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徐宽又喝了一口茶,“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而且如果真的看走了眼,我还会高价拍下来。”徐宽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如果秦老满足了他的条件,他光当众承认看走了眼,是很难平息众人的怀疑的,所以他还会到时候出价拍走这件摇铃尊。
如此一来,泛古堂在经济上和声誉上都不会有什么损失。说这句话的时候,徐宽似乎已经舒服了很多。
秦老点点头,“那徐老板就直接说吧。”
徐宽掏出一支烟递给秦老,秦老摆摆手,“我戒烟已经30年了。”
“秦老好毅力!”徐宽兀自点上,美美洗了一口,“我听说,秦老手里有一枚‘国宝金匮直万’?”
闻听此言,秦老脸色一变,沉默几秒钟方才说道:“徐老板说笑了,这‘国宝金匮直万’据说存世一共两枚,一枚在华夏历史博物馆,一枚流落民间。你这话,就是流落民间那一枚,是在我手里喽,我可听说,已经流出国门了!”
徐宽的表情变得很奇怪。
说实话,在他要办这件事儿之前,他也是知道这个说法的,存世两枚,均是清末长安一农民刨地而出,后来卖了出去,历经辗转,最终一枚进了华夏历史博物馆,一枚流落民间,而且极有可能流出国门,因为民国年间曾传被一欧洲人购得。
当徐宽被告知秦老有一枚“国宝金匮直万”的时候,他基本也是不信的。毕竟,这东西太稀少了,据考当年王莽也只是铸了六十枚,这可是两千多年过去了,能有两枚存世已经是难能之事。
新朝王莽时期所铸的钱币字体优美,铸造精良,造型别致,不乏珍品。比如著名的“一刀平五千”,在拍卖会上是拍出百万以上高价的东西。而这“国宝金匮直万”,却更为神秘。
这种钱币造型极为奇特,上半部分是方孔圆形,就和铜钱一样,下半部分却是一个方形,内有两条竖棱。圆形和方形中间有细短连接,整体形状倒像是一个象形的小人儿。在方孔圆形上,有“国宝金匮”四字旋读篆书,而在长方形上,则有“直万”两字竖读篆书。
“国宝金匮”和“直万”最简单直接的解释就是,“国宝金匮”和某某通宝一样,是钱币名,而“直万”的“直”通“值”,就是一枚能顶上万的意思。
因为铸造和存世数量太少,所以长期以来,古钱币界对“国宝金匮直万”的猜测和争议就没断过。
第169章 背后的人
所以,听到秦老矢口否认,徐宽才露出奇怪的表情,一方面他也不相信,另一方面却又是他问的。
秦老看了看徐宽,笑着喝了一口茶,“徐老板不会也被一些传言迷惑了吧?光是去年,就有两场拍卖会上出现‘国宝金匮直万’,也都拍出了高价。而且我还听说,黑市也有交易过,现在你又说我也有一枚,这‘国宝金匮直万’如果这么容易见到,那还算什么古泉名珍中的金钥匙?”
因为“国宝金匮直万”勉强也像一把钥匙,所以也有“金钥匙”的说法。
徐宽这时候倒没糊涂,“秦老,您是明眼人,我这是受人所托,赚个辛苦钱。说实话,我自己压根儿不信。不过,说白了我就是个传话的,您也别把仇记在我头上。如果您确定没有,我回去就照实说了。但,该砸的东西还是要砸的,毕竟我也缺钱。”
“徐老板果然喜欢清爽。不知道你可知这‘直万’是何意思?”秦老突然调转了话题。
徐宽一听,心想,秦老这是要缓缓,要想想了。这时候,自然不能再追问了,不然适得其反,便答道:“据我说知,在王莽新朝货币变革时,曾有‘金货一品’的钱制,规定黄金一斤值钱一万,此钱中标有‘直万’,那就意味着能换黄金一斤。但在历史上,从未有过以钱币标明兑换黄金的情况。所以,这‘国宝金匮直万’,有可能就是从未出现过的古钱‘金货一品’。
秦老此时有些吃惊了,他本是随口一问,缓冲下时间,想想如何处理,没想到徐宽竟然洋洋洒洒来了这么一套,思维流畅,条理清楚。
关于“国宝金匮直万”,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自然说就是钱币,和“一刀平五千”一样,只不过比“五千”更厉害,“直万”嘛。也有的说,这是试铸的样钱,因为面值太高了,所以无法实施,刚开始推就停止了。
还有的说,这钱是镇库之宝,官府钱庄备上一枚,压库用的。再就是有“兑换凭证”的说法,说当时官府收集民间的黄金,搞黄金国有,而这“国宝金匮直万”就是给缴纳黄金者的凭证。
总之,说法各种各样,猜测和争议不断。但是徐宽的说法,确实有一定见解,让秦老也不禁暗暗欣赏。
本来么,人品和才学就是两码事,只不过世人喜欢挂钩罢了,徐宽在古玩方面是有些见识的,不然,徐宽背后的人也不会选中他出面。
听了徐宽的话,秦老忍不住也想多说几句。
“金货一品,史籍上是有明确记载的。王莽建国二年实行宝货制,分为六名:金货、银货、龟货、贝货、泉化、布化,其中又分二十八品。金货一品,只闻其名,不见其物,‘国宝金匮直万’倒真有可能是。”秦老缓缓说道。
“东方不亮西方亮嘛。”徐宽打了个玩笑似的比方,“王莽篡汉短短十五年,竟然四次改革币制,每次都是以小换大,民心大乱,直接导致了新朝的灭亡。不过,王莽钱币的艺术价值却极高,无论文字、冶炼和设计都堪称一绝,我有一枚‘大泉五十’,一直是爱不释手啊!”
两人居然如老朋友一般,讨论起了王莽钱。
“不知徐老板打听‘国宝金匮直万’,究竟有何想法啊?”秦老终于问道。
“秦老不要多虑。就算这’国宝金匮直万’是稀世孤品,但是两千万的价格不低了吧?恐怕真有多余的真品上拍,也未必拍出这个价格。钱币毕竟不是瓷器和书画。”聊了半天,徐宽也不想绕弯子了,直接点出了价格。
“这样吧,徐老板,虽然我没有这枚古钱,但也薄有几分人脉,待我查访一下,如果有,可以牵线卖出,你看如何?”秦老略一沉吟,接着说道。
徐宽一听,心下起码明白了俩意思。第一,秦老很可能有这枚古钱,不然不会松口,第二,这显然是缓兵之计,得再好好想想个中利弊。
“秦老,你查访也得有个时间啊!”徐宽笑道。
“那是自然,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泛古堂的秋拍,到时候我如果查访不到,这摇铃尊岂不是要被你砸了?”秦老笑了起来。
“好,秦老。灯不点不亮,话不说不明,今天咱们算是把话说明白了。我最后还是那句话,我只是个跑腿的,您老慧眼如炬,有什么后账可千万别算到我头上。”徐宽接连点出自己不是“主谋”,确实跟七八个彪悍男子给他造成的惊压有一定关系。
秦老轻轻点点头,表情却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我看,直接和你交接的人,恐怕还不是真正的大老板吧?”
徐宽的小心肝,猛然间哆嗦了一下。其实,他也一直怀疑让他做这件事的人不是真正的大老板,但是此人的实力却又非同一般,使得他又打消了怀疑。
秦老这一说,他突然感到,自己似乎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卒子,一时间可能有收获很多,但却永远不能回头了······徐宽走后,中年司机进入了包间。
“喝一杯吧,志祥。”秦老伸了伸手。
中年司机一愣,“秦老,您已经很多年没有直接叫过我的名字了。”
“四年零七个月,当时你老爷子去世,你心情不好,我也叫了一声。想当年,八臂金刚贺志祥是何等威名,你现在如此淡泊,甘愿追随我干些不入流的杂活儿,委屈你了。”秦老给贺志祥倒了一杯茶。
贺志祥木雕泥塑一般的脸上,微微有些抽动,“秦老,没有您,这世上早就没有贺志祥这个人了。而且,十年前,八臂金刚已经死了。”
秦老长叹一声,久久未语。
贺志祥喝了一口茶,出口道,“您让老李去查这件事,是不是掩人耳目?”
秦老说道:“从我嘴里抢肉吃,岂是这么容易查出来的?不过老李这个私家侦探,还是有点儿料的,查查面上的一些过往也好。重点还是你这里,徐宽背后有两个人,一个人是真正的大老板,另一个人恐怕是熟人,这个人也是和徐宽直接接洽的人。”
“熟人?”贺志祥放下了茶杯。
第170章 送货上门
“居然知道了我的很**的藏品······恐怕,还不止是熟人。”秦老的身体靠在了椅背上,面有忧色。
贺志祥点点头,“我知道了。我有重点的查查。”随后又问道:“既然沈先生已经回燕京去仿制那个摇铃尊了,您为什么还要答应徐宽考虑一下?直接回绝了他,岂不是更容易查出背后的人?”
“我得见了新仿制的摇铃尊,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您对沈先生也不放心?”
“那倒不是。习惯使然,我只是求一个稳而已。”
贺志祥给秦老斟满了茶水,随后又问道,“明天,省图捐赠宋刻本仪式,给您留了席位,你要去看看吗?”
“这种场合我一直不愿意参加,官方的程序太多,你不说我还忘了,还没答复他们呢。你给省图方面打个电话,就说我不去了。”秦老说着,突然又想起一件事儿来,“对了,唐易上次说要去趟瓷都,看来他对‘火圣’高仿的兴趣也不是一般的大啊!”
“我看这小伙子一腔热血,不知江湖深浅,怕是要栽跟头。”贺志祥道。
“栽不栽跟头还真不一定,有一种人,天生的百灵护体。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连几个跟头栽不起,直接趴下了,那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如果他真去瓷都,我们要不要派人照应下?”
“嗯,得安排下。我可不能看着我的宝贝外孙女伤心!”秦老说起外孙女,脸上的笑意又起来了,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走吧!”
秦老的车子从天福茶楼门口绝尘而去的时候,毛逐正在店里逗着鸟笼子里的那一只百灵。因为不是周末,所以店里的客人并不多,唐易则坐在电脑前,不断查询绣春刀和子辰刀的相关资料。
“你说这子辰双刀和罪己铜香炉要真都是崇祯皇帝想到的主意,这里面的秘密可就大发了。现在东西齐了,都让咱赶上了,反正冯青山也不知道铜炉的秘密,你拿着刀去和他比划两下不就行了?”毛逐说道。
唐易摆摆手,“我都说了在朋友那里,朋友出国了。我还是想自己先琢磨一下。”
毛逐点点头,“这事儿确实也急不得,慢慢来吧。你明天还得参加捐赠仪式,今晚早走吧,约会下,放松下。”
“你别光说我啊,那个吕疏桐你追得咋样了?”唐易扭头问道。
“别提了,一直不冷不热的,我的热情也耗尽了,其实吧,我想了一下,可能我也就是无聊,仔细想想,性格和年龄都有些差距。”毛逐并没有嬉皮笑脸,而是有些严肃地说道。
“嗯,顺其自然吧。我看那女的心机挺深。”唐易接口。
“艾玛你怎么不早说?”毛逐叫道。
“以前我就接触过一次,上次吃饭加深了感觉。我是怕你掉进去。”唐易解释道。
“放心吧,都没接触过多少次。我看我不是她的菜,先保持朋友关系吧。”毛逐习惯性撇嘴。
唐易在电脑前查了半天也没查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不由起身:“好。那我先走了,你没事也早走吧,周一周二的生意清淡得很。”
毛逐应了一声。结果唐易还没走到门口,店门却被推开了。
进来的,是一个打扮有些老旧的中年男子,圆脸分头,手上还拎着一个不小的纸袋子。
“您好!快请进!”唐易立即招呼道。
圆脸走到唐易面前,表情有几分拘谨,“老板您好。”随即便举目大致看了一下阁宝多的格局,又讪讪说道,“我这身打扮,进这种古玩店,倒有些给你们丢份儿了!”
“您太抬举我们了!您是随便看看,还是奔着哪样东西来的?”唐易笑道。
“都不是。”圆脸依然很拘谨。
唐易瞥了一眼他手里提的纸袋子,发现里面似乎还有一个盒子,心下明白了几分,一伸手道,“里边请,先坐坐。”
圆脸点点头,“谢谢。”
落座后,圆脸问道,“老板贵姓?”
“姓唐。”
“唐老板这么年轻,在古玩街上可不多见啊!”
“呵呵。您呢,您贵姓?”
“我姓白。”
“白先生,您这是有东西要出手?”唐易终于切入了话题。
圆脸有些惭愧地低下了头,“要不是遇上难事儿了,这祖传的东西哪能随便出手,唉,给祖上丢人啊!”
唐易立即接口道:“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您能拿来东西让我开眼,我先得谢谢您。”说罢,便抬手示意圆脸把东西拿出来。
圆脸从纸袋里将一个盒子拿了出来。随后打开了盒子,拿出了一个带暗刻花的白瓷瓶子。这瓶子高约20多厘米,小口短颈,丰肩平底,通体白釉。因为釉十分肥腴凝厚,所以看不清暗刻花的纹饰了。
“永乐甜白釉梅瓶?”不知何时,毛逐站到了他俩的身边,突然开口说道。
“我也不懂,只知道这叫梅瓶。”圆脸看了一眼毛逐,小声说道。
唐易先是凝视了一会儿,而后又上手仔细看了看,没有作声。而毛逐却在一边跃跃欲试了。唐易此时心里已经有了底,见毛逐如此踊跃,便直接起身,将与圆脸对坐的位置让给了毛逐。
毛逐也没多说,坐下后拿起这件梅瓶仔细看了起来。看了几遍之后,似乎又拿不定主意,便对圆脸说道,“您稍坐,我和老板商量下。”
圆脸点点头。毛逐走开之后,他立即拿起梅瓶,放回了盒子里,并把一只手扣在了上面。
毛逐把唐易拉到一边,低声耳语道:“有一眼吗?”所谓有一眼,是句行话,意思就是这东西不错,看真,价值不小,等等。
“你很激动啊!”唐易轻笑。
“我能不激动吗?这是有人送货上门啊!”毛逐压低声音快速说道:“前几天你不在店里,有个带着秘书的胖大款来过,买走了一件民国仿永乐甜白的碗,还说就喜欢永乐甜白,只是这碗是趴着的,他想要站着的!而且不想买仿的,想买真的!”
唐易一听,连忙问道:“你怎么没给我说过?”
第171章 好弱的局
“卧槽,这永乐甜白釉你以为是鸟笼子啊,我压根就没想能找到,留了那人的名片就忘了。今天有人来卖,才想起来!”毛逐道。
“胖大款?想必是一副不差钱儿的派头喽?说只要东西对,多花钱不在乎?还想留下定金?”
“是啊,你怎么知道?”毛逐一下子觉得不太妙。
唐易轻轻拍了拍毛逐的肩膀,“前两天有人要,今天就有人送货上门。起手落听,接着就有人点炮,好弱的局啊!”说罢,便走向了圆脸。
“这东西不对?我看没什么大问题啊!”毛逐愣在原地。其实,道理谁都明白,可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这件永乐甜白釉梅瓶的真假,若是真的,那就是运气好,不胡都不行;若是假的,自然就是个局了。
古玩行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