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郝大用心中一惊,赶紧举起千里镜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镜片里出现了一队红色的身影。从他们那熟悉的动作上郝大用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己方的夜不收,只是这些夜不收怎么会这么急匆匆呢。
“不对。这些夜不收正在被人追赶!”郝大用看到了跑在最前面的一名夜不收正趴在了马背上,双手无力的搂着马脖子,后面的同伴正拼命催马奔跑的样子来看他们的后面肯定有人正在追赶。
郝大用不假思索的立刻吹响了挂在脖子上的尖哨。
“滴滴滴”
一声凄厉而尖锐的声音顿时飘荡在半空中,原本正在行军的队伍犹如被被倒入了几滴盐水的热油,顿时就沸腾起来,行走在队伍里各级低级官佐立刻大声呼喝着手下的士卒开始列队布阵。
“第一哨,开始列横阵!”
“第二哨,排第二列!”
“检查枪膛,准备上弹!”
只是过了一阵短暂的时间,五百名士卒立即排成了五排横列站在了官道上,其中三排步枪手,两排长枪手,还有少量的骑兵正护卫着两翼。
“疙瘩疙瘩疙瘩”
很快,二十多匹马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到半盏茶的功夫,这二十多骑已经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他们催着马来到阵前,看到己方的人马后仿佛松了口气似的,为首的那名紧抱着马脖子的夜不收身子晃了几晃晃很快摔下马来。
这时,后面立刻跳下了几个夜不收把人扶了起来,然后把人抬到了一旁,其中一人向郝大用行了个军礼后沙哑着声音说道:“卑职第一营夜不收第一哨外委官古晨见过大人,卑职现有事要面见庞大人禀报,请大人帮卑职挡住后头的鞑子追兵。”
郝大用严肃的问道:“你后面又多少鞑子追兵?”
“回大人话,卑职后面越有五十多名鞑子!”
“嗯,本官知道了,你下去吧!”郝大用脸色一松,看来是上天都要让我立功啊。
古晨等人走后,又是一阵马蹄声传来,随着马蹄声的逼近,一队清兵就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领队的鞑子远远的看到前方有数百名明军整齐的排列在官道上,前面数排正手持鸟铳对准了自己一行人。
领队的鞑子虽然骄横,但也没有狂妄到有信心凭借五十多骑要冲垮十倍之敌的份上。正当他有些迟疑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冲到了离对方已经不足两百步的距离上。
看着前方还在懵懵懂懂逼近的清兵,郝大用心中一阵冷笑,他知道这些鞑子肯定是没见识过青州新式步枪的厉害,还以为己方使用的还是以前那种射程不足一百步的老式鲁米铳呢。
想到这里,郝大用大喝道:“第一排准备射击!”
“哗啦啦”
第一排的步枪手立刻把米尼步枪的枪托牢牢的抵在了右肩膀,随即整个队列没有一个发出杂音。
看着严阵以待的明军阵型,领队的清兵头领有些恼羞成怒起来,此次清兵入关,一路上过关斩将势如破竹,明军见之无不闻风丧胆。但是昨晚他们却发现竟然有明军的夜不收杀了己方十几名探子,而且还是最残忍的虐杀,连首级也全被割去了。
怒火中烧的他领着麾下的数十骑勇士追了一个晚上,眼看要追上了却碰上了对方的大队人马,功亏一篑的结果让他分外的不甘心。
不过知道形势比人强的他终究是没有失去理智,正当他要下令后撤的时候,却听到前方响起了一片轰鸣声,一阵白雾在前方冒起,随即这队清兵就被淹没在了弹雨里(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 施粥
当庞刚接到报告发现清军踪迹时,他沉吟了片刻下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立即向天津挺进。
一旁的大壮见状不禁疑惑道:“大人,鞑子已然攻克天津,此刻虽无重兵把守,但想必周围还有不少零散的清兵,咱们若是路经天津前往京师势必会被他们拖慢行军速度,届时卢督师怪罪下来恐对大人不利啊,咱们不如绕过天津,不与鞑子纠缠为好。”
庞刚看了看这个对自己忠心耿耿但性情憨直的爱将一眼,轻叹了口气:“大壮,天津遭劫,数十万百姓被掳走,但依然还是有十余万百姓流落四方,这些百姓皆为我大明的子民,咱们若是不管不顾,他们十有**不是被饿死就是被鞑子杀死。咱们此刻若是绕过天津,将置那些百姓于何地呢?”
大壮呆了呆,才躬身道:“大人菩萨心肠,末将自愧不如。”
其实庞刚还有另外的心思,此刻的山东处于庞刚直接控制下的地盘已经占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在他岳父魏同年控制之下,至少名义上是这样的。而庞刚若想日后以山东为自己的老巢和根据地,就必须要把山东发展成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因此,增加自己地盘上的人口数量则是必须的,有了充足的人口,庞刚无论是征兵还是发展农业才能更好的进行。
有了足够支持自己的庞大的人口基数,庞刚接下来的那些触及到地主阶层的改革才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而纳西流落在各地的流民就是庞刚最好的潜在的支持者。
崇祯十年四月初五。庞刚来到了已经变成残垣断壁的天津城外,映入大军眼帘的则是一副宛如世界末日般的景象。到处都是烧毁的房屋和无人处理的尸体。
庞刚骑在马上,茫然的环顾四周。一望无际的平坦干燥的黄土地上。难见树木。人马过后,扬起的灰尘漫天。大地虽然广阔,沿途却没什么人烟,庞刚看见不少小的村子都被废弃了。
此刻的天津由于天灾**,加上这次的清兵入寇。天津附近的地方都惨造劫掠,整个天津城内外到处都是草木枯焦,所见之处连山地树木都是白花花的,野菜野草早就被流民被吃光了,树皮也被扒掉了。甚至连草根也被挖光了。
到处是流民的死尸饿殍,甚至看到路旁刮人肉者如屠猪狗。遍地的流民。遍地的贼匪,除了一些大的庄子及堡子外,行走野外,就难见有人烟的小型村落。
“乱世人命不如狗啊!”看到这么凄凉的景色,庞刚不禁连连摇头叹息。
这样的惨景连跟在庞刚身后的士卒们也唏嘘起来,他们许多人在当兵前都是流民出身,这样的景象他们看得多了,此刻再次看到这样的景象,又勾起了他们心中不堪回首的记忆,再对比现在他们能吃饱穿暖的生活,更加坚定了他们跟随庞大人的心思。
入了天津城后,在那些残垣断壁下、在大街两旁,到处是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一个个奄奄一息的趴在街道上。无数侥幸没有被清兵抓走的女孩跪在街上,头上插着枯草结成的草环,示意自愿做别家的奴婢,只求一口饱饭吃。
庞刚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了,叹了口气低声对大壮说:“你赶紧去把辎重营的营官叫来,赶紧在街上开设粥铺,记住粥不能太稠,否则这些流民的肚子会受不了的。”
“末将谨遵将令!”大壮立即抱拳而去。
对于开设粥铺,庞刚麾下的青州军早已是轻车驾熟,很快,天津城的大街上一字排开的架设起了上百口的大锅,锅下面是熊熊燃烧的柴火,锅里熬着较稀的小米粥,看上去是金黄色的,周围飘着一股股小米粥的香味,吸引着周围无数的流民,看着锅里的米粥,他们的眼里射出了饿狼般的绿光。
不过在每一口铁锅的旁边,都伫立着数十名虎视眈眈的士卒,在他们的威胁看护下倒也没人敢乱来。
身材魁梧的大壮挎着一把腰刀站在一口大锅旁大声喊道:“诸位父老乡亲,我家大人乃南京右都督同知、定国将军、青州指指挥使庞刚庞大人,庞大人乃仁义之人,今日在此地开设粥铺,诸位喝了这粥可莫要忘了我家大人的恩德!”
此时,在流民中口口相告下,城里的流民都蜂拥涌来,每一口大锅旁都围着上数百个流民。
又过了一会,眼看着大郭中的米粥犹如开花般四处漂浮上来,大壮冲着旁边正在熬粥的辎重兵点点头,示意可以开始施粥。
这名粗壮的辎重兵扯开了大嗓门吼道:“开始施粥了,大家都来排队,妇人和孩子在前头,青壮在后面,大家都要排队,否则都大棍子赶出去。”
听了这名辎重兵的话周围流民当中的青壮都开始骚动起来,显然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些官兵会先照顾那些毫无能力的老弱妇孺,平时官兵不都是先对他们这些青壮青睐有加的么?
其实老弱妇孺优先是庞刚在青州就定下的硬性规定,这个规定在后世已经深入人心,庞刚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庞刚也认为,一个民族可以遭受磨难,但却不能丢掉一些传统,尤其是这些传统还涉及到基本人伦和道德底线的时候。
尽管庞刚的有些部下对庞刚的这个规定开始有些不理解,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在庞刚的影响下,青州也慢慢的竖立起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大老爷们就要有一个大老爷们的担当,哪怕就是饿死也不能做一些触犯做人底线的事。
那些老弱妇孺们颤巍巍的排在了队伍的前面,带着些许惊恐的目光看着周围,在他们印象里,乱世中他们这些人往往都是优先被抛弃的对象,若是碰到饿狠的青壮,她们甚至有被吃掉的危险,哪有现在这样优先打粥的权力。
一名形态枯瘦的少妇领着一名消瘦的小女孩领了粥后“噗通”一声跪倒在正站在大铁锅旁的大壮身边,哽咽着哭道:“小妇人谢过将军的大恩大德,您可是救了小妇人一家的性命啊!”
大壮不忍的扶起了这名妇人,叹了口气说道:“这位大姐,救你们的非是我,而是我家大人,只是我等大军不能再次久留,明日还得赶往京师勤王,不能长久逗留于此,你们自己还要珍重才是。”
“这这可如何是好?”这名妇人扯着大壮的袖子惊慌问着,她对饥饿的滋味实在是受够了。
看到机会来了,大壮才大声道:“我等乃青州来的官军,不可在此久留,原本救济灾民是官府之责,于我等无关,但我家大人实不忍看到诸位被活活饿死,故而发了善心。诸位若是没有地方去的,明日我等可以派人将诸位送到青州、莱州、登州等地,或为军户或为民户皆可,届时自会有人安置大家,大伙可以自己想想,是留在原地等着饿死还是道山东找条活路!”
“哗啦”周围的流民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毕竟他们都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了,突然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重新开始生活,任是谁也要仔细考虑一下的。
施粥之后,庞刚带着亲兵在城里到处巡视,看到若是有人要趁乱抢劫、奸淫妇女之事立刻就被庞刚身边的亲兵拖了出来一刀砍死。如此酷刑这才震慑住了那些心怀不轨的青壮。
看到庞刚这般尽力保护自己这些老弱病残,流民们的心才渐渐稳定下来。庞刚走到一位正坐在路边喝粥的老人和小男孩身边坐了下来,他笑着对老人问道:“老人家,您愿意到青州去生活么?”
老人放下了手里缺了一个角的瓷碗叹了口气,“哎,如今这样的情形不去又能如何呢,小老儿今年已经六十有四了,本来就算是死了也不亏了,可就是放不下身边的这个小孙子,他爹娘被鞑子掳走,若是我这老头再撒手归天他可就活不下去了哇。”
庞刚又问道:“老人家,那现在鞑子已经走了,你们还能在这里接着种地么?”
“种地?”老人惨笑一声,“即便是等鞑子退走,这里的地还能种么?官府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咱们这些老百姓难啊!我等离开此地后,家里的田地必定被那些豪强乡绅占了,我等一去那可就是断了退路了。”
听到这里,庞刚长叹了口气,华夏的百姓可真是多灾多难啊,五千多年的历史中能称得上安居乐业的却是没多少年,不是遭到战祸就是被贪官污吏盘剥。可即便是这样,华夏民族还是这么挺过来了,并且在中间没有断层,而是一直延续到了后世。
庞刚不再想下去了,转头吩咐身边的亲兵,让他们赶紧安排人手准备把这些百姓转移到天津卫的码头上去,利用还停靠在哪里的大船把这些百姓转移走,天津城里幸存的百姓估计还有三四万人,把他们转移到身弥岛或者是登州、莱州等地后,自己可就又多了一股坚定的支持者。(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 到达
崇祯十年四月初八京城勤王大军大营
自从勤王大军开始集结到现在已经过了一个月,此刻聚集在京城的大明军队已经达到了九万,他们在卢象升的指挥下驻扎在京城近郊的西便门外。
随着大军的聚集,原本不断催促卢象升寻敌决战的崇祯的态度却渐渐暧昧起来,这点从监军太监高起潜的态度中可以看出来。
原本高起潜还是催促着卢象升开始出击和清兵决战的,但自从四月以来,高起潜就再也不催促卢象升出兵于清兵决战了,这也让卢象升感到既疑惑又感到担心。
西便门外的大帐里,卢象升正在于众将商议军情。此刻的卢象升由于尚在守孝期,他的外面罩着一身皇帝御赐的明黄色的披风,内穿一身白色的麻布衣裳,正端坐在帅位上沉默不语。
原山东总兵,现任河南总兵的刘泽清上前禀报道:“卢督师,现如今我军已经大部分集结完毕,足以和鞑子一战,是不是可以发兵清剿河北境内的清兵了?末将听说前些日子清兵攻克天津后,可是把天津给毁得不成样子,此仇不可不报啊!”
卢象升点头道:“刘总兵此言甚是,前些日子皇上催促本督出兵被本督推了回去,那是因为那时兵力尚未到齐,现今我军主力已然聚集完毕,是应该出击了。但是现如今皇上态度却是有了些变化,尤其是高公公”
听到这里。众人都明白了,现在大营里多了个监军后。卢象升的军令在大营里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令行禁止了,必须要高起潜的同意才能够生效。尤其是现今朝廷的态度开始暧昧的时候。高起潜的态度尤其重要。
总兵马如龙也问道:“卢都督。末将这几日可是听说了,皇上有意要向鞑子议和,是这样吗?”
卢象升瞪了马如龙一眼,“没影子的事,不要瞎传!”
“是。末将知罪!”马如龙看到卢象升发怒,诺诺的低下了头。
正在说话间,大帐外走进一名亲兵,大声禀报道:“启禀都督,夜不收来报。北边来了一只队伍,离我大帐还有二十里。正快速向我军开来,估计是我军哪只前来勤王的兵马。”
“哦,我军还有哪只人马尚未到齐啊?”众将议论纷纷起来。
正当众人有些不解的时候,帐外的亲兵又有人高声叫道:“高公公驾到!”
随着亲兵的声音,一身浅蓝色四品太监服饰,身材高大面白无须的高起潜走了进来。
高起潜一进大帐就笑道:“哟,原来卢都督和众位将军都在啊,咱家来得可真巧,诸位都在商议什么事啊?”
高起潜一边说一边走到了卢象升的身边毫不客气的一屁股坐了下来,丝毫没有注意到大帐内众将不满的目光。
众将可以甩脸色给高起潜看,身为主帅的卢象升可不能,他勉强挤出了一副笑容道:“好叫高公公得知,我等正在商议出兵之事,不知高公公意下如何啊?”
“出兵?”高起潜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嘎嘎笑了起来,声音尖锐得如同一只老母鸡在打嗝。
卢象升答道:“是啊,我等身负皇恩,此刻大军依然聚集完毕,自当发兵于鞑子决战才是。”
高起潜听了嘿嘿笑了笑却是不语,脸上摆出了一副态度暧昧的样子,卢象升看后却是好不郁闷。
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