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中国人并不实际,他们非常在意西方的评价,同时为了证明自己,他们能够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这次出兵欧洲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确切的说,这就是一群非常卑贱的人!只要贵族老爷们半真半假的夸奖几句。他们就会高兴的忘记以前一切仇恨,包括那些一直未付的薪水。”
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后。法国民众才真正关心起这个远在大陆另一端的国家,不过克里孟梭对中国的了解明显在此之前。在十五年前他会见那个中国叛乱者孙开始,他就常常关注这个古老的民族。在以前的几十年间,这个国家从对外国不屑一顾转而彻底崇拜国外的一切,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利索的叫人难以置信,现在这个国家虽然革命了,但克里孟梭相信她崇尚外国的习惯并未完全改变,更相信在外国人的赞扬下,中国人会为了证明自己而流尽最后一滴血。
总统普恩加莱对于中国的情况并不了解,听闻克里孟梭的逻辑。很快就被他说服了,他有些振奋的看着自己选定的总理,问道:“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总统先生,您应该亲自发电报给中国人,希望他们的总理能支持远征军坚守巴勒迪克,同时我们要大肆宣扬中国人在巴勒迪克的胜利,不管在法国还是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如果全世界的报纸上都能看到中国人在巴勒迪克的胜利,那么他们就被舆论和自己卑微的自尊心绑架。为我们流血到战死。”克里孟梭说道。
“就这样吗?”做法非常的简单,这让普恩加莱有些难以想象。
“这样已经足够了。”克里孟梭说道。“中国人爱面子胜过实利,这点正和英国人相反。”
“好吧,我会亲自起草一份电报……”普恩加莱总统还没有说完。克里孟梭就拿出一份电报道:“总统先生,我已经准备好了。”
没想到总理是有备而来的,普恩加莱看着电报上谦卑肉麻的语气。笑着道:“真的要这样说吗?我觉得并不太合适。”
“已经非常合适了,总统先生。这份电报的读者不是中国总理。而是中国皇帝和民众。”克里孟梭说道。“另外,英国人会帮助我们。他们也乐于看见中国人坚守巴勒迪克,然后用这个辉煌的胜利刺激美国人。”
听闻事情也被英国人支持,普恩加莱立即在这份肉麻电报上签名,而后电报被发动了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和法国人一样,一份由英国战时内阁的电报也发到新任驻华大使处。很快,在北京当地时间,也就是11月5日早上,京城各大报纸的记者甫一起床就收到了英国新任大使艾斯顿爵士关于早上八点半在大使馆举行新闻发布会的邀请函,之后,两国大使连同协约国各国大使一起前面总理府求见杨锐。
杨锐一起床的时候都知道了法国发生的战事,却对此并不关注,他相信林文潜一定能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况且,俄历都已经十月末了,革命还没有爆发,到此时他才重新并检视俄国历史,发现从七月布尔什维克发动了一次不成功的革命后,列宁就在‘德国间谍’的诅骂声中销声匿迹。民众相信布尔什维克是德国间谍,可杨锐却是万万不信的,以俄国和欧洲关系的紧密,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即便在混乱时期,布尔什维克也要借助外国势力的帮助。
至于什么‘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傻话,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样,只能骗骗无知的草民。在杨锐看来,任何革命以及颠覆的背后总是有外国势力作祟,革命不是发生于压迫最深的时候,革命总是产生于草民境况好转、或者压迫者自身虚弱比如外战失败之时,不然草民何来力量反抗压迫者?布尔什维克不借助德国的力量和俄国内部的混乱,革命根本不可能成功;至于和德国人签署的文件,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当真?布尔什维克掌握国家是为了发动整个资本主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而不是为全世界资本家去送命。
中国的西北诞生一个比沙皇俄国还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这是件坏事也是件事好事。坏事是这个庞然大物是自己的邻居,自己吞了他的土地,从此边疆多事;而好事就是列强对他的惧怕和憎恨远大于自己,毕竟中国现在只是一个有简单军工、重工体系的国家,她虽然有了不少民族资本工厂,可资本主义还很脆弱,并且其中不少工厂都有国家参股,最最关键是,基于z理论的终身雇佣制被广泛推广,这种脱胎于中国、成熟于日本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文化比美式理念更适合当下的中国,这种管理模式下雇主和雇员间的融洽使得劳资矛盾趋于缓和,罢工和革命变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土地改革、舆论控制、不平等条约废除、终生雇佣制,这四者是杨锐有信心抵挡无坚不摧麦克思主义的重要支柱,但讽刺的是,当他自以为做好准备,期望十月革命早日来临时,它却变得无影无踪。七月事件失败后,被临时政府污蔑成德国间谍的乌利扬诺夫同志离开了彼得堡,躲藏于芬兰某处直到现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杨锐一直在追查。
在用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古话把洋人们打发之后,农历九月廿六,也就是历史上发生十月革命的后三天,耶稣历11月10日,情报局张实张实来到了银安殿,他开口道:“先生,科尔尼洛夫追查到了,他二年前因为越狱被击毙了。”
“我靠!!”杨锐震惊之余不但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还将后世的粗话喷了出来,“他…他…他怎么就会被我军击毙呢?还有越狱,难得他在三年前被我军俘虏了,然后越狱被击毙了?”
看着杨锐语无伦次,张实很是奇怪,他根本不明白历史赋予科尔尼洛夫的重要角色和历史作用——在布尔什维克半心半意的七月起事失败后,整个俄国舆论都在谴责这起暴动,认为其是因为受到了‘完全不负责任的布尔什维克鼓动的影响’,可就在资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庆幸消灭暴动保卫了民主制度时,极右翼分子、彼得堡军区司令、七月暴动后荣升的俄军总司令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将军有感于临时的政府的软弱,居然也准备发动叛乱。
为了抵抗科尔尼洛夫由高加索野蛮人组成的军队进入彼得堡,临时政府转变了对支持布尔什维克工人士兵苏维埃的态度,工人和士兵们从临时政府的军火库里领到了数万支步枪,几千名喀琅斯塔得水兵还赶到了彼得堡,和工人赤卫队一起控制了通往彼得堡的交通要道,这种局势的反转使得布尔什维克的十月革命水到渠成。
可以说,正是科尔尼洛夫的叛乱使得已被抹黑的布尔什维克重新洗白,同时其骨干工人士兵苏维埃、喀琅斯塔得水兵获得了武器并控制了整个彼得堡,这便重新给了布尔什维克夺权机会,历史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礼炮声后,工人赤卫队对冬宫只能说是接管不能说是战斗。没有科尔尼洛夫叛乱这个跳板,十月革命只能无期限的推后。
“先生,这个人是西伯利亚第九师师长,中日战时在铁岭战役中被俘,被俘后就一直想越狱,第二次越狱途经蒙古被蒙古牧民发现,抓捕时他试图反抗,然后就被击毙了。”张实说道。“这个人很重要吗?”
“非常重要!”杨锐听闻这个消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这个一战时被俘,而后奇迹逃出奥匈战俘营的被沙皇亲自赞誉的卡尔梅克人,居然死在了蒙古,这是蝴蝶效应吗?
“那现在应该怎么做,先生?”张实看见杨锐神色大变,顿时也有些急切了。他感觉到这个科尔尼洛夫和俄国革命有很大的关系,甚至他可能就是布尔什维克的内应。(未完待续。。)
辛卷 第四十一章 车轮 下
“怎么做?还能怎么做?!”杨锐很是无奈,这么一个关键性人物居然被自己俘虏,还被自己不小心干掉了,这么搞,以后还有谁发动叛乱洗白布尔什维克啊?想到发动叛乱,他放下手中的烟卷,问道:“彼得堡情况如何?”
“彼得堡情况还是很混乱。军官们刚刚从沙皇退位和七月事件中反应过来,他们普遍对临时政府的软弱和无能表示不满;英国人也认为那里的人需要皮鞭狠狠的抽打才会听话,法国人和美国则一直想帮助临时政府稳定政局,并且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贷款和各式各样的专家,但这些都于事无补。
另外,彼得堡已经进入冬季了,铁路系统的运转依然没有好转。俄国司的判断是工人需要面包、士兵需要停战、农民需要政府认可自己已经分得的土地,这些方面的要求一日得不得满足,俄国的政局一日也无法稳定,革命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张实说着情报局俄国司对俄国国内的局势的判断,倒不像杨锐这么悲观。
“现在的俄国总司令是谁?”杨锐再问。
“是米哈耶尔。阿列克谢耶夫。一个老旧的俄国贵族将军,虽然打仗不行,对临时政府也有诸多意见,但他对布尔什维克完全没有好感。”张实道。
米哈耶尔。阿列克谢耶夫是科尔尼洛夫在被临时政府任命为俄军总司令的前任,但杨锐对这个毫无印象,他只见张实老是会错自己的意思,不由笑道:“你是不是以为我想找一个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将军发动政变,然后帮着他们夺权?”
杨锐话说完张实就点头,他脸上的意思大概是说:难得不是这样吗?杨锐见他这种表情很是好笑,道:“你错了。正所谓反者道之动。你要达成什么目的,那就要从反的方面着手。我们要找的是一个敌对布尔什维克、同时也 不耐烦临时政府的俄国将军,甚至是赞成沙皇复辟的将军,只有这样的右翼人士站出来,形势才有可能左转。你想,如果这个将军要推翻临时政府使沙皇复辟,那么临时政府的克伦斯基能找谁帮忙?”
“真要是这样,眼下的局势他只能找赤卫队,难得是说……。”张实思路被杨锐一带,顿时转过弯来了。
“对,就是这个道理。看三国的时候,汉末十常侍乱政,何进为了剿除宦官,便打算将外地的董卓调入京城助剿,可结果呢?”杨锐此时不再慌乱,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结果呢,前门驱狼,后门迎虎。俄国的现在的形势也是这样,临时政府极为虚弱,没有太多的力量支撑他,但如果此时有敌视民主、敌视临时政府想要复辟的贵族将军带兵入京,势必会引起彼得堡克伦斯基的恐慌,他这么一慌,一下子听信谗言,认为赤卫队能消灭白俄将军,那结果可就……
计谋上可以这样解释,如果科学的分析,就会发现这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典型,任何问题会产生都有其产生所必须的背景,不是整体的去看问题而是孤立的、用自以为正确的办法去解决问题,那问题只会越来越大。”
杨锐说着自己这几年治国所悟,很是轻松的把刚才的烟点着,狠狠抽了一口才道:“现在俄国敌视布尔什维克,又不满临时政府的将军都有谁?”
“几乎全部都是!”张实快速的答道。“前线大部分将军,不管是不是贵族都敌视布尔什维克,而看到临时政府这几个月来的表现,他们也都不满于临时政府,虽然它一再改组。”
“那谁敢推翻临时政府,而且势力或者手腕都不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杨锐又问。
张实又是快速答道:“先生,几乎全部都是!”
张实答了两个全部都是,杨锐心中越发有底了,问道:“那他们怎么还不动手?”
“这……”张实略微笑了一下道,“关键是现在的总司令米哈耶尔。阿列谢克耶夫不同意,一些将军在七月事件后,就想带兵前去彼得堡废除民主制度,清洗社会革命党人,但都在他的劝说下放弃了。”
“那就想办法让他同意,”杨锐说道,“要是没办法让他同意,那要么杀了这个人,要么就挑动那些敢推翻临时政府的将军出来闹事,总是一句话,要让临时政府感觉到威胁,同时认为赤卫队是他们唯一的救星。”
“我明白了,先生。”张实答道,他这时终于发挥了他的才智,建议道,“先生,我想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破坏前线的军需运输,这样能使前线的情况更加恶劣,将军们对临时政府会更加不满,到时候士兵如果大闹起来,局势就不是阿列谢克耶夫可以阻止的了。”
“非常好!”杨锐赞许道。“你准备怎么做?”
“先生,我准备让布尔什维克的人去做。”想到了对策,张实此时也轻松起来,历史的车轮就此转动。(未完待续。。)
辛卷 第四十二章 十二月 上
用不着费尽心思去挑唆前线将军们和临时政府的矛盾,随着冬季的来临,燃料的缺少使得铁路的运营效率再次下降,美国派来的铁路专家组对此束手无策,在几个月的调查试验后,他们终于见识了俄国工人的禀性——这是一群只认鞭子不认科学的莽夫,铁路的运营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铁路的运输效率下降,城市里就缺少面包和煤炭,国内都缺少那前线士兵更不在话下,面对着兵变的威胁,俄军总司令米哈耶夫。阿谢克耶夫不得不同意各战线司令所请,派遣克雷莫夫指挥的第三骑兵军从前线调往彼得堡,试图控制已经濒临奔溃的首都,以建立军事管制制度;同时,以俄军总司令的名义要求临时政府交出全部军事和民事权力。
这道命令一下,历史就转入了它本有的轮回。临时政府当即通电全国,宣布米哈耶尔。阿谢克耶夫为反叛,并宣布解除他的总司令职务。来自苏维埃、工会和包括布尔什维克在内的歌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成立‘人民同反革命斗争委员会’,携手平息叛乱。在彼得堡派出的宣传员的影响下,克雷莫夫部队中的士兵拒绝执行命令,克雷莫夫无法指挥部队,如同历史上那般开枪自杀,而后米哈耶尔。阿谢克耶夫在大本营被逮捕,叛乱遭到彻底失败。
表面上看,民主制度获得胜利,但支撑着民主制度的却是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工人和士兵,在俄历十二月四日的一个雪夜。没有炮声,赤卫队冲进了冬宫。解散了临时政府,整个过程只有三人死亡。二十五人手上。当然,这场简直不能称之为战斗的战斗,在后来的宣传中——电影和小说里被形容的非常壮烈,冬宫外面尸山血海,英勇的苏维埃工人同志和喀琅斯塔得水兵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机关枪前行,这才打下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
次日清晨,天空依旧阴沉,住在之前满清公使馆的大中华国和谈全权代表陈去病很早就起了床。从十二年前作为座山雕王启年的私人代表来彼得堡觐见沙皇。到后来变成大中华国驻俄公使,再到现在的和谈全权代表,他的身份几经变换,影响力也在彼得堡与日俱增,可这十二年来他都毫无变化,依然是当年那个站在通化城东玉皇阁盛赞北国风光的意气书生。只不过,因为交涉的对手是最为难缠的沙俄,四十出头的他已经满头斑白了。
然后,人生总有坎坷。国运总有兴衰,中华开国后,俄国国势便日渐颓废,而神武三年当陈去病吊着心眼得知复兴军在奉天以北全歼俄西伯利亚军后。老泪纵横的他对俄的态度逐渐开始强硬,交涉也越来越顺利,并开始了收回外东北以及外西北失地的运作。
可来自国内当朝总理杨锐的训令却越来越离谱。以前只是想收复失地,后来又变成要拿回中亚地区。并认为俄国因为参加欧战最终会发生革命。陈去病初时不信,可看到彼得堡的人们开始排队购买面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