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佳女配提名!权宝儿!”
“啥?就那实力,才拍过三部电影的家伙,不会是py交易吧?”
“不管了,先用滚动新闻条的方式发出去,剩下的到时候全部揭晓一次性做专题。”
“最佳男主角,李奥纳多!是《盗梦空间》的!这次是获奖!不是提名。小李子都陪跑了3次了,啧啧啧,果然还是要投靠顾总才有前途啊。”
“最佳影片!《盗梦空间》,快快,立刻切,进专题。稿子都好了吧?十秒倒数。”
几乎是一分钟内,全国网媒火力全开。
跟上节奏的电视台,起码也有四五家采访和编导实力强大的。
在中国人民午休的当口,这个新闻用除了qq弹窗以外的其他所有弹窗的形式,推到了所有电脑前的人眼中。
以及用免费手机初见公众号推送消息、甚至免费短信的形式,第一时间推送到了用户的手机上。
中资公司投资的电影,首获奥斯卡奖!
连当年拍《泰坦尼克号》都没能拿影帝的陪跑之王小李子,刚刚跟了顾总混,马上就称帝了!
仙及鸡犬。
“哗——”地一波,当天就有七千多个加了v的藤迅围脖公众号——主要是娱乐圈内的明星,包括二三线——停掉了自己的围脖号,然后改开初见公众号表忠心。
走之前不忘拼命在围脖上发信,强调请关注在初见上的公众号名字叫啥。很多人是在宣传另一个平台的帐号时,被藤迅方面忍痛以违约封杀掉的。
有些拿了钱的没法直接走的,也一边双开谋求起后路来。
一个奥斯卡奖本身不算什么。
但是其背后激发起来的民族主义和文化入侵抵御效果,实在太恐怖了。
这涉及到娱乐传媒谁扛把子的问题。在这一刻,悬念消失了。
藤迅的内容发声渊薮,被硬生生掐断了脖子。(未完待续。)
第54章 巨鲸出水
看着藤迅围脖的活跃大v数刷刷刷地往下掉,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马花藤此刻的心态,一定是感觉身体被掏空吧。
用户数不降又如何?没了内容端的支撑,“日活”这个属性或许不会明显下降,但是“月活”肯定会在三个月内就刷刷刷掉。
道理很简单,在qq/微信上日活的人,好歹还是拿这些软件即时聊天、处理工作生活信息的人。而只月活不日活的,多半没有那么迫切的信息处理需求,也就是偶尔上来看看朋友的动态、偶像和所关注内容的更新。
如果内容更新的频次下降了,娱乐偶像普遍掏空了,每月进来瞅几天的人自然会少。
上来看的人少了,顺手分享自己照片的人也就少了。然后那些或许不关注娱乐明星、只窥屏不说话的隐身用户,渐渐也就不上微信了。
或许有人质疑顾莫杰的传奇影业仅仅一次奥斯卡登顶的威力。
但是,任何人都不该质疑创造历史的威力。
想想看,24年前张导拿金熊奖的时候,主流传媒是怎么形容的?
“36年前,黑泽明用《罗生门》第一次为亚洲人拿回了金狮奖。36年后,张导用《红高粱》第一次为亚洲人拿回了金熊奖。”
那时候,举国的文创发言权,一度出现过倾斜。
这就是创造历史的威力。
顾莫杰这次的逼格其实还没那么高,毕竟他只是个投资人。
而且更关键的是,他只是创造了中国历史,而不是亚洲历史——在他之前,90年代初索尼影业在好莱坞买下那么多发行商和制作公司。所以尽管日本导演没拿过好莱坞最佳影片奖,日资公司却已经拿过好几次了。
顾莫杰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中国第一。
谁让中资在2011年还没充分完成“走出去”的投资布局呢,被顾莫杰提前抢了个先。
不过即使如此,这也已经够用了。初音和藤迅的媒体入口之战,本来就是初音已经占了上风,这时候哪怕稍微加几根稻草上去,都能加速倾斜的速度,何况是一个奥斯卡奖投资方的身份。
三天之内,藤迅围脖的娱乐圈大v就少了好几千号人。后续的雪崩只会越来越明显,直到藤迅生态回到一个只是用来聊天打游戏的平台,而没有人在上面关注内容产业。
……
颁奖典礼结束了好几天,权宝儿需要一些时间准备,为她离开美国娱乐圈做好扫尾工作。该请客聚会的礼数都不能少。大约要4月初才能回去。
顾莫杰也趁着这个机会,去旧金山找了一些故旧朋友和生意伙伴聊聊。到时候可以把宝儿捎回日本。
顾莫杰找的,主要是扎克伯格。
帕罗奥图的facebook公司私人会所里,两人时隔三个多月后再次见面。
一张办公桌,两杯咖啡,别无长物。
谁也难以想象,这个星球上最有钱的两个80后,在私下里见面的时候如此不讲排场。
“我和whatapp的谈判条件框架已经敲下来了,还在融资,大约五六月份,facebook本体可以在纳斯达克ipo,筹够了钱之后,现金收购whatapp一部分股份。剩下的,允许对方按照时价认沽、股权置换。”
扎克伯格为了套顾莫杰的进度和计划,也是开门见山,就把他今年的布局大致进度和盘托出了。
风声本来就是瞒不住的,还不如主动拿出一些干货细节,取信于人。
“whatapp最近用户多少了?你对他估值怎么样?”
“不好说,每个月都有好几百万新增。我估计,如果今年我不出手的话,到年底它能够发展到接近2亿用户,至少也是1亿8千万。现在么,还在1亿3多,到六月份facebook公司ipo筹够钱,估计对方会涨破1亿5千万。”
whatapp这个app,中国网民或许不太熟,但是外国网民肯定是人人听说的。这是一个上市还不到两周年的新软件,主要功能就是和微信或者初见一样提供智能手机的流量聊天。
但是细节上,whatapp和微信或者初见都有重大不同。
首先whatapp很简约,甚至有苹果公司软件的极简风格。也没有朋友圈内容分享或者公众号之类的内容推送,纯粹就是个100%的聊天软件。
其次,这玩意儿有用流量进行语音通话的功能,每年只要支付1美元该功能的套餐费,就可以使用流量语音通话——绝对比后来的微信按住说话发语音流畅得多。(运营商的流量费还是要给的)
最后,因为是收费软件,所以whatapp从来不做广告。
这个软件诞生于2009年下半年,比微信的推出也就晚了不到两个月,而至今为止,光靠1美元一年的功能费,是绝对摊销不了whatapp的巨大亏本的,所以这个公司也是一个靠吸引vc风投补贴、然后疯狂烧钱铺摊子的货色。
估计在其上市20个月的时候——也就是刚才扎克伯格说的facebook公司准备在纳斯达克ipo筹够钱的时间点——突破1亿5千万用户。
美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
在欧美市场,1亿5千万用户,起码相当于在中国有5亿用户,也就是不亚于初见和藤迅了。
扎克伯格的facebook,乃至后来其发展的向移动端迁移用的ins,主打的还是分享。即时聊天只是facebook靠旗下一些相对薄弱的im软件撑起来的。
whatapp的出现,对于facebook来说是一个功能上的互补,而whatapp表现出来的扩张速度和用户量,也让facebook紧张不已——facebook如今在欧美一共也就6亿多注册用户(所谓的美包含拉美)
所以,这桩收购案扎克伯格是势在必行,也可以看作是facebook从自主创新为主、向对外投资买买买为主转型的重要转折点。
facebook已经不小了,各种大公司病的趋势在这个集团内部即将显现出来。
同理,这种大公司病趋势也符合初音集团的架构现状,顾莫杰一样不能免俗。这也是他不得不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外包出去、接受越来越多各方利益投入的主要原因。
市场规律,无人能阻挡历史的车轮。
“目前谈下来,至少是150亿美元。但是,哪怕再涨一半,我也是志在必得的。估计,我得拿出facebook公司ipo之后15%的股权,去和whatapp各路股东置换了。”
聊得差不多时,扎克伯格终于把他的这张牌,告诉了顾莫杰。然后他立刻紧追了一个问题。
“你呢,要动手买啥,应该透个底了吧,否则,咱对于两年内的‘互不侵犯条约’可就不能坚持信任了。”
顾莫杰抿了一口咖啡:“其实我不说,你也应该猜得到的吧。”
“既然如此,还是说一下的好。”
“行,那我们各自写在手上,如何。”
“古老的游戏……真无趣。不过,可以接受。”
扎克伯格说着,拿过两支中性笔,抛了一支给顾莫杰,然后两人各自在手心上写了三个字母。
摊开手一对比,果然是一样的。
nhn。
扎克伯格鹰钩鼻抽了一下,咧嘴一笑:“看来,你是要靠这笔入股,甚至是收购,来构筑你的‘大东亚共荣圈’了。”
顾莫杰微微有些嫌弃地说:“我不太喜欢‘大东亚共荣圈’这个词,如果你学过历史,应该知道这个概念是日本人提出的。不过,我接受你这个概念背后隐含的实际意思。”
大东亚共荣圈?不太好听。
但是,如果是中国人主导的,而不是日本人,这个概念也可以勉强拿来一用。
扎克伯格对顾莫杰的措辞并无所谓,作为一个犹太人,他不理解“大东亚共荣圈”这个词汇背后的倾向性色彩,他只管生意。
“果然,nhn公司旗下,在两年前,在与whatapp发布时间几乎相同的时候,也发布过两款很重要的app——
位于韩国的nhn公司,发布了kakao…talk这个类似于微信的im软件,经过将近两年的发展,在韩国拥有了2000万用户,占韩国人口数的40%,比初见或者微信在中国的人口覆盖率还高。
而nhn公司位于日本的全资子公司、nhn…japan,则发布了line,那玩意儿如今也占领了日本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绝对属于日本市场第一大的im聊天软件。
另外,基于东南亚市场面对日韩产品的文化入侵时所表现出来的弱势,在绝大部分东南亚国家,kakao…talk和line总有一款的表现要优于初见。而国际化布局一直很慢的微信/qq,在这方面更是被那两家完爆。
所以,你觉得你要是能够花大钱控制nhn,就可以彻底整合东亚十五国的市场了——是这样吧?”
顾莫杰一口喝干咖啡:“妇孺皆知的浅显道理,我还有什么好否认的。”
“我想不明白——facebook不是做im起家的,whatapp在红杉和idg烧钱支持下疯狂扩张的时候,我没办法插手也属正常。
但是初音和藤迅都是做im起家的,为什么当初没能把kakaotalk和line封杀在萌芽状态呢?你为什么没能做到把初见直接一步到位杀进日韩市场,斩尽杀绝。反而要留给他们机会,到现在再来掏几十上百亿美元的钱收编。”
“美国人没法明白的事情多着呢。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民族主义,没有民族尊严,当然不存在这个问题。亚洲国家,对于文化本土化的追求,你们是看不懂的。有些钱,是没办法,非花不可的。”(未完待续。)
第55章 大XX共荣圈
line,拥有日本25%国民覆盖率的智能手机im即时聊天软件。推出方nhn…japan。
kakao…talk,拥有韩国40%国民覆盖率的智能手机im即时聊天软件。推出方nhn。
这两个玩意儿,后世都是增长到三四亿用户的存在。
它们原本都应该是2011年才推出的产品。不过如今,因为蝴蝶效应,纷纷提前到了2009年。
这并不奇怪。
因为历史上whatapp和微信也是2011年推出的。
智能手机im软件,都是大同小异的东西。而互联网业界的讯息传播又是秒通全球,但凡某个国家某个市场上有牛逼的新产品出现,被秒抄核心设计思想,几乎是分分钟的事情。
所以,初见,微信,whatapp,kakao…talk,line。
这五个软件里面,只要有一个出现在了地球上,另外四个肯定会像原子核链式反应一样,疯狂而快速地填充地球上其他同领域的空白区间。
互联网世界的生死,秒生,秒死。
这个地球上,每秒钟或许有几十万人,在思考着相似到只差毫厘的同类需求。其竞争的烈度,也远非任何其他行业可比。
而且,kakao…talk和line的扩张,显然不止于日韩本土。由于历史上日韩文化对东南亚弱国的文化入侵严重,所以在东南亚大部分地方,这两个软件的表现也比初见要好。
初见唯一可以确保优势的东南亚海外市场,或许只有一个印尼,以及优势微弱的菲佣国——这主要得益于初音从07年开始,就在这两个国家运作运营商关系,卖低端山寨机抢占通讯市场。
而日系的line,在素来对日亲善的泰国、缅甸、马来登过,毫无疑问是长驱直入,不仅远胜初见,更胜于欧美系聊天软件。
韩系的kakao…talk,则在东南亚那些源于法属殖民地派系的越、老、柬,外加新加坡绝对统治。
至于历史上一贯维持了主权独立的泰国,在面对中日韩互联网产品时比较开放,至今还是初见、line、kakaotalk杀得难解难分的状态。
菲律宾则是中日厮杀,没韩国人什么鸟事。
欧美系的msn早已衰落,whatapp还来不及顾及亚洲市场。微软拿来继承msn衣钵的skype也一样存在“对智能手机应用不熟练者界面不友好”的大问题,所以同样在受教育程度低的东南亚和南亚市场一筹莫展。
微软的东西,操作不简洁,界面不友好,这是多年来人所共知的。它们伺候欧美高端网民伺候惯了,不知道怎么迎合电脑和手机小白,这是致命的硬伤。
这一切综合因素,造就了如今亚洲移动im市场三国志的局面。
控制nhn,顾莫杰在社交领域的“大东亚共荣圈”就彻底实现了。这将是一个25亿人口的圈子。
再加上初音系在翻译软件上的最早投入、至今一直保持全球最领先技术。初音系到时候完全可以把跨国互通聊天、实时划词翻译输出的功能点提到醒目的位置。
以“用初见聊天可以轻松认识外国友人”为诱饵,把大部分依然还因为藤迅交友约泡方便而坚持用微信聊天的死硬用户,扯到初见上来。
而藤迅的翻译渣到爆,藤迅也没有关于优化传统机器翻译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软件和大数据积累,所以这一招棋一旦下下去,马花藤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哪怕到时候马花藤急中生智,放下身段跪下来求谷歌技术支持,那又如何?
美国人“天朝上国”高高在上的文化优越感,早就注定了谷歌或许在“把其他语言和英语互相翻译”之间积累了足够的大数据。但谷歌绝对不懂精密的中日韩语互翻。
或许,可以考虑用技术手段,把英语作为过桥的媒介,在处理的时候把a语言翻译成英语,再用英语翻译成b语言。但那注定是会把语句和文法弄得支离破碎,足以抵消掉2年的深度学习带来的翻译效果改良。
在云翻译领域,两年的机器学习,足够形成效果上的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