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妻妾子女失散;收容残部,奉老母再入莲城;请命益兵再举。后转战至循州。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位的弟弟——赵昺移驻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国公。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写《过零丁洋》廿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地惨败后。陆秀夫背着八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地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地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地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地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地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地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地来信是元廷地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地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地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地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地。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地家财、追查阿合马地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渠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地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地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地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地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地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杀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气万古流芳。
陈宜中
陈宜中'1236?~1276?(一作1280)',字与权,浙江永嘉人。陈宜中年少时,家贫如洗,但他为人“性特俊拔”。曾经有一个商人推算他的生辰,认为他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他。进入太学之后,陈宜中写的优美文章,得到了许多饱学之士的赞誉。作为太学生员,他为人正直,很关心时政。宝祐年间,丁大全和权臣卢永升、董宋臣拉乡邻关系,被理宗所宠幸,不久便擢升为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上台之后倚仗权势,横行霸道。陈宜中于是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丁大全知道后,暗使监察御史关衍弹劾陈宜中,取消他的太学生的资格,并发配到地方。临行那天,太学司业带领12个学生衣冠整齐地将陈宜中送到桥门之外。丁大全更加恼怒,于是在太学立了一块碑,碑文告诫太学生不要乱议国家政务。许多文人根本不理他这一套,倒是对这6个上书的太学生赞赏有加,誉之为“六君子”。陈宜中在其后被谪为建昌军的小军官。
当时,贾似道初为丞相,他无德无能,骄横放肆,无恶不作。上台伊始,他为了稳住自己的位置,非常注意网罗人才,认为才华横溢且血气方刚的陈宜中很有前途,有意把他当作门生。于是,他向皇帝上疏请还陈宜中,皇帝下诏6人都可以免省试而赴考。景定三年(公元1263年)廷试,陈宜中名列第二。在这6人中,陈宜中最通时务,因而在贾似道的荫庇下很快升迁,先后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又过了几年,他被迁为监察御史。过了不久,陈元凤再次出任丞相,贾似道害怕他侵占自己的权利,一心想除掉他。受贾提携的陈宜中深知其意,于是他参劾陈元凤纵使丁大全肆恶,是他播下了宗社之祸的种子。陈元风被革职,任太府卿。陈宜中考虑到在朝廷积怨太深,而且做地方官也有利于自己建立政绩,于是先后转任浙西提刑、崇政殿说书、福州知府。他在任职期间安顿生产,主张抗战,兴修水利,政绩明显。十年后,他在贾似道的帮助下,升任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该职位相当于副宰相之职。这时,陈宜中已经渐渐跻身于实权人物之列了。
就在陈宜中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时,南宋局势却每况愈下。此时蒙军首领忽必烈“仁明英睿”,在即位之前便“思有大为于天下”,他把一批汉族地主、官员及知识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汉法治汉地。在宋、蒙战争中,蒙军虽占优势,但到宋度宗时南宋王朝还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可惜的是宋朝廷此时没有抓住机遇重新振作起来,皇帝赵禥软弱无能,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处理政事完全依靠丞相贾似道,而权倾朝野的贾似道却无心抗战,只顾玩乐。他在葛岭湖山建楼台亭榭,贮珍藏宝、蓄娼纳妾,声色犬马,无所不为。
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十一月,忽必烈命令征南元帅阿术与刘整共同负责取襄樊。襄樊虽有吕元焕死守、李庭芝援助,但由于贾似道消极抗敌,一味求和,最终于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二月被攻陷。咽喉之地襄阳破则临安摇,南宋小朝廷的半壁河山已岌岌可危。对蒙古来说,这是宋蒙开战以来空前的大胜利,它表明了蒙军水上作战与攻坚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其实力明显超过南宋。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度宗死,贾似道将他4岁的儿子赵显拥立为帝,史称宋恭帝。这时,元军南下的铁蹄日益迫近,号称百万大军的蒙军左右两路军分别由阿术、伯颜率领,攻下了“江鄂屏蔽”之称的阳逻,势如破竹,直逼芜湖。贾似道无法,只好亲自督师芜湖。他到芜湖后无心作战,幻想求和,求和不成与伯颜的元军迎战于丁家洲、鲁港。鲁港之战,宋军明显处于弱势,主力全部失败,贾似道逃亡。
贾似道的昏庸**,激起了举国上下的义愤。时任知枢密院事的陈宜中,也一改依附贾似道的态度,他向从败军中归来的翁应龙询问关于贾似道的情况,翁应龙说不知道贾的下落。陈宜中以为贾似道已经死去,就上疏要求治贾误国之罪,要求革其职务。但朝廷不答应,太后说:“似道勤劳三朝,岂宜以一旦罪,失遇大臣之礼?”贾似道走的时候命令他的亲信韩震总督亲兵,有人传说韩震要以兵力劫朝。陈宜中知道后,假意召见韩震计事,伏壮士将韩震杀死。陈宜中此举,一方面在舆论的压力下把贾似道的势力消除,既顺应了当时抗蒙的民心,又显示了自己的“不党于似道”。另一方面,他又夺取了朝中权利。不久,皇帝在曾渊子等人的请求下,陈宜中被拜为特进(高级侍从官)右丞相,掌握了朝廷的政治军事大权,到达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成为了继贾似道之后朝廷的资深人物。
从依附贾似道而青云直上到上疏皇帝治贾似道罪,对贾似道来说,陈宜中扮演了一个恩将仇报的角色。但平心而论,他在客观上打击了投降派贾似道势力,顺应了民心。同时,他也为自己走上政治权利的顶点铺平了道路,自此,他开始左右南宋局势。
贾似道芜湖失败后,被谪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南去途中经福建漳州城南木棉庵时,被山阳县尉郑虎臣所杀,一时大快人心。然而,南宋王朝灭亡的命运已无可挽回了。元军直逼临安,一切都如覆巢之下。
虽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但是统治集团士大夫之间的争斗却并未休止,左丞相王熵与右丞相陈宜中虽都为贾似道所提携,但二者之间积怨颇深。大敌当前,抗元成了南宋的头等大事,陈宜中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很模糊,既无抗战的准备,也无议和的迹象。王熵在朝中抱怨自己有职无权,提出辞职。为了缓和两位丞相之间的矛盾,谢太后任命陈宜中为左丞相,留梦炎为右丞相,王熵为平章军国重事(位在丞相之上)。留梦炎既无能又无耻,王、陈之间仍勾心斗角不断。当时朝廷命张世杰等四路进击元军,陈宜中与留梦炎都不出督战,王熵坚持要丞相出兵吴门,以安抚诸将,鼓励士气。陈宜中准备出师,但皇帝及许多公卿都决计不下。德祐元年(公元1276年)七月,张世杰的军队兵败焦山。王熵以为报复陈宜中的机会来了,他提请辞职,并含沙射影地说:“大敌在境,吴门距京都不远,六月出师,诸将无统,臣不得其职,又不得其言,乞罢免。”皇帝没有答应。
不久,王熵的儿子唆使京城大学生刘九皋等伏阶上书陈列陈宜中过失数十条:“宰相当出督而畏缩犹豫,第令集议而不行。”“张世杰步兵而用之于水,刘师勇水兵而用之于步,指授失宜,因以败事,臣恐误国不止于一似道矣!”陈宜中一气之下,弃职而去。谢太后六神无主,连忙罢免王熵,下令逮捕刘九皋,又恳求陈宜中的母亲杨氏动员陈回朝。陈宜中好久才答应回朝,任右丞相。
陈宜中此次回朝之后,开始对抗元救宋想办法了。首先是抗战。他命令夏贵率军保卫临安城,动员全民皆兵,又在临安城招集15岁以上的男子为士兵。有些童子兵身不满4尺,作战能力低下,“人皆以为笑”。其次是求和。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十一月,元军攻破常州,又占领独松关,临安城下仅有文天祥的勤王兵3、4万人,左丞相留梦炎私自出逃,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王朝,积蓄力量,十二月,陈宜中派将作监柳岳前往元军大营求和。柳岳哀求元军班师,保证每年进奉修好,伯颜说:“宋昔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亦失于小儿之手。盖天道也,不必多言。”其后不久,陈宜中又派正少卿陆秀夫前往,请求称臣纳币,伯颜不答应,又称侄孙,伯颜还是不从。抗战无力,求和不成,陈宜中想到迁都,他向谢太后说明其意图,谢太后不答应。陈宜中在朝廷中痛哭哀求,陈述迁都的必要性,谢太后一向倚望陈宜中,此时已无主意,只好从之。陈宜中与谢太后约定了出逃临安的日期,仓皇之间发生了差错。谢太后已作好出逃的准备,从早上等到晚上,没有见到陈宜中的人影,她将簪珥摔在地上,大怒道:“吾初不欲迁,而大臣数以为请,顾欺我欤?”于是迁都之事只好作罢。
德祐二年(公元1276)正月。元军进驻臬亭山(浙江杭州市东北郊)。临安城里一片混乱。陈宜中以及朝中文武百官纷纷逃离临安。谢太后无计可施。只好派临安知府贾余庆以恭帝名义奉传国玺及降表。到臬亭山向伯颜请降。但伯颜对这份降表仍不满意。如仍称宋朝国号、未向元朝称臣等。他要求南宋派宰相来面议投降事宜。丞相陈宜中地逃跑。使谢太后等怒不可遏。她只好在朝中选择可担大任者。派当初组织“勤王兵”地状元大臣时任丞相地文天祥和吴坚与伯颜议和但没有结果。是年二月。元军进攻临安。三月。皇帝及皇亲、后宫人员数千人被元军押解北上。至此。南宋王朝实际上已经灭亡了。陈宜中也在逃往温州地过程中丧母。从此过着国亡家破地生活。漂泊在海上。
德祐二年正月。谢太后在向元朝递交降表之前。宋恭帝封皇兄赵昰为益王。制福州。后来。赵昰等在驸马杨镇、度宗杨淑妃之弟杨亮节地护送下离开临安。一行经婺州、温州辗转来到福州。次年五月。赵昰即位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州府。改元景炎、册封杨淑妃为皇太后。同政听。进封广王赵昺为卫王。陈宜中逃奔到福州。被任命为左丞相。此时。赵昰年仅8岁。史称宋端宗。福州政权地建立对南宋来说不无复兴地希望。尽管前途十分渺茫。陈宜中仍在这个“海上行朝”中担任着一个重要角色。
即使在这样危急时刻。权贵们仍没有忘记争权夺利。外戚杨亮节用事。以国舅自居而“居中秉权”。嗣秀王赵与择则“自以国家亲贤”对杨亮节多方掣时。杨怀恨在心。不久将赵与择逐出朝廷。”陈宜中官居高位。也并不如意。武官张世杰专横。多次与陈宜中争吵。结果“陈宜中尸其事。**于张世杰”。在抗战派中。陈宜中起初看重陆秀夫和文天祥。他认为陆秀夫“常在兵中。知军务”。多委以重事。而陆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后来二人发生分歧。陈宜中指使台谏官弹劾陆秀夫并欲将他免职。由于张世杰反对方才未果。文天祥作为抗战派地中流砥柱。侥幸在被押往大都地途中逃回来。颠沛流离。历尽艰苦来到福安州。尽力而为。他派人招豪杰于江淮、募义兵于温州。但此时他们未被重用。与陈宜中发生纠纷。被排挤出朝廷而转战于外。
宋朝统治集团矛盾纷纷。但元军侵南地步伐却从未减缓。元军南下地途中。曾遭到许多爱国将领地坚决抵抗。湖南地李芾、淮南舶李庭芝、广西地马墅、东川地张钰。都演出了极其悲壮地一幕。尤其是文天祥在老家江西地空坑、广东地五城岭领导地抗元斗争。尤为激烈。几乎全军覆没。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十一月。元军进犯福建。知福州府王刚中开城投降。陈宜中与张世杰将端宗护送到海上。其后。陈宜中仓皇逃走。
在元军地追击阻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