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凑过来,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气,大声说着话。
南宁眼睛瞄着四周,低低的介绍道:“姑娘这趟姓木,行五,五哥叫我小宁就行,这是大常哥,这是小安,我们都跟东家姓。”
赵五哥不动声色的认着众人,李小幺隔着帘缝低声问道:“都安排好了?”
“是,照五姑娘的吩咐,都妥当了。”赵五哥对着车子深揖到底,恭敬非常的答道,
“嗯,进城吧,有什么话进去再说。”李小幺沉声吩咐道。
赵五哥答应一声,在前头带路,带着一行人和车子往离江南坊不远处的一处三进宅院过去。
宅院隐在一条安静的有些偏僻的巷子里,进了巷子,赵五哥隔着车帘子说道:“接了五爷……”
“要称姑娘了。”南宁带着笑低声纠。
赵五哥急忙点头谢了,接着道:“接了姑娘的信儿,我和孙叔从江南坊起,一处处看宅子,这两年太平府空宅子特别少,总算找到这一处,各处都合适,就是房子旧些,姑娘先歇歇脚,要是实在住不惯,就再找别的地方。”
“嗯,买的还是租的?”
“买的,不肯租,肯租的房子都不合适,花了小一千银子。”
“都是从江南坊日常流水里抽的?现在柜上还有多少现银?”李小幺皱着眉头问道。
赵五哥忙低声答道:“不是,孙叔说上回爷……姑娘让人捎来的银子还有不少,不用抽柜上的流水。”
李小幺舒了口气,说话间,车子到了宅院门口,赵五哥急走几步上前开了门,回身将钥匙递给南宁,再弯腰卸了门槛,看着两辆车子进了门,才和一个护卫一起装上门槛。
李小幺在二门里下了车,转头打量着四周。
这是一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宅院。
一进门是雪白的影壁,正面画着五福盈门,背面画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影壁一边种着棵石榴树,一边栽着棵紫藤,走几步就是垂花门,穿过垂花门,两边各两间厢房,中间穿堂两边各有一明一暗两间正屋,这是民宅,没有抄手游廊,厢房和正屋却用廊檐连着。
穿过穿堂就是正院,正院迎面三间正屋,左右还是各两间厢房,正屋旁边一个小小的月亮门通往后面的厨房等处。
前院和正院都极小,地面用青石漫出捧福捧寿等等各色吉祥图案,正院靠左前处摆了座小小的假山,山上满是墨绿的青苔,一株已经枯了一半的藤蔓从假山后面攀上又垂下,除些,院子里别无它物。
李小幺踩过月亮门往后看了看,后面一排六间比前面正屋低矮很多的后罩房,左边三间打通,砌着锅灶,右边几间想来是用做下人的住处的。
长远、南宁等人住了前院,李小幺带着淡月、海棠进了正屋,屋里放满了崭新的榆木家俱,各处帘子帷幄也都干干净净、齐齐全全。
淡月和海棠忙着四处找火炉、茶壶、茶杯、茶叶等等,准备升火烧水泡茶。
李小幺慢慢坐到南窗下的榻上,推开窗户,看着外面狭小的院子,突然生出满心的安稳满足,只想在这样的院子里懒洋洋的喝着茶,听任时光缓缓滑过,就此终老。
淡月和海棠找到正屋和厢房间的茶水间,生火泡了茶。南宁等人也粗粗归置好,禀报了进来。
李小幺吩咐淡月和海棠给赵五哥和南宁几个人沏了茶,沉吟了片刻,看着赵五哥问道:“江南坊那边可走的开?我这里的人在这太平府人生地不熟,想留你在这里支应一阵子。”
“走得开!”赵五哥干脆的笑答道:“接了信儿,我和孙叔就商量过这事了,接了姑娘,我就跟着姑娘听差了,江南坊那边,正好前儿那边荐了个伙计过来,人能干得很,比我强多了!”
李小幺舒了口气,喝了口茶滋润着又热又干的嘴唇,接着吩咐赵五哥:“得忙几天,你这会儿就赶紧去找几个厨下和粗使的婆子来,不用住在咱们这里,早来晚走就成,多出两成的工钱,要找本份老实的,一定要知根知底,多带几个过来,”
李小幺说着,转头看着长远和南宁,接着吩咐:“人来了,你们三个都要看看,仔细挑一挑,用人最要紧。”
长远和南宁三人知道这事的重要性,不敢客气,忙躬身子答应。
“他们看好了,我这里还要过了眼才行。”李小幺接着道。
赵五哥连连点头:“姑娘放心!能多出两成的工钱,那人就随咱们挑了,怎么看都成,这会儿出了正月,出来寻活的人多的很,不愁人少,就愁人太多!厨下的人不用到外头找,孙叔昨天就瞄好了两个婆子,还看好了一个大厨,手艺好着呢!”
第一百七四章 迟缓之脉
“大厨就不用了,不要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引人注目反倒不好。”李小幺只觉得头目森森,有些晕晕然,抬手胡乱揉了揉额头,只觉得头手仿佛都有些麻木不仁。
李小幺深吸了口气,眯了眯眼睛,看着赵五哥接着吩咐:“你先去找婆子吧,淡月和海棠也累坏了,得赶紧找人回来帮着收拾安顿。”
赵五哥答应了,赶紧出去找人去了。
李小幺往后靠了靠,看着长远和南宁三个人正要说话,西安仔细看着李小幺,往前走了半步,“姑娘好象病了。”
长远和南宁吓了一跳,李小幺感觉到鼻子里呼出来的热气,看着西安问道:“你通医道?”
“略通一点。”西安担忧的看着李小幺,长远有些着急了:“你赶紧给姑娘诊诊脉!”
“姑娘别担心,西安医术好着呢。”南宁安慰开解李小幺,也是安慰他自己。
李小幺答应了,淡月和海棠已经找了个小枕头送过来,又抽了只干净帕子出来盖到李小幺手腕上。
西安侧身坐到榻前的圆凳上,调均了气息,凝神诊了脉,松了口气,“没什么大碍,姑娘是过于劳累,以至风邪入侵,我开个方子,吃几剂药,姑娘好好歇一阵子就能好了。”
李小幺松了口气,靠到靠枕上半躺下,吩咐道:“先开好方子,别忙着出去拣药,等赵五哥回来,让他出去找个这太平府的名医过来看过了,再出去配药。”
长远明了的点了点头,南宁担忧的看着李小幺,想劝,想了想,又咽了回去。
姑娘这么着很对,他们过来,名义就是陪木五姑娘到太平府治病来了,要是自己就有良医,还来太平府做什么?到了这里,万事小心才行。
李小幺闭着眼睛想了想,看着西安问道:“有没有什么法子让我这脉象诊起来象是多年顽疾?”
西安露出笑容:“不用什么法子,巧得很,姑娘是天生的迟缓脉象,要是不知道的,诊起来就象是久病缠身的症状,刚启程那几天,给姑娘诊脉,把我也吓了一跳,姑娘这样天生迟缓的脉象极少见,不过也不是没有,我师父就诊过一个。”
李小幺怔了怔,“那个人可长寿?”
“长寿的很呢!活了八十多岁。”西安嘴角渗出笑意更浓。
海棠递了杯热茶过来,李小幺接过喝了两口,看着长远吩咐道:“给爷写封信,咱们已经平安到了。”
长远答应一声,退出去写信去了,南宁和西安见李小幺又病又乏,也垂手告退出去。
海棠和淡月侍候着李小幺就在榻上躺下,李小幺看着两人吩咐道:“你们两个也歇一歇,万一也病了就麻烦了。”
两人答应了,也不出去,就靠在西厢暖阁的熏炉旁,歪着歇下了。
李小幺迷迷糊糊睡了一觉醒来,赵五哥已经找了一堆的婆子使女带回来,淡月和海棠也没惊动李小幺,作主定下了两个粗使婆子和两个小丫头,已经各处忙着擦试收拾了。江南坊过来的两个厨房婆子也已经在厨下忙碌起来了。
李小幺慢慢喝了半碗小米粥,赵五哥就急匆匆带着个年近七十的老大夫进来,孙掌柜紧跟在大夫后面,一个小厮提着个小巧的诊箱跟在最后,在垂花门前,被南宁拦住,接过诊箱递给婆子,笑让着小厮到门房喝茶去了。
孙掌柜担忧不已的看着老大夫紧皱着眉头诊了脉,忙上前一步问道:“闪大夫,我们姑娘的病?”
“出去说,出去再说。”闪大夫扶着赵五哥站起来。
淡月示意婆子带着三人到东厢落了座,闪大夫在圆桌前坐了,一边看着赵五哥磨墨,一边叹了口气道:“年纪轻轻,怎么就病成了这样?唉!孙掌柜也别急,慢慢诊治吧,急也急不得,先治了这小伤寒,孙掌柜您可千万别急,这小伤寒不重,你家姑娘身子弱,想必是路上劳累了,这天儿又冷,受了点风,唉!身子弱,这就病倒了,先治了这病,再慢慢调整,急是急不得的。”
“多谢闪大夫,我们姑娘这病都病了好几年了,看过不知道多少大夫,药吃了几大车下去了,就是不见好!我们大爷急的不行,想着太平府象闪大夫这样的名医医术高明,也许就能看好了,闪大夫果然高明,往后还请闪大夫多多费心。”孙掌柜躬身陪笑说着话。
闪大夫抬手拍了拍孙掌柜,示意他坐下,看着他感慨道:“你放心,有你这样的忠仆,这东家必定有是福有德之人,你放心。”
闪大夫说话间,看着赵五哥磨好了墨,仔细斟酌着写了方子,又叫了淡月进来,问了李小幺的日常起居和月事长短,又提笔拧着眉头仔细思量着加加减减了一会儿,定了方子,交给赵五哥,却看着淡月吩咐道:“你家姑娘脉缓,人必定倦怠疏懒,多劝着她,慢步走动走动,饮食上多吃红枣、桂圆等物,回头我写几份食补的单子送过来。”
淡月忙曲膝答应,孙掌柜袖出只二两的银锭子出来,恭敬的放到闪大夫诊箱里,长揖到底谢了又谢,和赵五哥一起送了闪大夫出去,看着闪大夫上了车,才转回来。
西安从赵五哥手里拿过方子,仔细看了两遍,想了想,将方子递给赵五哥道:“照这个方子拣药就行,我那个方子过于猛了,姑娘到底是姑娘家。”
赵五哥答应一声,接过方子,小心的折好塞到怀里,急奔出去配药去了。
孙掌柜转进正屋,海棠已经挂起榻前的纱帘,李小幺半靠在榻上,看着孙掌柜进来,微笑着招呼他:“孙叔快坐。”
海棠忙奉了茶上来,孙掌柜接过茶放到几上,眼眶眨着红,看着李小幺,哽着嗓子一时说不出话。
李小幺忙直起身子问道:“孙叔这是怎么了?”
孙掌柜又哽了一会儿,才说出话来:“五爷怎么病成这样了?”
李小幺怔了怔,忙笑着解释:“哪有什么大病?不过是路上赶得太紧,累坏了,歇几天就能好,下车时还头目森森,现在睡了一觉,这会儿就觉得好多了。”
“五爷的脉象……闪大夫医术极好,人也好,咱们慢慢调理。”孙掌柜仿佛没听到李小幺的解释,伤感依旧。
李小幺立刻反应过来,失笑出声:“孙叔且放宽心,我没事,这脉象上,我是天生的迟缓脉象,不妨碍的。”
孙掌柜狐疑的看着李小幺,李小幺示意他坐下,海棠再捧起茶递到孙掌柜手里。
李小幺耐心的又解释了一遍,孙掌柜才半信半疑的舒了口气,两人说了会儿家常,李小幺看着孙掌柜问道:“宋师爷常来信吗?”
“常来,他如今日子过得逍遥。”
“嗯,我让人去泰州打听过,虽说没有大富大贵,日子过得倒也宽裕,听说收了几个弟子教导着,说不定以后真能教有一个两个成才的来。”
“可不是,严大人还羡慕他呢,说他脱了这勾心斗角、案牍劳形的官场,多少舒心。”孙掌柜笑着答道。
李小幺一个怔神,忙问道:“严大人怎么羡慕起宋师爷来了?”
“姑娘不知道,严大人是个胆子小的,经了郑城的事,吓得不轻,把这一腔的富贵念头都吓没了,年前吴大人想放他到池州做知州,他死活没敢去,说是别说池州,除了太平府,什么地儿他都不去,他就在这太平府府丞任上熬上两任,就乞骸骨回家,跟宋师爷那样诗酒教子去了。”
李小幺微微蹙起了眉头,沉默了片刻,才看着孙掌柜问道:“我记得严家祖籍是太平府的?”
“是,就是太平府边上和县人,如今和县住的都是远些的族亲,严大人一家从上代起,就定居在太平府了。”孙掌柜仔细解释。
李小幺点了点头,往后靠了靠,把自己放舒服了,低声说道:“孙叔仔细说说严家的情形。”
“好,严氏是大族,不过严大人这一支人丁不算旺,严大人这一支,从严大人祖父起才发起了家,严大人祖父初开始是个金银匠,挑着挑子走街串巷,也是个有本事的,后来生意越做越好,就发达了。
银钱多了,就费了银子,让两个儿子脱了行籍,可惜两个儿子虽说读书极用功,可到底底子上差得多,考了十几年一无所成。
老爷子死后,两个儿子分了家,严大人是二房庶出子,这严家长房两子,二房三子,这第三代五个儿子中,就严大人这个庶出子考出了功名。
严大人的父亲和生母都已早逝,如今二房府里只有位老太太在,严大人自小聪明,极得祖父和父亲宠爱,这位嫡母从没薄待过他,如今一家人也算是其乐融融,母慈子孝。”孙掌柜说得极详尽,
“严大人和吴家谁交好?”
“和吴贵妃伯父吴侯爷的四公子交好,两个人是同科进士,听说这位四公子年青时手面极大,时常入不敷出。
第一百七五章 无处下嘴
严大人家里别的没有,就是银钱上不缺,没少给他填窟窿,这么一来二去,两个人也就莫逆起来,严大人靠了吴家四公子,这宦途上也算顺利。
如今这四公子在礼部做个堂官,两人时常一处宴饮会文,四公子也常来江南坊,赏人的手面大得很,就是吃完了统统记帐,回回都是严大人过来拿银子会帐。”孙掌柜也不知道是苦笑还是讥笑的一边说一边笑一边摇头。
李小幺凝神听着问道:“这位四公子,我怎么好象没听说过?”
“四公子是吴侯爷第二个继妻生的,这第二个夫人娶回来第二年就生四公子难产死了,不到半年,吴侯爷就娶了如今的夫人,也是个可怜的,自己又不成才,听说吴家上下也不大把他放在眼里。”孙掌柜解释道。
李小幺轻轻呼了口气,抬手揉了揉眉间,这大家子里,个个都有一本烂到提不起的烂帐。
两人话没说完,赵五哥就气喘吁吁的配了药回来,西安接了药,就在廊下支了炉子煎药。
赵五哥回到外院,从孙掌柜车上拿了两三个青布囊下来,提在手里进了正院。
孙掌柜看到赵五哥手里提着的青布囊,抬手拍了拍额头笑道:“你看看,光忙着跟五爷说话……”
“孙叔不能叫五爷,要叫姑娘!”赵五哥一边将青囊递给李小幺,一边郑重的纠正道。
孙掌柜忙改口道:“对对对,是姑娘,昨天是中和节,照这太平府的规矩要送百谷、瓜果种子,取个吉利,我昨天就给姑娘备下了,今天带过来,一听姑娘病了,一吓一急,竟忘的一干二净!”
“取个吉利?怎么个吉利法?”李小幺打开青囊,看着里面的百谷和瓜果种子问道,孙掌柜为难的咳了几声解释道:“种子,生子,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李小幺听得高挑着眉头,举着那几袋种子哭笑不得的说道:“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