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昆仑
当飞机飞到昆仑站上空时,给人的感觉就好像,遨游在太空。
这里是地球上能见度最高,空气漂浮物指数最低,年平均风速最小,年降雨量最低,每平方米生物数量最少的区域。
换句话说,这里是地球上,最接近外太空环境的区域。
从上空可以看见,下方一共有七个集装箱一样的建筑,这和中山站非常不同。
南极事物委员会通过了昆仑站计划后,此地迅速被建设了起来。
不过,这里的建设成果用肉眼看,就能发现只是暂时性的。
内陆最大的考察站泰山站正在建设中,泰山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飞碟型单体建筑,可以容纳的科考人员和设备远比昆仑站更巨大。
从这个角度讲,昆仑站的建设,单纯就是为了在极点、磁点、高点、冰点四大地点中占据一个坑位。
不过目前泰山站的建设还很漫长,在此之前,昆仑站要肩负很多的科考任务。
昆仑站整体都是用高强度钢材建设,理论上可以保证零下一百九十度以内的正常运转,这个温度在地球上是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
说的直白一点,这也是在实验航天金属。
整个昆仑站一共七个箱体,被分割成了众多工作间,不过从外面完全看不出这一点。
飞机逐渐降低,清楚的能看到,昆仑站前方的平整地面被建设成了永固平面,用于停放车量,以及雷达监测站和航空指挥塔。
飞机降落,就标志着,已经来到了南极最高点,也是地球上最接近太空的地面。
站在这里,如果你是一个有信仰的人,那么你会觉得,抬手就可以触碰上帝。
科考人员见到飞机停稳,立刻驱车前来。
装载**标本的箱子并不能长久暴露在如此冰冷的环境中。
飞机经过特殊改装,尾部有一个舱门,和电影中常见的运输机很像。
或者换句话说,新舟600本来就是按照军用运输机设计的,民用版本是阉割版。
方宏打开了直播,目送一件一件的标本被送到车上。
下飞机,方宏就看到了昆仑站的负责人,不是站长,而是设备负责人顾教授。
顾教授和方宏握手:“你好。”
方宏受宠若惊:“您好您好。”
顾教授点头:“感谢你为祖国科考做的贡献,这一次你过来的原因上面已经发了指示过来了,全力支持。”
方宏点头:“感谢。”
“不过有一点,接下来的科研,不能拍摄了。”
方宏微笑:“本来我的冒险也不包括这一部分。”
顾教授看了看手表:“你可以在昆仑站休息二十一个小时,明早出发,我们给你提供了专业设备以及南极车,祝你好运。”
事实上,这一次冒险之所以能得到南极科考或者说得到国家海洋局的支持,就是因为这是一次刷新纪录的机会。
史上已经多次有人通过徒步等多种手段衡越南极成功,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绕过了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原因就在于,这里是不可靠近之地。
从这里路过的,必死无疑。
不过方宏采取的是从高点往下的路程,不用攀登高点,难度降低不少。
“目前我们身处南纬八十一度,距离南极点一千零六十公里,我的计划是用十四天时间穿越到南极点,完成整次冒险。”
“枪哥,南纬八十一度到南极点没有一千零六十公里吧,每一度纬度之间只有一百一十一公里啊?”
方宏笑了笑:“你们说的是平均数,我说的是实际距离。事实上,地球是扁球体而不是正球体,所以赤道之间的每个纬度之间距离更近,两级每个纬度之间的距离更远。从昆仑站到美国南极点站的确是一千零六十公里,应该说是一千零六十六公里七百二十米。”
从某种角度讲,这一块土地与世隔绝。
南极科考团曾经用了七次扩进式的冒险,最终从地面登顶冰穹a,创造了史记录。
从地面上,要到其他科考站去,是不可想象的。
刚刚进入直播间的唐艺馨刷弹幕:“啊,到昆仑站了啊?”
“酒姐,你不会不知道吧?”
方宏看到后也回应:“是到昆仑站了,你这几天没有在直播间啊。”
“我被报社派去学习去了,报社给我任务叫我回来报道呢,没想到已经错过了新发现了。”
经常出没在直播间的忧桑的小胖:“枪哥的冒险旅程一只那么有趣,错过了前半部分,不是还有后半部分么。”
“九十九十。”
“还一百一百呢,能不能好好说话。”
“就是,就是,麻痹的输入法,老打错别字。”
“枪哥,有什么要准备的吗?”
方宏微笑:“当然要准备,我要准备高热量食物,半个月份的,还要准备一些小设备。”
等到方宏到了昆仑站的厨房,所有人才知道方宏所说的高热量食物都是什么。
方便面,或者应该说叫做油炸面,各类油炸面食。
“打面的时候一定要劲道,不然太占据空间了。拉好面之后过水煮,然后在冷水里浸泡,滤水后炸干就行了。”
为了节省空间,方宏还多做了一步,那就是把面压紧。
“我去,枪哥你干嘛不直接带一箱方便面算了。”
方宏无奈:“太占据空间了,还是自己做比较好,另外为了有热水,我还得携带一些军用的发热包。”
单单是帐篷设备,就足够麻烦了,大量的食物和水,也要占据很大的空间。
所谓的南极车可不是一辆大卡车,而是小型车辆,车辆本身要携带的油也非常占据空间。
炸好面后,方宏开始分带装,然后又做了一些油饼,脱水蔬菜,干果。
“你一定不会喜欢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方便面的。”
做脱水蔬菜时,方宏还见到了目前在昆仑站工作的邱青的同事,生物学家王征。
私下里,王征告诉方宏,他的工作是在邱青的无土养殖蔬菜的研究上再进一步,脱离人工热源,利用阳光温室建设更高级的蔬菜培育基地。
不过在此之前,还得先弄出led冷热光培育技术。
休息之前,顾教授专门带方宏熟悉了车辆,不过并没有直播出去。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是数据监测仪器,每一次休息的时候,你都要确保它们正在运作。”
实际上,这一次,南极科考团也希望借由方宏的冒险,拿到第一手的不可接触之地范围内的气候数据。
“这里是油口,肋部惯油的,这里是空调口,两个口子不能同时打开,会爆炸的。我也是提醒你,这是设计上的缺陷,虽然安装了电子设备锁,不过谁也不知道它会不会抛锚,一定要记清楚了。”
开空调不加油,加油不开空调。
顾教授拍了拍方宏肩膀:“德国造的车,近几年来他们对于科考投入不断降低,这些设备已经很差劲了,可惜了,如果你晚两年挑战这个冒险旅程,就可以用上我们自主产权的车子了,比这个高科技的多。”
旁敲侧击了一番,方宏才明白,国产正在实验的那辆车,采用了拖箱结构,负重高达五吨,采用了坦克履带,航天器抗寒系统,自动化驾驶,北斗卫星权限,据说速度可以达到六十五公里,比目前最快的南极科考车都快一倍。
不过,无福消受咯,方宏得驾驶着二十多年前的德产老式科考车,去挑战白色恐怖之旅。
(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雪盲
红色的南极科考车在一种闲得无聊的科考人员的注视下,终于出发了。
整个车子加履带共高二米六,长六米,宽三米,基本上就是一个大盒子形状的造型。
方宏报出了一组初始数据:“目前我们的海拔是四千零三十米,大气压强是零点五,风速每秒不计,基本上不能引起测风仪器的转动,气温是零下三十八度,室内温度二十四度,由于空气中水分子含量全球最低,所以根本感觉不到阴冷。”
方宏在室内是脱掉了内里很多衣服的,不过依旧穿着冲锋衣一样的防寒服。
“枪哥,真要开车去南极点啊?会不会太无聊?”
“冒险就要忍受得住寂寞,更何况,以往年的冒险者都是独自走在去往极点的路上,反而是我一直有你们的陪伴。”
半个小时后,才走出了十公里,方宏停车穿好衣服,下车:“检查一下设备,等再走远,就没有回头路了。”
再走一段路,回头往上爬,就很吃力了。
方宏检查了动力系统和油管气管,以及悬挂的一些科学设备。
“枪哥,这个透明管子干吗用的。”
“这个?这是收集空气用的。”
“收集空气?为什么里面这么多水啊!”
方宏翻白眼:“初中化学讲过的,排水集气法,水排空,进入的自然就是一管空气了,不是多复杂的设备。”
静静的看:“什么是排水集气法呢?”
方宏挠了挠头:“你在家里还是?”
静静的看:“家里。”
“很好,你端一杯水。”
“手边就有。”
“好的。”方宏检查其他设备,一边说:“到厕所里倒掉。”
不一会儿,静静的看这哥们儿又回来了:“枪哥倒掉了。”
方宏鼓掌:“恭喜静静的看同志,利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了一杯厕所里的空气。”
哈哈哈和666刷屏飞过。
方宏起身上了车:“你在倒掉水的同时,就将杯口密封,就真的收集了一杯厕所里的空气了。”
“干。”静静的看:“我还是静静的看吧,以后没事儿不说话了,竹子没有了嗨,折掉了嗨,佛跳墙也没有了嗨,喂狗了嗨。”
方宏比中指:“报复性行为。”
车子一路向前,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方宏将直播器放到了车外。
雪白的大地上,一辆红色的车缓慢而孤独的前行着。
就像方宏,内心火热,身处冰冷的环境中,独自前行,唯有水友一直陪伴着。
过了半小时,眼尖的水友有了发现:“车辙,车辙!”
方宏抬起头往旁边看了一眼,然后又回头:“嗯看到了,六年前,我国科考队冒死登顶冰穹a,这就是他们当时留下的车辙。车子经过,将地表松软的融雪挤压成车辙形状,加上常年弱风无降水,六年过去,保存的十分完好。”
“我天,六年前的痕迹,不是说南极风大吗?”
方宏看了看地图,指了一下地图:“这是我们现在的位置,这是我们的方向,从这儿走,越过这一条线之后,风将会变大,到了南极点,就进入了狂风区域,因为南极点实际上在南极大陆一个狭窄区域,并且背靠横贯南极山脉,整个地形导致它是一个风谷,到了冬天的夜晚,随时风速都超过两百公里每小时,站在裸露的地方,随时可以让人丧命。”
随着前进,时间临近中午,太阳来到了天空之上,而且还说不清楚具体的朝向,现在车子朝着南极点前进,右边来的勉强可以算作东北面,但其实这个方向是朝着西半球的。
“好安静,好美,湛蓝的天空,一朵云都没有,就好像这里没有大气层一样。”
然而,在方宏眼中,却又是另一回事儿。
整个大地除了白色之外什么都没有,天空的确是蓝色的,但是随着太阳的升高,阳光变成了白色。
整个大地就像是一张白纸,而天空中就像是牛奶倾泻而下一般。
方宏知道,这是雪盲。
低头看了一下座位,又抬头,这一下稍微好一点了,但是没过一分钟,又看不清楚了。
雪盲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一直看见白色的东西导致的。
也可能是另一个原因。
方宏停下了车:“天空中的太阳从斜向照射而来,在远方的云朵上反射到了我们上空的无云天空中,然后这种光芒二度铺撒下来,我现在眼睛里除了车子黑色的内饰之外,能看到的东西全是一片雪白,甚至转头去看太阳,都像是一个led灯泡。这种现象叫做雪盲,我不能再前进了,继续顶着这种光前进,我很有可能会死在这条路上。”
水友不明白怎么回事。
方宏看了看表:“我要倒时差,看样子每天太阳能造成这种光现象的时候我都不能前进了。”
方宏大概估算了一下,白天,或者说早上,阳光是从背后来的,看不到雪地反光,反而能看到很多阴影,这种情况不存在。
到了中午太阳从右边直射过来,又不能前进了。
晚上,太阳从正前方照射过来,并且一直处于地平线之上不到三十度的位置。
凌晨,太阳从左边射过来,又是这种情况。
看样子每天只有后半夜到上午十点能够开车啊。
这特么的果然是去老美的南极点站,从阳光照射上就强行要被改时差了。
“那枪哥,现在准备怎么办?”
方宏很无奈:“怎么办,强行倒时差呗,睡一觉再说。”
没有东升西落,太阳就在西北低天和东北低天之间转着圆弧形的圈儿,到了正北面就在最高的位置,到了正南面,太阳就在地平线上。
方宏果断的跑到了后箱,打开了折叠床,铺上睡袋,直接闷头睡觉。
十个小时之后,方宏转醒,打开了直播。
“枪哥,现在情况好些了么?”
方宏指了指驾驶舱外:“现在太阳在右手边,我很想把反光镜扭断,太阳正对反光镜反射在座位上。”
“那过一会儿就可以走了呗。”
“先吃饭吧。”方宏拿出了储备的食物:“方便面,自热带,这是军用口粮,留着保命。先吃泡面。”
正是中华夜晚的九点,有水友乐了:“毒杀我们这么久,终于有一天枪哥要和我们一起干泡面了。”
方宏耸肩:“无所谓了,看看这个,这是自热包,淋水就会加热,这是一个两层的铁盒子,上面放上泡面加水,下面加热,热了就吃。”
方宏在镜头前亮了一下自己干裂的嘴唇:“空气实在太干燥了,无意识的睡觉中,忍不住用嘴唿吸,导致嘴唇干裂,我需要给空气加湿,正好自热包就能让水变成蒸汽,另外还需要补充维c,免得造成败血症。”
“柿饼酸性太强,葡萄干略微可以中和,消化系统不好的兄弟就不要吃太多柿饼了,另外它外面的那一层灰并不是完全的葡萄糖,很有可能含有石灰,自己购买柿饼是一定要小心购买。”
对付了一餐之后,太阳光终于不再是个恶魔了:“其实,在太阳不晃眼睛,不让我恶心头晕目眩的时候,这里的风景,真的很好。”
“纯净,一片白色,阴影赋予了雪地层次感,天空恢复湛蓝,美丽极了。”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吼出口的誓言
“噼啪,噼,叮!”
奇葩的开机声音后,方宏对准摄像头:“冰穹a到南极点单人驱车冒险之旅第十二天,还有两天就将到达南极点,现在是一月二十七日,嗯,我现在用的是美国时间,所以应该是一月二十六日,今天将会是旅程的倒数第二天,我即将完成这一项无人完成过的挑战。”
从离开基地的第二天起,方宏沿着中华科考团的前进路线反向前进。
到了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