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块玉佩雕工确实不错,而且玉质也上佳,只是因为不大,而且品相不是太佳,这才影响了它的价值。当然,十万已经是一个不错的价格了。
见孟子涛这么说,吴掌柜到也没说什么,客套几句后就同意下来。
孟子涛在吴掌柜这刷了卡,完成了交易。
大家刚刚回到座位上,就见一位身穿黑色夹克,皮肤苍白的有些吓人,满头银发的中年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中年人就是吴掌柜说的那位朋友,孟子涛见这人看起来无神,但一双眼睛却非常有神,给人一种精明的感觉。
吴掌柜简单地为双方介绍一下,因为一头银发的关系,中年人有个外号叫老银,他是位职业掮客,另外偶尔也会客串“铲子”,据他介绍,他给吴掌柜代卖的玉器就是他从土夫子手里买来的。
吴掌柜冷笑一声:“嘿,你还真好意思,当初怎么就没跟我说清楚呢?居然还故意把里面的香皂给处理了,你怎么不把玉佩也处理一下呢。”
老银嘿嘿直笑:“我就是觉得脏,所以才处理了一下,至于那玉佩上面是沁色,我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啊。好啦,老吴,你也别抱怨了,我这不是带来了诚意嘛。”
说着,他拍了拍手上拿着的一只盒子:“这里面都是玉器,而且还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保证让你们满意,至于价钱嘛,肯定会给大家一个大折扣的。”
吴掌柜没好气地说:“你还好意思提钱?”
老银笑嘻嘻地说道:“老吴,你就别跟我一般见识啦,况且我也要养家糊口,你总不想让我一家老少都饿肚子吧?”
吴掌柜挥挥手:“别跟我嬉皮笑脸的,你把东西让我代卖的时候,怎么就没有照顾一下我的感受呢?”
老银摊了摊手:“好吧,那只香皂盒算我送给你的,这总可以吧。至于那块玉佩,我真送不起,那可是从曹操墓里出土的玉佩,我买下它也花了好些价钱的。”
吴掌柜嗤之以鼻道:“你说从曹操墓里出土的就是啊?那哪天我拿件东西,说是从秦始皇陵里出土的,是不是要卖个天价啊。”
老银说:“都是认识多年的朋友,这一点他不至于骗我吧?”
吴掌柜哂然一笑:“哟,老银,你什么时候这么单纯了?再说了,现在曹操墓可是发掘了有一段时间了,都已经出成果了,你告诉我是从曹操墓里出土的文物?”
“你难道信那个是真曹操墓啊?别逗了好不好。”
老银嗤笑一声,说道:“关于那座墓,我也有过了解,说是现在一共出土了250件东西,还有金质的物件。而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卷一)上记载,曹操墓中是没有一点含‘金’量的,衣服也是‘殓以时服’。好,就说仅凭现在出土的东西不太值钱,所以证明是‘薄葬’?这真是天大的玩笑。”
“要知道,这座墓是早年就被盗的,在发掘前也已被盗数次。你怎么就能证明古代,或现代的盗墓贼没有从中盗出宝物?如果这座墓没有被盗还好说,现在已被盗了,这种判定太牵强了吧,不靠谱了吧。”
“况且,是否薄葬并不能作中判断是曹操墓的证据,汉文帝死前也提倡薄葬,可后来让盗墓贼盗出了大量的金银宝物。薄葬与厚葬,从我研究的一些古墓资料中,都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孟子涛暗自点了点头,还别说,老银这番说辞确实是有道理的,正因为这样,现在对曹操墓的认定才有那么大的争议。
吴掌柜又怼了起来:“你说的是有道理,不过你又怎么证明你说的就是真墓呢?”
老银说:“很简单啊,他那还有一方曹操的金印,只是我买不起,只能眼馋看看。”
孟子涛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道:“你能描述一下那方金印的样子吗?”
“就是蟠龙印钮的方形金印。”
“印文呢?”
“好像是魏武王印吧,当时我也没怎么看清楚。”
孟子涛摇了摇头:“如果光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能证明它就是曹操的随葬印。”
老银诧异了:“为什么,难道还有谁叫魏武王啊!”
孟子涛说:“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姚苌称秦帝时,将其兄姚襄追谥为魏武王。”
“呃……”老银微微一怔,随即摇头道:“还是不对,那玉佩的风格是汉末时期的,和五胡十六国时期可没什么关系。”
吴掌柜没好气地说:“你这人平时挺聪明的,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犯浑呢?咱做个假设,万一那方金印是假的呢?”
“这应该不至于吧。”老银看起来有些钻牛角尖了,他说道:“他应该也没必要骗我吧,骗我也没什么好处啊。另外,曹操不是有七十二座疑冢嘛,其中藏些似真似假的东西,也是正常的嘛。”
“你就扯吧,在正史上,我可没见有什么七十二疑冢。”吴掌柜反驳道。
要说,在正史上,曹操的节俭是非常有名气的。曹操在其死前两年就下过一道命令,命人为他在西门豹祠西边高原上的贫瘠之地建造一座陵墓,并特别嘱咐说,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坟头,也不要做什么记号。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雒阳病逝,同年二月葬于高陵。后人猜测,所谓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门豹祠西原上所建造的陵墓。
不过在传说中,曹操在临死前叫人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座,不让后人知道自己的遗体葬在什么地方,生怕有人去发掘。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
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
但这一切其实都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史料上根本没有这样的记载,只是因为《三国演义》名头太大,老话说,三人成虎,于是后人并对曹操墓址所在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就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号称高陵;第二个则是彰德府讲武城外,有疑冢七十二座。
而且据现在考古发现,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其实是北朝的墓群,和曹操根本没有半点关系。
言归正传,吴掌柜挥挥手道:“得了,我也不跟你扯了,把你带来的东西拿出来吧,可不要又是什么新坑器啊。”
“大部分都是老坑或者传世器,也有两件新坑,你们不要就给我留着。对了,价钱这事……”老银护着自己的盒子,好像生怕给吴掌柜给抢了一样。
冯正生有些不耐烦了,直言道:“别嗦了,钱不会少你的。”
老银又看了看吴掌柜,见他也是同样的表示,这才把盒子打开。
只见盒子里装着众多精美的玉器,粗略一数,足有十一二件之多,其中又以玉佩为主,玉饰为辅。
吴掌柜看到这些玉器,眼睛都亮了几分:“好小子,你去哪里扫货了,居然搞到这么多宝贝?”
老银笑眯眯地说:“我先前不是跟你说了嘛,这些玉器都是我平时精心挑选下来的。”
“你就扯吧。”吴掌柜是一万个不信:“你就是典型的‘叫花子不留隔夜食’,以前哪次手上的宝贝超过三件的?”
老银不想多说:“啊呀,你就别管啦,先看看喜不喜欢吧。”
面对如此众多精美玉器,吴掌柜也不想跟老银顶牛了,先让冯正生和孟子涛动手,自己也拿起其中一件,仔细鉴赏起来。
一件件的玉器鉴赏过去,孟子涛发现这些大部分都是宋明时期的古玉,而且很可能是刻意收集的,因为它们的雕工风格都有某些相近的地方,而且这种风格,还让孟子涛有些印象,好像在哪见过一样。
“真是奇怪,我是在哪见过这种风格呢?”
孟子涛心里奇怪之余,翻找脑海中的记忆,马上他就想起了口袋里的一件玉器,心里也隐隐有了些猜测。
第七百六十三章 问题玉器
之后,随着一件玉器出现在孟子涛视线之中,更加证实了他的猜测。
大家陆续鉴赏了盒子里的玉器,老银略有些得意地说:“我这几件玉器可都是老玉,应该还能入得三位的眼吧。”
吴掌柜似笑非笑地说:“老银,你能保证这些都是老玉?”
老银拍着胸口保证道:“我用我的人品保证,如果有一件有问题,假一我从这些玉器里面,选一件真的送给你。”
老银说保证这些玉器全都是真品,没有赝品,大家都嗤之以鼻,在古玩的交易上,除了自己的判断,什么都不能信,什么都不能听,别说用人品保证了,就算用人头担保都没用!
孟子涛笑呵呵地说:“这可是你说的,可别反悔了。”
老银顿时一愣,看着孟子涛似曾相识的相貌,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吴掌柜笑道:“老银,没话说了吧,你有些话就别说的太满了,不然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老银对自己的面子还是挺看重的,对着孟子涛说:“我这人没什么其它优点,就是说话算话,只要你能拿得出证据来,我肯定赔给你。但你也不能信口开河是吧?”
孟子涛笑着点了点头:“行,如果我说错了,我肯定会向你道歉的,而且会以市场价买下。”
“好,就这么说定了。”老银还真有些不信了,这些玉器之中会有赝品。
孟子涛从十几件玉器中,拿出了一块玉牌:“我说的有问题的正是这件子冈牌,你先前说,这是清朝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所作的吧?”
此件白玉人物诗文牌形制小巧,以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包浆醇厚。牌身呈长方形,规整大方,上段琢钻小孔,以系绳坠。牌首饰双螭龙纹,牌两面以浅浮雕技法,正面刻李白怀抱酒坛,酒酣欲醉,神态悠闲。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惟妙惟肖。雕刻细致,刀法自如。
玉牌最后刻李白的《梁甫吟》中诗句:“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对,我是这么说过,应该没有问题吧?”
“看起来是没什么问题,但你知道这诗是什么意思吗?”
老银看了看诗句,有些迟疑道:“这个有什么问题,不就是点明了‘投壶’的含义吗?”
投壶本来是人间的一种礼仪,后来发展为游戏,《东荒经》的记载是来鉴定天庭和人间的事件,当中后,会赐人间一对姻缘成对。
这个时候,冯正生反应了过来:“不对,李白之所以写这首诗,是揭示当时社会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多次不中之后,在雒阳做的词句,来反映当时的皇帝就知道玩乐,昏庸无道,当时的政令世事无常。你觉得以清朝的环境,当时的造办处敢刻这首诗在玉牌上?他就不怕不要命了吗?”
众所周知,清朝的文字狱是世界历史为止罕见,也是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清朝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
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朝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在这种情况下,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的工匠敢把这句诗刻在子冈牌上,纯属是自寻死路。
以这一点来看,这块子冈牌显然不可能出自乾隆时期的宫廷造办处。
其实由此也可以说明,我国的玉器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太多的元素,各个朝代也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玉器的鉴赏,还是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的。
老银也马上明白过来,有些张口结舌地说:“或许……是我搞错了年代了,就凭玉器的包浆等方面来看,它还是老的嘛。”
“好吧,那你看看我这件玉雕梅瓶,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孟子涛从口袋里拿出了那件得自老边之手的玉雕梅瓶,放在了老银面前。
“这……”老银主攻的是玉器,而且年头也不短了,以他的经验,当然能够看得出,两件玉器有九成的可能性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再看看玉器的包浆,结果一目了然。
“咱们再说说这件子冈牌的包浆……”
“行了,你别说了,是我眼力不行,走眼了。”老银打断了孟子涛的话语,脸上带着一丝忐忑问道:“不知道还有吗?”
“就这一件。”孟子涛笑着摇了摇头。
老银心里顿时松了口气,此时他越看孟子涛越是熟悉:“小兄弟,咱们是不是在哪见过?”
“这是孟老师,你难道刚才没认出来?”吴掌柜有些意外,他可知道老银一直有收看鉴宝节目的习惯,所以刚才没有多做介绍,没想到老银居然没有认出孟子涛。
老银怔了怔,随即连声道歉,心里则是安慰自己,自己是在专家的手里吃的亏,也是与有荣焉嘛。
“孟老师,我说话算话,这些玉器你随便选,可别客气,不然就是看不起我。”
主人都这么说了,孟子涛也不会客气,不过他心里有数,只是选了一件价值数千的小巧玉饰,算是这十几件玉器中最便宜的一件了。
“问个有些冒昧的问题,不知这件玉器是一起的,还是你得自其它地方?”
见孟子涛高抬贵手,老银十分高兴,因此对孟子涛的问题回答的很爽快:“这些玉器都是一起的,主人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说是这些东西都是他父亲雕刻的,因为父亲去世,家里又有些困难,所以才会拿出来变现。”
“哦,那还有吗?”
“有没有我到不太清楚了,因为我只见过他一次。而且这块子冈牌还是赝品,我很怀疑他的说辞。”
孟子涛觉得这其中或许有不为人之的事情,不过人已经找不到了,原因也已经无从得知了。
有道是见者有份,接下来,三人把玉器分掉,吴掌柜只是留了两件想要收藏的玉器,其它都被孟子涛和冯正生给分了。
第七百六十四章 变石猫眼
谈好价钱,准备付钱的时候,吴掌柜的儿子拿着东西回来了。
吴掌柜亲自打开了锦盒,把里面的笔筒拿了出来,随即有些不舍得放到冯正生面前:“冯先生,您看看对不对。”
冯正生笑着问道:“你可别后悔喽。”
吴掌柜坚定地说:“肯定不会后悔,正好断了念想。”
“那我就不客气了。”
冯正生点了点头,拿起笔筒看了片刻,就让孟子涛帮忙鉴定。
前文说过,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乃康熙御窑之名品,故宫等大型艺术品博物馆均有收藏。此器为圆口,直壁,玉璧形底,器底露胎,底心内凹施釉,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外壁青花小楷《圣主得贤臣颂》全文,文后钤印釉里红“熙朝传古”篆书方款。
这笔筒之所以是名品,其实和它的工艺是分不开的,虽然釉里红只是一块小小的印章,在烧制的困难程度也会大增。
可能有些朋友知道,心经全篇是260个字,而《圣主得贤臣颂》全文有781个字,还比三倍的心经多一个字,这781个文字全都集中在高不过16厘米多,直径不过19厘米的笔筒上,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更何况写成之后还要把它烧制成笔筒就更困难了。
正是这些方面的原因,以及它的时代背影等等,使得这类笔筒成为了名作。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