿下的安慰很重要啊!”长孙无忌声音不大,但语气特意提高,显然言辞中大有深意。
李承乾到底做了多年太子,才智也不错,要是还听不出来,那就真的是朽木不可雕了。
“承乾省的,修养一日,身体已然没有大碍,明日一早会前去向父皇请安。及时处置积压的政务。”李承乾很乖巧地做出了最佳回答。
长孙无忌轻轻点头,心里总算泛起一丝孺子可教的感觉来,微笑道:“如此甚好,太子殿下安康,臣就放心了。往后殿下处理政务,听师傅们讲解课业后,也得注意休息,修身养性。”
又是一句暗示性十足的话语,李承乾这次所谓的身体不适其实是心病。是因为张玄素,孔颖达等人“犯言直谏”后心生愤懑所致。
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也明白,他此行的目的是劝导太子。但劝导的方式需要适当把握。张玄素他们那套自以为忠直的招数不顶用,还会适得其反,须得循循善诱才行。
长孙无忌的言辞很隐晦,但效果还算不错。至少李承乾听明白了,而且没有明显的排斥心理。
李承乾点头道;“有劳舅舅挂心了,承乾省得。”
长孙无忌趁热打铁道:“太子殿下素来仁孝。尊师重道,实乃大唐之福。”
李承乾听得明白,点头道:“舅舅放心,承乾明白,日后会好好听师傅们教诲。对了,今日朝堂上可有什么要事发生?”
对于这种转移话题的行为,长孙无忌并不在意,反正目的已经基本达到,至于最终结果,还需以观后效。
长孙无忌道:“哦,今日朝廷采纳了江夏郡王和淮阳县伯的建议,册封薛延陀真珠可汗两子为可汗。”
听到“淮阳县伯”几个字,李承乾的表情微微有些变化,多少有些不大爽快。尤其是听说谢逸临走之时,魏王李泰拐着弯找理由前去送行后,心中的芥蒂便深了。
……
次日傍晚,淮阳县伯府里,小蛮快乐地在院子里撒欢,累的武二娘子不得不陪着她“疯”,以至于香汗淋漓。
“看看,去了一趟晋王府,小蛮多兴奋。”郑丽琬在廊下看到,轻声笑道。
杜惜君道:“是啊,你是没见着,小蛮和晋阳公主昨日在王府里多开心。”
“晋阳公主和小蛮情如姐妹,这是个好事。”
“嗯!”
杜惜君道:“三郎的说法,她们俩是小闺蜜。”
“闺阁蜜友,倒也形象,不过杜姐姐不觉得吗,晋阳公主和咱家三郎关系也很亲密吗?”
郑丽琬这么一说,杜惜君微微愣神,旋即悠悠道:“好像是的,昨天晋阳公主好几次问起三郎,私下里还称三郎为逍遥哥哥。”
“这可非同寻常……”郑丽琬目光悠悠看向远处的小蛮,似乎意有所指。
“丽琬,你的意思是……”杜惜君隐约猜到些什么,但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些离谱。
郑丽琬道:“也许是我有些异想天开了,但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呢,你大概看出来了,三郎在在晋王殿下的功夫不少,晋阳公主与晋王点下最为亲厚,所以……”
“呃……”
杜惜君低声不语,在这方面她的思绪远不如郑丽琬,尽管这番话有些匪夷所思,但仍旧大有可能。
郑丽琬摇头道:“没办法,谁让我家三郎太优秀,处处留情,将来这府宅里会有多少人……谁说得准呢?”
提及此事,杜惜君的表情微微有些不自然,作为过来人,多少有些羞涩,良久才说道:“此番前去西北,指不定回来的时候会带位妹妹回来。”
“带不带不知道,但府里这一位……”郑丽琬轻声道:“武二娘子住进了咱家,还能轻易出的去吗?”
杜惜君迟疑道:“不过看三郎的意思,似乎并无此意。”
“那是现在,等过上一两年……当然了,也得看看武二娘子的意思。”郑丽琬的看着香汗淋漓的武二丫,轻轻一笑。
两人正在说话间,身后响起了轻微的脚步声,夜北的师妹冷娘子出现在近旁,轻声道:“两位夫人,适才驿站送来一封信函,是阿郎从灵州寄来的。”
闻听此言,杜惜君和郑丽琬皆是娇躯一震,齐刷刷转过身来,满脸惊喜……(未完待续。。)
第一九七章 汗帐在望
得知谢逸有家书送来,杜惜君和郑丽琬当即兴奋异常,眼眶也在一瞬间红了,险些落下泪珠。
拆了书信,只见白纸之上不见一个汉字,全都是弯弯曲曲的符号。
“是密信,丽琬你来读吧!”杜惜君看了一眼,便将书信递给郑丽琬。临走之前,谢逸曾特别教她们一种叫作“拼音”的符号。
谢逸说了,整个大唐只有他一个人识得此种符号,从此以后会成为谢家独有的秘密通信独有密语。
从灵州寄来的家书以拼音书写,绝对是谢逸亲笔所书是肯定的,肯定也有保密的需要。
无论这封书信在路上落入旁人之手,还是被皇帝所截留,都无法看懂上面的内容,不至于泄露秘密。
郑丽琬将信函拿在手中,仔细阅读后轻声道:“三郎现在灵州盘桓,向陛下请了一道旨意,正在等回复。”
杜惜君问道:“他还好吗?”
“一切都好,惜君姐莫要担心。”郑丽琬继续往下看,说道:“三郎有交代,让我们留意并做点铺垫,他似乎要给晋王殿下找个伴读。”
“是吗?这事恐怕得徐徐图之。”对于谢逸的安排,杜惜君是无条件信任听从,三郎说给晋王府安排伴读,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郑丽琬道:“嗯,此事须得等他从薛延陀回来才能正经谋划。”
“还有吗?”
郑丽琬沉吟片刻道:“三郎让我们小心些,当初在乐游原行刺太子的那些人出现在灵州了,恐怕长安也会有宵小活动,让我们出入谨慎些。”
“有冷娘子在,一切都好,倒是三郎在草原异族之地。让人挂心啊!”杜惜君遥望西北,眼神里尽是关切。
“嗯,不过三郎说了,他能从容应付,让我们不用担心。”郑丽琬随即将信函递过来,说道:“三郎在下面还留了几个字。姐姐瞧瞧。”
杜惜君定睛一看,只见最末一行写着:aimen!
……
在灵州盘桓两日,使团再次踏上行程,前往西北边境。
江夏郡王李道宗亲自相送出城,在送行的人群中,谢逸也看到了李景桓的身影。
也许是金城郡主李安宁的劝说起到了作用,也许李道宗本人也有掺和,这位世子总算从不切实际的“敌视”中醒悟过来,只是见到谢逸时间仍旧有些不大自然。不过这次更多是不好意思和难为情。
看着江夏郡王府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情形,谢逸好生羡慕,不由想起了家中娇妻和妹妹。
紧随着李道宗的奏疏,谢逸也写了一封家书回去,特别叮嘱了驿站加快递送,想必此时已经送到淮阳县伯府了。
她们看到大概眼眶会红,甚至会落泪吧!也不知道她们都还好吗?交代叮嘱的事情,杜惜君和郑丽琬肯定会办妥。只是此去薛延陀。不知何时才能归来,相思之苦熬人啊!
……
从灵州出发。不几日便度过黄河,正是进入草原境内。
数日之后,便是所谓的大唐国境线了,然而实际上这里只是一个兵力空虚的真空地带而已,在这个年代很难有明确的边境线,但薛延陀还有其他的草原部族不敢也不会往此间派兵。
好的一点是。在正式踏出大唐边疆之前,来自长安的诏书送到了。果不其然,李世民批准了加封薛延陀王子的建议,并且以最快速度传旨而来。
这是好事,有了这一纸诏书。在薛延陀行事能多点底气和手段。
然而这也是坏事,推恩的诏书必然惹怒真珠可汗夷男,在成功分化薛延陀之前,万一夷男一怒铤而走险,后果会怎样就不好说了。
唉,真是伤脑筋!
谢逸无奈摇摇头,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此时已经是七月底八月初,草原上的牧草刚刚开始由青转黄,清澈的蓝天下,风吹草低见牛羊,风景倒也不错。
“北国风光,天苍苍野茫茫,倒也难得一见。”
“难得谢学士有此兴致,要是这塞北之地尽数在我大唐手中,倒是能好生欣赏美景,但现在……”
狄知逊摇头道:“不管怎样,都很难舒心惬意啊!”
谢逸道:“但愿来日我大唐王师能彻底击退外敌,将此间完全纳入版图,便可在此间畅快游玩了。”
“但愿能有这样一天,到时候狄某定携犬子前来纵马驰骋。”狄知逊似乎对此也颇为向往,对大唐与皇帝开疆拓土的信心也很充足。
使团进入草原上谨慎了许久,孙武开一路上小心翼翼,倒也算尽职尽责。但实际上,预想中的威胁并未出现,最初的几天里压根没遇到任何兵马和部族,只是隔三差五地遇到少数牧民。
“今年草原上的雨水应该不错,看看,牧草涨势多好啊,马牛羊的秋膘都不错。”狄知逊道:“牧人们现在正在割草,储存过冬的牧草,从眼下的情形来看,定能安然过冬。”
“这就说明今年草原粮草充足,兵强马壮,薛延陀有实力发动一场战争,反观我们大唐,反倒多有灾祸。”
谢逸无奈道:“天时这一项,大唐已然略逊一筹,我们肩上了压力可就大了。”
“是啊!”狄知逊轻叹一声,颇为沉重。
就这样一路前行,连续走了多日之后,越往北方天气从凉爽转为寒意森森,草原的颜色也从青黄相间彻底变为枯黄。
中原大抵才中秋时节,但草原上已然算是深秋,尤其是早晚间甚是寒冷。如果一场北风吹来,或许就会有白雪落下。
此时,使团也算真正进入薛延陀腹地,一路上遇到的牧民部族越来越多,甚至不是有持刀的骑兵来往。
但见到大唐的旗帜后,都表现的很恭敬,至少表面上是这样。遇到的部族首领都很恭敬地前来拜会大唐使臣,并大方提供牛羊食用,然后派人引导使团前往汗帐方向。
当然了,与此同时,想必也会另派快马前去汗帐方向,将大唐使团入境的消息禀告真珠可汗。
想来现在夷男已经得到消息,不知道是做好准备迎接上国天使,还是等着给大唐使团一个下马威?(未完待续。。)
第一九八章 虚虚实实的热情
薛延陀汗帐位于图拉河畔,其设置类似于突厥王庭。
并无正经的城池,而是一大片连天的帐篷,因为可汗驻扎此处,所以成为薛延陀政治中心。
如果遇到天灾或者外敌入侵,只需要换个地方,便仍旧是薛延陀汗帐,这便是游牧民族的特性。
实际上,本来薛延陀汗帐在更北的地方,是大唐灭掉了东边突厥之后,汗帐才相应地转移南下。
从这个现象看得出来,薛延陀的生存空间和势力范围在向南扩张。
对大唐而言这是个危险的讯号,必然一旦有扩张,便迟早会有交集。两种不同的文明交汇,一旦不能融合,那么只有冲突。
几千年来,华夏北方的长城一线一直如此,从当年的匈奴到后来的鲜卑,再到今天突厥和薛延陀,皆是如此。
好在中原是强盛的大唐帝国,草原游牧部族并不能南侵太多,如果中原的武力一弱下来,那后果不堪设想。
两宋的窘迫便是最好的例子,不过那是还算好,虽说山河残破,金瓯不全,但至少还有半壁江山。
再往后蒙满入关,尽得天下,对于汉人而言,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谢逸很幸运自己生在大唐盛世,但饶是如此,对待草原游牧部族,尤其是强盛部族,仍旧不得不小心翼翼。
薛延陀现在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样,必须小心应对着,在这样的情境下谢逸和狄知逊来到了薛延陀汗帐。
到达薛延陀“都城”外围时,有人前来迎接了,而且分量还不轻,正是真珠可汗夷男的次子——突利失。
“见过诸位,突利失代表父汗前来迎接大唐使团。”一个孔武有力,长相硬朗的青年下马欠身施礼。满脸堆笑。一口中原汉话说的更是通俗流利,甚至还有几分关中口音,不由让人啧啧称奇。
狄知逊道:“有劳王子了。”
“哪里,迎接大唐使团是在下的荣幸。”突利失满面含笑,相当客气。
谢逸笑问道:“王子的汉话相当流畅,颇有长安口音,可是到过我大唐境内?”
突利失道:“很遗憾,突利失很仰慕大唐昌盛繁荣,可惜一直无缘前去见识一番。唯有从叔父的描述中感受大唐的璀璨兴盛,并跟着叔父学习大唐语言。”
“原来如此。”来之前谢逸做过功课。贞观四年李世民为了对付东边突厥的颉利,曾经联络薛延陀,许以可汗封号。
当时夷男曾经派弟弟前往长安朝贡,获李世民赐予宝刀、宝鞭,并在长安款待多日。不过时间短暂,想要了解到多少大唐文明,尤其是学会关中口音,恐怕来不及。
突利失的说法显然有水分,也许他是特意从别的渠道学习爱汉家语的。对大唐仰慕与否不好说。但对大唐感兴趣,甚至多有了解肯定是真的。
那么他的初衷和目的就至关重要,也许他是为了从大唐学习更为先进的文明,也许是想要了解大唐的弱点。寻求突破。
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好兆头,在谢逸看来,最好的方式是敬畏。大唐作为泱泱大国,应该被敬畏。
不说四海归一了。至少还震慑四方不敢让其来犯,但眼下的局势确实……
一个小小的薛延陀,也适逢其会逐渐发展壮大。几乎成为心腹之患,真是……谢逸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狄使臣,谢使臣,接下来就由突利失引路,前去汗帐拜会父汗吧!”
“有劳王子了。”
“客气了,使臣郎德高望重,家学渊源,谢使臣亦年轻有为,一表人才,突利失能有机会和两位同行,多有请益,实在幸运。”
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