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就是在那道奏折的事件之后,蔡道连升了三级的寄禄官,却丢掉了身上唯一的官职——保育院副总管,宋神宗一怒之下却连不在编制内的职司都掳夺掉了。
对此,蔡道在上那道奏折之前,心中早有预料,并没有为了失去和宋神宗以及皇储赵佣亲近的机会,觉得很难过。
最是无情帝王家。
其实每一个深陷朝堂的人都听过这句话,更是有无数的官员深深体会过这样的下场。蔡道的外祖父——拗相公王安石就是这么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
如果历史上的宋神宗真是一个念旧的人,就不会连续两次将王安石罢相了。
用之如蜜糖,弃之如敝屐。
最后一次罢相,虽然是因为王安石自己的死了儿子,心灰意冷之下。可这未尝不是王安石深深地体会到了宋神宗赵顼的冷漠和无情。
还是那句话,用之如蜜糖,弃之如敝屐。
每一个宋神宗治下的大臣,对这句话都深有体会,这位皇帝虽有雄心壮志,却是志大才疏,自己本身没有力挽狂澜的霸气和能力,还没有识人用人的眼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也亏这位不要脸的皇帝真是好意思,当初,他居然将自己和王安石比作刘备与诸葛亮。
如鱼得水!
不过是一句笑话罢了。
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刘备和诸葛亮那样的,少之又少,特别还是大一统的王朝里,那更是凤毛麟角了。
如果他和王安石的关系也算是如鱼得水的话,诸葛亮就是活过来,也会哭晕在厕所里吧!
想想也是,蔡道已经无私地将酿酒的技术和种植冬小麦的技术全盘献给了朝廷,没有一丝一毫地保留。
这次事件,宋神宗心中的怨恨、责怪,再加上蔡道上奏折之后,自己选择了沉寂,让这位极为功利的皇帝觉得蔡道已经江郎才尽,变成了另外一个方仲永。
所以,用之如蜜糖,弃之如敝屐。
掳夺职司才仅仅是第一步而已。
蔡道当初的提出过得很多请求也都被宋神宗在暗中将之一个个的终止了。
比如,蔡氏学堂。蔡道本来想要在汴梁城中兴建一座大型的小学,如果能够冠以皇家之名最好。可是,到了最后,还蔡道自己的出了一大笔钱,从建筑的建造到师资力量,宋神宗和官府没有出过一份力。如果,蔡京不是蔡道的伯父的话,征地都不会进行的那么顺利。
到最后,蔡道出得主意,得到的艮岳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那一整块地,想要在汴梁城外城中交换一块地。结果却就变成了东北角那块缺少河流的贫瘠之地,而且,原本蔡道要求的面积也大幅度缩水。
保育院中唯一一个还算是讲义气的曹虎,还想要和蔡道继续到蔡氏学堂里厮混,可是,却被蔡道赶回了家。曹家百年豪族,自有私塾教导子弟,更不缺少名师教导。可是,蔡道知道,接下来,朝堂内外将要发生的事情,根本就不是曹家这样的武臣世家能够参与的、适合参与的。
宋神宗被自己气得旧疾复发,以他的气性和身体,究竟能活几年,谁也说不清楚。况且,大宋朝的皇帝本身就没有高寿的。官家一旦过世,皇储赵佣年纪太小,不能秉政,后宫中的高太后势必会垂帘听政,任用保守派大臣独揽朝政。而这时,司马光又恰巧著完《资治通鉴》,他就是当朝宰相的不二人选。
变法派的大臣肯定还会像历史上那样,全都被贬谪到烟瘴之地的岭南。
所以说,以如今的状况,谁跟蔡道再牵扯在一起,谁就会跟着倒霉。蔡道身份太过于特殊,不但惹怒了皇储赵佣,还是变法派大佬王安石的外孙,干将蔡卞和蔡京的子侄。
因此,在秋收之前,蔡道就让花狻猊那些当初为他拼过命的人,将他们的家人全都遣散出京。目的地,已经在稳固建设中的夷洲岛。而那些受雇于蔡道的农夫,只要还愿意跟着他干的人,也全都离开了汴梁城,他们的目的地却是河东路最南部的中条山地区。
中条山对统治它的国家意味着两种重要意义:金库与兵器库。
而对于大宋,还有另外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防御屏障。
大宋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坚若磐石的太|原城也被拆成了零件,整个山|西几乎毫无屏障可言。
宋太祖赵匡胤本来想要迁都洛|阳,而中条山就是西京洛|阳的一道天然屏障。
宋神宗死后,蔡道必然会被贬出汴梁城。而整个大宋的江山之中,他不管到了哪里都会混得非常好。除了河东路。
因为后世的山|西,除了煤矿之外,土地贫瘠,水源又少,而且也是遍布山地。可用来耕种的土地极小。而且,这里地处内陆地区,无海可依,发挥不出蔡家海上的优势。
蔡道那点农业知识在河东路根本就反不起太大的浪花。
蔡道大胆猜测,恨他的那些人肯定不会让他安生的过日子。
河东路无疑就是一个能够让他的名声大损的绝地。所以,蔡道才未雨绸缪地将人派往了中条山地区。
提早实施蔡道制定的一个计划,为自己未来的河东路执行提前铺路。
其实,蔡道早就上那道奏折之后,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
他这么做,也并不是无谋之举,根本原因,还是蔡道自己不愿意继续呆在汴梁城中了。
可是,谁知道,事情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宋神宗大怒之下,实升暗贬了蔡道,却一直都不肯答应蔡道提出离京的请求。
xbqgxs
第208 大宋文官惯用的手段
可是,谁知道,事情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宋神宗大怒之下,实升暗贬了蔡道,却一直都不肯答应蔡道提出离京的请求。
幸好,蔡道暗中操纵的藏富于民计划并没有被废止,不论是变法派或是保守派的大臣,俱都认为和大辽国换取耕牛是有利可图的。
收购粮食、制成美酒、贩卖到辽国换取耕牛和极少量的战马,这些蔡道都已经插不上手了。而且,那些耕牛最终只有极少的数量能够流入贫民百姓手中。可是,不管是谁在主持这件事,仓库中的粮食的的确确地在减少,而大宋国北方耕牛的保有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之中。
所以,即便蔡道从这件事中被剥离了出去,计划却仍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元丰六年,畿内大旱,河北诸路又一次遭遇蝗灾。
可是,有了去年中原大熟打底,各地官府又在监察御史的监察下,补足了常平仓。
所以,即便按照蔡道种田的方法,畿内的土地在大旱之年也无法获得增产,大部分普通百姓还是在家里储备下了充足的粮食应付灾年,其手中也有了不少钱财。所以,畿内的土地即便减产较为严重,汴梁城内外也并没有出现往年那样的大规模的流民。
想当初,蔡道进京之后,曾经拜访过蔡确,并向这位八闽的前辈提供自己的意见,就是专门把分属于不同派系的低级官员,划片派往容易出乱子的地区,属于保守派系的全都派往了河北诸路,属于中间派系的派往西北地区,而属于变法派系的全都派往了更容易出乱子的河东路和齐鲁地区。
当时,蔡确和章敦还不理解蔡道这样建议的真正意义何在,不过,之后,蔡确在安排官员的时候,还是下意识的按照蔡道的建议就这么做了。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只过了一年的时间,效果便显现了出来。
天下最容易出问题,也就是最容易出政绩的四个地区,西北地区,中间派系的官员在孙觉和苏轼的率领下,做得是风生水起。
河东路和齐鲁地区本是较为贫瘠的地区,相对于河北地区,那是山多地少,可是,在这一年之内,除了极个别州县以外,俱是风调雨顺,再加上变法派的低级官员都对推广蔡道的种植技术极为感兴趣,所以,这两个地方也都如同西北地区一样,取得了丰收。
相反,连续两年遭遇蝗灾,河北诸路百姓的情况可谓是雪上加霜。
宋神宗亲自指派郑侠从汴梁城调拨一批粮食通过水路运往大名府,救济因蝗灾而流离失所的饥民。
郑侠就这样,再一次被派到了河北诸路抗击蝗灾的第一线,最终的结果却是差强人意。
画流民图的时候,郑侠倒是做得非常得心应手。可是,轮到了他去处理流民问题的时候,这厮就采取了以往大宋文官惯用的手段,应对河北诸路的灾民。
大宋文官惯用的手段,既简单,又残忍。
先是派重兵把守住边境和各个府、州、县的城门,特别是黄河,这样做,既可以阻止流民进入河北诸路的各个城市之中,又可以阻止这些流民越过黄河,就食于京师。他甚至还联合河北诸路上上下下的官员一起欺上瞒下,强硬的按下了这次蝗灾对河北的影响。
经过蔡确和章敦的精心调派,河北诸路的府、州、县的主官几乎都变成了保守派的官员,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即便不是郑侠前头,他们自然也会是异常齐心。
老弱病残不是死在了家中,就是死在了流转于路途之上。官府的确也在路上派发了救灾粮食,可所派发的数量不但不足以满足所有的灾民,而且,这些救灾的粮食在派发到各级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地方官府的时候,被保守派的官员和地方小吏们一层层的搜刮,很多都被贱卖给了去年因为蔡道插手,而蒙受了巨大损失的大粮商们。
结果就是,救灾的大锅中一直都煮着发出糜烂**的救灾粮食,可流离失所的百姓还是死了很多,而那些因为蝗灾失去土地的幸存下来的百姓都是一些身体强壮的汉子,他们最后俱被招入厢军当中。
这就是大宋文官处理流民时惯用的方法。
老手段,老方法,却异常的好用。
河北诸路也有变法派低级官员,不过大多不是主官而已,他们对这些人的手段了然于心,只是将情况详细地上报给了自己的‘老板’,就在一旁冷眼旁观。朝中的大臣们也自然是知晓这件事的,包括喜欢装糊涂的‘三旨宰相’王珪也十分清楚。
掌握着皇城司的石得一,虽然对地方上的监控没那么严,也同样是知道这个情况的。可是,不论是忠心耿耿的是石得一,还是什么都依从宋神宗的王珪,这一次都对郑侠以及河北诸路的官员的所作所为三缄其口,仅仅就只瞒着宋神宗一个人而已。
原因非常一致,石得一和所有大臣也都不希望在自己任内,再有任何大规模的流民进入京畿地区,所以,俱都冷眼旁观郑侠以及所有河北诸路官员们拙劣而丑陋的表演。
蔡道知道这件事吗?
自然是知道,他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
他虽然也痛惜河北诸路的无辜老百姓们的遭遇,可也是爱莫能助了。如今的他,已经失去了向宋神宗上奏折的权利。再说,他对于宋神宗已经彻底的失望了。即便身边有曾巩这样的重臣在,蔡道也不想再去管这种事情。他还想让这位大文豪多活几年,最起码在被人贬出汴梁城之前,在帮衬自己几年的时间。
说到底,天南地北的百姓,那都是他赵宋治下的子民,和蔡道有没有任何的关系。蔡道穿不穿越过来,这些该死的百姓还是要死。皇上被蒙在了鼓里,文武百官不急,石得一这个大太监也不急,他一个七岁的孩童着什么急呢?
自从被掳夺走身上唯一的官职之后,蔡道就已经变得心灰意冷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已经下定决心,只要宋神宗还在位,只要不是仙游县、夷洲岛和水泊梁山出问题,他对任何事情都是三缄其口。
天下百姓受苦的多了去了,又不是河北诸路一地的百姓们在受苦,天有不测风云,大宋的疆域之内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各种的灾祸,只不过是没有像河北诸路这么集中罢了。
起码来说,因为蔡道的原因,中原地方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能吃上几顿饱饭了,没有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继续再饿着肚子在地里干活。
大部分底层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在变好,而且,在这元丰年的最后三年中,中原地区迎来了宋真宗引进占城稻之后和宋仁宗息事养民四十年之后,大宋国迎来了第三次人口大爆发。
蔡道刚从周边的百姓家里就能够感受到民众的喜悦,这三年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生孩子。
因为他的几个举措,已经活民无数,蔡道又有什么好沮丧的呢?
郑侠连续两次出师不利,他在官员和士绅中的声望反而大增,可官中侠的名号却在畿内地区和河北诸路,这两处大的地区百姓们的心中,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笑料。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一次,民众自发的传颂着一首童谣。
侠之大者是硕鼠,为国为官不为民。
蔡道没有想到但是,郑侠他人没有在汴梁城,却也给他找了点麻烦。
xbqgxs
第209 对台戏1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郑侠自己焦头烂额的时候,人没有在汴梁城,却还给蔡道找了点小麻烦。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这个小麻烦针对就是蔡氏学堂。
蔡氏学堂开门招生后的第二天。
蔡道在建立蔡氏学堂之初,虽然有曾巩坐镇,但是毕竟师资力量太差,他又在事先就言明不会教孩子们科举考试的内容,所以,他原本预先就估计,要用七天时间才能够招满初步设定的两千名全脱产学生。
谁曾想,不知道是蔡道自己的名声太大,而是曾巩的名声太大,招收的结果,只用了一个上午就招收了三千五百个孩子。
甚至于,很多西城和南城的百姓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他们还是带着孩子赶到学堂大门口,试图碰碰运气。可是,迎接他们的,只能是学堂那道冰冷的大门。
蔡氏学堂的大门早就已经被紧紧地关上了。
一大早,花狻猊就急急忙忙地快步跑进了大饭堂,一边擦着头上的汗水,一边嚷嚷着:“公子,大事不好了,公子,大事不好了!”
看到花狻猊这么火急火燎的样子,蔡道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便放下碗筷和手中的葱花大饼,拿起桌上的一碗牛奶递了过去,说道:“大花,着什么急呢?先喝口奶润润口!”
花狻猊并没有接蔡道手中的碗,他厌恶地看了那碗奶,倒不是他不喜欢喝,而是觉得自己已经三十多岁的人了,不能跟眼前的奶孩子一样,继续喝奶。
他喘着粗气,摆了摆手,一点毫不客气地就从旁边桌上抢过一个孩子面前的一碗豆浆,也不管里面的汤水烫不烫,直接端过来仰首倒进了大嘴之中,这厮喝完之后,居然还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这才说到:“真爽快!公子啊!外面真出大事了,您的学堂不妙了。”
“外城西南角那里也兴建起一座书院,洒家听说,这座书院还是官府拿钱建的,而且,一直有人再传,说那个书院的大门上挂着的匾额还是官家亲笔写的呢?”
“别人建书院与我又和关系?而且,还是官府建的,咱们这些更是和咱们牵扯不起来了啊?”蔡道听完,觉得并不是什么大事,拿起奶碗喝了一大口,继续和自己面前的葱花油饼较起了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