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还没等这支援军走到地方,秦国就向列国发出警告:谁援赵,就打谁!吓得安厘王赶忙派使者追上晋鄙,让魏军在距离邯郸30多里的邺(今河北磁县)待命,作出援救的姿态就行了。这样,两边都不至于得罪。
这时候,秦国特使许绾来到魏国,请魏安厘王去咸阳入朝,尊秦为帝。
安厘王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起了楚怀王——我可不能做那被打狗的肉包子。
见魏王态度犹豫,许绾急得指天发誓道:“大王您要是去了回不来,我割下脑袋来为大王殉葬!”
安厘王这才放了心,准备西去“帝秦”。但大臣魏敬跑来劝阻说:“像臣下我这样卑微的人,如果有人跟我说‘你去险地走一趟,要是最后出不来,我拿一个老鼠脑袋来为你殉葬’,臣是绝对不干的,何况大王乎?对大王而言,许绾的那脑袋,不就是个老鼠脑袋吗?”
这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安厘王立刻打消了入朝秦王的念头。但是,秦之压力,如何消除?赵国求助的道义压力,又如何有个交代?
魏安厘王头痛了几晚上,终于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他派出“客将军”新垣衍,走小道混进围城中的邯郸,通过平原君见到了赵孝成王,给赵国出了个主意:“方今唯秦雄天下,他们不是贪图邯郸,而是意欲为帝。请赵尊秦为帝,秦自然会罢兵而去。”
这个办法,对于绝境中的赵国君臣,不啻是个很大的诱惑。平原君拿不定主意了,陷入犹豫之中。
可巧这时有一个齐国人鲁仲连游历到赵国,被困在了邯郸。他是当时出了名的策士,自小善辩,成人后不喜做官、唯愿远游,到处替人排忧解难。鲁仲连得知魏国有说客来,就求见平原君,要求与新垣衍辩论。
平原君同意,对新垣衍说:“山东有一位鲁仲连先生,今在此,我做绍介,与将军交个朋友吧。”
新垣衍不想多事,推辞道:“我听说过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我不过是给人家做臣子的,负有使命来此,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
平原君不好意思地一笑:“我已经把消息泄露给他了,怎么办?”新垣衍只好答应见面。
刚开始鲁仲连没说话。新垣衍便问道:“观察先生之玉貌,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却为何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呢?”
第十九章东进的节奏骤然加快(5)
鲁仲连说:“那秦国,是弃礼义而崇尚以头颅计战功的国家,对臣子以威权驱使,对人民如对奴隶。它要是称帝,定会把它的暴政加倍施于天下,那么,我鲁仲连愿蹈东海而死,也不愿为秦之民!我来见将军,就是想助赵。”
这段话,为鲁仲连赢得了千古美名。“鲁仲连义不帝秦”,在后世就成了一句成语。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数次在自己的诗中提到他。
在这场千年大辩论中,鲁仲连后发制人,滔滔不绝,最后用了“归谬法”,斥责了“帝秦”的不可行。
辩论最精彩的一段,是在最后。新垣衍说:“先生知道仆人是什么吧?他们十个人跟随一个主人,是他们力不胜人家,还是智不如人家?都不是,是怕人家。”
鲁仲连说:“我的天!你们魏跟秦比,难道就像仆人吗?”
新垣衍说:“是的。”
鲁仲连一声冷笑:“那么,我可以让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酱!”
新垣衍脸色变了,说:“哦,先生之言也太过了吧!先生怎么能办到?”
鲁仲连说:“目前秦是万乘(战车)之国,魏也是万乘之国。都是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而只看秦一战而胜,就要随大流去帝秦,你们这些大臣是怎么长的脑子?秦如果称帝,就一定会换掉诸侯的大臣,去掉旧人,换上他们自己的人。你想,这样魏王还能安然无恙吗?而将军您,还能得到君王的宠信吗?”
辩论至此,新垣衍悚然一惊,不由起身,向鲁仲连拜了两拜说:“起初以为先生不过是个庸人,现在才知道先生乃天下之士也。我这就走,不敢再谈帝秦之事了。”
击退了投降主义逆流,平原君大为高兴,要给鲁仲连官做,鲁仲连再三辞让,不肯接受。平原君就摆下酒宴答谢,趁着酒酣耳热,拿出千金来给鲁仲连做红包。
鲁仲连笑笑说:“天下之士者,就是替别人排忧解难而不取报酬。假如拿报酬,那不成商人了?我不能这么做。”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再露面。
城外的秦军将领听说了这个辩论结果,也颇受震动,下令退军50里,以防不测。赵孝成王自然也就不能接受“帝秦”的建议了。
可是邯郸之围一时还无有尽头,城中缺粮,内乱不止,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
在绝望之中,邯郸军民仍是拼死守城。有官吏之子李谈,招募了3000义士试图突围,在浴血厮杀中全部战死。
平原君为这义举所感,把自己的老婆、二奶、奴婢统统都打发到军队中去,参与守城。平原君深知,如果没有外援,邯郸城陷是早晚的事,于是给自己的小舅子信陵君又写一封求援信。
人一急,话也说得重。他说:“无忌呀,你不念我这姐夫,连你的老姐也不在乎吗?”
信送走后,他又选调死士20名做随从,准备自己突围出城去向楚国求援。在选随从时,数千门客仅选中了19个,还差一个怎么也补不齐。
这时,有一位门客挺身而出,说自己行。这是什么牛人?——读者们大概都能猜得到,这就是毛遂。
毛遂在平原君门下吃白饭三年,谁也不知道他有啥本事,平原君对他的能力也甚为疑惑,但是毛遂说得好:“你得给我机会,有了机会,我就像锥子藏在布囊中,必脱颖而出。”
果然,平原君到了楚国,从日出谈到正晌午,楚考烈王惧怕秦国,就是不答应出兵。最后还是毛遂手按宝剑,连吓唬带激将,说动了楚王出兵。
宅男毛遂就这样,给后世留下了两句不朽的成语——“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颖,锥子尖儿也。
第二十章范雎请罪(1)
在魏国,信陵君收到了告急信,深受触动,说什么也不能第二次做胆小鬼了。他说不动魏王出兵,就精选了门徒数百,出动马车百余乘,要亲自去和秦军拼个死活。
信陵君站在为首的一辆车上,视死如归。在驶出大梁夷门时,忽然想起,要和掌管城门的一位老爷子侯嬴告个别。
此次去邯郸,这城门是回不来了;死之前,先和老头儿说两句闲话吧。
不想,这一闲聊,就聊出了震动天下的一件大事,成就了信陵君的一世英名。
刚搭腔之时,侯老头儿很冷淡,只顾着拿扫帚扫城门口。信陵君失望而去,走出几里地,忽然想想不对:平素与侯嬴还算有交情,今日知我赴死,怎么会是这个态度,老头儿一定有话要对我讲!于是信陵君扭头返回,果然见侯嬴正在城门等着他呢。
老头儿屏去左右,告诉信陵君:你这么去,无异于肉包子打狗。要救赵,就要设法调动晋鄙的那支援军。
可是没有调兵的虎符,谁也不能让晋鄙前进一步。怎么办?
虎符就是虎状铜牌,上有铭文,一分为二。君王持有一半,将帅持有一半。
侯老头儿说:“你可以偷啊!要调动晋鄙的十万大军,就得把大王手里的那一半虎符偷出来,向晋鄙出示,十万大军就乖乖跟你走了!比你眼下这几百人去送死,不是强到天上去了?”
偷虎符,是要掉脑袋的事,而且如何下手呢?
侯嬴说:“我听说大王最宠爱的二奶如姬,还欠着您天大的一个人情呢。当初她老爹被人杀害,她哭诉于大王,却三年都抓不到凶手。后来还是公子您派门客砍下凶手的脑袋,献给了如姬,她愿为公子效死,已非一日了。现在虎符就在大王的卧室内,唯有如姬方能窃出。公子您开口相求,如姬必会从命。”
信陵君一听:不错,完全可行。就独自一人返回城里,找到一个熟识的宫中内侍,托他给如姬传了话,轻轻松松就把虎符给窃了出来。
虎符到手,信陵君再次去和侯老头儿告别。
侯嬴说:“且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公子虽拿到了兵符,但晋鄙不信,或者非要再请示大王,那就全砸了。来,我有个朋友推荐给您,他名叫朱亥,力大无比。验符后,若晋鄙仍不听公子的调遣,就让朱亥击杀之!”
信陵君闻言,不由得落下泪来:“晋鄙毕竟是一位老将军啊,又是无罪之人!”
侯嬴不为所动,只顾带着信陵君去见了朱亥。等说明来意后,朱亥慨然从命:“我不过是个杀猪的,公子看得起我就行!”
告别之际,侯嬴大义凛然,朗声说道:“我本当同行,只是年老不敢涉远,就用魂魄追随公子吧!”说罢,竟然自刎于车前。
战国末期虽多奸邪,但豪侠之士仍比比皆是。侯嬴此举,意在激励信陵君,要义无反顾,不要心存不忍。
却说魏王丢了虎符,三日过后方才察觉,把个王宫翻得鸡飞狗跳也找不到。这才想到,一定是信陵君干的!于是派兵3000,星夜去追信陵君。
这当然为时已晚!信陵君一行早已到了邺下,并向老将军晋鄙出示了虎符。果然不出侯嬴所料,晋鄙起了疑心,不肯交出军权,说要再请示一下魏王。
朱亥厉声喝道:“元帅不肯听从王命,便是反了!”说着,从袖子里抽出一柄铁锤,重有40多斤,对着晋鄙的脑袋就是一击。可怜老将军挨了这一锤,顿时气绝身亡。
随后,信陵君整顿了队伍,遣散了老弱,父子兄弟同在的,只留下一人。如此剩下8万精壮,各个都愿为其效死。
邯郸有救了!信陵君登上战车,身先士卒,带着浩浩荡荡的魏军猛扑秦营。邯郸城里,平原君也打开城门接应,两军合为一处,声势更加浩大。
秦军主帅王龁没有防备,仓促迎战,转眼间就损失了一半人马,只得仓皇逃回汾水大营。
那边楚国也派了春申君黄歇,领兵前来援救。
天下的四位“名公子”,竟然来了三个!秦军的形势陡然逆转,昭襄王见攻下邯郸无望,只得传令解围撤军。
范雎的老友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扎营在邯郸东门,被魏军截断了归路。郑安平想想没法,叹道:“我本就是魏人啊!”便索性投降了魏军。
楚国的援军听说秦军已退,半路就班师回国了。韩国趁这个空当,发兵夺回了上党十七城。秦军长平之战的战果,到此全部丧失。
这是昭襄王的心头之痛。此时距长平大捷,仅仅才过去三年啊。
中国的事情,往往是失败了就一定要进行人事清理,因为总要有个人来负责。
第二十章范雎请罪(2)
在邯郸围困战的后期,秦军面对压力,“多失亡”,也就是逃兵不少,情况很不妙。白起听说后,冷嘲道:“当初大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
昭襄王闻言大怒,强令白起复出带兵,白起还是称病不起,说局面已经这个样子了,还怎么打?我老白,宁死也不做“辱军之将”。
昭襄王心里压抑,又不能说是自己失误,总要处罚一个人来解解气,于是免去了白起“大良造”的官职,降为士兵,令其迁居到阴密(今甘肃灵台西)去守边。但白起这回是真的病了,未能成行,在咸阳滞留了三个月。
这期间“诸侯攻秦益急,秦军数却,(告急)使者日至”,前线简直有崩溃之势。昭襄王更加迁怒于白起,派人强制遣送白起离开咸阳。
昭襄王又与范雎等人谋议,白起被贬出咸阳,心中一定有怨恨,还不如处死算了,省得他破坏大局。于是昭襄王派使者拿了尚方宝剑,在离咸阳10里远的杜邮,追上了白起,传令让白起自尽。
白起纵然是能消灭诸国100多万军队的战神,但现在不过是小兵一名,还能如何?
在伏剑自刎前,他仰天叹道:“我怎么得罪老天了,到了这地步啊?”恍惚了好一会儿,又说:“我是该死。长平之战,赵降卒有数十万人,我使诈将他们全都活埋,这就是足够死的理由啊。”
白起这叫“死非其罪”,秦人都很怜惜他,后来都自发地祭祀他。而山东六国闻之,诸侯皆饮酒相贺。
说来,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白起,还是昭襄王的本家呢,也是嬴姓,他是秦武公的后代,秦武公有个儿子叫赵白,后人就叫了白氏。
无论是昭襄王杀白起,还是白起屠赵人,都是嬴姓后人在兄弟相残。这里边,就潜藏着一个问题:儿子生多了有什么用?可是中国的古人就是想不明白。
白起死了,按说范雎去掉了一个心头大患,可是他也遇到了难缠的问题。前面说郑安平率领两万秦军降了魏,这郑安平怎么能当上将军?还不是范雎推荐的。秦法有规定,某人犯罪,举荐人要连坐,范雎本人连带三族(父、子、孙)都要蹲监狱。
法律无情,范雎也只好向昭襄王请罪。
好在昭襄王对范雎还没有什么想法,反而怕范雎有想法,对他赏赐更多了。可是两年后,又出了问题。
当初范雎顶着“张禄”的名头,之所以能被昭襄王发现,多亏了谒者王稽的引荐。当范雎做了顶级的文臣之后,王稽却仍是宫中的内侍,王稽就偶尔提醒了范雎一下。
范雎当然一点就透,明白自己发迹太快,还是要有一点人脉基础才好,于是向昭襄王提出:“王稽推荐我有功,不应该还是个谒者。”
昭襄王一高兴,就任命王稽为河东太守,三年内不用汇报工作,顺便把郑安平也安排做了将军。
眼下,郑安平叛变的阴影还没散去,王稽在河东太守任上也犯了叛国罪。他与诸侯勾结,事发后被处死。
自此之后,范雎就退出了秦国的政治舞台,结局不详。
史书上对此有各种说法。比较好的一种是:燕国人蔡泽跑来游说范雎,令范雎大彻大悟。蔡泽说的是:“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呀!秦之欲望已达到,先生之声名亦极盛,秦国也就要重新洗牌了。您若是不退隐,也就将是商君、白起的下场!”
范雎大骇,连忙把蔡泽推荐给秦王做了丞相,自己辞了相位,从此托病不出(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还有一种不太好的说法,是说他和王稽一块儿死了,是否是受连累被处死的,不清楚(见云梦秦简《编年纪》)。
邯郸之败引起的人事震荡,这才算告一段落。
看来,君王急于求成、将相不和、首席文臣有私心,都是昭襄王灭赵战略遭受挫败的原因。
世上本没有什么天才,天才不过就是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什么时候天才做不到这两点了,也就成了狂人。
吕不韦是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
大器晚成的昭襄王,虽然在晚年时心急了一点,灭赵没有达到战略目的,但长平大捷毕竟是一个历史转折,预示着统一天下的战争已然开始。
这之后,秦仍在卓有成效地向东扩张。
昭襄王五十一年,秦发兵攻韩,占领了阳城、负黍(今河南登封),斩首4万。
继而又攻赵,占领了20余县,斩首及俘虏9万。
秦的铁甲雄兵,已经越来越逼近中原的核心地带了。
当时,在周王室的附近还有两个微型小国,一个叫西周国,一个叫东周国,他们的君主都是周天子的后裔。
第二十章范雎请罪(3)
其中的西周君比较有手腕,周王室衰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