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如今自己差事轻省,要是真的趁着这段时间,和苏州的族人关系走动起来,再找上几个机灵的好生栽培,那么想来,到了自家儿子这一代,林家也能多出几个得用的人,自家儿子也能多些人手。那些因为自己出息的人,欠了自家的情,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能让儿子得益了,这简直就是互惠互利的好事儿,再不济,这和族人关系好了,将来若有一日,自己辞官回乡,也在祖宗面前能挺直了胸膛,说一句自己为整个林家出力了不是。
这时候的人,对于祖宗的敬畏是不言而喻的,想到这一点,林老爷就觉得自己这个决定很不错。抬头看着自家儿子,笑着说了一句:
“知道了,爹爹会帮你找几个好的,你且放心。我林家不过是近几年有些不重仕途罢了,真要用心些,想来不用几年,就能让人大吃一惊。“
即使林老爷再不在意苏州的事儿,有些事儿他还是知道的,好歹那也是自家老巢不是,能连个眼线都没有?自家老宅子还在那里呢。再说了,林家好歹也是数百年的世家,闭着眼睛都能想得到林家的状况。即使当官的人不多,可是读书的却不少,几乎家家都有读书人,有功名的也不在少数,即使不想当官的,为了家族生计,考上个秀才举人,也是可以的对吧。所以他心里很清楚,只要他肯提携,族人中找几个拿得出手的还是不成问题的。最要紧的是,自己的善意只要过去了,想来即使是族老也会乐见其成,让有些才学的族人加紧往上爬,为林家全族争光的。
☆、第67章
说起苏州林家,这个时候真的正好是在最尴尬的时期,建立新朝已经百年,可是这林家作为世家,真的能拿得出手的大人物,还是只有一个,那就是京城靖安侯府,偏偏这京城这一支和他们关系还不亲近,真是让人有点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在苏州,凭着世代延绵的底子,林家日子过得还算是不错,也挺受人尊重,更不用说,在外人眼里,到底是靖安侯的族人,也算是有个大腿可以依靠,所以没人欺负,可是真要是出去做官了,那就不一样了,和靖安侯府的关系不好,他们也没法子拉下脸去求京城这一支提携,一来二去的,这官想往上走,就难了好些,读书人嘛,本来就有点傲气,加上还带着一点子清高,时间一长,那些做官的,有的辞官回家了,有的索性考了举人之后,就不往上考了,到了如今,整个林家做官的,只剩下了三四个,这简直就是丢了祖宗的脸啊,六房族人,怎么也有一二百户,居然只剩下三四个官宦,这怎么不让一直以江南书香世家自居的林家难堪。
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在这之后原著中,林如海过世之后,林黛玉在京城如此难堪的遭遇,林家族人却没有半点的出头,不是不想,是实在没法子啊,你见过蚂蚁和大象对持吗?没有实力,没有地位,那是什么都不用想了,更不用说从江南苏州到京城这样遥远的距离,就是想知道一二的情况都难了,所以林黛玉最终凄惨的遭遇,说起来倒是有大半都是因为林家内部不团结造成的,若是林家能有几个出息的,哪怕官职不大,能在朝堂上说上几句,也能让贾家有些顾忌,再不成还能上奏什么的对吧。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林家自己想要的,他们也想着改变,不说别的,整体上拉扯一下,让林家好歹做官的人能顺利些,不至于难得最终被排挤,就成了,要是这样,也不至于有人辞官了不是。只是真要他们写信给京城,这又有点拉不下脸来,只有几个族老暗暗的做点谋划,比如把京城那一支的祭田,祖坟看守用心些,比如老宅什么的,帮着看护一二什么的,不求其他,只求那天京城这一支回来的时候,看到族人这样的用心,也能对族人多亲近几分,说不得一个心软,这一支能重新回归族人中来。
或许是他们的祈祷起了作用,或许真的是老天爷也看不下去。让这林家从此泯然与众,所以族老们这一天终于等来了京城的消息,来人是林老爷的贴身长随,是林府的二管家,来到的第一天就很明确的表示了一下对于族人们看护祖坟,老宅的感谢,第二就是说起了林家的打算,想要从族人中寻几个读书好的,天分,人品都可以的进京,给自家大爷当陪读。
在这个年代里,什么陪读真心不是什么不好的差事,旁支贫寒的子弟,给族中出息人家的族兄弟们的那个陪读,伴读什么的,也是上进出息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族人中相互提携的一个方式,不说别的,但是这师资力量,交友人脉,见识,那就是足够让人眼红的资源了。
而林家族老们听到林家二管家这么一说,那简直就是激动的差点跳起来,这什么意思?这是京城林家那一支准备提携族人了?这是看到了族人没落,想要帮忙了?不管是到底是哪一个可能吧,反正这绝对是好消息啊。别说旁支贫寒的子弟了,就是族老们自己的亲儿子,亲孙子,他们都愿意送出去呢,倒不是京城那边师傅一定更好些,江南大儒多,这是世人皆知的,只是这摆明了就是一个和京城那边搞好关系的一个路子,他们怎么可能不明白?更不用说这去了京城以后,能从林老爷那里学到些官场生存的本事这一点了,那才是真的千金难买的好处呢!
只是既然人家二管家说了,要各方面都好,那么他们即使再有私心,这会儿也不敢直接把自家孩子送过去,他们不傻,知道这是化解两边隔阂的一次机会,只要这一次办好了,让那边满意了,说不得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关系亲近了,他们害怕没有其他机会?
不说别的,既然京城伸出了手,他们自然也能顺着台阶往上走,比如让二管家带个信,明年大比的时候,让林家族中那些举人们上京参加科举,是不是能请那边帮着提点一二?万一考上了,是不是帮着周旋个职位?这都是机会不是,只要林家做官的人数上去了。那什么都能解决了。
至于清高,傲骨?他们老了,又是人家京城先伸出手的,不跌面子了,自己也该知足,不能不识好歹不是。够台阶就下吧,在这么僵持下去,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不是他们说,京城那一支什么都好,什么都齐备,就一样,可能是开国的时候,杀戮多了些,这子嗣上实在是让人着急啊,五代单传,实在让人纠结,林家什么时候连保证一支香火都这么难了。
族老们很卖力,不但把族中适龄的孩子们的情况和二管家一一的都说了一边,还特意都寻了过来让二管家过目,不得不说,世家大族,这底蕴丰厚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长相,林家的人几乎每一个都长得很是不错,歪瓜裂枣什么的,那是绝对不存在的。怎么看都能看得出这一个个都是读书孩子,斯文秀气的很。
二管家看了又看,怎么看都觉得每一个都不错,几代熏陶下来的孩子,即使人品再不好,这表面上也绝对一个个都是君子,更不用说这些读着圣贤书长大的娃娃了,一个个还单纯干净的很呢,即使有些小心思的,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毛病,不过好在人家二管家来的时候,林老爷也想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也曾有过关照,若是看着好的人比较多,那么就尽量选那些家境不好的,好歹也是给这些孩子一个好一点的机会,免得让林家的子弟,因为家境没了继续上进的机会,至于其他人,家境可以的话,最起码读书什么的是不用愁的,这林家族规家训在那里摆着呢。
所以最终二管家最后带回京城的,那就是四个族人中家境最差的孩子,其中一个还是父母双亡,已经寄人篱下在叔叔家的小子,也算是解决了族里的难题了,这没了父母的孩子,即使族里在关照,又能关照多少,毕竟族老们要看护的是整个家族,而不是一个两个,有时候也有些难办不是。不过也许是因为家境的原因,这几个孩子,一个个都是清瘦,单薄的样子,当然在二管家看来,倒是和自家那个身子有些弱症的大爷差不多,估计摆在一起,能让自家大爷更顺眼些,至于那些一看就是胖子的,二管家都担心,带回家,会不会让自家大爷自卑。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人选好了,二管家临走,又给族中添置了五百亩祭田,并表示,老爷说了,这以后他们家的祭田的出息就麻烦族老们帮着看护一二了,免得下头的庄头们一个个因为主子离得远,没了王法。
这话一出口,族老就笑开了,一个个皱纹都成了菊花一样,这是给了重托了呢,说起来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京城那一支的祭田那边,有庄头贪墨的,这都多少年了,就是傻子都能知道一二了,对吧,这是这事儿他们知道归知道,却不能说,怎么说呢,一来这是人家的家事儿,他们不好插手,二来他们本来关系就不怎么样,谁知道这庄头是不是人家心腹呢,要是自己贸贸然写信告密什么的,还不知道人家会不会以为自己挑拨离间什么的,所以一直就当做不知道,可如今好了,交给他们监察,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京城那边也意识到了这庄头贪墨的问题,二来也说明人家那是真心当自己是族人,亲人的,信得过他们。
所以一听二管家这么说,这族老立马就开始写信,他把这些年知道的都写上了,顺带还说明了一下自己为什么没有告诉他的缘故,说到底就是没有林老爷的托付,他们不敢插手管,生怕犯了他的忌讳,而如今既然说了监察,那么他们也自然要负起监察的职责来,毕竟才是同宗同族。
不说二管家带着那些辈分不一,年纪差不多的孩子进京的事儿,只说林老爷接到族老们的信,那个心塞啊,他当初说让族老们帮着看顾一二祭田,他真心是没有什么监察的意思,他是真没有想到那些本来是自己心腹的庄头们居然有这么一个胆子,敢明晃晃的贪墨自己的银子,更不用说这信里还说,这些老宅的管事,庄头们居然还打着自己的名号,强买强卖的自己当起了小地主什么的了,这简直就是打脸啊,这是说自己信错了人,不会用人呢。
至于族老们会不会胡说?这个不可能,原因很简单,没有利益关系啊,不然他们也不至于这么多年都没有说过一句,直到有了自己的托付才讲出来了,所以林老爷很生气,而生气的结果就是林老爷家的二管家在回家三天后,又开始往江南去了,这个速度,差点没让二管家惊掉了下巴。难不成自己就要成为跑腿专业户了?好吧,这奴才没有说不的权利,赶紧的出发吧。差事可不轻呢。
林老爷这一次很直接,那就是让二管家找族老,找官府,把这些背主的奴才们一个个都收拾了,该关的关,该卖的卖,该抄的抄,他家虽然是世家,清贵,名声很要紧,可是这也不是能放纵奴才们嚣张的理由,要知道这些奴才可是都打着他的名头做事儿呢,这骂名都往他头上泼了,要是不光明正大的收拾干净了,他在老家的名声那可就是全毁了。至于那些奴才得来的不义之财,一来返还那些受了欺负的人,二来继续买祭田,也算是补偿自己的亏损了。当然除了这个之外,还有新派去的管事,还有给族老的信件。
通过这一件事儿,林老爷很是明白了一件事儿,在江南,在自己的老窝,不能一家独大,族人,族老还是很有用的,有了他们监督的话,即使没有主家,那些奴才们也不敢放肆了。所以他这一次很是慎重的拜托了族老,当然他也不是什么光知道要好处,不知道付出的,和族老说明白了,他们这一支的祭田的产出,自此以后,这祭田的出息,两成给族里,救济孤苦,两成给族学,以供族人上进,一成是他们这一支修缮祖坟宗祠的份利,再有一成修缮自家老宅,余下的四成直接继续购买祭田,扩大他们这一支的祭田田亩,具体的事儿由那些管事们负责,而账册每年族老们都有权利查看,用这样的方式既给了族中好处,也保证了自家祭田的出息,挟制了管事们的权利,甚至林老爷还准备每年派心腹管事下江南各地,去查看他的那些田庄,桑园,以防再出这样的岔子来。
林老爷这一手,让族老们乐啊,原本京城那边虽然这祭祀宗祠上也花销了些银子,可是真心没有这么齐全过,这一次不过是自己帮着监察一二,居然就有这么多的好处,怎么能不让他们欢喜,林家虽说是世家,可是再是世家,也经不住人口延绵之后的消耗,即使富裕的人家不少,对于族学什么的也算是重视,可是到了救济孤苦这方面就差了些了,毕竟族田上的出息,需要开销的实在是多,总不能老是让族人凑银子不是,即使凑银子,又能有多少?各家即使出银子也不会太多,谁家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如今好了,有了京城这边每年固定的份额,而且还是随着祭田田亩扩大,每年都能增加的份额,如此一来,族老们也算是大大的松了口气,能稍微手松范些了。
☆、第68章
苏州林家如今是个什么情况,柳柳不清楚,她已经做了她能做的事儿,对于具体结果如何,已经不是她一个属于内宅女子能干涉的事儿了,更不用说,她才六岁,这样的年纪,即使主意在正,也不可能让家人重视,所以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常常去自家老娘和哥哥那里,时不时的听一点消息,期待能有她盼望的好消息。哎,年纪和性别,实在是太伤人了。
好在即使不知道这苏州的事儿怎么样了,有一点她还是知道的,比如自家来了四个苏州族人,作为自家哥哥陪读的事儿,这在整个林家也算是大消息了,从这一个消息上,柳柳好歹也算是稍稍的安了安心,能用四个族人当伴读,好歹这是让自家和苏州的族人有个更加亲近的关系,而这四个和哥哥年纪相差不大的族人将来在得到了京城这一支的照拂之后,只要出仕做官,想来也能成为自家哥哥的臂助,如此一来,林如海孤身一人,振兴林家的局面也算是基本破解了,即使这四个不是什么当官的料子,做不到多大的官职,有人和没人总是不一样的。
至于这来的四个人,在柳柳听了这四人的身份之后,对于这办事儿的二管家倒是多了几分兴趣。
怎么说呢,这人实在是选的好啊,林家,特别是京城这一支,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五代单传不说,每一代生儿子的年纪也比其他人要晚一些,比如自家老爹,有哥哥的时候,就已经将近三十了,当然,这比林如海四十岁死了儿子,没了指望总是好些,可就是这样,其实也挺尴尬的,比如这辈分上,就有点让人挠头了,动不动就是高上两三辈,这要是上来一个就追着林如海喊叔爷,估计,林如海也不用读书了,每天脸红就能折腾半天。
而这一次二管家或许也是想到了这个,所以选的基本是晚辈,却不会是差的太多的,基本是侄子辈。也就是说只要喊林如海叔叔的那种,如此一来,倒是稍微好了些,最起码这样侄子和叔叔差不多大,在这京城也是常有的,不稀奇,也能接受。
与此同时,这晚辈也有晚辈的好处,比如说这来的人里,有两个比林如海大了一二岁的,毕竟是做林如海陪读的,要是同辈,那就成了林如海的哥哥了,从长幼有序的角度来说,这林如海也好,来的陪读也好,这相处中肯定会有些尴尬,到底以谁为主,以谁为尊?而晚辈,还是刚好小了一辈的,那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当侄子的,即使大了一二岁,以叔叔为主,也是合情合理的,就是有人看到林家年纪大的跟着年纪小的孩子,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