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植已经跪在地上小半个时辰了,听着朱元璋的训斥,他不敢搭话,只等着他把话骂完。
边走朱元璋边道:“年年看你上报辽东政绩,原来搞了这半天,全靠商人们给你撑腰,全靠表面文章取悦朕。如果不是锦衣卫及时将你地所作所为通报上来,朕差点就被你蒙蔽了,以为你还是朕忠心体国的儿子。谁知道你已经成为沽名钓誉,旁门左道之徒。”
朱植抬头道:“父皇……”
朱元璋不等他说话,突然站住,把书案尚一封褶子扔到地上:“你自己看看,这就是你做的事。”朱植拿起褶子看了两眼,是锦衣卫关于高丽事件地报告,竟然连李成桂给他送的礼物一事也记录在案。
朱元璋道:“是谁给了你胆子?让你这么做?平日觉得你挺老实地,担着个义王的名头。谁知道你背着朝廷做出这样的大事来。对于李朝,连朝廷还没有定论,你就敢把王路朝扶植起来与李朝对抗。你到底安地什么心,说啊?”
朱植嘴里嚅嚅着:“那李成桂,既表示臣服我朝,却在我辽东与海西开战之时,仍然与敌沟通,交易战略物资。王路朝本高丽前王的王子,来辽东投靠于儿臣。儿臣才想着用王路朝来制约李成桂。”
朱元璋道:“巧言令色,你这么做还把朕,把朝廷执于何地?你这是僭越,你那点私心以为瞒得了谁?李成桂与你四哥交好,你与四哥不对付,所以就和李成桂不对付,你以为朕老了,看不到你心中的花花肠子?”
朱植心想,对于王路朝的使用,只有杨荣、铁铉和自己商量过,除非这两人里有锦衣卫的探子。见自己的私心朱元璋已经洞悉,朱植知道再也不好隐瞒,既然如此不如就承认了错误。于是硬着头皮道:“父皇明鉴千里,是的,儿臣承认,儿臣有私心。四哥与李朝暗通款里,李朝在辽东项背,于辽东军事策略暗中作梗,儿臣的确觉得如鲠在喉。所以才想到给他们一点教训,让他们老实点。儿臣对此不敢隐瞒”
朱元璋停住脚步,狠狠地盯着朱植,道:“你终于肯承认了吗?私心,私心,你何曾有过天下和朝廷。枉朕白疼你一回。”说着朱元璋一屁股坐在龙椅之上,朱植承认自己的私心反而让朱元璋感到好受些。
朱植稍微抬头瞥了瞥朱元璋的脸色,赶忙道:“父皇,如果是这两件事,请容儿臣细细禀告。父皇是否记得,第一次问儿臣辽东政事。儿臣就说过,未听说过人有不重利者,鞑子化外之人,不懂道理,只重利益。中原江山吸引他们的就是花花世界,我以利诱之,只需商人若干,如果可以达到边疆安宁的目的,不比兴刀兵,费钱粮来得便宜。
在辽东这几年,儿臣就是按照当初这样的计较实行的,这几年给鞑子卖的货里多位奢侈品,江南的茶叶,南洋的琉璃,还有辽东的铁器。而食盐、粮食还有药物都严格控制量,仅仅只够鞑子的基本使用。
父皇,这些年,辽东军的战马五成都是通过这样的贸易换来,我们从鞑子手里换来了马匹、牛羊,这些无一不是我朝需要的战略商品。现在每年辽东对鞑子的贸易量都是顺差,拿去年来看,辽东卖过去商品价值三十余万两,可他们卖过来的只不过二十余万两。长此以往,过得三五年,草原上就没有可以跟我们交换的东西了。
到时候,迫于无奈,他们只有继续来抢,而被汉人风物侵蚀之下,北元军力自然受到损耗。我朝只要双管齐下从北平辽东两路进兵,平定北元指日可待。”
身为开国之君,朱元璋自然不会被怒火冲昏了头脑,对于朱植的解释,他自然能够明白,道:“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治理国家不能仅仅凭着这些商人,商人始终是唯利是图,最终还是要行王道。”
朱植见朱元璋有些回心转意,连忙道:“父皇,儿臣时刻不忘您的教导,天下以民为本,我朝政策又以农为本。可是辽东苦寒,每亩土地出产不高,纵使收税,也收不上多少粮食。所以既然父皇免了辽东三年钱粮,儿臣也干脆免去辽东农税。但能支撑着儿臣做出这样决定的正是辽东的商业发达,如今每年辽东商税就达二十万两,这二十万两加上盐税已经基本上可以平衡辽东的开支。儿臣已经琢磨着如何彻底免去辽东农税,让农民彻底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一旦辽东可以不收农税,必然又能吸引天下移民,只有辽东民口增加才能实现永固辽东的战略。”
朱元璋一惊,免农税?作为农民出身的他,思想中只知道农民纳税天经地义;但他也知道为了纳税前元的百姓是如何遭难。他又何尝不想将农税免除,而且也把税率调整到最低。只是大明整个国家的商税才收不到四百万两,不依靠农业,根本无法支撑国家开支。只是重商又与儒家上千年治国经验相违背,朱元璋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
第二十八章 应天风暴(6)
整整一个下午,从李朝到商业,从军事到吏治,朱植试图说服朱元璋明白自己的一些见解。朱元璋却十分惊讶于朱植那些看起来荒谬,细听之下又十分有道理的点子。
比如朱植说可以利用民众参政,克服官吏们的贪污。朱植说,既然赋税取之于民,必然应该用之于民,那么由民来监督赋税的使用是再好不过的了。为官者为什么敢贪是因为他们只有上级部门对其监督,就如布政司对户部,假如贪官将上级买通了呢?一条线式的官僚制度,让这种买通上下的成本相对很低。但如果这些参政监督之民来自各乡各里,背景不同,品格不同,官员可能将他们全数收买吗,只要有一个人秉公监督,贪官就不可能放肆大胆地去做。
朱植最后说:“自古以来,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可从古到今,天下最纯朴的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父皇教导我们以民为本,儿臣只是将这样的教导落到实处。”
这是朱元璋从没听过的新鲜想法,为了对付官员贪污,老朱可算殚精竭虑,剥皮塞草,可无论怎么杀总是杀不干净。洪武十八年郭恒案发,一个户部侍郎贪了七百万石已经够触目惊心了。去年又发了一个广东盐税课司的贪污案,数额达二十万两银钞。在他心目中官员应该是百姓的公仆,但公仆的道德却应该从他们受到地儒家教育做保障。朱植所说,人的道德无法通过自律形成。朱元璋很想反驳。但贪污历历在目,那些贪官为官之初谁不是通过严格的考试,拥有清白的身家?
朱植地办法未尝不是个办法,只是真让那些百姓来监督官员。朝廷的威严何在?假如那些百姓都是刁民,利用这样的权力起了异心呢?朱元璋想不明白这个,只能先让朱植退下,他的事等到庭议上再定夺。电脑小说站http://wwP。z…z…z…c…n。c…o…m更新最快。
朱植从宫中出来。背上地衣衫已经尽数湿透,一阵风吹过,朱植打了个哆嗦。小陈子见他失魂落魄的样子,连忙将他扶着,朱植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小陈子道:“是不是去看看韩妃娘娘?还有太孙那边?”
朱植这才醒悟,点点头,移步到母妃的寝宫拜见韩妃,白术和朱植一起进宫,先带着三个孩子到韩妃哪里。朱植进屋。韩妃正逗着三个孙孙玩。四年了,母子相见自然又是一番唏嘘,韩妃抬头见到朱植。眼泪便立刻如断了线的珍珠一般往下掉。朱植百般安慰下,韩妃才止住伤心。
韩妃问刚才见朱元璋的情况。朱植支吾着说没事。韩妃道:“别跟娘装了,这些天你父皇因为你的事脾气大得很,有小半个月没到娘这来了。”
朱植道:“儿不孝。这么大了还让母妃担忧。”
韩妃道:“再大,在娘这里还是孩子,在父皇那也一样,所以你别拧着性子来,跟你父皇说句软话就行。”
朱植低头道:“是,劳母妃挂心。”
又盘垣了一会,朱植和白术起身告辞,韩妃把白术还有三个孩子留下陪她。朱植从后宫出来,转向东宫去给皇太孙请安。没想到的是,朱允竟然以身体不适拒绝了朱植的求见。
朱植在京城的府第早就被朝廷收回,他和众多藩王一样住在驿馆之中,身边除了幕僚之外只留了十个侍卫。回到驿馆,朱植将面圣的经过跟杨荣复述一遍。杨荣听了之后也觉得问题不大,只是对于太孙地举动两人也商量不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一件让朱植大吃一惊的事情发生了。兵部侍郎高巍突然上疏,弹劾朱植四大罪状:重商轻农,有违国本;穷兵黩武,徒耗钱粮;通商北元,助纣为虐;结交高丽,僭越犯上。
此疏一出朝野哗然,因为这两年,辽王功劳最盛,拓地千里,平复海西,剿灭海寇。这些都是明摆着的,高巍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弹劾朱植。不知道什么人还把朱植求见太孙被拒地消息放了出来。一时朝野议论纷纷,特别在大部分不知道朱植在宫中与朱元璋奏对的官员中产生很大地反响。
堑淖嫦戎圃炝肆教咨璞福惶孜颐且丫昧思赴偻蚰辏硪惶拙鸵恢薄多半也是太子党的人,在这个时候上疏弹劾不就是想落井下石吗?要来的都来吧。
看着朱植颓废地样子,杨荣突然道:“殿下,是不是忘记了去拜见泰山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朱植连忙带上小陈子就要出去。
正当两人快走到门口之时,驿馆外面一阵嘈杂。只见周王、代王、肃王等三人快步走向门口,并不理一旁的朱植。
突然,驿馆门口传来一个洪钟般的声音:“五弟、十三弟、十四弟,你们都来啦,呵呵,为兄姗姗来迟实在不好意思。”朱植和小陈子对望一眼,燕王朱棣来鸟。
朱植刚想回避,朱棣离远了叫道:“那个不是十五弟吗?”
朱植苦笑着摇摇头,转身朝朱棣迎了过去,边走还边装着十分热情:“哟,四哥来了,应天一别一晃就是四年,别来无恙乎……”
两人各自紧上几步,在驿馆院子当中撞在一起,朱棣毫不犹豫的就是一个熊抱。这次朱植臂上也加了几成力度,和朱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朱棣刚要说些什么,朱植已经抢先说话:“还没感谢夏天四哥送的大礼。”
朱棣有些突兀,未等他反应过来,朱植又轻声道:“我的好四哥,让你那头秃驴别费劲了,想整死我没那么容易。”
朱棣原本上来就想对朱植奚落一番,没想到朱植根本不给他机会,朱棣脸色一沉:“小子,别得意,有你的好果子吃。”
“四哥的果子小弟怎敢不吃,只是大家兄弟四哥何必咄咄逼人。”朱植笑嘻嘻道,突然声音降得很低,“牛比你把我整死,整不死我你自己小心,哈哈……”说完大笑着放开朱棣,头也不回走出门去。临出门,瞥了一眼跪在一旁的道衍和尚,那双三角眼仍然滴溜乱转。
四年了,应天城外那一箭之仇今日终于得报,朱植的心情无比畅快,在京期间的郁闷心情仿佛一扫而光。朱植翻身上马,一夹马肚子箭一般冲上应天的街道。
PS:不好意思今天码得少点,因为要陪太太出去逛逛,五一这么些天了也给骑兵放一天假吧。
第二十九章 根本之争(1)
“泰山大人,本该把儿、烨儿带来,只是母妃把他们留在了宫里。”朱植恭敬地对郭英道。
郭英脸膛红润,中气十足:“呵呵,不打紧,韩妃娘娘自然十分疼爱孩子了,在宫里老夫自然放心。”
朱植从怀中掏出两封书信道:“这是秀儿和建直的家书,请泰山大人过目。”
郭英拿过书信并不看,轻轻地放在桌子上,道:“铭儿这两年跟着殿下,这小子有长进吗?”
朱植道:“建直办事沉稳,为人谦逊,的确是个好帮手。”
郭英道:“殿下,正因为铭儿和您有着这样一层关系,才应该严加管束,不能让这孩子放任自流。”
朱植道:“这个本王自然省得,只是建直做事的确让人放心,而且身上也没有纨绔子弟的习气。”
郭英点点头,示意一旁服侍的人都下去。见左右无人,他凑上身子对朱植道:“高巍是燕王的人,从现在局势看,殿下应该无恙。”
朱植心里并不惊讶,早有思想准备朱棣看来是下定决心搞倒自己。朱植道:“不知朝中风向又如何?”
郭英道:“皇上那边以老夫之间自然还是信任殿下的,最不明了的是皇太孙的立场,前日,太孙以病拒见殿下,似乎做出了一个姿态,疏远殿下。”
朱植无奈道:“难道他也要落井下石了?”
郭英道:“殿下莫着急,以老夫看来。如今对太孙最大的威胁地依然是燕王。太子给太孙安排的人不可能劝谏太孙对殿下下手。这个时候更应该保住殿下,所以老夫以为,燕王用事越急,殿下越没有事。”
朱植道:“那太孙那种做法又如何解释?连勉仁都看不透。着实让人着急。”
郭英道:“且宽心,前日入宫,殿下虽遭皇上训斥,但只打雷不下雨。一没下狱,二没夺爵,说明皇上仍没有想拿下殿下的意思。却不知殿下有何安排。”
朱植道:“能有什么安排,这是在京城里,我有意疏远杨大人,练大人他们,也没有跟他们取得联系。”
郭英道:“杨大人跟老夫还有些交情,老夫秘密派人去找杨大人拿个主意,到时候回报殿下。3…Z中文网;电脑站www;z…z…z…c…n.c…o…m更新最快。只是朝中有人助力,殿下也要有所表示。不知道这次殿下准备了什么厚礼?”
朱值道:“泰山大人,这次可能要委屈儿和烨儿了,我准备把他们俩留在宫里。让母妃教他们读书写字。另外这次我还带来十艘战舰准备作为寿礼敬献给父皇。”
郭英点点头道:“如此安排甚好,儿、烨儿放在京城。殿下请放心,老夫拼着性命也会保护两个外孙周全。”
刑部尚书杨靖的眉头拧成一股绳,他正奉命进宫参加关于高巍弹劾辽王奏章地庭议。他猜不出圣意如何。皇太孙又不知道为什么摆出一副不理睬的样子,难道他真的放任辽王被整倒吗?不行,不能让辽王倒了,这是惟一掣肘燕王的人,就算黄子澄无动于衷,自己也要在金殿之上力挽狂澜。
官轿突然停了下来,前头传来一阵熙攘。轿旁有随从道:“大人,前方有民拦轿叫冤。”
“小民,辽东商人赵正雄……辽东商人李大椿特来自首。”两名衣着朴实地大汉跪在地上,腰却挺得板直,为首一人双手将一张纸举过头顶。
杨靖心中一凛,辽东两个字格外显眼,杨靖是什么样的人,立刻意识到眼前两人的重要性。杨靖问道:“汝等二人自首什么?”
赵正雄道:“回大人,我们二人瞒着官府与北元鞑子做买卖,如今想来实在对不起朝廷,对不起祖宗,于是就来京城自首。”
杨靖连忙拿过二人的纸张迅速浏览完,原来是一份自述状。他把状子塞到怀中,吩咐手下,将此二人收押刑部牢房。朱植命运的庭议正在进行中。
兵部尚书茹侃侃而道:“免除农税?简直是祸国殃民的乱言,臣理解的殿下所谓免除农税,就是以兴商业为立国基础。但这样必然以放纵商人们唯利是图为代价,才能达到免农税的目的,商人凡事必先言利,而民从商则易争,祸乱之始也。故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所以皇上定下大明以农为本的国策,就是以农之质朴以定国之根本。纵然商者可以利富国,终非长久之计。二世三世则乱。”
对于朱植地口诛笔伐已经不仅仅限于简单的罪名争论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