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治处变成政治部,刑侦支队变成刑警支队,升格为副处级机构,据说接下来还要作调整,变化有些大,显得有些乱。
向支队长和政委汇报完工作去政治部,没有人什么事都干不成,必须赶在12月前确定刑警支队和三个分局刑警大队需要招录多少公务员。县局人事归县里管,再着急也没用,只能等消息。
白主任很忙,干脆先去科技处,直到下午两点才有机会向他汇报。
汇报完去技术大楼了解内装修进展,一天时间就这么没了,回到家李晓蕾已做好一桌丰盛的晚餐,正同一位“不速之客”及一位“房客”翘首以盼。
老卢太会享受生活,嫌儿子家挤,见这边风景好、房间多,李晓蕾说了一句客气话第二天就搬来了。
不过住不了几天,他老伴马上从女婿家回来,一回来他就要回思岗。
李佳琪是李晓蕾强烈要求搬过来的,年龄差不多大,学全本科,有共同语言,搬过来说说话,星期天一起出去逛逛街,这样两个人都不寂寞。
提出来时李佳琪真不好意思,她天天开车去接,三天两头帮介绍对象,关系越来越近,跟亲姐妹似的,就这么稀里煳涂搬过来了。反正房间多,楼下随便住。
请老卢吃饭做什么菜无所谓,绝不能没有酒。一天两顿酒,一顿不能少,搬过来三天已经喝掉一箱。
“小韩,我一直以为刑侦副支队长应该整天破案,搞到最后原来不是。天天坐办公室算什么警察,早知道这样你应该听我的,调入党政部门。现在还来得及,找侯书记,他肯定会帮忙。你不好意思说,我去帮你说。”
老卢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又用一口思岗普通话发表起高论。
他能搬过来是没把自己和丈夫当外人,李晓蕾很高兴能与这位个性十足的“老头”成为忘年交,帮他斟满酒,放下酒瓶笑道:“卢书记,不破案至少不会有危险。党政部门事太多,我感觉现在这样挺好。”
这家人真很特别。
英雄模范没哪怕一点“英雄气概”,整天面带笑容,说话慢条斯理,文质彬彬,看上去像个教师不像警察。
“三八红旗手”同样不是很强势,整个一童心未泯的小女人,古灵精怪,嘻嘻哈哈,不像女企业家,不像女强人。
这个正式退休不久的老干部更有意思,退休前已经退居二线很长时间,居然到现在仍有人打电话向他汇报工作,而他居然没一点退休觉悟,仍跟没退休一样给乡镇领导乃至县领导打电话。
李佳琪性格内向,本就比较腼腆,自然不会在这个场合发表意见,小口吃着饭,笑而不语。
“卢书记,我可没天天坐办公室。”
韩博放下筷子,微笑着解释道:“我不是不喜欢破案,是有更重要的工作,我现在主要做科学行政管理,先要解决技术大队和各区县技术中队的人员编制和经费,然后再组织业务培训、搞制度建设,落实各种规范。等一切走上正轨,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具体案件。”
老卢不知道什么是“科学行政管理”,对他正在干得事理解很透彻,一针见血地笑道:“现在是当官,不是当警察。”
韩博苦笑道:“您可以这么认为。”
“反正是当官,在哪儿不是当,压根就不应该回来。”
“我喜欢当警察,只会当警察,就算当官也是穿警服的官。”
韩博跟妻子对视了一眼,接着道:“更重要的是,去其它地方没现在这么大舞台。我们公安的工作性质您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个小小的副支队长已经不需要再负责具体案件,上级公安机关更不需要,负责具体案件的始终在区县一级公安局。”
谁不希望自己提拔的干部更有前途,老卢端起杯子,没好气说:“这算什么舞台,又不让你当公安局长。不当一把手,能干什么事?”
“舞台大了,我现在能干很多事,并且现在就是一把手,全市刑事技术战线一把手!”
“技术战线一把手,哈哈哈,这算什么一把手。”
老卢哈哈大笑,李晓蕾笑得前仰后合,连李佳琪都控制不住笑了。
“我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韩博不认为这有什么好笑的,很认真地说:“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刑事科学技术发展却严重滞后,也就是说缺乏证据意识,甚至缺乏法制意识。佳琪正好在,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前段时间我在南州分局看到两份尸检报告,法医病理检验结论本身没问题,这一点我相信同志们的专业素养,但检验过程和检验报告存在太多问题。
首先,分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不具备尸检鉴定法定资质,却解剖尸体进行检验,并出具鉴定意见。如果遇到一个较真的律师,人家会问你哪里来的这股蔑视法律的勇气!”
司法鉴定资质归司法局管,一些基层单位不当回事,一直没申请,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李佳琪没想到这会引起法律问题,下意识放下碗筷,想知道现在的技术鉴定还存在哪些问题。
“其次,没通过死者近亲属辨认,没提取生物样本进行dna鉴定就确认死者身份,检察院这是没退回要求补充确认死者身份证据材料的,要是退回要求补充,尸体已经火化了,到时候怎么办?”
管理不规范,存在太多问题。
韩博非常担心,一脸严肃说:“事前不依法告知当事人鉴定人员名单,不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直接剥夺了当事人的回避权。解剖时不通知死者家属到场,解剖后不履行必要的家属签名手续。如果死者死因有争议,这官司怎么打我们怎么输!
又比如法医剖验应在具有一定条件和设备的解剖室进行,南州区殡仪馆明显不符合相应场所的行业标准。在殡仪馆解剖还算好的,没推行殡葬改革前,甚至发生过去墓地开棺验尸,割一点器官拿去检验的事情。
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不仅区县公安局,我们技术大队同样如此。无“尸体”便无“检材”,无检材就不可能进行尸体检验鉴定。我们技术大队很牛,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不接触尸体,不亲自解剖检验,坐在办公室就能出具尸检报告。”
人命关天,不检验怎么出尸检报告。
李晓蕾大吃一惊,忍不住问:“佳琪,韩博没开玩笑吧?”
上司不是危言耸听,李佳琪苦笑着确认道:“这种情况有,但不是很多,主要是交警队和区县公安局委托的。有时候发生交通事故,交警直接让殡仪馆拉走尸体,后来想起不能没尸检报告,就拿照片过来让我们出。
分局和县局主要是一些对死亡原因有争议的案子,委托我们复检,可是尸体已经火化了,我们只能看照片,看书面材料,出具法医病理鉴定意见。这不符合程序规范,领导要求,我们能怎么办。”
“不是不符合法医病理鉴定程序和专业规范,是整个程序严重违法!”
韩博深吸了一口,继续说道:“还有现场勘查,有没有按照规定找见证人。一些现场找不到见证人,有没有把整个勘查过程拍摄下来?我们是执法人员,不能知法犯法,所以说制度建设、规范落实与单位建设同等重要。
累死累活干那么多工作,却得不到群众理解,警民关系越来越紧张,这是怎么造成的,因为什么导致的,就因为我们平时不注重这些。其它工作我管不着,作为刑警副支队长兼技术大队长,刑事技术这一块我必须要管而且要管好。”
听上去似乎很有意义,老卢好奇地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准备怎么打开局面?”
“齐头并进,先想方设法解决人员编制和经费,把区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和市局刑事技术中心搞起来。领导很重视也非常支持,人员编制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接下来主要落实经费,把硬件搞起来。”
展望起未来,韩博信心十足。
先看看妻子,再回头笑道:“佳琪,‘科技强警和科技强检’不是口号,我们未来的刑事技术中心是高标准、高起点,将要设置技术管理、法医检验、dna检验、痕迹检验、理化检验、文件检验、影像技术、电子证据、心理测试和警犬鉴别等十几个专业。
你是法医室骨干,有时间好好想想法医室该如何建设。等我从bj回来,会跟大家伙坐下来好好聊聊,集思广益,一起制定目标,确定发展方向。”
大队开过会,教导员和陈大传达过他的“精神”。
什么“dna鉴定让骨肉得以团圆”,“痕迹、指纹勘验使犯罪分子无处遁形”,要把刚确定编制名称为“刑事技术中心”的三大队建成“国家级的司法鉴定机构”,要让三大队成为“刑事侦查的秘密武器”,要让三大队成为“罪恶的现形地”。
总结起来十六个字:科技强警,科技强检;服务全警,支撑办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没那么简单,建一个像样的技术中心要投入多少经费,局里舍得吗?
结果可想而知,谁也没当真。
不过现在,李佳琪发现这应该不是开玩笑,因为能感受到他真想干一番事业。(未完待续。。)
很纠结,求建议
关于“韩打击”的职务,这些天书评区有争议,许多书友觉得“韩打击”应该晋升,很难接受部下升职他却才混了个正科。
写得好不好,情节这么安排是否合理?正如“1949”书友所说:看订阅变化最实在,不是你说好就好,也不是你说不好就不好。
事实证明写得不好,情节安排不合理,至少不合网文的理,订阅这几天急剧下降,许多曾支持鼓励牧闲的书友不再订阅了,很失落,很难受,很遗憾,很纠结。
开个单章,跟大家说几句发自肺腑的话,聊聊从开始到现在的写作思路。
众所周知,《韩警官》之前我扑过好几本,新书上传时真没奢望能有两万收藏,更不敢想象能进精品,甚至做好这是最后一搏,如果成绩不好就不再写作的心理准备。结果出人意料,各位兄弟姐妹鼓励支持,成绩好的难以置信(相比前几本书)。
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真分析,看各位读者的书评。
总结起来只有一点,说好听点是“接地气”,其实就是比较贴近现实。于是认准方向,按这个思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写,尽可能贴近现实,尽可能符合逻辑。
网文不同于其它文学作品,可以与读者互动,知道读者喜欢什么内容,能够及时调整写作思路乃至方向。写网文也是为赚钱补贴家用,毕竟光靠兴趣很难坚持下去的。
“韩打击”打出“东华税案”之后,面临一个立功受奖的问题。
部下晋升,他不晋升,读者会不高兴,而且总写派出所那些鸡毛蒜皮的杂事琐事,许多读者感觉反味,于是第一次调整思路,按原来大纲在派出所长这个位置上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写的。
怎么晋,怎么升?
24岁能当多大官,只能让“韩打击”去进修,去上学,为今后的发展打打基础。
期间又遇到一个问题,许多读者强烈反感“韩打击”再过问4。19案,再管程文明的事。
这里有一个前提,4。19案情况特殊,管辖权不明确,“韩打击”主要是担心自己不管之后两个县局就真不管了。在原来的大纲中是一个大情节,结果一样,破案的经过要比这曲折多了,有书友不喜欢,再调整。
一个人成长需要过程,本来打算好好写写“韩打击”的求学经历,为此咨询过许多业内人士,准备了许多能写的素材,有书友感觉更乏味,再调整,一下子跨过近四年。
现在又面临一个问题,“韩打击”怎么还正科?
有好兄弟善意的提醒: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韩打击”可以再进步进步。我很纠结,怎么进步,28岁的刑警副支队长兼技术大队长已经很高了,难道还能当县区公安局长?
可能有书友会说为什么不留在上级机关,书错书错兄弟刚在书评区回复了另一位兄弟的书评,留在上级机关真没回南港有前途!
我们有不少公安书友,他们非常清楚,真正办案的是基层,省厅和部里不办案的,省厅能有多少人,部里又有多少人,警力主要在基层,难道让“韩打击”坐办公室写材料,那更乏味,更没得写。
总之,很纠结。
今天再检讨一下写着思路,恳请各位书友给点宝贵意见。(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九章 同学帮忙
琅山镇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但终究不是市区。
滨江小区附近农田被征用了,民房仍在。西边有一个很大的村子,全是二层或三层小洋楼,许多在市区打工的人来此租房,属于外来人口较多的城乡结合部。
吃完晚餐,收拾好碗筷,外面传来一阵喧嚣的锣鼓声。
村里前段时间死了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正在办丧事,今天可能是“六七”。不知道是年龄大了对丧事比较敏感,还是真对南港农村的丧葬习俗感兴趣,老卢想去看看。
办丧事有什么好看的,李佳琪似乎知道他俩不愿意去,主动要求陪老卢去凑热闹。
“老公,这么晚,他们没事吧?”韩博来到三楼书房打开电脑,正准备拟一份材料,李晓蕾端着一玻璃碗水果走了进来。
“又不远,能有什么事?再说佳琪干什么的,公安民警,法医。”
“也是啊,她什么没见过。”
把一个女同事女部下往家带,幸好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她一开始去接时把车停远远的,李佳琪被搞得很不好意思,后来不让她去接,自己坐公交车。关键“纸包不住火”,万一被单位同事知道,谣言绝对会满天飞。
她有身孕,整个一“大熊猫”,她决定的事不能反对,韩博只希望李佳琪早点找到个白马王子,结婚最好同居也罢,反正早点搬走早点好。
韩博抬头看看,旁敲侧击问:“老婆,红娘当怎么样,有没有进展?”
参加工作以来一帆风顺,从来没遇到过挫折。
本以为“牵红线”很简单,没想到会这么难,李晓蕾把水果往边上一搁,趴在书桌上沮丧地说:“你说你们男人为什么都喜欢小姑娘,小姑娘有什么好?王玉军嫌佳琪年龄大,朱会山虽然没明说,我感觉一样是嫌佳琪年龄大。富总倒是挺中意她的,可是她不喜欢。”
“你居然介绍富总,富总快40了,而且离过婚!”
“我不是没办法么,梁老师也说她找对象比较麻烦,职业吓跑一大批,年龄吓跑一小批,剩下的高不攀低不就。看样子只能在你们公安系统找,系统外悬。”
“要是愿意找警察,她不会拖到今天。”
“为什么,警察不好吗,她自己就警察。”医生说吃水果对宝宝好,李晓蕾回到沙发上,又往嘴里塞进一块苹果。
韩博抬头看看,苦笑道:“一家有一个警察足够了,要是两口子全警察,这日子没法儿过。”
警察总加班,作息时间不正常,两口子如果全警察,将来有孩子怎么办。
李晓蕾点点头,吃完苹果,准备找纸擦擦嘴,无意中看到丈夫的硕士论文,突然眼前一亮:“有了!”
“什么有了?”
“有合适的,就是有点远。”
“谁?”韩博好奇地问。
“你同学!”
李晓蕾拿起论文,兴高采烈说:“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