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馨兰就这样痴痴的,痴痴的,望着门外的瓢泼大雨,静静的伫立着,思念着……。
【……【下册 宫闱沉浮】 第七十二章 微服之旅……】@!!
第120…180章 【下册 宫闱沉浮】 第七十三章 吓煞人香
第七十三章吓煞人香
同样的心情。同样的烟雨蒙蒙,硕海伫立在船头,望着江面上雨点溅起的层层波浪,思绪万千,这一圈圈的水晕,逐层漾开,瞬间便扩散的不知去向。
硕海忽然有种飘忽的感觉,这世间,自己的归宿到底在哪里?如今,连他心中唯一紧系的馨兰都相隔千里,她,还好吗?是否也如我思念她一般的思念我?
“硕公子……硕公子……咱们爷叫您进去呢。”梁九功不阴不阳的声音,不合时宜的扰了硕海的静默,硕海轻轻的摇摇头,将自己的思绪从神游中唤回,转头便回了船舱。
从金陵到福建,这一路,只有康熙兴致盎然,无所畏惧,但硕海和于成龙并不轻松,几人虽是换了便装。可心里仍旧是时刻提心吊胆着皇上,能够平安抵达福建,便是他们几个随从的福分吧。
“皇上,唤臣何事?”硕海扫视了一眼康熙和于成龙,二人正在端着香茗,满脸是笑,看起来十分的悠闲自得。
“嘘……硕爷。”康熙用手指了指船夫,谨慎的道:“小心被他们听了去,忘了咱们之间的称呼了?不要称朕皇上,叫黄老爷……。”
硕海巨汗,自己一边称呼着自己是“朕”,却不要别人称呼他为皇上,硕海不禁嘴角上扬,笑意慢慢的晕在了嘴角边上。
“好,黄老爷,爷,您有何吩咐?”硕海貌似恭敬,心里却在玩味,谁会想到茫茫人海中,与自己擦肩而过的这位老爷,是当今圣上呢。
康熙淡然笑道:“无事,无事,朕,哦,不,老爷我是想让你过来品品这茶,这可是今年的新茶啊。”
“谢老爷。”硕海礼毕。便坐在下首,端起茶先闻了闻,那淡淡的清香顿时扑鼻而来,只这一闻便沁人心脾,清香宜人,喝起来还不鲜爽甘甜。
硕海并未急着品尝,而是端着茶碗,仔细的瞧着,只见那水中徐徐舒展而开的小小叶片,正上下翻飞着,杯中水的颜色很快便被晕成银澄碧绿,清香再次袭人而来。
康熙见硕海望着茶碗出神,得意的笑着,“怎么?硕……公子未品过此茶吗?”
硕海微微一笑,“黄老爷,在下很少留意口中之物,吃饱穿暖不冷不饿就得,还真不记得是否饮过此茶,在下对茶也是毫无研究,这茶……。”
硕海正琢磨着这是什么茶的时候,只见杯中底层翻起一叶尚未泡开的叶片。硕海顿时笑了。
“黄老爷,在下晓得这是什么茶了,平时还真未仔细观察过,瞧它形状卷曲如螺,又清香幽雅,定是碧螺春吧?”
康熙早知道硕海聪明过人,被他猜到也不是什么难事,便“呵呵”一笑,掩盖了自己的小小伎俩,转而黯然的道:“没错,正是碧螺春,这是今年的新茶,可咱们宫……家里却从未给老爷我上过这样的新茶,咱们家的大总管,可真是煞费苦心啊。”
硕海见本是兴高采烈的康熙,忽然面带怒色,一番话又是话中有话,便知宫中内务府有蹊跷,敢情皇上整日喝的都是烂叶子,任谁不气恼?
可眼下不是恼人的时候,还是待收兵回京之后,再去跟内务府理论吧,硕海便莞尔一笑,道:“黄老爷,可知这碧螺春之名的来历?”
果然,此问很是引人注意,康熙也不例外,一听碧螺春茶的名字还有深刻的含义,便好奇的道:“来历?是何来历?硕公子不妨说说。”
一旁沉默不语的于成龙。心知硕海这是在转移皇上的注意力,便笑道:“在下只知,这碧螺春主产于太湖的洞庭山,原本民间最早称之为‘洞庭茶’,后来又有了个俗名,叫做‘吓煞人香’,早在唐末宋初时,便被列为贡茶。”
硕海经典著作之类虽看的不多,但对地方志,传说类总是会被吸引,尤其是国之特色为甚,于成龙的一番碧螺春的由来,他也是早有耳闻,此时,颔首道:“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果树交错种植,根脉相通,令碧螺春茶独具茶香果味,可在下所讲的这来历,源于一段传说。”
“哦?你这儿还有个不为人知的传说呢?快快道来。”康熙一边品着香茗,一边好整以暇的听着硕海讲碧螺春的传说。
硕海并不着急,端起茶细细的品了一口,润了润喉咙。这才神秘的开始道来:“相传在云昔年,太湖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位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深深的相爱着;
某年的早春一日,太湖中突然跃出一条恶龙,蹯踞湖山,强使人们在西洞庭山上为其立庙,且要每年选一少女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应其强暴所求。恶龙扬言要荡平西山,劫走碧螺;
阿祥闻讯,怒火中烧,为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的安全,趁夜潜游至西洞庭,手持渔叉,与恶龙决一死战, 这一战就是七天七夜,双方都已俱负重伤、筋疲力尽,阿祥昏倒在洞庭之滨,乡邻们赶到湖畔,斩除了恶龙,将血泊中的阿祥救回村中;
碧螺姑娘为报答阿祥救命之恩,亲自煎药,照料阿祥,可阿祥的伤势太重,生命垂危;
一天,碧螺寻草药,来到阿祥与恶龙博斗之地,忽然发现那儿长出一株枝繁叶茂的小茶树,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好生培育啊,到清明前后时,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便以口衔茶牙,回家泡给阿祥喝;
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大有起色,阿祥得救,姑娘满心欢喜,便将采摘‘仙茗’之事告知了阿祥,碧螺每日清晨上山,将饱含晶莹lou珠的新茶芽以口衔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以饮阿祥;
二人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可碧螺却因天天衔茶,以至情相报阿祥,渐渐失去了原气,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憔悴而死;
阿祥万万没想到,自己得救,却失去了善良的碧螺姑娘,他悲痛欲绝,将姑娘埋在了洞庭山的茶树之下,以告慰碧螺的芳魂,并把这株奇异的茶树称之为碧螺茶;
从此,阿祥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便有了这后来名贵的碧螺春。”
硕海讲完,端着茶碗,凝视着杯中已完全泡开的碧螺春,他竟被自己所讲的传说给感动了,人世间什么最美?是善良?是真爱?亦或是其他?
康熙蹙眉思索着,片刻后正色道:“人之大善胜于大恶,这是千古不变的事实,作恶多端遗臭万年,仁慈善良流传百世,只可惜那碧螺姑娘,没能和她心爱之人有个善终,不过这碧螺春茶却是茶之极品,‘从来佳茗似佳人’,这话说的一点儿都不假。”
于成龙望着茶碗,沉默不语,此时他在想什么,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人不约而同的再饮了一口茶。
【……【下册 宫闱沉浮】 第七十三章 吓煞人香……】@!!
第120…180章 【下册 宫闱沉浮】 第七十四章 共商大计
第七十四章共商大计
康熙此次出征。真可谓是一路顺畅,从京城出发至金陵,再从金陵至福州,一路无惊无险,即使海上偶遇大雨,却也并未激起难以抵挡的风浪,船行依旧。
这日清早,硕海、康熙等人终于到了福州,休息片刻,便又从福州马不停蹄的前往了金门。
金门位于福建东南海域,与台湾岛隔海峡相望,施琅水师早已从铜山集结于此,只待康熙圣驾到来,便可挥军攻台。
远在福建的水师提督施琅,自接到康熙皇上决定攻打台湾的诏书后,便同姚启圣二人,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器械。历时数月,使原来全无头绪的水师,船坚兵练,此时,已是万事全备,只等令牌令箭。
康熙御驾一到,简单的用了点儿膳食,小憩了一会儿,便连夜急着与施琅和姚启圣商议战事,攻取台湾,康熙已是筹谋已久,此时身临其境,更感觉刻不容缓,。
福建、台湾海峡一带均属ya热带海洋气候,全年降雨多集中于四至八月,台风多生于七、八月,眼下正值八月,用兵是否有利,如何实施战术等等问题,作为旱鸭子的康熙和硕海等人都不是十分了解,好在有施琅和姚启圣二人对此颇通。
大堂上,康熙正襟危坐,硕海与于成龙二人坐在下首,一边饮茶,一边等着施琅和姚启圣前来议事。
片刻后,施琅与姚启圣先后而入。
按说,姚启圣是福建总督。应走在施琅这个水师提督之前的,提督一职是正二品,比总督低一级,可施琅这个水师提督是以钦差身份驻防于此,而且康熙先前已下旨,命姚启圣的人马,统归施琅调遣,姚启圣主要负责后勤储备,所以姚启圣也不敢托大,跟在施琅身后走了进来。
二人行了跪拜礼后,施琅便急忙展开海舆图,要向康熙做战术汇报,康熙一抬头,阻止了施琅,注视着二人,真诚的道:“二位爱卿,辛苦了。”
施琅和姚启圣先是一怔,随后,连忙跪地道:“皇上……。”
话还未讲出,康熙语重心长的道:“快起来,快起来。姚启圣,朕听闻先前你病了,不知现在好些了没?能否参加此次战役?不成的话,就歇歇吧,年纪大了,要格外注意身子才是。”
姚启圣顿时热泪盈眶,自任福建总督这些年来,付出的艰辛自是不少,可所有的付出,能够得到皇上当面如此贴己的关心,足够了。
“皇上,谢皇上体恤,让皇上为臣分心,臣真是万死,臣已无大碍,为大清统一和安定而战,臣万死不辞。”
康熙再次礼让二位大人平身,凝重的道:“朕在京师,几次听闻边疆告急,心急万分,我大清南部边陲防守,有赖二位大人不辞劳苦,尤其是圣公,竟拿家产救国、救民,如今自己却落个一贫如洗,朕真不知该给你个什么赏赐,才能弥补你为我大清所作出的贡献。”
姚启圣以衣袖抹了把眼睛,又要跪拜,康熙连忙阻止。高声道:“姚启圣,从今日起,圣驾前免你跪拜之礼,再跪来跪去的,朕可就生气了。”
姚启圣感激的杵在那儿,一个劲儿的抹眼泪,半晌才哽咽的道:“臣不要任何赏赐,只要我大清能够早日实现一统,就是臣完成了最大的心愿之时,就是给臣最好的赏赐了。”
硕海坐在下首,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不觉中,心里感概万千,这时代的人们,内心是多么的朴实,虽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之事时有发生,可忠心为国者也是不少,他们那份忠君、爱国、惜民之情,真是令人感动,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啊。
硕海不由得起身施礼道:“皇上,臣以为,姚总督和施提督都是赤胆忠心之臣。如此忠臣良将如若不好生佳赏,真是愧对天下臣民,臣建议待攻下台湾之后,将台湾也交与他二人治理,有他二人治理失地,不久的将来,定会是一番新景象,皇上在京师也可高枕无忧。”
于成龙一旁赞赏道:“硕大夫此言极妙,台湾虽是弹丸之地,可却是我大清国土不可割据的一部分,战后在台湾设府是明智之举。而由圣公和施公二位一个驻守福建,一个驻守台湾,再合适不过了。”
“好。”康熙笑着接受,欣慰的道:“这样一来,朕也安心了,那咱们就快快共谋攻取台湾的方略吧。”
施琅、姚启圣二人再次谢恩,便开始向康熙进行汇报,康熙虽为皇上,可却远在京师,对南方水战,远没有施琅和姚启圣熟知,也只好全权任施琅和姚启圣二人着手。
施琅大致介绍了敌我双方的军事情形,又接着汇报了他与姚启圣商讨过的作战方案,与康熙原本定下的方案相同,施琅建议趁郑经死后,他的儿子们相互残杀,争夺政权,全岛兵权已落入他人之手的混乱时期,直取台湾。
硕海仔细的听着施琅的汇报,他虽并未见得将会亲赴战场,可对于收复台湾之战,他是满怀热血的,尤其到了此地之后,眼见姚启圣与施琅的艰苦处境,他为他们而感到光荣。
此次出兵成败,不仅仅是康熙,以及大清国的事儿,他硕海,作为中华男儿,自然要尽保护祖国领土的责任。
康熙、于成龙、硕海等人都在一边听着施琅的计划,一边认真的思索着,如有不周密,或是不正确之处,好再共同斟酌。
施琅言毕,硕海凝眉道:“皇上,台湾正是内乱时期,此时攻台的确是出兵最佳时机。可台湾海域五至八月正值季风时期,东南风及南风正烈,数百里风滔之险,不是件容易的事,万一台湾本土之战稍有不利,中间横着的澎湖便是我全军葬身之地!”
硕海一言,康熙等人都不禁怔住,堂内数双眼睛齐齐的注视着硕海,攻取台湾是康熙已定的国策,且计划已久,如今都已备战在即,忽然面临一个险峻的问题,大家伙都感觉有些措手不及。
【……【下册 宫闱沉浮】 第七十四章 共商大计……】@!!
第120…180章 【下册 宫闱沉浮】 第七十五章 调整战略
第七十五章调整战略
硕海所言没错。水战之凶险远胜陆战,战略部署必须是经过周密计划,想要百战百胜,必须有个万全之策,不容一丁点儿的疏忽,否则,兵出之后再想挽回,可就难上加难了。
康熙此时反倒镇静极了,遇到问题就得解决问题,好在眼下还没出兵,来得及重新调整战略。
施琅和姚启圣却吓的不轻,平心而论,这位公子之言虽可辩驳,但不为是一语指出战略方案中存在的漏洞,臊的两位身经百战的老者,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二人后背冷汗唰唰直冒。
康熙并未有怪罪施琅和姚启圣二人之意,他们是主战派,虽作战方案欠缺周密,却也不是诚心,或许是他们攻台心切。急攻进取造成的吧。
康熙饮了口茶,平静的道:“硕爱卿所言极是,海上波涛汹涌,又逢季风时期,攻打台湾,咱们是打上门来的,即便对方兵力再是不足,内政再多混乱,可敌军毕竟是在自己家门口应战,更不会因内乱而无动于衷,反击是肯定的;
倘若敌军防范布置周密,且战略、兵力在我军之上,那我军可就不一定有把握必胜,到时假如兵败,隔着澎湖,回来都是个问题,几位爱卿,你们都有何高见,不妨都说说,硕爱卿,你既然能一语道破玄机,想必心中已经有了好主意了吧?说说看。”
战争,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兴亡,更关系着无数人的生命,这会儿,没人再谦虚,也不是谦虚的时候。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沦为弱者,更不希望自己的同袍沦为败寇、草芥,任人宰割,硕海、于成龙、施琅、姚启圣纷纷苦思冥想起来。
虽说不谦虚,但不能不谨慎,不能信口开河瞎支招,那局面将会更混乱。
硕海思索着回道:“回皇上,臣以为,我们暂且可以不必管台湾本土形势如何,我军先攻下澎湖,台湾必会不战而乱,到时是攻打,还是招抚,都好说,或许,台湾会迫于我军压力,不战而归降也有可能,且眼下夏季正是南风,攻打澎湖天时、地利、人和均为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