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门娇宠-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家大爷平时就是个不喜多言的人,孟辛桐的性子就像足了他,可他心里却跟明镜一般,堂弟一家是什么人,什么脾气,他一早就摸得透透的,如果不是为了京都的习俗,让两家面子上都过的去,这次三七出殡绝对不会去找二房,所以前头招呼完了,将那些前来吊唁的人都送走后,他从没想过还能在后头的灵堂里见着二房的人。
  相思着实让他意外了……
  相思也不会上杆子巴结,她悄悄揉了揉膝盖,安静的站在一边等着孟嬷嬷进来,大伯这么说她也就老实听着,起码现在大伯知道二房还有她这一号看似靠谱的人了。
  孟家大爷还有许多事儿要忙,前头念经的老和尚要照应一下,还有老爷子的棺木怎么抬怎么走,就算前段时间反反复复敲定了,这时候临到眼前他是一口气都不敢松,就怕出了纰漏。
  端方见着他爹要走,他做为次孙肯定也不能留,他还要跟着棺木上山呢。只是他临走前走到相思面前,压低了嗓子恶狠狠的道:“你们家是什么人,我早看的明白,你别想骗我的姐妹,早早办完事儿早早回去你们二房,省得碍眼!”
  相思缓缓抬起头,黑溜溜的眼睛就这么充满死寂的盯着他……
  灵堂上到处都是白幡,虽然棺木在前院供人吊唁,可后头这个给女眷吊唁的小灵堂也依旧阴风嗖嗖,让在里头的人格外不舒坦。
  孟端方咽了咽口水,实在是相思的表情太吓人,这丫头本来就长得白净,搭配黑色的刘海,白色的绒花,还有那一身的素孝,再加上空洞洞的眸子,红艳的小嘴唇……这好歹还是白天,要是大黑夜的,孟端方觉着自己恐怕都能被她吓出毛病来。
  “你…… 你别以为这样能吓住我啊!我可是男人,头上带火的,我……我可什么都不怕啊!”孟端方强撑着说了两句,可脚步实在忍不住的往后缩。
  相思依旧那么看着他,而后缓缓露出一丝不明缘由的笑意。
  孟端方嗷嗷一嗓子,还没等孟辛桐与孟尘惜反应过来,这家伙已经恨不得长出八条腿的跑了,这活脱脱就跟被鬼追了似的。
  “他说什么了?”孟辛桐问道。
  相思转过脸,有些难过的说道:“二堂兄说,让我滚回二房去。”
  孟辛桐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相思,竟然疏离少了几分道:“一会儿用膳咱们挨着坐吧。”
  
  ☆、第十一章
  
  没让姑娘们等多久,何氏带着丫头匆匆而来,相思见她眼眶通红,应该是刚刚在外头也哭了几场。
  孟辛桐并不善于安慰母亲,但她很快走了过去伸手扶住了她的胳膊,何氏显然也很受用,她先摸了摸长女的鬓发,又伸手拉过幼女仔细瞧了瞧。
  相思站在对面,心里别扭的很。
  “思姐儿感觉可好些了?”何氏等照顾完女儿才发现侄女也在灵堂上,在她原先的想象里,长子将相思送到厢房,这丫头就应该顺势留下来好好休息,不是她怀疑相思的品行,而是相思年纪太小,家里的长辈又都是那个样子,就算是懂事也抵不住跪灵的苦楚。
  若是她打心底说实话,她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来吃这份苦头,更何况相思与他们到底隔着房呢,又不是老爷子的亲孙女,压根都没见过,这能有什么感情?守到刚刚那会儿就已经不错了,谁知道这时候能见着她。
  相思忙道:“刚刚已经歇过了,比着姐姐妹妹,已经算是躲懒了。”
  何氏见她瘦弱的肩头,还有那苍白的面容,再想起那一家子糟心的亲人,还有她一路过来受的苦楚……当时若不是有人将她救了,还送到定安伯府上,这孩子指不定还能不能活呢!
  话说到这里,那时候何氏还照顾了相思几天,总有点与二房其他人不同的感情。
  “你年纪小,现在硬扛着不说,长大要吃苦的。”何氏声音已经柔了半边,她伸出有些富态带着白玉镯的手腕朝相思招了招道:“过来吧,咱们要送老爷子最后一程。”
  孟尘惜又落了泪,孟辛桐表情也有些落寞。
  相思心沉甸甸的,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她原先只是为了博取大房的好感,起码落个懂事会做人的好名声,但是此时此刻听着何氏带着哭腔这么一说,她居然真的对那个素未谋面的伯爷爷产生了些许哀伤。
  人死如灯灭,她上辈子死的时候,可有人为她落过泪?
  她慢慢走到何氏身边,离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既不让何氏的两个女儿感觉到位置被人抢走了,也不会离得太远让何氏觉着她胆怯不好亲近。
  何氏见状,叹了口气。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生在二房了呢?
  从灵堂走了出去,相思才觉着这真真正正是在办一场丧事,似乎所有人都在哭,到处是纸钱白灯笼,就连大树上都扎了白色的麻布,整个定安伯府上弥漫着浓浓的伤痛。
  相思仔细观察过,这些人不论是奴仆还是老爷子的亲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是装腔作势,所有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悲伤。恐怕也只有二房那一家没心没肺,只顾着自己的人才会把一个生命的流逝当成一个热闹。
  要是大房没有她们二房这样一家子亲戚多好。
  “祖父啊!好走!”
  前头应该是孟霍然高声喊了一嗓子,二门门口所有人都跪了下来,哀乐响起。女人们奴仆们捂着脸,大声的哭了起来。
  相思跪在孟尘惜的旁边,她没有用帕子捂住脸,更没有掏出那块沾满气味的帕子,她只是无声无息的落着泪,自己都觉着莫名其妙。
  上辈子的她,心硬到亲人过世她能坐在正房的榻上大鱼大肉,丈夫去了,她坐在镜子前头贴花黄。所有人都以为她已经没了人性,所有人都指着她的鼻子说她心里住了魔鬼,早就不是人了,他们指责她,痛骂她,可她就是一点儿悲伤都没有。
  她是高兴,真的是欢天喜地,就好像被人关在牢笼里那么多年,终于一朝释放一样。她觉着她自己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也只有那个人会从后头抱住她,担忧她心中滴出血来。他说她不是不悲伤,也不是不会为谁真的落泪,而是那些人不值得,她还是当初那个嫁进陌家,明明心软的要命,却还拼命用张牙舞爪来保护自己的坏丫头。
  可是他害怕,害怕真的有一天,她会忘记自己会痛,会忘记自己其实很脆弱,他想护着她变回曾经那个真正的自己。
  他希望她能够落泪,不是什么伪装,而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哭泣,或悲伤,或高兴。
  “如果我死了,你会伤心么?”
  相思弯下腰,任泪水打湿了裙摆,上辈子她没回答,可是这辈子她有了答案,她是会伤心的,哪怕不是因为他,她也会为了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落下诚心诚意的眼泪。
  这一次的眼泪,不为讨好谁,也不为伪装什么,她只是纯粹的心疼,心疼这些失去亲人的人。
  她是会哭的……
  “祖父……祖父……”孟尘惜几乎在旁边都哭岔了气。
  刚刚在内院的小灵堂里,姑娘们多少哭起来都有些敷衍,可是真正面临了要送走亲近了多年的祖父,所有人都承受不住。何氏与孟辛桐还能克制,可是孟尘惜到底年纪小,身子摇摇晃晃哭得直打嗝,她身边的丫头赶紧扶住她慢慢的拍着。
  张嬷嬷也给相思擦了擦脸,相思抬头,发现张嬷嬷也哭红了眼睛。
  也是,正常人都会受不了的。
  哀乐声越来越远,哭泣的人却越来越多,那种痛像是要凝固了,让人堵得说不出话来。
  “母亲,祖父真的不会回来了么?”孟尘惜等着送殡的队伍走远,她实在忍不住问道。
  何氏的眼泪又掉下来了,她转身抱住女儿,哽咽的说道:“祖父是去天上了,他会看着你们的,只要我们想着他,他就在咱们身边。”
  “那我天天想着他!”孟尘惜打了个嗝,哭着道。
  相思侧过脸,偷偷抹了一把眼泪,却发现自家的祖母早就站了起来,正和三妹妹孟桂芝说着什么,两人嘴角露着笑,似乎悲伤永远都传递不到她们身边。
  再看一圈,相思也没看见母亲关氏,想必又借口生病,最后一程也不来送了。
  “大伯母,节哀啊!”
  相思被人挤了一下,她长姐孟若饴也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眼眶到是红的,只是那假笑……看着都膈应。
  也不想与长姐争什么,相思疲倦的靠在张嬷嬷身上,也不知道是不是今儿好好哭了一场,曾经堵到发慌的心终于舒畅了许多。
  那个人说的对,不是她没心没肝,而是死去的人不对,她何苦为那些人落泪!
  “老爷子已经送走了,一会儿家宴,婶婶咱们过去吧。”何氏强打精神擦了擦眼,礼貌的走到老太太身边,完全无视了孟若饴还有二房这些人脸上的笑容。
  老太太高傲的点点头,转身让孟桂芝扶着往正房去。
  相思走在后面,让张嬷嬷搀着低头不语。
  “等会过去,我让丫头送碗糖盐水来,哭多了身子不舒坦。”
  相思微讶的看着孟辛桐,可孟辛桐一眼都没看她,只是牵着还哭着的妹妹走在相思身边,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句话是说给孟尘惜听的。可相思就是知道,这句话是说给她听的。
  正房有个很大的花厅,平日里只用一半,其余一半用屏风隔断挡着,也只有这个时候,红白喜事才会将花厅敞亮开。
  老太太当仁不让的坐了上首,她也知道男女分桌,她身边坐不了她的宝贝大孙子,就只好退而求其次拉着孟桂芝坐下,似乎在她心里只要是和她大孙子沾边儿的,或是他生母,或是他妹妹那都是她的自己人,至于关氏还有那两个嫡出也不过是家中无用的人罢了。
  何氏看了眼也没多说,她让家里年长的亲戚们都坐在老太太这桌,她是女主人自然也陪着,可其他的女孩子们她都另开了一桌。
  女孩子们这一桌,孟辛桐年纪最长,比她大的都出嫁了,要么没来,要么陪着老太太一桌,那是小媳妇了。所以相思也是沾光,就坐在孟辛桐的左手位置,孟辛桐的右手是孟尘惜。
  等着大家坐定,相思跟前就被丫头放了一盏糖盐水。
  “谢谢大堂姐。”抿了一口,味道出奇的好喝,似乎里头还有陈皮之类的东西。
  这桌上大多都是孟家旁支的小孩子,大家刚刚还不熟悉,就算之前有来哭灵,也是因为血缘远,吊唁一下就去厢房了。这会子坐着没事儿,到有大着胆子的聊了起来。
  “你们听说没有……”坐在孟若饴旁边的一个姑娘突然对着孟辛桐道:“京都令大户家里生了七个小子,终于得了一个姑娘。”
  “又是什么奇闻?”孟辛桐平日对其他人都不怎么说话,这时候接话,怕是交好的朋友或亲戚。
  “可不么……”那姑娘捂着帕子道:“那小姑娘是个庶出的,令大户就想给她娶个好名儿,谁知道啊……那个姑娘的生母左右都不想让嫡母出主意,说是怕嫡母的威风伤了孩子的慧心福缘。结果那妾室给那小姑娘你知道起了什么名儿?”
  周围人都好奇,看着她。
  她爽朗一笑道:“居然叫思思……叫令思思。你们说有趣不?这姨娘怕是个傻的吧……谁家好闺女取个叠字?”
  相思眼皮狠狠抽了一下。
  
  ☆、第十二章
  
  在陈国,女孩子的名字都要往贤良淑德上头靠,像是相思她与长姐那样的名字,虽然代表了母亲与父亲相恋的美好回忆,什么相爱如饮蜜  天边黑压压一片,偶有雷电闪过,乌云凝结出的雨滴顺着屋檐往下落,在青石阶梯上蜿蜒成一条细细的水流,水流默默的流淌着,带着丝丝波纹,最终没入青石板的缝隙里与黑暗的泥土融为一体。
  青石板上突然出现一双墨黑绣着青纹的布靴,靴子在青石板上站了好一会儿,待到鞋面微湿,靴子的主人才快步走到了石阶下。
  “少爷,今儿天气实在不好,您还要出去么?”
  孟霍然身后跟着个小厮,小心的给他披上绒布的披风,披风的领口上绣着压蓝边儿的麒麟纹,挺挺的“捧住”孟霍然消瘦的尖下巴。
  “都是约好了的,总不能爽约,再说他们也要从家里出去,人家都不怕我怕什么?”孟霍然抬头看了看天,刚刚还是大雨,这会子乌云已经薄了,雨势也在慢慢变小。
  “咱们少爷怕什么,就算下了水那也是江中小白龙,不过一点子雨罢了!”孟霍然身后的帘子打开,一个穿着随从服侍的少年狗腿的跑了过来,手里还托着个匣子。
  靴子上绣青纹的男子扶了扶腰间的长刀,白了那随从一眼,暗啐道:“马屁精!”
  “金来、天佑随我去,兴贵留在家里吧。”孟霍然说完就下了阶梯。
  金来立刻从兴贵手里接过伞给孟霍然撑了起来。
  “哎!少爷,小心脚下。”马屁精天佑跟在孟霍然身后,全然不顾半边身子已经沾了雨。
  金来不屑的看了他一眼,又让小厮兴贵给这货加了把伞,主仆三人从青石板路一路往外,听到后院门外才上了马车往城南方向去了。
  福井堂是京都城南一家大约有三百年历史的老私房菜馆儿,这里表面上看起来就如同一套老的古宅院,地处偏僻周围几乎没几家邻居,平日里来往的客人也屈指可数,老宅院门口常常挂着一串儿金铃,这些金铃相互串联都是活扣,且有大有小各不相同。据说这些金铃代表着宅院里可供客人用膳的小院,大的金铃自然是大些的院落,而小的则是偏僻一些面积较小的院落。
  每日都有仆人会早早蹲在福井堂门口,只要门口的金铃没有挂满五个,那就代表还有空位,若是满了,就要蹲守一天等着里头的人将金铃下了,他们好第一时间约下空位。
  传说福井堂在五百年前只是一口甜水井,是个厨子为了自己年老的母亲请人专门在自家的后院里打出来的,可谁知道这井水不但透亮清甜做起菜来也格外美味,慢慢的厨子不再出门做工,而是待在家里开了间膳房,一日日一代代,到了三百年前厨子家已经富裕到可以建立这么大一片的宅院。
  姑且不说这个传说靠不靠谱,但福井堂这个名字也确实让人有所遐想,再加上三百年来哪怕京都曾经有过兵荒马乱的时候,它也依旧屹立不倒静静的等待着这个王朝最尊贵的客人们。
  这是间连皇帝都要预约的私房菜馆儿。
  “可算是来了!”马车堪堪停在小院门口,里头的人就不顾大雨跑了出来。
  孟霍然从容的踩在湿润的石板上,金来立刻就在旁边撑起了伞。
  “晋元瞧着到比往日要憔悴了一些。”孟霍然笑着与庄晋元身后的几位行了一礼道:“大哥、付小将军、谭公子……”
  “你不知道,我都快烦死了,若不是说好出来和你们聊聊天,我爹娘怕是不肯放我出来。”庄晋元两手相贴,广袖垂直潇洒的回了一礼道。
  “外头雨太大了,咱们还是里边儿聊吧。”诚平伯府上的大少爷孟博良上前拉了孟霍然就往里头走。
  一进门,按照往日惯例,孟霍然直接让身边的随从都去了旁边的小厢房,他则径直走到以往他常坐的位置上。
  “哎呀,果然还是这间屋子深得我心啊!”庄晋元一进来就坐在椅子上歪着身子大呼道:“你们不知道,上次我和我爹去了落日院,那地方大归大,可是拘谨的厉害,不好玩儿,一点儿都不好玩。”
  “你这个世子爷当然要去那种高贵的院落,与咱们这些人聚在福井堂最小的院落里,可是委屈了世子爷。”孟博良给孟霍然倒了杯茶,玩笑的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