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挛迦障挛缌闱罢剂炻矶海毙ㄋ沟酃木庸フ嘉魑骼锏骸�
到此,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已经达成了协议,由唐帝国占领马耳他岛,波斯帝国占领西西里岛。当天晚上,第二特混舰队与第五特混舰队就离开了阿尔赫西拉斯湾。同一天晚上,运载着陆战第101师的登陆舰队也离开了休达港,准备与第五特混舰队会合之后前往占领马耳他岛。而第二特混舰队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墨西拿海峡,堵住德军进入西西里岛的通道。
换句话说,此时唐帝国,波斯帝国与德国都在抢夺时间,看谁最后能够控制意大利。为了放慢德军的推进速度,四月四日清晨,部署在北非以及西班牙的帝国远征航空兵就全面出动,在部署与德国空军飞机的意大利机场上空盘旋,阻止德军运输机起飞。为此,双方的作战飞机还出现了严重对峙,如果不是因为双方飞行员都收到了明确的命令,严禁首先开火制造摩擦的话,恐怕当天唐帝国的远征航空兵就要与德国空军干上几次了。
虽然唐帝国远征航空兵的重型轰炸机干扰了德军机场的运作,但是并没有能够阻挡德军地面部队的运动。到当天晚上,德军基本上已经控制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同日,从法国机场起飞的德国运输机群将2000多名德国伞兵空降到了撒丁岛,而负责守卫撒丁岛的意大利军队并没有做出任何抵抗,随即就向德军缴械投降了。
四月五日中午,登陆舰队到达了马耳他岛附近,第五特混舰队在当天上午出动了轰炸机,轰炸了英军营地,下午,陆战第101师登上了马耳他岛的主岛,并且在瓦莱塔与意大利军队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到此,帝国陆战队正式进入马耳他岛!
第五章 地中海风云
第二次全球战争期间,马耳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却有着“地中海心脏”的称呼。马耳他一共由五座岛屿组成,其中马耳他岛的面积最大,地势西高东地,其东南与东北比较平坦,适合建立军事基地。该岛最大的城市,即瓦莱塔港就在岛屿的东面。
历史上,马耳他曾由菲尼基人控制过,后来又先后被罗马人与诺曼人征服,到唐帝国远征欧洲的时候,马耳他成为了唐帝国远征军在地中海上最重要的军事据点。可因为缺乏淡水资源,因此唐帝国远征军并没有将马耳他作为欧洲地区的军事要塞。到公元十九世纪,即唐帝国结束了在欧洲的殖民统治的时候,马耳他随同直布罗陀要塞一道由英国占领。随后,英国与意大利就马耳他的主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与对抗,甚至差点因此导致意大利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前与德国结盟,向英国开战。在一战爆发后,英国为了争取到意大利的支持,在马耳他岛的主权问题上做出了让步,同意与意大利共管马耳他,并且以此稳住了意大利,最终获得了意大利的支持。到第二次全球战争爆发前夕,意大利提出了对马耳他更多的主权要求,英国也在此时意识到,如果因为马耳他的主权问题而导致与意大利反目成仇的话,那将得不偿失。因此,在21年初,英国与意大利签署了《巴勒莫条约》,在该条约中,英国承认意大利拥有马耳他的主权,同时,意大利也承认了英国在马耳他的驻军权,并且将瓦莱塔港等五处军事基地以每年一英镑的价格租借给英国,租期为二十年。正是这份条约,最终使意大利成为了英国的盟国,并且在英国向德国宣战之后不久,意大利也加入了战争。
到帝国海军陆战队前去攻打马耳他的时候,在岛上还驻扎有大概1500名英军官兵,另外还有大概3000名意大利军人以及维持治安的警察。当时,与陆战第101师发生冲突的并不是英**队,而是意大利军队与警察部队。这是谈仁皓等人所没有预料到的,意大利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么意大利军队就应该向同盟国的任何一支军队缴械投降,而不仅仅只是向德军投降。虽然发生在瓦莱塔的战斗并不激烈,抵抗的意大利军队很快就被击溃,陆战队迅速的控制了港口,到当天晚上,岛上的英意军队都已经投降了。但是,这场战斗也证明,意大利已经被德国控制,而且意大利军队没有收到向唐帝国投降的命令。次日,发生在西西里岛上的那些战斗也证明,意大利军队也同样没有收到向波斯帝国投降的命令!
局势差点就在此时失去控制,如果没有德国的暗中支持,意大利政府是不敢命令军队与唐帝国,波斯帝国的军队作战的。而德国人的目的明显是要占领整个意大利,将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势力挡在意大利之外。结果,唐帝国陆战队,以及部署在北非的波斯帝**队的行动速度也不慢,迅速的进入了马耳他与西西里岛。最终德国不得不承认事实,并且迅速出面进行了澄清。到四月七日的时候,西西里岛上的意大利军队开始向波斯军团投降,矛盾才得已化解。
在这几日中,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发生在马耳他与西西里岛上的那些小规模战斗,而是四处出击的德国空降兵!如果没有这支部队的话,德国也不可能抢在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之前控制亚平宁半岛,更不可能占领撒丁岛。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空降兵就有过不少的精彩表现,这次的行动又使其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在飞机问世之后,就有人提出了空降战术理论,认为通过飞机快速投送部队,可以避免在地面上直接攻打敌人的防线,通过在敌人后方的战斗来获取胜利。在第一次全球战争结束后,飞机的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大型运输机出现之后,空降作战理论得到了众多强国陆军的重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包括唐帝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先后成立了空降兵,并且深入的研究了空降作战理论。无一例外的,所有国家的空降兵都是陆军的精锐部队,能够进入空降兵部队的也都是能力非常突出的官兵。可问题是,在两次大战期间,并没有办法检验空降兵的作战能力,也无法证实空降战术理论是否正确。当时,就有人提出,空降兵的战术理论存在问题,而空降兵本身也存在着能力方面的缺陷,断言空降兵不可能彻底取代地面部队,更不可能成为陆军的主力部队。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毕竟一种新生事物的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次全球战争爆发后,空降兵迅速的出现在了战场上。当时,空降兵主要就集中在大陆战场,以及欧洲战场上,在太平洋战场上,因为主力是唐帝国海军,而当时帝国海军陆战队里没有空降兵这一编制,更缺乏足够的空运能力,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帝国海军甚至没有几架像样的大型运输机!所以,空降兵在太平洋战场上并没有什么表现,甚至到后来攻打澳洲大陆的时候,都没有动用空降兵。
在战争中首先使用空降兵的就是德国陆军。21年底,为了防止北欧地区落入英国之手,德国出动了三个空降师,迅速的占领了挪威,抢在英国人之前控制了北欧地区,这在后来的战争中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在法国战败之前,挪威的海湾成了德国潜艇前出北大西洋的主要基地。另外,部署在挪威北部机场上的轰炸机成为了绞杀北冰洋航线的主要力量之一。德国海军舰队也多次沿着挪威海岸线进出北海。也正是这次行动使德国陆军更为重视空降兵,加强了对空降兵的建设。早在22年初,德国统帅部就认为可以在短期内战胜法国,然后进攻英国。当时,德国统帅部制订的攻打英国的计划中就准备动用十个空降师,直接由空降师去夺取英国南部地区的某个港口,而不是首先强度英吉利海峡。
有正因为德国空降兵在北欧的突出表现,英国与法国都先后认识到了空降兵的重要性。战前,法国就有两个空降师,在战争期间又扩充了其编制,顶峰时期达到了十个师的规模。英国人则更重视对付空降作战,主要是当时德国进攻英国本土的唯一办法就是动用空降部队,这导致英国将更多的战争资源用于本土防空。在22年底,也就是法国在西线战场上犯了几次严重错误,差点因此而战败的时候,英国政府甚至给南部地区每一个家庭发放了一把步枪,准备用民兵来对付德国的空降兵呢!
相对而言,当时在战场另外一侧的唐帝国与俄罗斯对空降兵的发展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俄罗斯也很重视空降兵的建设,可受制于其有限的航空运输能力,俄军更为重视空降兵在战术层面上的应用,即在战役中,利用空降兵扰乱敌后秩序,破坏敌人的后勤保障线,从而为正面进攻提供协助与支持。唐帝国在发展空降兵方面的投入也相当巨大,当初成立陆军航空兵的时候,就专门成立了一个运输司令部,负责空降兵的投送任务。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帝国陆军已经组建了五个空降师。可与德国人不一样,帝国陆军在使用空降兵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因为当时帝国陆军内部就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对空降兵真实战斗力的置疑也相当严重。更主要的是,战争爆发时,帝国陆军仍然认为坚固的防线是无法突破的,而其主要的战争思想仍然是通过阵地消耗战最终拖垮敌人。而在这套战争思想中,进攻的部分少之又少,空降兵的主要能力就体现在进攻上,因此帝国陆军在应用空降兵的时候就没有德国人那么灵活了。
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短暂的辉煌之后,空降兵在战场上的表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掉转。到23年初,法国恢复了元气,要想在短期内击败法国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当时德国统帅部就提出先干掉意大利,然后将原本部署在南线的几十个师投入到西线战场上去,这样才能解决掉法国。因此,德国陆军在这个时候提出利用空降兵在阿尔卑斯山南部地区发动进攻,夺取南下通道,最终击败意大利。随即,在23年中期,德国陆军发动了代号“高山之鹰”的战役行动,而这次战役最终以惨败告终。参加作战行动的三个空降师损失了六成以上的官兵,另外在意大利空军以及地面高射炮的猛烈拦截下,还有300多架运输机被击落。德军不得不在23年7月的时候放弃了首先击败意大利的想法,从新把重点放到了西线战场上。也正是这场战役,最终让空降兵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受到了置疑。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发生过以空降兵为主里的大规模战役行动。相反,在战术层面上,空降兵的作用凸显了出来。特别是在大陆战场上,俄罗斯,唐帝国,德国的空降兵曾多次以连营级部队为单位,深入敌后地区,打击敌人的后勤补给系统,并且取得了许多战果。通过这几年的磨练,各国陆军也在实战中总结出了使用空降兵的一些要点,同时认清了空降兵的本质。
要想让空降兵在战场上发挥出足够的战斗力,有三点是必须要保证的。一是强大的空运力量,这不仅仅指将空降兵投送到敌人防线后方,还要在接下来的作战行动中用空投的方式为空降兵提供后勤补给。二是要确保制空权,只有在获得了绝对的制空权之后,空降兵才能够顺利出击,如果敌人仍然有空中拦截能力的话,那么在执行空降任务的时候,运输机就很容易遭受惨重的损失。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进行空降作战地区的敌兵力密度不能太大,敌军的战斗力相对薄弱。实战证明,在地面作战中,只装备了轻武器的空降兵根本就不是装甲部队,甚至不是普通步兵的对手,如果敌人的防御密度过大,且拥有不少的装甲力量的话,那么空降部队就是去送死!
弄清楚这一点之后,各国陆军找到了正确使用空降兵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在战争中后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空降战役,大部分的时候,空降兵执行的都是战术层面上的作战任务,并且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
这次,德军出动数个空降师,在两天之内就完成了对亚平宁半岛以及撒丁岛的控制行动。虽然这算不上是一次作战行动,德国空降兵的任务只是去接受意大利军队投降而已。但是,也正是这次行动让世界各国再次提高了对空降兵的重视。可以说,德国空降兵的反应速度,以及迅速的行动,这些都是其他部队所不具备的。而这也正是空降兵最主要的优势,能够以地面部队所无法达到的速度迅速的到达战场,并且控制住局势!
谈仁皓等海军将领绝对是空降作战的门外汉。海军拥有一支陆战队就已经引起陆军的强烈不满了,如果再成立单独的海军空降兵的话,那陆军肯定要闹翻天了。可同样的,德国空降兵的迅速行动也给谈仁皓等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暂且不轮那些陆军将领此时的感受,就谈仁皓等人在当时的感受而言,如果当时有一支帝国空降部队在欧洲战场上活动的话,恐怕就不需要舰队火速出动,前去抢夺马耳他的控制权了吧,甚至不需要出动陆战队,只要英国宣布投降,空降兵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到达英国本土!
第六章 生存妥协
意大利的问题正好反映出了唐帝国,波斯帝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虽然最终矛盾以相互妥协让步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但是正是这次冲突,最终让唐帝国在处理英国投降的问题上更为小心谨慎。到四月十二日的时候,第二特混舰队与第五特混舰队先后返回了直布罗陀要塞,结束了在地中海上的行动。此时,意大利全境已经被同盟国的军队占领,德国控制了亚平宁半岛与撒丁岛,波斯帝国控制了西西里岛,唐帝国则占领了马耳他岛。相对而言,德国占领区的面积最大,唐帝国的占领区面积最小,可是从重要性上而言,马耳他岛是最为关键的,这挡住了德国深入地中海的通道,同时又保证了唐帝国在地中海上的利益。
到此时,谈仁皓也基本上肯定,英国很快就会投降。马耳他岛上的英军不但没有进行有效的抵抗,甚至在意大利军队之前就向陆战第101师投降了。很明显,这些英军是在接到了命令之后才会主动投降的。可接下来好几天,除了不时收到德国空军的飞机出现在地中海上空,偶尔还会有德国的远程侦察机在要塞附近出现之外,谈仁皓就没有收到其他的消息了,海军司令部也没有发来舰队行动的进一步指令,仿佛战争已经结束了一样,根本就不需要舰队去执行作战任务。
实际上,就在谈仁皓焦虑不安的等待着消息的时候,里约热内卢那边的谈判已经接近了尾声。德国空降兵的迅速出击不但让唐帝国震惊不已,同时也刺激了英国人。如果德国空降兵如法炮制,出现在英国本土上空的话,那么英国就将被德国占领,最终成为德国的一部分,而不会再是一个独立的,强大的国家了。在四月六日,也就是在意大利宣布投降后的第三天,英国秘密谈判代表就做出了重大让步,使谈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谈判初期,双方的主要分歧是英国在战后的地位。唐帝国承诺将保证英国的完整性,甚至提出在战后帮助英国恢复经济,重振国力。可英国人开出的条件更高,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要求保留一支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舰队,以此抗衡已经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德国。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唐帝国是不可能接受这一条件的。当初,正是因为英国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导致唐帝国与欧洲列强打了一百多年的海上战争,最终使唐帝国差点崩溃,给了口木崛起的机会,从而导致唐帝国失去了全球霸权。因此,双方就英国应该在战后保留多少军事力量的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谈判进行到中期的时候,唐帝国与英国都做出了让步。唐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