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山上的油茶那种完全靠天吃饭的,在水田里面种油菜有保障多了。只要打理的好,一年百多斤菜油很容易得到的。张涛因为那时经常帮着家里干农活,对怎么种油菜还是很熟悉的,所以说起来头头是道。
“这些东西在我们家订的那份报纸上面也有写的,不过我们村里和乡里的干部也不是干人事的人。这么大件事情什么工作都不做就让老百姓来搞,完全就是扯淡。至少也要宣传下这油菜干什么用,怎么种植才行吧?”
跟自己老妈说了一番怎么种油菜后张涛忍不住发了下牢骚,对此张翠花深有体会,她现在还是属于干部了,依然觉得那些家伙做事特不靠谱。不过这个时候她已经顾不上这个了,听了张涛的话后她的心思立刻就活络起来。
想了会后她就把家里的手电筒拿了起来就往村里去了,张涛知道她应该是找老队长他们商量去了,所以也没多说,安心的做起作业起来。这种事情他相信自己老妈肯定能搞定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这个时候的家庭作业还好,只要把老师说的课文段落什么的抄几遍,然后做几道习题再造几个句写个日记就好了。比起后世的那些孩子,做个家庭作业还要全家出动上网查资料什么的,那真真的扯到蛋了。
不过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需要写日记了,对于张涛来说,这种事情太简单了,随便就能写几百个字出来。但是对于班上其他同学来说就头痛了,这个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写日记了,还每天都要写,那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的?
所以他们的日记基本上写来写去都是那么几件事情,今天上学路上拣到一分钱,明天谁家猪或者牛吃了别人家的庄稼,他们立刻见义勇为的把猪牛赶走了,或者就是什么今天我喂鸡之类的,然后一个月一个轮回,把之前写的又重新写一遍。
而且班上三十多个学生,最起码有二十多个学生的日记是一样的。张涛他们的语文老师检查学生的日记的时候每次都要被气笑“看来我们班上的小雷锋真多,不过我们学校路上真的天天都有钱拣?天天都有庄稼被性畜吃?这一年得丢多少钱,损失多少庄稼啊。”
几天过后,也不知道自己老妈怎么做的队上的人的工作,他们村竟然有十来户人家同意了到时一起种油菜,加起来有五六十亩地,这个数量已经大大的超过了村里分给每个生产队的份量了。
不过这些人也是有顾虑的,油菜种子都由张涛家来保管育苗了,他们到时直接拿着秧苗去种就好了。对于这个条件张涛妈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别人家能配合自己工作已经非常不错了,自家损失点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张涛听到这结果后嘴角就扯了起来,谁说乡下农民就不聪明了,这算盘打得可精了。水稻收了后农家的事情就不多了,他们花点时间把水田挖几条排水沟,打几个小坑种上油菜苗,用不了多长时间的。
几亩地不用几天就能搞好,中间施肥也花不了多长时间的,用的是不要钱的农家肥。到时就算油菜绝收他们也损失不了什么的,也没占用自家的旱地,反正油菜苗都是张涛家来育的,估计到时种子钱他们也会不愿意给了。
搞定了油菜份额的事情张涛妈的心情舒畅多了,早早的就去大队把油菜种子领了回来,还自家把种子的钱垫了,然后就在水库边找了块旱土,把油菜种子播了下去。这个跟家里面种萝卜白菜差不多,没什么太多的要求,肥料跟上水分够足就好。
第五十一章 干水库了
等秋收过后,旱地里的油菜苗已经差不多有十来公分深了。这个时候张涛家全家出动,整水稻田去了,挖水沟挖坑的。湾里其他几家答应种油菜的人家也过来张涛家帮忙,顺便学习下经验后他们也好在自家水田里面种。
“你家小涛知道的真多,不仅读书厉害,做事也是一把好手啊。”老村长掏出自己的旱烟杆,一边上烟丝一边感慨的对张涛外公说道,张涛外公现在也在帮忙。
“我们那个时候这个年纪也都是自己忙了,他这算不了什么了。”张涛外公抽了口旱烟笑眯眯的说道,眼中得意的神色却是无法掩盖的,满意的看着张涛在说着怎么操作。
种油菜这个东西开始没人指导不知道怎么操作就感觉很难,真正想明白了后其实很简单的。把一块水稻田按一样的宽度分成几块,中间挖三四十公分左右宽和高的排水沟,挖出来的泥土直接就往两边的土床上放就好了。
水沟挖好后就在土床上面按行距和间距挖小坑,基本上用锄头一锄头下去就差不多好了,再把土床上面的杂草稍稍锄掉,油菜苗直接插上去用泥土固定根部就好了。
如果讲究点的话把水田翻了,再分块碎土打坑也一样,那样的话油菜的长势就能更好点,但那太费人力和时间的。
等油菜苗真正生长后就开始施肥,每个坑里放点尿素也好,放点农家肥也好,都可以的,跟种萝卜一样。其他时间就不用这么搭理了,连农药都省了,稍稍除下草等着来年收割就好了。
张家湾的十来户人家把油菜全部种好后大队其他人家都没什么反应,任其他生产队的队长磨破了嘴皮也没说动几家,所以一统计,全村十二个生产队就张家湾完成了任务,还是超额完成的,大队的干部脸都黑了。
这个时候其他生产队的队长也感觉挺没面子的,还被村支书训了一顿。只是整个大队就这一个女队长,其他的都是大男人,他们就算心里不舒服也不好意思朝张涛妈表示自己的不满,只是他们心里却全在腹诽。
张家湾的油菜种植他们都看了,就在水田里面随便整了下把油菜种下去就完了。他们都是种地的好手,在他们的观念里面,这样种油菜完全就是为了面子好看完任务,怎么可能会有收获的,估计到时就是一个笑话了,还祸害了村民。
然而事情的发展似乎并没象他们想的那样,一个多月后水田里面的油菜竟然全部都生长的非常好,绿油油的一片,看起来长势非常的好。这时有些人开始后悔了,早知道种油菜这么简单,当初他们应该就要答应试着种一些的。
只是大部分人依然都是不以为然,这东西种了以后怎么收都不知道呢,听说是能榨油,可是榨的油能吃么?另外湘南的冬天是那种冷湿的天气的,这个时候的水田里面经常会被水浸的,到时那些油菜被水淹死也不一定的。
而且冬天还会下雪,这油菜又不是白菜萝卜什么的耐冻的蔬菜,说不定冻死也不一定的。这些还要等待时间的验证的,不过张涛知道,农村里面的人其实都很实际的,一些好的东西如果没人指导什么的直接让他们做他们肯定不会接受的,还会抵触。
本来一年种地就挣不了什么钱,还要被瞎折腾他们肯定不干的。但是如果有人带头,然后种出来的东西有实际效果,不用罚款他们也会很愿意去做的。所以这一切到了明年春天就会变了的,到是不仅张家湾,整个大队其他的村民都会愿意种油菜的。
对于张涛家来说,种油菜不过是个小事情而已,他们家养的水鸭在秋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下蛋了,鸡也是。新长大的鸡和鸭最开始下的蛋很小的,这种鸡蛋也好,鸭蛋也好,都不好卖或者卖不掉的,所以他们家这段时间天天吃蛋,餐餐都吃蛋。
煮的荷包蛋,把蛋打散煎的蛋,还有蒸的水蛋,天天换着花样给他们吃,吃了一个多星期后也兄妹三真正的吃厌了,几乎达到闻蛋的香味就想走的地步。张涛是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因为他们家的鸡鸭都是放养的,下的蛋也特别的香,但是架不住天天吃,吃多了再香也看着没胃口了。
不过这个时候那些蛋也基本上变成了正常大小,可以对外卖了。而张涛家的鸡也可以卖了,卖的是阉过的公鸡。在张涛他们家这边,老百姓养鸡都是这样的。除了留下几只特别好的公鸡做种之外,其余的都会阉了,这样的鸡能长的更大点,也好卖。
而张涛家的鸡根本就没拿到集市去卖,被猴子跟他的工友随意的聊了下说他们村有人家里养了不少鸡和鸭,那矿上的人有需要就会经常跟着猴子过来买几只回去,鸡蛋和鸭蛋也是,除了少量的卖给附近的村民,大部分都是被矿上的人消耗掉了。
国营煤矿有几个矿区,很多矿区的人消息是互通的,等猴子他们这个矿区的人买多了后其他矿区的人都知道了。
还没到过年,张涛家的鸡就卖的差不多了,又让他家收获了几千块钱,加上蛋的钱,差不多上五千了。这还没算水库里面的鱼和猪栏里面的二十多头猪,那些到年底都可以卖了。
这个时候张家湾里的人开始羡慕起张涛家起来,当初张涛妈承包了队里的水库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张翠花有点傻,现在才发现人家眼光准准的,早就看中了水库那里养殖家禽性畜方便,每年就这些的收入已经够承包几年水库了。
不过这个时候张涛他们家这边民风还不错,村里的乡亲们也没有什么红眼病之类的。对于张涛家挣到钱了,湾里的人只会说张涛妈有眼光有本事,满满的全是羡慕而已。最多的不过是“张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但是过了若干年后,这周围的民风就变的怪异起来,一切都盯着钱看,而且还有红眼病,见不得别人挣钱。有时候别人家搞的养殖不是在别人家水库放药,就是去偷别人家的鱼鸡鸭什么的,或者就是故意搞些破坏什么的。
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止张涛他们这是这样,若干年后整个社会几乎都这样。因为领导号召我们一切向钱看,加上特殊的几年把一些人的心里变的扭曲,整个社会以肉眼看的见的速度在改变着。
那些被张涛妈动员种油菜的人看到张涛家的变化,还有水田里面的油菜长势越来越好后。对自己跟着种的油菜的信心也变的足了起来,当初油菜种子的钱也全部如数补交给了张涛妈。
张翠花对这些人能交钱过来还是很开心的,张涛在一边扯了扯嘴。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啊,等自己老妈什么时候在湾里吭一声,全村都跟着出动,那时自己村霸的人生才会变的更切实起来啊。
家里开始卖鸡的时候张涛妈从市里面买了一台菜油榨油机和一台抽水机回来,花了千多块钱。榨油机就装在他们家湾里的房子那,那里进出方便,地方也够,这是为来年油菜种子榨油准备的。
然后从湾里请了几个劳力,加上张涛小姨夫妻两,开始对水库改造起来。这个时候水库里面的水因为天气干燥,也因为周围的水田都不用水了,已经干掉了一大半,正是改造水库最好的时候了。
首先是把水库分成五份,这个是承包水库的时候就计划好的,然后就是把水库的周边要修整一下,更利于以后的水库养殖。把水库分成五份是个大工程,先得按照预先规划好的大小用树木打桩,打上两排树桩后就往中间丢些树枝杂木进去,让人踩上去不会完全陷到水里面去,然后开始填泥土。
填好一块水库后,立刻就用抽水机把那块隔离好的水库抽水,这个时候湾里的人,包括原来的老队长全都恍然大悟起来。原来张涛妈竟然还打了这个主意,这样把水库干了以后水库里面本身的水并没少掉,所以这也算没把水库里面的水放掉了,周围的人也没什么意见的。
其实更重要的惊喜还在后面,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显现出来而已。水库分成了五块,中间那块才是大惊喜,因为那个陷下去的地方就在那里,不过那个地方要留到最后才放干的。四个边角的水放干后收获也不算少,把承包水库的钱挣回还是绰绰有余了。
因为要把水库里面的淤泥清了出来,全部填到四周的堤岸上面,所以里面的泥鳅黄鳝抓到不少,单单一个边角就卖了两千多块钱。而张涛妈也挺会做人的,每干一块水库弄上来的鱼都会给湾里面的人分上一份,老人还会多分点。
然后大队的几个干部家里面和王中秋家里面也会送上一点,这些在乡下这边混日子是必需的了,如果他们家势力大点,做不做就无所谓了。不过张涛妈现在的举动还是很能收人心的,让周围的人对她十分的称赏,有那么一点点不爽也不好意思表露出来了。
第五十二章 十万元户
等到放干中间那块的时候,湾里的人全部惊呆了,几十斤一条的草鱼鲤鱼还有其他鱼有好几百条。就这一项的收入就不少了,这还不算那些甲鱼和其他比较贵重的鱼。这些收获张涛心中早有底细,所以早早的就跟几个鱼贩子联系好了,还有几个市里的。
这些人都是上半年自家电鱼卖的时候张涛联系好的,这么多的鱼,一个鱼贩子是吃不下的。鱼一捞了上来,就全部被他们装车带走,卖到市里或者别的地方去了,所以他们家在干水库的时候才能有条不稳的进行着,然后一边大把的收钱。
而这次给周围其他人家分的鱼的分量也重了不少,这让周围的人一边欢快的收着现成的鱼一边感叹。当初他们要是有这勇气和眼光就好了,现在最风光的就是他们了。可惜他们那时都没想到还可以这样操作,现在只能看着张涛家利用水库发了一笔横财了。
这个时候就算有几个人心里有想法也没用了,张涛家已经在这周围成了小势了,加上张涛妈张翠花会做人,他们有想法也只能闷在肚子里面了,有些事情他们还是拉不下脸做的出来的。
其实张涛这个时候正闷着一肚子坏水等这些人跳了出来了,不是他把人心想的太坏,而是从后世走过来的他一向都是把人心往最坏方面想的。但是这个时候他们这里的人并没他想的那么坏,最多不过嘴上发发牢骚而已,没人真正会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出来,这个时候的人们还是要脸的。
到了年底交承包费用的时候张涛妈直接交了一千块钱当承包费用,这个时候他们小队再没人心里不舒服了。毕竟张涛家修水库什么的也花费了不少钱,还送了那么多的鱼出去给周围的人。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张涛家就靠水库里面的鱼就卖了近十万块钱,直接跨过了了万元户的行列迈入十万元去了。这个时候农村的万元户还是很有气势的,十万元户还近乎一个传说。
这个水库还是干的太早了,再等几年里面的鱼更值钱,要不然张涛他们村里那个村支书的亲戚也不会卖那么多钱了。不过那家伙直接自己吞了,张家湾的人一点好处都没拿到,而且租用费还是给的两百。
所以后来村里的支书换人后,这家伙承包的水库养了一水库价值高的水产的时候直接就被人放药了,水库里面的死鱼能臭上几里。亏的他每天都在水库边上指天骂地的,但同情的人却很少,名声太差了。
这是后话,现在也不可能发生了。张涛家跟湾里的合同一签就是一百年,当初还有规定的,如果湾里要提前收回水库的话,必须按照水库里面一年的价值给张涛家补偿的。而且还需要和张涛家协商出来才可以的,所以现在别的人想打这水库的主意,张涛家不同意他们都没办法,除非赔钱。
虽然水库干的太早,只收了几万块钱,但是对于张涛来说这已经很重要了,这也算是自己的点子挣到的钱吧。虽然有点捡漏的感觉,但是自己家里也算走到村里少数先富起来的行列里面去了。
这个时候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