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氏抬头看去,只觉得整个房间的布置与淮阳老宅寝室完全一致。不仅是一模一样的热炕,就连窗下的那两个烛台都完全一致,只差点燃两支红烛,便是临别前那个旖旎却又遗憾的夜晚。
“三郎……”杜氏开口却又不知该说什么,看得出来是谢逸特意用心,意欲何为似乎也……
“好了,乖乖躺着养伤,待伤口完全愈合,我带你们出去逛逛,好好看看长安盛景。”谢逸笑道:“对了,还有带你去孙神仙那看看,补血补气,调理身体!”
几句话后,杜氏卧榻休息,谢逸欣然离去,难得做了一回纯洁好青年……
……
李世民祭奠过天地祖宗之后,便启程回了太极宫,直入承庆殿。
东巡归来第一天,少不得有些忙碌,一批重臣立即被召入了承庆殿。比如太子李承乾、司空长孙无忌、中书侍郎岑文本,随同伴驾的房玄龄亦和魏王李泰亦在其列。
“朕不在的这些日子,你们辛苦了!”毫无疑问,李二陛下这句话是说给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听的。
虽说是太子李承乾监国,但实际上却离不开这二位辅佐之功。岑文本坐镇中书,保证三省六部运转如常,长孙无忌则更像是中流砥柱,确保长安风平浪静。
“陛下言重了,这都是臣之本分。”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异口同声。
李世民笑道:“哎,莫要谦虚,承乾年轻,朝政上的事情少不得你们多费心。”
岑文本躬身道:“太子殿下聪慧勤勉,处事得当,臣不过是从旁协助帮衬而已!”
“嗯!”李世民笑道:“承乾,听到没,岑侍郎在夸奖你!”
“哪里?”李承乾谨慎道:“政务儿臣自不敢疏忽,只是儿臣到底年轻,经验不足,多亏了舅舅和岑侍郎指点协助,才能从容处理。”
“知道谦虚,很好!”李世民悠悠道:“不过你也不必谦虚,三省六部的公文与奏疏都有副本送去洛阳,朕都看过了,还算勤勉,处事也得当,不错!”
闻听此言,李承乾顿时心花怒放,不过表面上依旧谦虚道:“父皇谬赞了,这段日子儿臣深感学识与为政经验不足,还需多向父皇学习,多读书,多请益才行。”
李世民点头欣慰道:“好,那就你多辛苦些,朕每日批阅完奏疏后,会让人多送些去东宫,你好生学习。”
承庆殿里,顿时一副父慈子孝,君臣默契的情景,不过魏王李泰心里则有些不大舒服。辅臣称赞,父皇嘉许,太子在加分啊,旁人哪里还有机会?感情自己在洛阳忙活了大半天,好似没有什么直接成效,真是……
那边李承乾沉声道:“父皇东巡本就辛苦,又遇洪水和行刺,儿臣委实担心。”
李世民眉头微动,笑道:“没事,都过去了,多亏了淮阳出了个谢逸,先献良种后挺身救驾,省去不少麻烦啊!”
谢逸!
听到这个名字,承庆殿里众人皆是心中一动,李承乾想起了纥干承基的那些话,而李泰心里却莫名怒意生……
“太子妃身体如何?”李世民不忘问一声儿媳妇的身体,关心一下肚子里的嫡长孙(女)。
李承乾赶忙道:“有劳父皇记挂,苏氏已有五个月身孕,眼下一切都好!”
“嗯,让御医和宫人妥善照料,务必小心。”
“是!”李承乾欣然领命,不管对苏氏是否有感情,但腹中之子他十分重视。
……
众人纷纷告退,唯独长孙无忌被留了下来,意料之中的事,谁也没觉得意外!
长孙无忌是秦王府出身的重臣,也是李二陛下的大舅兄,又有少年相识的情分,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是旁人可比的,也最得信任。纵然是房玄龄,恐怕也略有不如。
“辅机啊,这半年来……关中一切都好?”
长孙无忌心头一动,回禀:“算是不错,没出什么乱子。”
“那就好,你费心了。”李世民心领神会,旋即又问道:“辅机啊,这些日子…承乾怎么样?”
刚刚夸赞过太子,此时又这么一问,显然是颇有深意。长孙无忌眉头一动,轻声道:“太子殿下勤恳,政务处理妥当,有几件事办得还很漂亮。”
“嗯!”李世民点点头:“就这些?你这个当舅舅的可不能太宠着外甥,容易把他宠坏的。”
“陛下……”长孙无忌顿时为之语塞。
李世民悠悠道:“承乾这一两年似乎与某些朝臣走得颇近……东宫有个千牛叫贺兰楚石你可知道?侯君集的女婿,前段时间特意告假去了陈州尽孝。”
“陛下!”长孙无忌心头一震,正色道:“陛下莫要多心,臣以为太子殿下并无他念。”
“嗯,朕也只是说说,怕这孩子误入歧途了。”李世民虽然轻描淡写,长孙无忌的心里却不那么平静。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这……
李世民话锋一转,问道:“近来可有什么要紧事?”
长孙无忌收慑心神,答道:“顶要紧的没有,不过有两件事只能请陛下拿主意!”
“哦,何事?”李世民好奇询问。
长孙无忌道:“其一是有朝臣上奏,文德顺圣皇后崩逝一年有余,中宫空虚,不可久悬,请陛下早日立后。”
“是吗?韦圆成找人上奏的?”
“这个……臣不知,奏疏都是岑文本在打理,臣没有过问。”
“那么,此事,辅机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垂首,沉声道:“别的事情,但凡陛下有所垂询,臣定知无不言,但此事……臣不便多言。”
“好你个辅机!”李世民笑骂一声,眉目间突然有些黯然,沉默片刻后问道:“还有何事?”
长孙无忌道:“是礼部和太常寺那边上奏,称陛下春秋正盛,请广纳嫔妃,充实**,绵延子嗣。”
李世民不由老脸一红,皱眉道:“怎么尽是这些破事?”
“陛下,旁的事情臣等可以帮忙处理,但这两件事只能请陛下定夺。”
“那朕问你,你觉得这两件事该怎么?朕知道有些话你不便多说,朕只问你轻重缓急?”
“这个…”长孙无忌无奈道:“这要看陛下怎么打算了,如果陛下重视前者,那么该两件事并重,一起尽快办理。
反之,臣以为陛下该缓办后者……陛下离京日久,想必宫中各位娘娘很是想念陛下。”
李世民眉头几动,再次笑骂道:“辅机啊,你也开始和朕耍心眼了?”
“臣不敢!”长孙无忌很无奈,本来老男人之间谈话可以很直白,那什么点也无所谓。
可眼前之人偏生是皇帝,还是自己的妹夫,能怎么说?总不能君前失仪,起居注上再留下什么露骨之言,成千秋污点吧?
但事实俱在,快一年不见天颜,更无雨露滋润,宫中嫔妃都快全成怨妇了。寻常低等嫔妃也就罢了,有名有位有家世的,如贵淑贤德四妃,若不及时滋润一番,便直接纳新宠,后宫里还不得翻了天?
李世民自然明白,悠悠道:“中宫之位,除了观音婢,谁有资格呢?至于纳妃之事,眼下是顾不上了,推迟到明年开春吧!”
ps:上上一章犯了个错误,雁塔晨钟指的是小雁塔,不是大雁塔,和玄奘大师没什么关系。想当然了,捂脸,诸书友见谅!
第八十五章 唱出大戏
如果单纯认为皇帝纳妃是为了享乐,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也不排除历史上确实有那么几位沉溺美色的糊涂昏君。但大多数的皇帝纳妃,其实都有政治意味。
除了明朝后妃和外戚的影响力较弱外,其他朝代,大都如此,世家门阀林立的隋唐尤甚之。
李世民的后宫里妃子众多,出身都非比寻常,长孙皇后是齐国公长孙无忌的妹妹,也是申国公高士廉的外甥女。
贵妃韦珪出身京兆韦氏;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燕妃出身北朝世家,母亲则是隋朝观王杨雄之女;小杨妃与弘农杨氏关系密切,哪一个都不简单。
有官员上奏疏请立皇后,背后肯定有这些世家大族的推动,都希望自家女儿能母仪天下,对家族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可惜出于朝堂平衡的考虑,以及对发妻的深情,李世民并无立继后之心,但并未拒绝新纳嫔妃的提议。
毕竟李二陛下不到四十岁,春秋正盛,身边需要多几个年轻嫔妃伴驾,生育子嗣。同时又可以拉拢一批世家勋贵,有利于朝堂稳定。再者,老牛吃嫩草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眼下时机不恰当,刚刚遭遇水灾和行刺,算不上风平浪静,并非纳妃的好时候。
再者长孙无忌说的没错,怎么也得先滋润安抚一下宫中旧爱,避免落下喜新厌旧的名头,也能省去一些麻烦。
推迟数月,明年开春是个不错的选择,况且古礼选妃时间就是二三月间,正好合适。
闻听李二并无再立皇后之心,长孙无忌安心不少,这意味着除了自家三个外甥,不会再有嫡出皇子。外戚之中,长孙家仍旧高出一头。
话题转变,两人又谈起了洛阳之行和行刺之事,长孙无忌问道:“陛下,关于刺客身份可有眉目?”
李世民摇头道:“没有确切答案,刺客大概有两拨人,行刺朕的可能是当年雍州城外,从独孤修德手下逃走的那位,谢逸曾看到一双褐色眼珠。
至于袭营对雉奴他们动手之人,暂无头绪……说起来真是凶险,若非谢家叔嫂,朕和几个孩子都会有危险。”
“淮阳县伯救驾有功!”长孙无忌的回答有那么点没头没脑。
李世民笑道:“辅机可是觉得,朕的封赏过于草率了?”
“不,单单只是献上良种一事,便该重赏。”长孙无忌道:“不过陛下,那粮食当真有那么高的产量?”
李世民悠悠道:“眼见为实,明年种下后你去亲自瞧瞧便知道了,朕也很惊讶,若非亲眼所见,确实难以置信。”
“陛下,可喜可贺啊!”
“嗯,那小子很有办法,奇思妙想不少,马蹄铁已经装配十六卫军;那个琼花酿想必你尝过,那个香水……女子爱不释手,都是他的手笔!”
李世民叹道:“自打皇后去了,雉奴和兕子一直闷闷不乐,朕都无可奈何,他却能看出症结,‘对症下药’。你是没看见,这几个月,两孩子开朗多了。”
长孙无忌点头道:“看来此子确有才能,且是个怪才。”
“而且他还写的一手好诗文,才学出众,且很聪明。”李世民悠悠道:“也许全天下人都以为,是朕杜撰出太上玄元皇帝赐种之说。但实际上,骑青牛的老仙翁——这话是谢逸口中说出来的。”
“竟是如此?”长孙无忌颇为惊讶,事实上他先前也认为此举是李世民授意,合乎情理。
“看看,你都这样想,更别说旁人了。好在当时房玄龄在场,他与朕亲耳听闻。”
李世民叹道:“不知是此子聪明,故意讨好朕;还是……朕派人调查过,此子自小生长于淮阳,原是个败家子,好似一夜之间转了性子,成了人才。
瞧见他拿出的东西稀奇古怪,闻所未闻,所以朕有时候不免在想,难道他真遇到了神仙点拨?”
长孙无忌心头一动,劝谏道:“陛下,神仙异事多虚妄,还是谨慎些好。”
“朕知道!”李世民道:“其实他的来历不重要,只要他能为朕所用,愿意为朕所用即可。”
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打算就将他放在弘文馆吗?”
“辅机,你有疑虑是吗?”
“陛下如此决断,自有道理,臣并无疑虑。但少年人骤居高位,他自己会不会骄傲得意?百官可能也会有看法!”
李世民叹道:“朕也是无奈之举,你不知道,虞世南在洛阳时曾向朕请辞,他已经八十岁了,王珪的身体也不好。”
“原来如此。”长孙无忌老谋深算,对朝局更是洞若观火,当即明白李世民言下之意,同时也顾虑道:“可是……他会不会太年轻了?能否担得起陛下的期望。”
“十八岁,是太年轻了,可纵观朝堂,并无太多合适人选。相比之下,此子灵透,是个可造之材。”
李世民悠悠道:“朕愿意冒险一试,至于能不能经得起风雨,担得起担子,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拭目以待吧!”
长孙无忌道:“陛下深谋远虑!”
“辅机啊,朕还有个想法!”
“陛下请讲!”
李世民抬头看着承庆殿里摇曳的灯烛,轻声道:“自武德年间起,朝廷封赏的爵位,录用的官吏便不少;武德九年以后,又录用了一大批,其中情由你都知道。”
长孙无忌当然知道,李唐初得天下,为了拉拢关陇贵族,各地豪强,李渊册封了许多官爵。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又不得不册封了不少从龙之臣,秦王府旧将。
前几年击败突厥,有功受赏的武将、官员、投降的部落首领又是一大批。再加上世袭、恩荫等,而今大唐贵族和官员越来越多。
“人多一点,无非是多耗费一点钱粮,倒也无妨,要是能多几个人才,更求之不得。但是……”
李世民道:“你也看到了,有多少衙署冗员众多,办事拖拖拉拉,相互推诿,反而耽误事情。”
“陛下是打算精简官吏?”长孙无忌反应敏锐。
李世民点头道:“朕前几年便有此想法,但先后对突厥,吐谷浑用兵,边患未平,此事不便提及。不过而今,尤其是东巡有所见闻后,朕以为,时机或许差不多了。”
“陛下,恕臣直言,精简确实必要,却需有度,不可操之过急。”长孙无忌诚恳道:“其实昔年杨广的许多举措并非失当,而是操之过急……”
“朕心里有数,此番至少要遏制冗员增加的趋势,得开个好头才行。”
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问道:“那陛下打算何时动手,让谁主持呢?”
“哼哼!”李世民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的表情,笑道:“别担心,这等得罪人的事情,就不让你为难了。这件事,等闲之人也办不了,办不好!”
“是……”
李世民沉声道:“让侯君集从陈州回来任吏部尚书吧,他有这个胆魄和铁腕,能办好事情。”
“侯君集确是个不错的人选。”长孙无忌附和的同时,眼珠子却转个不停,心中好似泛起了许多念头。
“不过,你们也不能躲清闲。”李世民目光凝重道:“既然动手,就要闹出点大动静,你们得陪着朕唱出戏,唱出大戏。”
第八十六章 暗箭雏形
李泰出宫回到魏王府,一路闷闷不乐。
父皇和岑文本对太子李承乾一通夸赞,让他好生失望。太子不断加分,地位稳固,再有觊觎之心也是白搭。
进了王府,刘轩便匆匆迎上来,奏禀道:“殿下,杜长史来了!”
“好,快!”李泰加快脚步,匆匆往书房而去。
等候已久的工部尚书杜楚客出身京兆杜氏,乃已故莱国公杜如晦胞弟,也是京兆杜氏如今在朝廷的代表人物。因兼任魏王府长史的缘故,杜楚客与魏王李泰甚是亲厚,时间长了便渐成心腹。
“杜长史久等了。”李泰对自己的长史十分客气,毕竟杜楚客的身份摆在那里,京兆杜氏可是关陇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杜楚客婉言道:“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