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当时,赵煦对蔡道非常不满,他不便留在京中,何况,那个时候这小子已经有了道侣。太皇太后暂时就熄了这个心思,如今她的儿子早早就过世,朝中需要蔡道替孟太后母子坐稳这个江山。
将幼女下嫁给蔡道,当然有拉拢他的意思,但更为主要的是,太皇太后希望自己的幼女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这也是当初,她将曹凤儿指给蔡道为妾的根本原因。
道侣毕竟不是正妻,威胁不到柔惠帝姬的身份。
更何况,太皇太后也非常清楚自己那个女儿的小心思,她可是打小从内心身处就崇拜喜欢蔡道,而不是她的皇帝哥哥。
这一年,柔惠帝姬也刚好满十六岁,即便太皇太后没有在今年驾崩,也准备在开春的时候,将女儿下嫁给蔡道的。
只不过因为这件事而将婚事提前罢了。
在太皇太后的病榻前,蔡道被逼着表了态,孟太后对此也是乐见其成的。
唯一不高兴的人居然是小皇帝赵伴。
他在事后向母亲抱怨道:“母后,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是不是病得有些糊涂了?朝中有那么多的年轻俊彦,可她老人家为什么要把十姑姑嫁给三司使呢?那家伙已经有了两个老婆了,他的长子已经能够打酱油了。”
孟太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赵伴的问题,而是蹲下身子,将小皇帝的头扳到了自己的面前,母子俩脸冲着脸,直视了彼此十秒钟。
她这才回答道:“皇儿,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想将你十姑姑下嫁给三司使,并不是昨天、今天才决定。这个决定,她老人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告诉哀家了。何况,你小小年纪,真得以为那些所谓的年轻俊彦入得了你十姑姑的眼中吗?”
见儿子不吭声,孟皇后有些严厉地说道:“知子莫如父母,哀家知道你心里喜欢十姑姑。可是,你趁早将这点小心思忘记。你不要忘了,十公主可是你的血亲啊!更何况,你十姑姑可是打小就非常喜欢三司使的,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将十公主嫁过去,也是随了她的爱女的心意而已。记住了吗?”
“皇儿记住了!”小赵伴点点头,有些委屈地回答道。
孟太后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递给儿子一份圣旨。
第611 新的变化
孟太后说道:“好了,你看看这道诏书,要是没有什么意见的话,哀家就发出去。”
为了培养儿子从小的决断能力,这几年不论是蔡道、亦或是六位丞相,还是孟皇后和太皇太后,都会把一些重要的圣旨和奏章都拿给赵伴看。
赵伴接过来一看,他的小脸上立刻变了颜色,上面写的却是由他和孟太后一起,赐予了三个人新的爵位和官职。
遗旨的内容,进封简王为周王,太傅,进封申王赵泌为蔡王,太保,而蔡道两个儿子都已经预订了爵位,却一直没有加封,因此,这一次,授其两个儿子兴化侯和莆田侯,三司使如故,太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历史上,第一个得此殊荣的大臣正是萧何,不过之后得到这种殊荣的大臣,不是皇室至亲,就是权盛一时的大奸臣。
蔡道得知这道遗旨的内容后,也极为震惊,连忙推却道:“太后,陛下,得此殊荣,实是臣的殊荣,可是,微臣年不过而立,德薄功轻,比章,蔡玄等大臣,实在是相差太多。还请太后和陛下收回成命。”说完,蔡道就要跪下,可他却被孟太后身边的太监拦住了。
“蔡太师无需自谦,这大宋天下,谁人不知三军将士能够杨威三边,这全都是蔡太师在背后绸缪的结果。如果没有足够的钱粮,如果没有爱卿举荐的贤臣。章爱卿和蔡爱卿如何能够立下那些不世之功呢?你来看,这都是他们上书为你请功的奏章。”说着,孟太后从旁边拿出一大摞为蔡道请功的折子。
蔡玄为蔡道请功,这实属正常,可是章此举就有点耐人寻味了。蔡道知道,这个人根本就不是喜欢阿谀奉承的人,不然,赵煦还未亲政的时候,他在西北那些年,被保守派大臣调来调去,最远居然还做过广州转运副使之职。
这时候,赵伴也劝道:“是呀,三司使,您劳苦功高,大越国,大理国都是您一手策划,才有了今年的局面。太皇太后如此封赏,也是应有之义。”
蔡道不是那些酸儒,接受个官位还要谦让三次,既然孟太后和陛下,都这么说了。他也就慨然应允,毕竟,迎娶了十公主,他也算是半个赵家的人了。
太皇太后的遗旨一出,朝堂震动,特别是六位老丞相和枢密使韩忠彦,原本蔡道的官职实权要大于他们,可是,品级却要略低。
可是,如今这道遗旨便让蔡道一举成为一品大臣,而且,和陛下的两位至亲同级。也许,韩忠彦的地位不会大变,可是,这六位丞相刚刚拿回到手中的实权又要被削减了。
即便是如此,这些个大臣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首先,蔡道如今已经贵为驸马
其次,若论蔡道和两位后宫之主的关系,其他大臣们心里面都清楚,恐怕这位孟太后对蔡道更是言听计从。想当初,孟太后将要被废的时候,正是蔡道的一句话,让孟太后被废拖延了一个月的时间。而那位意图不轨的刘废人更是被拖了三年才如愿以偿当了皇后。
最后,当初,蔡道可是顶着刘废人的压力,先去救治了大皇子,也就是当年的陛下,而小皇子随即就夭折了。仔细回想一下,如果当初蔡道先去救得皇子是那位已经夭折的小皇子赵茂,那么,现在的大宋又会是一种什么局面呢?
性格狡诈,残忍且权力***极强的刘废人恐怕要比孟太后更加贪恋权势。她一定会将朝中的大权独揽在自己手中的。
震惊过后,就是平淡。可是,汴梁城里的百姓,整个北方的百姓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都是一片的欢腾。运财童子当了太师,年纪尚小那是对其他人而言。蔡道不到五岁的时候,就懂得种田了。这样的神童此刻才当上太师,三司使,百姓们都觉得有些晚了。
相当初,蔡道第二次进京之前,在水泊梁山收粮的壮举,京东西路的百姓如今还是记忆犹新。
这时,西北地区又传来了好消息,兰州防御使亲自率领西军一部,会同西夏国国主李乾顺亲自率领的西夏大军五万精兵,一起向河西走廊挺进,最终,种建中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沙州,而李乾顺却是拿下了瓜州。黄头回鹘除了少部分知机的逃往了西域,其大部不是归降大宋,就是归降李乾顺。
当然,李乾顺是硬攻下瓜州的,伤亡不少,杀伤了也不少,因此,缴获的人口并没有种建中多。而黄头回鹘的贵族逃跑的时候,卷走了不少金银财宝,因此,想比而言,种建中缴获的财物就要少一些。
蔡道给出的指示,财物可以不要,但却要将西夏人手中的汉人都要赎回来,若是西夏国愿意的话,还可以用财物换取瓜州里唐朝珍贵的书籍,佛经除外,因为,西夏人自己也信奉佛法。
再多的财货,也比不上活生生的人,还有那些唐朝珍贵的书籍。
种建中忠实执行了蔡道的这道密令。
同时,蔡道上了一道奏折,大赦天下,不过,他的这个大赦,并不包括那些死刑犯和因强盗罪而入狱的犯人。
刑部收回了地方的死刑权,虽然这让执行的效率大大降低了,可也大大减少了冤假错案的发生。那些各地清剿抓捕回来的强盗、山贼和土匪。蔡道并没有杀他们,而是将他们卖给了假装成海上的蔡家人,将这些人放到南方的海岛上训练上三个月,这些人便可以成为大宋殖民团攻略南洋诸岛的主力军。
因此,那些有意在海外扩张自己家族领土的武将世家这些年对于地方剿匪一事非常上心。
赵煦驾崩之后,再加上宋夏议和,使得西军中的将领如今成了放开缰绳的野马,分别去占领南海中的大岛。到了这个时候,各个家族都已经派出了家族中出众的子弟和精锐手下去办成这件事。
第612 天下震动的新法
潘家、曹家、折家花巨资从蔡道这里买到了详细的海图,而他们又用抓阄的方式,瓜分了南海中那三个最大的岛屿。
剩下则有这些武将们自凭本事和身家。
本事就是打仗带兵的本事,南洋中大的海岛不是无人岛,有本地的土著,还有这个时期纵横四海的大食国人也开始在这些当上移民定军。所以,这些武将世家的殖民团需要对付的敌人不知两个。
身家,自然是指家中的钱财,想要夺取大岛,手中必须要有钱,招募士兵。到了海外,就必须采取募兵制。
没有金钱的诱惑,别指望,这些人对其有多忠心。
而且,海岛上的战斗和陆地上不同,即便如今蔡家在海船技术上已经领先了全世界,可是,大宋的将领绝大多数都是北方人,非常不适应南方多雨炎热潮湿的天气。因此,因为各种流行病而死的人,比真正战死的人都要多得多。
蔡道想了很多方法,已经大大减少了这些殖民团因为非战斗原因而减员的情况出现。
天佑四年,四方无事。
这个时候,从辽国内别传来的消息,让那些当初怀疑蔡道目的的人,似乎找到了答案。
负辽国天下大臣和军民之望的新君主耶律延禧却让这些都对他寄予厚望的人全都失望了。
即位之初,耶律延禧贬为其祖母萧观音和父亲耶律浚昭雪,那些当初受到耶律乙辛陷害的大臣全都得以平反,而那些依附与耶律乙辛的党羽则全部被诛杀。
可是,面对大辽国朝内朝外的重重危机,耶律延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将国政托付给他信任的萧奉先、萧德里底等佞臣,自己反而一味游猎,生活荒淫奢侈。
这样的情况下,耶律延禧刚刚继位没有两年,朝中宗室贵族之间的争斗已经开始愈演愈烈,而被压迫的已经无法生存的那些底层百姓,也纷纷揭竿而起,虽然真正成事的不多,可这样的起义此伏彼起,各处不断。
大辽国从来就不是以一个民族为主体,契丹族只是辽国的皇族,向经常成为辽国皇帝皇后的萧氏,就是奚族人。
因此,各部族首领也纷纷起兵反辽。
这个时候,蔡道又在这一年的正月里发布了一个震动天下的新法农田免税法。
新法的主旨就是为了怀念太皇太后的恩德,自天佑四年开始,凡百姓家中田亩数少于五十亩的,包括荒田和山田在内,一律免除土地税以及实物化的丁税。
不过,每一年,凡是免税的百姓,其耕地内,要按照市价的价格将一定数量的粮食卖给朝廷。
比如,在洛阳府和汴梁城附近,一个壮丁能够分得二十亩耕地和五亩荒地,他需要卖给朝廷的粮食具体的数量就是二十五升。
如果,这名壮丁家中的土地产量高,丰收过后,他便可以留下一部分粮食备荒,而另外一部分粮食拿出去变卖还钱。
这个时候,如果是京畿附近,六部的人都可以前来竞价购买这些百姓手中多余的粮食。如果是其他地方,则由两个部门,户部派驻到地方的收粮要员以及当地的常平仓前来竞价。
这个新法,虽然是从百姓手中得到同样多的粮食,可是,以前的新法是农业税,而如今的新法,却成了买卖,官府是要给钱的。
很多新党的官员都在质疑蔡道的这个新法是否能够成功,问得最多的就是,
钱从哪来呢?
本质上,新法虽然并没有减少粮食的总产量,可是,如今要花钱买下原本那些根本就不需要花钱就能够得到的粮食,那么,钱从哪来呢?
司马光说过这世上的财富皆有定数,这里多花一贯的银钱,那么朝廷的府库,钱财就会相应的少了一贯。后面,就更糟糕了,因为是竞价,这也许比之前花费的更高了。
可蔡道却根本不担心这点,他回答了一句,到时候再看。
顺便说一下,新法并不适用于那些屯田兵。
蔡道缺钱吗?
他当然缺钱,如果他只是为他自己负责的话,根本就不缺钱,可是,如今,他已经负责了整个大宋朝的财政,才知道即便大宋国每年炼制一亿枚铜钱,可民间的钱荒却是愈演愈烈。
随着大宋朝的逐步强盛,大宋朝炼制的铜钱也成了商人交易时的硬通货。西夏党项人、高昌回鹘人、大食人、高丽人、倭国人、大越国和大理国的臣民,如今都以及宋朝铜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因此,每年被走私出境的铜钱,多不胜数。
何况,那些南方的富户如今觉得土地增值保值的价值在持续下降,因此,他们纷纷将当年新铸的铜钱拿回家之后,包裹好便埋在了低下。
因此,钱荒并不是铜钱真得不够,而是流通进入市场的活钱太少。
解决的方法有很多,可是,却都有不少的后遗症。比如,凡是穿越到宋朝当丞相的穿越众,解决财政难题,必用的必杀技纸币。
交子在巴蜀已经使用了不少年头了,效果总体来说只能还算是凑活。
如果有蔡道的来主持的话,肯定会迅速解决这个问题。
可之后呢?
纸币在这个时代就如同潘多拉魔盒一般,打开的人会被他炫目的色彩所迷惑,可是,当权者一旦不能把持住自己的**,滥用朝廷的信用。便会有两种结局。
第一,如同朱元璋和朱棣那样,滥发纸币。
结果,没过多久,一贯宝钞便连擦屁股纸都不如,而深受其害的往往都是一般老百姓。
想想看,官府自己印制的货币,可在收税的时候,又是官府自己不认自己发行的货币了。
第二,如同元朝的皇帝们和蒋委员长那样,滥发纸币。
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全都被人民起义军彻底赶出了华夏的土地。
民国后期,国统区百姓买一点东西,都要背着装着金圆券的麻袋上街。可见,其发行的金圆券贬值到了何种程度。
第613 新的货币1
其实,在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就给汉武帝进献了一种新的货币白金三币。
这个故事为蔡道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思路,多种贵重金属铸造城的货币共存。
没错,蔡道就是想利用国库中的白银来解决一部分钱荒。
大道至简!
汉武帝和桑弘羊弄得白金三币,品种还是太过繁琐,百姓们本身绝大多数都不识字,记性又不好,而这个白金三币推行之处,所定银币的价格虚高。
因此,这项创新形的货币政策很快便被废除了。
如果说汉武帝刘彻像是一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那么王莽就像是一个从远古时代穿越到大汉朝的穿越者。
王莽改制,来个历史大倒退,其中的货币制度更是一场大灾难。他在位时期,总共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一次比一次离谱,就像是第二次,居然一次性就搞了二十多种货币。
新朝的每一次货币改革都是对普通老百姓的盘剥,用一种价格虚高的劣币,代替前一种劣币,如此循环下去,怎么能够不亡国呢?
可蔡道所要推行的银币就非常简单,只有一种,仿制清末民国初,从墨西哥大量流入华夏的鹰洋和后来民国初年铸造的袁大头。
一枚银币总重五钱,含银却只有五成以上,其余为铅锡。这枚银币价值五百钱,上面印有‘大宋帝国’和‘半两’这六个字和一幅麒麟图。
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