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贝妮愕然。后知后觉如她,也会默默算一下,5个50是多少。
何美丽又叹息又摇头,笑道:“傻瓜!”
第154章 初投在美国
(感谢“布衣小师弟”的飘红打赏!)
陈小西坐在梁的办公室,对办公室的精致装修毫不在意。
梁对林肯公园之夜印象深刻,不觉推测合伙人之一陈小西可能是个经商好手。约陈小西来,是想询问bunny酒吧的运营情况。既然自己现在做风投,有心靠资本分一份羹。
进入主题前,梁随口询问陈小西是否热爱理财。没想到,一直客气到心不在焉的陈小西,忽然眼睛亮了。
“比起做实业,我更适合做投资。我隐约觉得,有一天,我会成为中国巴菲特。”陈小西说这话时很平静,神态恬淡。
梁一向欣赏敢于自大的人。听了陈小西的狂言,她忽然生出一个想法,也许可以跟陈小西联手。
倒不一定为发家致富,仰仗父亲,她已经够富了。她只是单纯欣赏陈小西,欣赏他的不急不躁,不卑不亢。
正如旅游的快乐除了看美景,还在于跟谁同行。做生意也一样。尤其像她,为了精神寄托而做生意。
于是,梁将酒吧运营往后排:“我能有幸聆听你的投资经历吗?”她想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想法。陈小西若不屑于细说,说明他对她缺乏认同。她不会费周折游说、勉强。陈小西若夸夸其谈,只能证实她看走了眼。
陈小西垂下眼,想了几秒钟,自己先轻笑起来。一直仔细观察他表情变化的梁可不觉得这是好兆头。
“你真的想听?”
“想!”
陈小西脸上呈现温柔的神色,像回忆初恋情人一样,连声音都平增几分情感。
陈小西自言,一开始不知道看财务报表。只看公司所属的行业,公司的概念,觉得新颖的,就尝试去买。他人生的第一支股票选了一家上市的世界首家纯网络银行,bank。纯粹是欣赏这种新趋势。
bank20美元一股,陈小西花1000美元,购得50张股票。很不幸,这家公司倒闭了。人生第一股,成了废纸一张。陈小西学到“即使是银行,也不保险”。
此后又花了1000美元买了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小灵通公司,没想到后来蜂窝技术被移动网络取代,小灵通公司的股票一路下跌,从初买时50…60美元一股,降至5、6块钱一股,被他卖掉。如果没有卖掉,最后的结局也是破产、一分不值。
此后又实践了几次所谓的概念股、政策股,最后都不能善终。可以说,最开始的投资都以近乎全军覆没收尾。
梁忍不住:“这样劈头盖脸的打击之下,你怎么还有勇气再买?”
陈小西愣了一下:“我是做好亏损的准备才投资的。所以我不算被打击,只是被证实。”
“证实什么?”
“证实这个选股思路不对。”
梁微微笑,越发有兴趣听“心路历程”了。
陈小西自言失利了几次,开始学习。看了很多网站,学投资应该怎么做。学到的最大经验是,买一个指数基金,跟着指数走,指数至少是不可能破产的。第二大经验即是要买分红率高的大公司。
他把学习用以实践。查财务报表,的确很多公司分红率很高。又花了1000美元,买了其中一个,即万宝路,它有10%的分红。赚多赚少不说,至少不再两眼一抹黑,且基本不亏钱了。
除了跟着网站学,他自己也会琢磨。当时巴菲特已经有“股神”之名。他去看巴菲特的持有股票名单,但凡是亏损的,都去买。理由是,如果巴菲特的股票是赚钱的,那么就意味着他在以更低的价格在买入,将来赚钱的空间就更大(解释:巴菲特是长线投资,不会马上把他手上的股票马上卖掉)。按照这个思路,他买了usbank corp(银行)和conoco phillips(石油公司)。这两公司好像都不咋滴。陈小西的结论是:巴菲特也有失误的时候。
2006年,陈小西在新泽西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州立大学读大二,那一年黄金从1000美元一盎司逐步下跌,跌到600美元的时候,他买了3000美元的纸黄金。
“这算是我个人独立决策下,赚钱的第一笔生意。”
回忆往事,陈小西微微笑。个中的得意之情,难以言喻。同学们要么由家长付学费,要么贷款付学费,要么辛苦在餐馆打工赚零花钱,他已经开始用投资赚钱。
梁点头:“你什么价位卖掉的?赚了多少?”
陈小西:“我没有卖掉它,现在它还在我美国的账户上。”
梁:“额……好吧。”
原来美国的交易费很贵,它不是按比例,而是按次数。这样很不利于小户。
陈小西举例他用过的一个网上交易系统,每做一笔交易扣5美元交易费。回国之前,他开始收拢投资,把所有的银行账户和股票账户都转到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每一笔网上交易费用是24。9美元。回国之后,陈小西的这些美国股票账户就没有动过,一是因为交易费高,二是因为一旦赚钱就需要缴税。
2015年12月,陈小西离开生活十年的美国,决定回国。
很多亲戚、同学、朋友纷纷为他这一决定惋惜。很多人认为美国比中国好。但他不这么看。
陈小西说,自己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前就感受到美国在走下坡路。
生在商贾之家,梁自然记得2008年波及全球的美国经济危机。对于陈小西事后诸葛的说法,她不置可否,要知道那时候陈小西还只是一名大三的学生,足不出校园才是他生活的常态。
似乎感受到梁的半信半疑,陈小西便把做判断的过程说了出来。
从大二开始陈小西热衷打网球,跟一位华人老师一起做网球搭档。老师在美国各个地方买房子。有一天,老师跟他说:“美国经济马上要不好了。”他问老师怎么得来的。老师说她定了一个“房子断供-银行拍卖”的推送。发现推送的内容越来越多,由此老师断定美国的经济马上要不好了。
陈小西解说:“2000年以后,美国经济下滑,泡沫破产,股市低靡。为了刺激经济,国家下调利息。利息降了之后,房价开始暴涨。房市越涨,越吸引投机的人。打网球的老师也是这种情况下不断买房的。
要知道,美国人跟中国人很大的不同是美国人借债很多,很多人工作很多年还在还学生贷款、车贷款,如果连这么重要的房贷都断供了,那可以想象他们背负了多少债务!”
梁:“这么说,是你的老师发现了美国在走下坡路。”
第155章 坐而论股道
陈小西点头,若有所思之后马上又摇头:“我个人也有类似体会。那时我大三即将结束,开始为毕业后留美工作做前提准备。我做了一些调查,万一我毕业后想工作两年再回国的话,我需要确认我去哪个州找工作。
记得我那时我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上说美国的中位工资是2w美元,硅谷中位工资是4w美元。我打算去硅谷寻工作。后来又发现,美国的中位房价是20w左右,而硅谷的中位房价是50w左右。感觉顿时不好了。在美国看似赚很多钱,但购买力有限,即使是高薪的硅谷,意义也不大。
我的老师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之后,并没有改变她的过往生活,对她来说这个结论只是一种看法;我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后,便决定我一定会离开美国,我认为这是一种事实。”
梁不觉轻笑一声,为陈小西的认真到可爱的较真态度。笑声中有认同,同时也不乏欣赏。
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同年,陈小西被保送为本校的硕士研究生。看在学费全面,外带全额奖学金的份上,陈小西接受了。
美国经济危机最后导致在美国有150年历史的投资银行莱曼兄弟倒闭。陈小西从中学到了:自己的预判比外面的专家宣传更值得信赖。
“这对我日后的投资大有裨益。”陈小西说。
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多为两年制。陈小西因为一贯成绩优异,加上对所读专业“环境保护”又兴趣缺缺,于是干脆花更多时间揣摩起股票经来。
2006年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之后,2007年,与想方设法毕业后留美的留学生不同,陈小西已经拿定主义,毕业后回国发展。因此利用放假回国探亲的时间,在上交所开了股票买卖账户只是没想到,2008年被保送读研。
他初步的打算是买20个股票,涨10%就卖掉。
哪知一入股市,就面临一个牛市。2007年头上,还有市盈率在10左右的股票。到2007年5月份,市盈率20以下的股票统统没有。这时候股指已经翻了个倍,从2600点涨到了5000点。
牛市里股价涨得很快。虽然他买的股票水涨船高都赚钱,但这种钱赚得有些心虚。看着日益升高的股价,他胆怯了,不太敢买,所以并没有真的买够20个股票。
这时候,陈小西发现一个现象:股票涨的时候,债券日益下跌。“对冲”的想法,第一次在头脑中诞生。
当年有种分离式的可转债,5年期限,利息只有1%,但是买债券,会白送权证。有人在权证上赚了钱,就把债券贱卖。100元的面值,陈小西买的时候只花了76元(5年到期仍旧会支付给100元)。他认为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打算每跌0。25元,就追加买一些。没想到后来它一路跌,跌到71元。他因此买入很多。 2007年,股市最好的时候,他的股票资产只占了总投资的15%,剩下的都是债券。
2008年,当股票达到6124点以后,一泻千里,跌到1600,跌去80%。那些追进去的人连退出的时间都没有。在股票跌的时候,债券一直在涨。因此股市跌的时候,陈小西的资产并没有随之跳楼。
“我跌了12%。”陈小西准确报数。
后来,陈小西看到巴菲特说过这么一句话:“别人赚钱的时候,我也赚钱,我尽量赚得跟别人一样多;别人亏钱的时候,我也亏钱。我肯定比别人亏得少。”心意大动,从此视巴菲特为知己。
2009年,股指从底部的1600点,涨到了3400点,粗略算涨了100%。那时候,很多人还没有从6000点的灾难中恢复过来,陈小西已经赚了50%。
这个经历,让陈小西得到了股市上的第一个经验之谈:股票和债券是对冲的。它们涨跌是相向的。作为投资者,你总是去买便宜的那一个,卖掉贵的那一个,这样你就可以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梁忍不住,终于开口问:“如果我没记错,你说过你家境普通。我猜想你最初投资的钱都是你个人在美国打工赚来的。那时候你有多少钱?”
陈小西耸肩一笑:“我的家境和你的猜测都是对的。不要问我具体有多少钱,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分比。”
梁心中一动。那时候大哥给自己200万,自己嫌太少,大哥说的也是这句话:“不要在意金额,要在意回报比。”
“请您接着说。”梁不觉用了个“您”。
陈小西说他的第二个经验是用前辈理论指导实战。
为了研究怎么投资股市,他特意买了一本巴菲特推荐的股票投资入门书,叫《一个聪明的投资者》。是巴菲特的老师在1934年写的。
这本书的第一个章节就谈了如何投资债券因为这是一个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有保证的投资。
后来,他又看了巴菲特的《滚雪球》。巴菲特的投资有个关键词:净资产。把公司统统卖掉的钱,就是净资产。如果我买进的价格低于净资产,即使股票不涨,把这个公司统统卖掉,价差就是利润。巴菲特说他要买股价低于净资产的公司。那就意味着,稳赚不赔。
陈小西更加细致地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居然真的有股价低于净资产的公司。
“我相信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做好股票,但每一种方法都需要一种性格做依托。就我个人而言,在实际做股票的过程中,对巴菲特的很多说法,有了深刻的体验。
股市是动态的,过去的经验没法原搬照抄。但是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理论,尤其是基于相似性格的成功者说出的理论,是非常有指导和借鉴价值的。”陈小西总结。
这个总结让梁不觉也想笑。她认为陈小西完全有理由狂妄,因为他的成绩超出了常人。但是,一反常态,他反而更谦虚。梁只想笑问,这里面有几多虚伪。
第156章 贝基金草创
美国这样定义熊市:从道琼斯指数的最高一点,下跌20%,熊市就确立了。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中国熊市年年有。中国股市震荡得比较厉害。
陈小西心血来潮,把整个股市从1991年到2007年得股指全部查一遍,发现每三年有一次上证指数上涨100%,根据这个规律,他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投资每六年上涨100%。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这个假设在实践中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我第三个经验是:熊市年年有,牛市不遥远。这个经验对投资信心来说,很重要。”陈小西道。
谈完理念,进入实操阶段。
在具体选择股票的时候,陈小西找营运状况好的,市盈率低的公司去买。2007年跌下来的和2008年熊市里,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钢铁公司、机械制造公司。
2009年股市复苏,第一个开始涨起来的,就是机械制造类股票。接下来涨的就是钢铁。基本上,市盈率从6涨到20以上。
“一般我赚钱从来不问为什么。不过事后回过头想,还是蛮有意思的:它很符合常识。中国为了刺激经济,政府进行4万亿投资,国家投资无非是基础建设居多。推土、挖掘等机械制造类理应第一个收益,紧随其后的就是钢铁。”
2009年以后,股票高涨,债券暴跌。陈小西的经验一开始启动。最后的格局是15%的股票,85%是债券。在2009年年底股市又跌的时候,经验一生效,既帮他降低风险,又帮他赚钱。
这三年的经历让陈小西得到第四条经验:市盈率是验金石。
梁接触过股票,知道市盈率是“市价盈利比率”的简称,由股价除以年度每股盈余得出。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则被称为市净率。
梁不由发问:“市净值和市盈率,有时候两个指标不完全一致,哪个指标更重要?”
“我曾经听过别人讨论公司的价值为何,讨论的结果是认为一个公司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就是它的赚钱能力。如果把赚钱的能力量化,就是市盈率。因此,在我心中,市盈率的重要性要比市净值更高一些。”
梁点头,思考了一会儿,再问:“你所依赖的数据都来自财务报表。众所周知,财务报表不是100%真实。”言下之意是,不真实的财务表表还有参考意义吗?
“我也并不寻求数字的每一个细节真实。当大家都有水分的时候,横向比较,找一个各行业中相对好一些的那个公司,有水分的数字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何况,财务报表做假,被扭曲,把利润写高或写低,都只能为了某个目的短时期内造假,很难长时间一直造假。审计公司自己的风险太大。不会一直默许公司这样做。”陈小西侃侃而答。
梁再做思考状,最后发问:“我决定投资做股票,最开始需要多少钱?”
“成为一个投资者,并非只在钱足够多的时候才能做。投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