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生, 也曾靠冷落仇恨度日,然而,愚蠢却迷惑了他终生(就像迷惑福楼拜 一样)。这也许是因为他知道疯狂正在前面等着他。在《格利佛游记》 的第三部,他以极度厌世的情绪想像了一个腐而不朽的家族,其成员 全部有一个微不足道的但却是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他们无法与同类 对话,因为时间的进程改变了语言,说不通也看不懂,记忆无法使他 们从此岸到达彼岸。可以设想,斯威夫特幻想这种恐怖,是因为他惧 怕它,或许是为了使用魔法驱邪避灾。 年,他曾对《夜间私语》
新约 启示录》第 章。 写道: “活着即是进入一个奇怪的精神的房间, 它的地 面是一个我们同变化无常的、有时甚至是令人可怕的对手下的一盘非下不可的、输赢未卜的 棋 的棋 盘。 ” 原注 ②布贝尔(《什么是人》,
①歌革和玛各是《圣经》中遭天火的两个部族 。见《圣经
的作者伊翁哥说过: “我就像这棵树, 我将从树冠开始死去。斯威夫 ” 特的这种思想不仅贯穿在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中,还体现在他留给我们 的为数不多的夸大其辞的语句中。他那种阴郁的说教式风格甚至渗透 到后人对他的评议中。例如,人们在评论他的时候,使用的语言比他 本人更具说教色彩。萨克雷就曾写道:“想到他,犹如想到一个伟大 帝国的废墟。”然而,人世间没有什么比他对上帝的隐语的执著更悲 哀的了。 充耳不闻,精神错乱,惧怕疯狂及晚年的愚蠢呆笨加剧了斯威夫 特的忧郁。他开始失去记忆力。他不愿使用眼镜,以致不能阅读,最 后连写字也不行了。每天都在乞求上帝把死亡降临到他头上。垂暮之 年,神志恍惚,临终的那个下午,不知是他听天由命,还是绝望至 极,还是像有人断言的那样已是朽木不可雕也,人们只是听到他唠叨 着“我就是我,我就是我”。这大概是因为他已经觉察到“我将成为 一个不幸,但还要我行我素”,他认为“我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像 其他部分一样, 这是必然的, 无法逃脱的” “我是上帝安排我所成为 , 的人,我是宇宙法则所铸造之人”。或许,是因为他已经体会到“是 就是成为一切” 。 对这个警句的考察到此告一段落。作为结束语,且让我引用一段 叔本华临终之前对爱德华 格里塞巴赫所说的话,就足以说明问题 了。他说:“如果有时我会感到不幸,那是因为糊涂和错误所致。我 会把自己看做是另外一个人,例如,看做是一个得不到替补职位的替 补者,一宗诽谤案的被告,一个被心爱的姑娘小看的恋人,一个不能 走出家门的病人或另一个像我一样遭受同样苦难的人。我不像他们那 些人,这种不幸至多是我穿旧丢弃的一件衣服的一块布料而已。我究 竟是什么人呢?我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作者,我是曾 经回答过什么是‘是’这个谜而引起未来世纪思想家关注的人。这就 是我。在我有生之年,哪一个人敢对我持有异议呢?”正是因为叔本 华写出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所以他非常清楚,作为
一个思想家,就像当一个病人,当一个被人小看的人一样,都是虚构 的 ,不是 真实的 。所以他 非常清楚 ,从根 本上说 ,他是另 外一个东 西。这另一个东西就是:意志,帕罗勒斯隐晦道白之缘由,斯威夫特 那一套。 潘仲秋译
历史的羞怯
年
月
日,歌德(曾伴随魏玛公爵向巴黎进军)看到欧
洲第一大军队莫名其妙地被一些法国民兵在瓦尔米击退,对他不知所 措的朋友们说:“今天,就在这个地方,世界历史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我们可以说,我们亲历了它的开端。”从那一天起,标志性历史日期 层出不穷,政府(尤其是意大利、德国和俄国)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 大造声势、公开宣扬来虚构捏造标志性的历史日期。这些历史日期大
都有着塞西尔
德米尔的影子 ,大多与新闻有关 ,而非历史本身
使然。我想,历史,尤其是真实的历史,是很有羞怯心的,其实质性 的日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为人所知的。一位中国散文家曾经 观察到,独角兽由于其活动所固有的不规律性,都是独来独往,不被 人所察觉的。它的眼睛也只能观察到它所习惯看的东西。塔西佗虽然 在书中记录过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但他并没有亲眼看见过。 在浏览希腊文学史的时候,我偶然读到了一句话,因其多少有些 令人费解,便产生了兴趣,引发了上述思考。这句话是: (他带来了一个第二位演员)。我略加思考,证实了 这出神秘行动的主要角色是埃斯库罗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第四章记载,埃斯库罗斯将“角色由一位增加到两位”。众所周知, 戏剧源于狄俄尼索斯。最初,只有一位演员,即伪装者,用高高的厚 底鞋增加身高,身着黑色衣服或紫色袍子,戴上假面具以加宽脸庞, 同十二位歌手一起在舞台上表演。戏剧是一种拜神仪式,像所有宗教 礼仪一样,很少发生变化。但是,公元前 年,有一天,这种变化
出现了。雅典人惊奇地或者是气愤地(维克多
雨果推测是后一种)
发现未经说明便出现了第二位演员。在那遥远的春天的那一天,在那 个蜜糖色的舞台上,人们确切地想了些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也许不 是惊愕,也许不是反感,或许只是有那么一丁点儿欣赏。《图斯古洛 之辩》告诉我们,埃斯库罗斯参加了毕达哥拉斯派,但是我们始终不 知道埃斯库罗斯是否预感到 哪怕是以一种潜在的意识
这种由
一个向两个、由单数向复数,以至向无限多的转换意味着什么。随着 第二个角色的介入,出现了对话,为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一举一动作 出不同的反应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一个有预见的观众大概已经会感 到,将会有众多的舞台人物来陪伴你,例如哈姆雷特、浮士德、西吉 斯蒙德 、 克 白 、 尔 麦 培 人物。 另一个标志性的历史日期是在我读书时发掘的 。事件发生在 世纪,确切说是
金特以及其他至今仍应接不暇的舞台
年的冰岛。为了教育后代,斯诺里
斯图鲁松
在他的博尔嘎尔佛德庄园编撰著名的哈劳尔德
西古达尔逊国王最后
的业绩。这位国王被称为铁面无私哈尔德拉达王,以前曾在拜占廷、 意大利和非洲打过仗。英格兰撒克逊国王高文之子哈劳尔德的兄弟托 斯汀垂涎权力,得到了哈劳尔德 西古达尔逊的支持。于是,统帅着 一支挪威军队在东海岸登陆并攻占了赫尔维克(约克)城堡。撒克逊 军队在赫尔维克以南与敌人相遇。叙述了上述情况以后,斯诺里的文 章继续写道:“二十名骑兵冲入了敌阵,骑兵和坐骑全披着铁甲。一 名士兵喊叫起来: 托斯汀公爵在这儿吗? 我不否认他在这儿 要是你真是托斯汀 公爵答道。
骑兵说,
那我就告诉你,你的兄
①西吉斯蒙德
王,
,查理四世之子,先后成为匈牙利、德意志和波希米亚国
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许多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弟已经原谅了你,还送给你三分之一的国土。
如果我接受
尔逊国王什么 ? 不会忘记他
那么 到底。
托斯汀说, 骑兵回答。
他会送给哈劳尔德
西古达
将给他六英尺英格兰土地,
考虑到他身材高大,再多给他一块。
托斯汀说,
请转告你的国王,我们将血战 西古达尔逊若有所思地问道:
骑兵们回去了。哈劳尔德
那个那么会讲话的骑士是谁呀? 是高文之子哈劳尔德。 ” 接下去的篇章提及了那天天黑之前挪威军队被打败。哈劳尔德 西古达尔逊和公爵都在战斗中战死。
这里有一种我们当代不下些工夫就不易体会到的感受,即大无畏 气概。这大概是那些宣扬爱国主义的专业人士的拙劣模仿而造成的悲 哀 。我确 信《熙德之歌》 包涵这种气概 。在《埃涅阿斯纪 》的诗句 中,我明白无误地体会到了这种气概(“儿子,向我学习吧,学习我 的勇气和无比坚强;要学成功,你找别人去”)。在马尔东的盎格鲁撒 克逊语民谣中(“我的人民将用长矛和钝剑赋贡纳税”),在《罗兰之 歌》中,在维克多
雨果的作品中,在惠特曼的作品中,在福克纳的 ,在豪斯曼的《雇佣军
作品中(“薰衣草,远胜马匹和勇气的芬芳
的墓志铭》中,在《黑穆斯克林拉》的“六英尺英格兰土地”中,也 不乏这种气概。在历史学家貌似简单的叙述的背后,蕴藏着细腻的心 理游戏。哈劳尔德假装不认识他的兄弟,为的是提醒他不要认他。托 斯汀没有出卖他,但也没有背叛他的盟友。哈劳尔德准备原谅他的兄 弟,但并不能容忍挪威国王的干涉。作品的寓意是显而易见的直截了 当。这里,我绝不是仅仅指他回答的语言上简洁熟巧:给予三分之一
的国土等于给予六英尺土地。 撒克逊王的回答是精彩绝伦的,但还有一个东西比回答更加叹为 观止,这就是血缘关系。他是一个冰岛人,又是和失败者具有同一个 血统的男人,正是他要把这种血统延续下去。这种情况就像一个迦太 基人要把雷古洛的英雄业绩的回忆流传给我们一样 。萨克索
格拉
马蒂克在他所著的《丹麦史》中所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图勒(冰岛) 人非常乐意学习和传播别国人民的历史,对传播外来的美德同发扬自 己的传统一样感到自豪。 ” 并非是撒克逊王发布那些言论的那一天,而是他的一个敌人使那 些言论得以流传的那一天才昭示了一个历史性的日期,一个预示着将 要发生而尚未发生某些什么事的日期。这个“某些”就是:抛弃血统 和民族,实现人类的团结一致。给予土地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又归 因于他的祖国观念。斯诺里通过这个故事本身,超越了祖国的观念, 将它更加升华。 另一个向敌人表示钦佩的例子是我在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智慧的 七根柱子》一书结尾几章中读到的。作者赞美了一支德国小分队的英 勇事迹,他这样写道:“那时,我生平第一次在战场上为那些消灭了 我 兄 弟 的 人 们 而 感 到 骄 傲 。接 着 他 又 加 了 一 句: 荣 属 于 他 们 。 ” “光 ”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 潘仲秋译
① 卡莱 尔 (《挪 威 早期 的 历 代国 王 处加上了“以作葬身用”。 原注
第十一章)画蛇添足,在“六英尺英格兰土地”
论古典
很少有几门学科比词源学更引人入胜;因为随着时间的进展,词的 原义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变化有时几乎不合情理,以至一个词的起 源无法或者很难帮助我们弄明白一个概念。知道“计算”一词在拉丁文 里是指小石块,知道在发明数字之前,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弟子们用小石 块计数, 不见得就能掌握代数学的奥秘; “伪君子” 知道 一词的起源是 “演 员” “人” , 一词的起源是 “假面具” , 在研究伦理学时也不能当作有用的工 具。 为了确定我们今天所理解的 “古典” 这一形容词的含义, 知道它的起 源也帮助不大, 它是从拉丁文 “船队 “船只”“形状” 和 组成的。 ) 那么,古典作品是什么呢 ?我手头有艾略特 、 阿诺德②和圣伯 夫③的定义,肯定言之成理,给人启迪,我很高兴附和那几位名家的 见解,但我不想查阅他们的说法。我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到了我这个 年纪,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比巧合或者新意更重要。因此,我只谈谈 演变而成, 后来又有了 “秩 序” 的意 义。 (我们 不由 得想 起英 文 “井 井有 条”
〕一词也是由
①
艾略特(
,英国诗人、批评家。重要诗作有《荒原》、《四个四重
奏》、 《空心人》、 《大教堂凶杀案》等,
年因《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批评著作 世纪现代
收在《书林》、《论文选集》、《古今论文集》中。艾略特的创作和评论对英、美 派文学和新批评派评论起了开拓作用。 ②阿诺德
,英国诗人,评论家。重要诗篇有《色希斯》、《吉卜赛学者》、
《被遗弃的人鱼》等。 文学评论有《评论一集》、 《评论二集》、 《评荷马史诗的译本》等。 ③圣伯夫( ,法国文学评论家,出版过诗集和小说,更重要的是文学评论 十五卷《月曜日漫谈》和十三卷《新月曜日》
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首先引起我兴趣的是翟理思编的《中国文学史》 。 在第 我 二章里看到孔子编纂的五经之一, 《易经》, 叙述了六十四卦, 也就是 六条中断或中连的线所组成的全部搭配方式。比如说,有一卦是两条
中连的线、一条中断的线(巽 , 三 条 中 连 的 线 乾 )相 传 一 位 远 和 ( 。
古的皇帝在神龟的背壳上发现了这些符号。莱布尼茨认为那些六线形 符号是一种二进制计数方法;另一些人认为是一种神秘哲学;再有一 些人,例如威廉,认为是一种预测未来的工具,因为六十四卦代表任 何人事或自然现象的六十四种状况;有些人认为是某种部落语言;再 有一些人则认为是历法。我记得胡尔 索拉尔经常用牙签或火柴棍排 出卦形。对外国人来说,《易经》容易被当成是仅仅具有中国特色的 玩意儿;但是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非常有学问的人潜心阅读,以后还 有人研究。孔子向弟子们宣布,如果天假以年,多活一百岁,他就要 用一半的时间来钻研评述《易经》。 我有意选了一个极端的、神乎其神的例子。现在我言归正传,谈 到我的论点。古典作品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心阅读的书 籍,仿佛它的全部内容像宇宙一般深邃,不可避免,经过深思熟虑, 并且可以作出无穷无尽的解释。可以预见,那类决心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德国人和奥地利人来说,《浮士德》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对于 别的民族来说,它是最著名的引起厌倦的方式之一,正如弥尔顿的 《复乐园》或者拉伯雷的作品。 《约伯记》、 《神曲》、 《麦克白》 (对我 来说,还有一些北欧传说)估计可以流传很久,但是我们不知道将来 如何,反正肯定和现在有所不同。一种喜爱很可能带有迷信成分。 我没有嘲弄传统观念的爱好。 年,在马塞多尼奥 费尔南
德斯 的影响下,我认为美是少数几个作家的特权;现在我知道它是
①马塞多尼奥
费尔南德斯
, 阿根廷作家, 著有小说《零的继续》、 《新
到的文件》等,表现了他的幽默讽刺的宇宙观。
共有的,在二三流的作家的作品或者在街谈巷议中偶然都能发现。虽 然我完全不懂马来亚文或匈牙利文,但我敢肯定,如果我有时间和机 会学习,一定能在那两种文字里找到精神需要的全部粮食。除了语言 障碍之外,还有政治和地理的障碍。彭斯①是苏格兰古典诗人;在特
威德河 以南,他的影响就比邓巴③或斯蒂文森为小。总之,诗人的
光荣取决于世世代代的不知名的人在他们冷清的书房里检验诗人作品 时所表现的激动或冷漠。 文学引起的激情也许是永恒的,但是方法必须不断改变,哪怕只 有一些极小的变化,才不至于丧失它的魅力。随着读者的日益了解, 那些方法也逐渐失效。因此断言古典作品永远存在是危险的。 每个作家都不再相信自己的艺术和技巧。我无可奈何地怀疑伏尔 泰或者莎士比亚的无限期的经久不衰,在 叔本华和贝克莱的作品是经久不衰的。 我重说一遍,古典作品并不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