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之谢逸与太子有嫌隙,他能怎么选择呢?李泰完全一副胜券在握的感觉,等候着谢逸做出唯一的选择。
谢逸不由苦笑,想走是肯定走不了,尤其是有人给自己手中塞入一块小银牌以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身上。
这枚银牌会投降何处?韦家还是杜家,太子还是魏王呢?(未完待续。)
第二五五章 平局成为一种时尚
怎么选择,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谢逸站在原地沉默了,沉默了,如果可惜一直沉默下去,可以是很久很久。
很简单的事情,却弄的很复杂。
一场马球比赛变成了太子和魏王之间的暗中较量,现在还要要求一个当朝重臣,新兴贵族立即做出选择,实在是……
在场之人有些同情地看着谢逸,好似都能感受到谢学士的难为,却都无能为力,表示遗憾。
不管过去怎样,今日这个银牌投下去,便等于是做出了重大抉择,往后再想改变可就不容易了。
这是个巴结人的机会,也是个得罪人的麻烦,巴结不见得能有立竿见影的大效果,但无论得罪了谁,后果似乎都不堪设想。
真的,谢学士的处境很难,几乎所有人都如此认为。哪怕是那些已经私下里做出选择的人,毕竟他们的选择是在暗地里进行的,用不着如此光明正大,用不着如此众目睽睽,更不用当着当事人的面,更不至于撕破脸皮。
外人看来如此,但当事人们却没那么复杂的想法。
太子李承乾已经认定谢逸不会选自己,虽然当初曾想尽办法想要将谢逸笼络到麾下,但因为乐游原遇刺之事,两人彻底决裂。
自己恨谢逸,谢逸肯定也恨自己,所以他肯定不会选杜家。纵然谢逸将银牌投向杜家,李承乾也没打算接受他入东宫。
至于他投向老四的怀抱,不早就是如此了吗?何必如此惺惺作态,李承乾在一旁看着,什么话都不说,但表情却足够阴冷。
李泰的脸上则一直挂着如沐春风的笑容,在他看来,谢逸没有别的选择,和东宫梁子已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再想冰释前嫌就有些难了,他除了能选自己还能选谁呢?
谢逸也真够固执,现在竟然还犹豫,真是……
李泰一直盯着他,他觉得自己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如果谢逸犹豫的时间再长些,他兴许也会生气。
所有人都盯着谢逸,金城郡主李安宁也是如此,她有些懊悔,有些歉意。
虽是个女子。但自小在王府长大,这其中的诸多门道虽不完全明白,多少也明白一些,她能够感受到谢逸现在进退维谷的局面。
如果不是自己提议,拉着谢逸前来投注,怎么会有此等无妄之灾呢?真的给他添麻烦了,她很想道歉,但现在不是道歉的时候,道歉似乎也没什么用处。至于怎么帮忙……
李安宁心慌意乱,压根想不到什么主意,她下意识想到了身旁的才女郑丽琬,兴许她有什么办法。
但回过神来的时候。郑丽琬却不见了踪影,回头四望不知何时已经走向远处。不过巧合的是,晋王李治正好从哪个方向快步跑过来。
“大哥,四哥。我也来投一注。”晋王李治的出现打破了有些尴尬的局面,让气氛稍微缓和。
李承乾和李泰虽然针锋相对,暗自较劲。但对这个一母同胞的幼弟却是一致的疼爱,笑问道:“雉奴,那你投谁家赢啊?”
众人都好奇地看向李治,有人将他看成个孩子,有人却隐约意识到,晋王殿下似乎正在以某种方式,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在这个时候出现,他会投哪个,似乎都有那么点意思。
李治笑道:“大哥,四哥,你们怎么都忘了,这比赛除了有胜负,还有平局嘛,我就投平局了。”
平局!
有点奇葩的答案,尽是这架势,韦杜两家都有完全分出胜负的打算,只要比赛时间稍微控制恰当,胜负一定会出现,平局的可能几乎没有。
但晋王李治偏生就压了平局,仔细想想,这似乎是意料之中的答案。
无论太子还是魏王,都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兄长,他能怎么选呢?
不过,以先前的情况,李治压根没有必要出现,他何必非要挤进来趟这浑水呢?小孩子童心未泯?
晋王似乎不小了,十三岁的年纪,也是个半大的少年郎了,不至于这么不懂事,那么只能是……
果然!
李治投了平局之后,转身看着谢逸,笑问道:“谢长史,你投什么呢?”
“诚如殿下所言,比赛有胜负平,臣观两队各有千秋,势均力敌,平局的可能性很大。”谢逸当然明白,李治是来帮自己解围的,自然懂得如何回答。
尽管独孤谋等世家公子们压根没有给这场比赛设置了平局选项,现在也必须得接受,晋王和谢逸的投注,他们没有理由拒绝,更不能拒绝。
更想不到的是,江夏郡王府的金城郡主紧随其后,也投了平局,仿佛平局成为一种时尚。
局势一下子又有点复杂了,李承乾的表情还算淡定,但李泰的表情就有那么点不自然了。
李治的出现等于是搅局,弄出个平局来,谢逸这算是躲过了一次,还是永远躲开自己呢?还有原本想要趁此机会羞辱太子的,现在计划也落空了。
真是……
谢逸也真是可以,竟然跟着李治选了平局,真是不识相。
不过略微冷静之后,他立即反应过来,谢逸是晋王府长史啊!李治突然出现是专程来帮他解围的,再加上平日里听到的消息,晋王李治与谢家关系亲密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亲密程度也超乎想象。
谢逸不会选太子,也没选择自己,他是想要继续中立,还是……
李泰突然关注起谢逸的身份——晋王府长史,长史乃是一位亲王最为亲密的属官,难不成谢逸将希望都放在了李治身上不成?
年幼的九弟?
李泰不否认,先前他一直忽视了这个弟弟的威胁,但现在看来似乎确实有那么一点。不过问题应该还是不大,李治毕竟幼小,前面有三位优秀的长兄,他还排不上号。
对于这个局面,李承乾算不上喜欢,却也乐见其成。谢逸没有选李泰那是好事,至少没有给老四当众得意的机会,否则那可不得了……
因为李承乾清楚地注意到,金城郡主跟随在谢逸身边,投注一致。
一个小姑娘的态度不重要,但她的身后是整个江夏郡王府邸,听说手握重兵的李道宗对谢逸印象不错……(未完待续。)
第二五三章 大唐的盘口
寒冷的冬季让长安“都市”生活失去了些许色彩,所以一旦有春暖花开的迹象,好像整个世界都为之苏醒,继而疯狂了。
长安城里的权贵子女们按捺不住寂寞来凑热闹,却不想各位皇子们也纷纷前来凑热闹。
吴王李恪是个例外,他已经提前离开长安回安州去了,一直以来李恪给人的感觉便是如此,有几分高冷。
也许是因为他的性格,也许因为他的出身,不过在谢逸看来,李恪更多是想要避开长安这个漩涡。
不得不说,李恪的做法是对的。
诸皇子争夺皇位,留在长安并无好处,尤其是李恪这等身份敏感,又颇具才华,却没有得到皇帝青睐的皇子。
当然了,也许李恪懂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即便他不这样想,实际上也有类似效果。
如果李承乾和李泰两败俱伤,李恪无疑是最为优秀的后备人选,也许在李世民如今就是这般打算。
郑丽琬那番三国东吴旧事的分析并非全无道理,如今的格局也相似,所以吴王李恪虽不离了长安,却始终在漩涡之中。
仔细算起来,吴王李恪才是李治最为强劲的对手,有英武的老三在,李世民很可能忽略相对年幼的幼子。
记得史书曾有记载,立李治为皇太子后,李世民曾有反悔,一度想要改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只好作罢。
也正是因此,为李恪埋下了杀身之祸,永徽四年借高阳公主谋反一案,顺道将李恪牵连其中,然后送命。
就连后世伟/人也曾有过评价。李恪乃英物,李治蠢物,认为李世民不该偏听长孙无忌之言坚持立李治。
从继承人的角度来讲,李恪或许确实比李治优秀些,但李治也并非一塌糊涂,朽木不可雕也。
在历史上。前有唐太宗,后有武女皇两位鼎鼎大名的皇帝,以至于夹在其中的唐高宗李治显得黯淡。
其实也不然,李治还是有些能耐和本事的,毕竟的唐高宗时期,唐朝的国力是在不断上升,疆域也在扩大,算得上国富民强,只可惜出了一个武则天。以至于让李治政治生涯留下污点。
而今武二娘子并未入宫,如果不再出现武女皇,李治的帝王生涯和后世清名会不会有所改变呢?何况因为谢逸的介入,李治的风疾因素得到了很好控制,应该不会再出现眼疾,是完全可以自主理政的。
所以李治并不比李恪差多少,尤其是培养得当的话,会是一个优秀的帝王。只是就此完全扼杀了武女皇出现的可能。对她真的公平吗?
谢逸在人群中多看了几眼,看到武二娘子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一个别样的疑问来,这个女子的未来当如何安排呢?
另外,如何才能在储位角逐中胜过李恪呢?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加以培养,提高李治的综合竞争力是必要的,肯定的,但似乎还不够。按理说储位之争无所不用其极,该想办法暗中坑害李恪,将这个潜在的最大对手彻底解决。
但李恪给人留下的印象相当正面,是个正直之人,出手暗害非君子所为。
虽说谢逸不敢以君子自诩。但仍旧下不去这个手。更何况李恪曾经先后救过杜惜君、郑丽琬和自己,谢家可欠了李恪两份恩情,如果恩将仇报,那可是天理难容。
所以这事,难啊!
对李恪动手这事不能干,还是想办法提高李治的竞争力的好,但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也不能干。
关系到切身利益,不能忙活半天最终便宜了吴王李恪。如果不得已,到时候转而支持李恪倒也……
刚刚泛起这个念头,谢逸便连连摇头,现在想这些有些太早,走一步看一步吧!
现在才贞观十四年,储位之争才刚刚开始,最终的大变故还有很长时间,不着急。
“三郎,你似乎有心事?”郑丽琬兰心蕙质,格外细心,自然看出了些许端倪。
牵涉到未卜先知之事,纵然是最亲近的妻子,也不能多说,谢逸无可奈何,只好轻轻摇头。
当然了,就此想要骗过郑丽琬也是没有可能的,所以沉吟片刻后轻声道:“齐王,我是在想齐王……”
“齐王?”
“是,齐王的出身比较特别,他年纪轻轻便领兵驻扎齐州,身边又有阴家人,万一怂恿,那可就……”
谢逸悠悠道:“太子不会无缘无故留下齐王详谈,也不知道为什么,想到此事我总有些许担心。”
“三郎的担心想来不无道理。”见识过谢逸的神奇之处后,郑丽琬对这些看似无端的揣测并不怀疑,相对信任。
谢逸笑道:“先别管那么多,今天是来看马球赛的,何必想那么多烦恼事。”
“嗯!”郑丽琬轻轻点头,两人转身向场边的坐席走去,不想在途中还遇到了金城郡主李安宁。
“谢长史,郑姐姐,你们也来了?”李安宁一见面,顿时热情地凑过来。
“是啊,没想到在此遇到郡主。”谢家夫妇也礼貌见礼。
李安宁笑道:“在家待的太无趣,听说也有马球比赛,母亲也准许,便来了。”
“郡主有伴吗?没有的话,我们一起!”看到李安宁身边空空荡荡,郑丽琬立即提出了邀请。
李安宁拍手笑道:“那最好不过了,往年都是跟兄长一起来的,今年他还在灵州,所以只好一人前来,与郑姐姐相伴自然最好不过。”
郑丽琬笑道:“嗯,武二娘子也来了,不过被小蛮拉走去找晋阳公主了,一会就回来。”
“好!”李安宁笑道:“对了,那边有人投注,猜今日哪一队会获胜,那日在贵府玩麻将赢了点小钱,我去下上一注,不知谢长史和郑姐姐可有兴趣?”
“哦,是吗?”谢逸没想到一场小小的马球比赛如此有趣,还开了盘子投注,似乎和后世的买马和足/彩相类似。
当真是个古老的行业啊,小/赌怡情,前去逛逛似乎也是无伤大雅的!(未完待续。)
第二五六章 频发幺蛾子
本来是一场看热闹的马球比赛,但因为太子和魏王的到来,性质完全变了。
好在有晋王李治帮忙解围,一个平局的投注让谢逸解脱了,也让后续的很多人解脱。
投注之后,谢逸便闪到了一边,不想再介入这些麻烦的事情。
谁能想到,只是出门散散心,却摊上了这么一桩闹心事,不用说,今日肯定是得罪人了。
李承乾一如既往恨自己,李泰肯定也对自己心有不满了。在很多人看来,谢学士虽然保持了中立,但同时两边都得罪了。
将来无论哪一位皇子上位,他似乎都没有好下场,这就是骑墙派的代价,除了两位皇子都没能上位……
很多人心里泛起这个念头,但一转念便消失不见了,怎么会呢?现在的局势分明是非太子便魏王的局势嘛,反正肯定不会是晋王。
没有人正眼看过这个十三岁的少年皇子,都觉得他太过稚嫩。
但谢逸却格外欣喜,今日李治表现的相当出色,更要紧的是他肯为了自己冒得罪两位兄长的风险。
“多谢殿下!”
“哪里,谢长史莫要和我客气,你是我府上的长史,让你夹在大哥与四哥之间受气不合适。”
李治笑道:“好了,谢长史随意逛逛,清河姐姐在那边,我过去打个招呼。”
“殿下自便!”
谢逸目送李治离开后,转身对缓步而来的郑丽琬道:“你让晋王来解围的?”
“嗯,当此之时,除了他还有谁能帮你解围呢?”郑丽琬淡淡道:“要紧的事,他肯,所以也不枉你一片苦心。”
“是啊,这孩子还是蛮有心的。”谢逸淡淡一笑,不枉自己在李治身上花费许多心思。如今也算是知恩图报。
很好,支持这样的皇子显然比李承乾,李泰之流强得多,至少不担心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惨下场。
不过……
谢逸下意识想到的后来长孙无忌的下场,那位可是李治的亲舅舅,结果最后也得被迫自缢的下场。
由此可见,皇位和皇权是有魔力的,是会让一个人改变心性的。不过在这件事上,也许主要还是长孙无忌自己不知进退。
身为顾命大臣。如果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将权力还给年轻的皇帝,懂得激流通退,何至于落得那般地步?
仔细想想,李治之所以立武昭仪为皇后,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作斗争。
争什么呢?
不就是权力嘛!
长孙无忌如果当时看开点,何至于弄到那个地步?想来其中也有关陇世家,甚至山东士族的利益。
所以啊,长孙无忌成也关陇。败也关陇,开始是支持,到后来便是尾大不掉的累赘。
有此前车之鉴,往后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