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爷爷的魏碑临摹,倒是已经得到了精髓,或许也是从那块家传的石碑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吧。他将书作整理放好,又拿出了那幅劣质的画作,如今有些绘画功底的他,看得很明白,这幅画,不仅是看上去劣质,笔法上来看……一样劣质。
“为什么预估价值是问号呢?”
钟岳咋摸着嘴。那方明代闲章,系统估价是在五万,如果不是皖派篆刻的关系,小篆李也不会给出十六万的高价,之后的海岚黄花梨,也**不离十,系统给的价格都是保守估价,但是这幅没有保底价的画作,到底是什么鬼呢?
还是说,当初那位大婶,真的是设套骗钱的?
钟岳琢磨了片刻,无解,只好将画轴放回到樟木箱里。
粥煮好了。
白米粥,没什么太多的特色,无非就是煮之前加了几滴菜油。
钟岳添了点炸过的菌菇和榨菜,簌簌地将一碗稀饭下肚。一个人生活的好处就在于,吃什么、做什么,不用跟人商量。自己做主就好,但坏处也有,那就是饭得自己做,碗还得自己洗。将准备好的东西放入书包之中,钟岳准备动身到市区参加比赛了。
七点半出门,坐车到市里,十点左右可以到市区,这样到下午一点的比赛前,钟岳可以把时间放得很宽余。
“小岳,干什么去啊?”
“哦,去趟市里。”
“开学了吗?”
钟岳笑笑,“快了。”
乡里乡亲,都熟识得很。钟岳在村口等着周大光,准备搭车到县里坐大巴车。今天天气不是很热,暑气渐消,加上今日多云,钟岳打了个哈欠,睁了睁眼,看到周大光拉货的车来了,便迎了上去。
“小岳,上车。”
钟岳坐上车,说道:“没耽误光哥你跑活吧?”
“哪啊,我反正都要先去县里的。”周大光油门一踩。
“给。”
“什么啊。”
“你嫂子给做的葱油饼。”
钟岳说道:“吃过了。”
沿途风景正好,钟岳今天心情很不错。
在长途车站搭上大巴,又过了一个小时,到了市里。钟岳看了眼,时间还早,便到了庞军的德宣斋。
“哟,钟岳,好久不见啊。”
钟岳笑道:“在乡下过暑假呢。”他将一个锦盒拿出来。
“这是什么?”
“庞哥你给掌掌眼,这东西如何。”
庞军狐疑地打开锦盒,“墨锭?”
“嗯。”
“没什么厂牌啊。”
“嗯。”
庞军拿过一方砚台,添了点水,“我可用了啊。”
“这块墨锭送你了。”
“这么大方?不会是劣质品吧,可别伤了我这老坑山砚。”
钟岳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拿过一只狼毫把玩着,“没事我消遣你干什么?”
墨锭研磨开来。
墨香味立马散逸开来。
庞军脸上露出惊容。
这……
这墨香为何如此沁人心脾!
他忍不住凑近闻了闻。
“好墨啊!”
光从墨香上,有些经营笔斋好几年经验的庞军就可以断定,这墨锭绝对是上品。
他拿起一旁的笔,微微浸润了,在宣纸上书写了几笔。
“墨锭泛紫,弹之清脆,小岳,你从哪里淘来的?”庞军提笔又写了几笔,“唔,我还以为香料加的如此之多,会降低墨与胶的含量,达不到书写效果,没想到这墨色厚重晶亮,好,真是好!”
钟岳心里暗笑,能不好嘛,这可是他按照古方,百分百复制出来的,而且与传统阴干不同,钟岳利用系统快速阴干的墨锭,能够充分锁住香料的气味,达到最佳的效果。
“庞哥,这墨锭如果放在你这笔斋里,能卖多少钱?”
“卖?你都说送我了,而且都已经用过了,卖不了了,买不了了。”庞军有些欢喜地将墨锭放在一旁。
钟岳说道:‘我是问,像这样的墨锭,能卖多少钱?’
庞军眼珠子一瞪,“你有多少?”
“额……有不少……”
“我都要了!”
钟岳挠了挠头,“有几斤吧。”
“几锭好说……等等,什么?几斤?”庞军吞咽了一口唾沫,什么时候墨锭都按斤这个计数单位了?
按照他手头这半两的墨锭来算,岂不是有几十锭?
“这种成色,已经算是上上品了。只可惜没有年份和描金,不然凭着成色,少说可以买到两千一锭。”
钟岳说道:“那要是放在你店里卖,有销量没?”
“肯定有啊。你这墨锭质量这么好,贵在实用,如果定价在一千左右,应该会有不少书画家青睐。”
“那就听你的。”钟岳又掏出一个锦盒来,里头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十几条墨锭。
这下轮到庞军震惊了。
“你还真有啊!”
钟岳一愣,“不然呢?我闹着和你玩啊?你要是不收,那我就拿给别人卖去了。”如今手头有些紧,卖点制好的墨锭,赚赚外快,钟岳也是很上心的,毕竟这东西,制造好了囤在家里太多也没什么用,又不是古董文玩,也不可能升值。
“别,收,收!”庞军凑了过来,“小岳,你这看上去也不像是老墨,是不是有什么渠道?”
“怎么?”
庞军说道:“你这墨的质量,比那些墨厂生产的都要好上不少,要真的有渠道,咱们多搞点货啊,现在这块市场,那都是空白的,而且现在需求量再不断上升!”
“真的假的?”
“我骗你做甚?我干这行的,难道市场还摸不准吗?我现在为了收墨,都联系了好几个厂子呢,总是收不到好的墨,以前老厂子现在都没有你这种成色的好东西了,别说泛紫光的墨锭,不泛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钟岳说道:“那得看看市场反映如何,至于渠道嘛,保密。”
“诶,你走这么急干什么?咱再好好谈谈啊。”
“我得参赛去了。”
第一三零章 奇怪的赛制
十二点半左右,钟岳便赶到了恒尊体育馆。
现场书法大赛的场地,设置在了恒尊体育馆之内。进了体育馆,空旷的场地内已经摆放好了几十张长桌,很明显是一个临时的场地,前边的评委席上,已经寥寥坐着几人。观众席上,也陆陆续续地有人过来落座。
钟岳询问一旁的工作人员,径直来到参赛审核的地方。
“钟岳是吧?”
“嗯。”
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抬头瞥了眼钟岳,将参赛资料交给他,不由多看了一眼,他也是周清雨的粉丝,这几日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主人公,终于是见到本人了啊。
他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周清雨会替一个大学生转发这种无聊的微博,难道真的像一些网友说的,有一腿?
钟岳拿过资料卡,按着座位上的编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由眉头一皱。
他走回到原先的工作人员处。
正在帮人登记信息的工作人员抬起头,看向钟岳,“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的桌子上,少了块毛毡。”
书法,这宣纸下边必定要放一块毛毡的。这个从古至今,都是必不可少的书法道具。古人写书,除了毛毡之外,可能是垫一些绸缎或者棉麻,因为生宣与桌子直接接触,会使墨迹化开,不仅影响作品,还会使桌子沾上墨迹。
“少了块毛毡?不可能吧。”
每张长桌上,都放着一个瓷碟和一块毛毡,唯独钟岳的那张桌子上,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作为第六十号参赛选手,钟岳可以理解为是工作人员的疏忽遗漏了。
墨碟钟岳是随身带着包里的,只是这个毛毡,他以为这种道具,作为主办方,应该会安排妥当,所以没带过来。
“这样,你先去位置上吧。我让工作人员处理一下,这边我得登记核对信息,所以一时间走不开。”
钟岳点头道:“那好。”
他走回到位置上,等着工作人员将毛毡送过来。
场馆之内的参赛选手陆续赶来了。
大约到了十二点四十五分,基本也都到齐了。钟岳静静地坐在位置上,看着附近的同学开始做着准备工作。他暂时还不能,因为毛毡还没到,砚台、纸笔拿出来,待会儿还得拿起来铺毛毡,这就比较麻烦了。
他再次起身,走向另外一边,挂着工作牌的场内人员。
“你好,我那边缺一块毛毡。”
“缺毛毡?哦,你等一下,我去给你拿。”
钟岳点头道:“嗯,好。”
他再次坐回到位置上。场馆之内看比赛的观众不是很多,二三百人,零零乱乱地坐在场馆之中。钟岳皱眉,这是搞什么鬼?
在离比赛还有五分钟就要开始的时候,主办方开始发创作细则。
钟岳深吸一口气,什么鬼?一块毛毡,居然要这么久?这还是市级比赛?
“这位同学,为什么其他同学都已经做好参赛准备了,你桌子上还是空空如也?”
一旁有学生投来玩味的目光。
钟岳,可能有不少人没兴趣了解。
但是这个六十号,可是让他们影响深刻,当初公众号投票,刷票刷得最凶的那个,一个人的票数比所有人加起来的都要高,这种没实力还要装|逼的人,到了现场创作,就这么怂了?连文房四宝都不敢拿出来了?
一看就是没真本事,害怕了。
钟岳抬头,微笑道:“得问你们主办方啊。我从十二点半等到现在,期间说了两次,这里缺一块毛毡,试问这么大的市级比赛,连一块毛毡,都要让参赛选手随身自带吗?”
分发创作细则的工作人员眉头一皱,在长桌上扫了眼,确实没有毛毡,便道:“没有毛毡,你就不能创作了吗?”
钟岳被气笑了,“这位先生,首先,不管你是不是从事书法工作的专业人员,首先要认识的问题是,我,作为一个参赛选手,其余同学桌子上都有毛毡,唯独我这边没有,这个问题,是要你们来解决的,其次,在我提出正当合理要求的需求时,你只需要告诉我的是,有,或者没有,而不是我可不可以不用。”
比赛已经开始五分钟了,这种影响人心情的琐事,出现在市级书法大赛上,钟岳真是大开眼界了,居然还让他等了半个多小时!
“怎么回事?”
工作人员回头,说道:“这位同学桌上少了一块毛毡。”
原本坐在评委席上的一位书法家皱眉,道:“那还不赶紧去拿,耽误时间。”
总算是遇到个正常思维的人了,钟岳心情也舒畅了一些。
“这位同学,你先坐下来看看创作细则吧,我想毛毡很快就能拿过来了。”
“谢谢。”
钟岳看向这张创作细则。这样现场书法大赛,为了防止套作,一般都有规定的创作方向。不过比较类似的现场作文来说,艺术创作局限性比较小,而且只要内容大致符合,主要还是看书法本身的艺术性如何。
譬如之前主题是以“青春”为内容的,候选作品之中,一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对联,同样入选到了决赛之中,若是按照硬性规定,显然内容是不太切题的,不过还是无伤大雅。
只是这次现场大赛的细则,却让钟岳略微有些惊讶到了。
“为选拔继承传统文化优秀人才,此次现场创作内容均需以书帖原本为内容,展现书法作品原汁原味,不得自我发挥创作,不得结合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有书体不清、自我发挥作品,一律不得参评。”
看完这段奇怪的参评,钟岳脑海里蹦出来的立马就是三个问号。
主办发这是脑抽了?
以往类似的书法大赛,都是想尽办法,阻止参赛者临摹字帖,要有创造性内容为佳,结果这次奇葩地居然要让人展现原汁原味的书帖?
对于爱好书法的人来说,谁不是从临摹开始的?这种照字帖临摹的比赛,简直就是送分题啊!
这是哪路大仙撒下的福音?
第一三一章 要块毛毡这么难?
临摹,对于某些笔法不精的人来说,这无疑是福音。
就像让爱因斯坦和小学生解一道一元一次方程,这明显就是拉低水平,让所有的参赛选手都失去了创作的能力。当书法作品失去创作,归于临摹本身,这本来就是一种倒退。钟岳想不明白,为何会有这样的比赛细则。
时间已经过去十分钟了。
钟岳放下了手中的细则,毛毡还没拿到手。
坐在观众席上的人也是哂笑地看着这个光桌板的参赛选手。这是闹哪样?罢赛吗?
在角落坐着的顾秦,看到角落里一动不动的钟岳,嘴里呢喃自语着,“这人是傻子吗?还不动笔,傻愣在那里干什么?”
东区最角落处,黄幼薇捧着一本书阅读着,时不时在翻阅的同时,侧目朝钟岳这里望过来。
今天这是怎么了?
钟岳站了起来,朝前边的评审席走去。
“这位同学,你有什么事吗?请回到位置上,比赛期间不允许随意走动。”
钟岳笑了笑,“我缺一块毛毡,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了,请问什么时候才给我?是等比赛结束再给我吗?”
“喂,这位同学,请你回位置上。”
钟岳抬头看到那个熟悉的人影。
不会是他搞的鬼?
工作人员走过去,说道:“吴老师,这位同学说他那里没有毛毡。”
吴中贺眉头一挑,“没有毛毡?不会的。比赛用品都是清点过的,不可能少的。”
钟岳笑道:“吴主任,你这话的意思,是我故意找茬?”
“喂喂喂,你这话什么意思?信不信我取消你的参赛资格?”
钟岳冷冷一笑,真是有意思啊,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奇葩的赛制,为什么要一块毛毡,都需要这么久了。
敢情负责比赛现场工作的是吴中贺啊。
市书协之中,吴中贺的影响力或许没那么大,但是这次大赛,针对对象主要是市大学生,而在徽州,也只有美院才有专业的书法系。那么,现场工作,自然归到了美院这边来操作。
吴中贺冷笑着看着离去的钟岳,心中暗道,小子,要你好看!没有毛毡,看你怎么写!
钟岳已经明白,这块毛毡是很难到自己手中了。如果要给,早就该拿来了。
钟岳不是很明白,这个吴中贺究竟为何这么针对他,难道就是因为当初那个“吴下阿蒙”?呵呵,看来吴主任的气量也就这么点。
钟岳坐回到位置上,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他就这么干坐着,他是不相信,台上那些评委都是吴中贺的人,还是都可以装作瞎子一般,置若罔闻。
台上也有不少观众看过来。
黄幼薇合上书,点了点一旁无聊看手机中年男子,“请问,这附近有卖毛毡的吗?”
男子吓了一跳,“什么东西?”
“没事了。”黄幼薇离席而去。
“莫名其妙。”
台上的一些评审,终于是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径直走了过来。
“这位同学,请问你有什么问题吗?”
钟岳说道:“我桌上没有毛毡,无法创作书法,这个问题,我已经求助一个小时之久了,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市级比赛,居然连一块毛毡都要找这么久,是不是还得等其他参赛选手创作完,才能挪来给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