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必然就如两条线,它们的交叉点就是新生一代密码的心脏。若能从密码的史林中理出这两条线,对我们今天破译就能提供帮助。
他这样叙述着,一边用手指点着墙上的如蚁数群,指头有节有奏地停停跳跳,仿佛穿行于一群心脏间。
说真的,我对他说的两条线感到非常惊奇。我知道,从理论上说,这两条线肯定是存在的,可实际上又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人能看到——拉出这两条线,企图去拉动这两条线的人,最终必将被这两条线死死缠住、勒死。
……
是的,我会解释的。我问你,靠近一只火炉你会有什么感觉?
对,你会觉得发热,烫,然后你就不敢靠近,要保持一定距离,免得被烫伤了是不?靠近一个人也是这样的,你多多少少会受其影响,多少的程度取决于那个人本身的魅力、质量和能量。再说——我可以绝对地说,混迹于密码界的人,无论是制密者(又称造密者)还是破译者,都是人之精英,魅力无穷,心灵深邃如黑洞。他们中任何一人对别人都有强大的影响力,当你步入密码的史林中,就如同步入了处处设有陷阱的密林,每迈入一步都可能使你跌入陷阱,不能自拔。所以,制密者或破译者一般是不敢挨近密码史的,因为那史林中的任何一颗心灵,任何一个思想,都会如磁石一般将你吸住,并化掉。当你心灵已被史林中的某颗心灵吸住、同化,那么你在密码界便一文不值,因为密码的史林中不允许出现两颗相似的心灵,以免破一反三。相似的心灵,在密码界是一堆垃圾,密码就是这么无情,这么神秘。
好了,现在你该明白我当时的震惊了,容金珍在求索那两条线,其实是犯了破译的一大禁忌。我不知道他这是由于无知,还是明知的偏行,从他给我的第一个震惊看,我更相信他是明知的偏行,是有意的冒犯。他能将一部密码史呈表状张挂出来,这已隐隐暗示出他绝非等闲之辈。这样一个人的冒犯举动,就很可能不是由于愚昧和鲁莽,而是出于勇气和实力。所以,听了他的两条线之理论后,我没有理所应该地去驳斥他,而是默默地生出了几分敬佩,且隐隐嫉恨,因为他显然站到我前面去了。
当时他到破译处还没半年。
但同时我又替他担心,好像他大难临头似的。事实上谁都知道,现在你也该知道,容金珍想拉出两条线,就意味着他要将盘踞于密码史林中的每一颗心灵,即将构成线的无数个点都一一劈开,作细致入微的研究、触摸。而这些心灵、这些点,哪一颗——每一颗,都是魔力无穷的,都有可能变成一只力大无比的手,将他牢牢抓住,捏于掌心中,使他成为一堆垃圾。所以,多少年来,破译界在破译方式上已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抛开历史!尽管谁都知道,那里面——历史的里面——很可能潜伏着种种契机和暗示,能使你受到启悟。但进去出不来的恐惧,堵死了你进去的愿望,从而覆盖了那内里的一切。
完全可以这么说,在众多史林中密码史无疑是最沉默、最冷清的,那里面无人问津,那里面无人敢问津!破译家的悲哀正是因此而生,他们失去了历史这面镜子,失去了从同仁成果中吸取养料的天律。他们的事业是那么艰难深奥,而他们的心灵又是那么孤独无伴,前辈之身躯难以成为他们高站的台阶,却常常变成一道紧闭的门,吃人的陷阱,迫使他们绕道而行,另辟蹊径。依我看,世上没有哪项事业需要像密码一样割裂历史,反叛历史。历史成了后来者的包袱和困难,这是多么残酷,多么无情。所以,葬送于密码界的天才往往是科学界最多的,葬送率之高令人扼腕悲号啊!
……
好的,我简单介绍一下。一般讲,破译的惯用方式是一种就事论事的方式,先是情报人员给你收集相应素材,然后你依据素材作种种猜想,那感觉就像用无数把钥匙去开启无数扇门,门和钥匙都是你自己设计和打造的,其无数的限度既取决于素材的多少,又取决于你对密码的敏觉度。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原始而笨拙的方法,却也是最安全、最保险、最有效的,尤其是对破译高级密码,其成功率一直居于其他方法之上,所以才得以沿袭至今。
但容金珍,你知道,他已从这世袭的方法中滑出去,胆大包天地闯入禁区,将破译之手伸入史林,搭在前辈肩膀上,其结果我刚才说过,是危险的,可怕的。当然,如果成功,即如果进去后他的心灵没给前辈吃掉,那绝对是了不起的,那样起码可以极大地缩小搜索的范围。比如说如果我们面前有一万条小公式岔路,那他很可能只剩下一半乃至更少,少的程度取决于他成功的大小,取决于他对两条线把握的力度和深度。不过,说实话,这种成功率极低,以致尝试者极少,成功者更是寥若晨星。在破译界,只有两种人敢冒如此大险,一种是真正的天才、大天才,一种是疯子。疯子无所畏惧,因为他们不知什么叫可怕;天才也是无所畏惧,因为他们有一口上好的牙和一颗坚硬的心,一切可怕都会被他们锋利的牙咬掉,或被坚硬的心弹开。
说真的,当时我不能肯定容金珍到底是天才还是疯子,但有一点我已肯定,就是:容金珍今后不论是辉煌还是废弃,不论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还是悲剧,我都不会吃惊。所以,他后来一声不响地破译紫密后,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只是替他舒了口气,同时我灵魂的双脚乖乖地跪倒在了他脚下。
再说,当容金珍破译紫密后,我们发现希伊斯给这边提供的破译紫密的思路完全是错误的。这就是说,幸亏当时紫密破译小组鬼鬼地把容金珍排斥在外,否则谁知道他会不会误入歧途而无缘破译紫密呢?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说不清楚,本来把他排斥在外是对他很不公平的,但结果却成全了他,有点塞翁失马的意思。至于希伊斯提供的思路为什么是错误的,这应该说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有意的,他存心想害我们,再一个是无意的,是他本身在破译中犯了这样的错误。从当时的情况看,后一种可能性更大,因为他开始就表示过,紫密是不可破译的——(未完待续)
破译紫密啊!
是容金珍啊!
不用说,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个神秘的年轻人理所当然地开始大把大把收获了,尽管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孤僻,孤僻地生活,孤僻地工作;还是手不释卷,跟人下棋,替人圆梦,寡言寡语,不冷不热,荣辱不惊——凡此种种,他全都不变样地保留了下来。但人们的认识却已变地为天,人们相信,这就是他的神秘,他的魅力,他的运气。在701,没有一个男人或女人不认识他,不尊敬他,因为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甚至连每一条狗都认识他。大家知道,天上的星星会坠落,而他这颗星星却永远不会,因为他获得的荣誉是任何一个人一辈子都享用不尽的。一个秋天接着一个秋天,人们眼见他步步高升:组长、副科长、科长、副处长……他总是一贯地宁静地接受着一切,既不因此狂妄,也不因此谦卑,一切感觉就如水消失在水中。人们的感觉也是如此,羡慕而不妒忌,感叹而不丧气。因为,人们已自觉地将他独立出来,承认他是特殊的,不可攀比的。10年后(1966年),当他以别人一半甚至更少的时间轻巧地坐上破译处长的位置时,人们似乎早料到会这样,因而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感觉。人们甚至还满有把握地认为,总有一天,701会成为容金珍的天下,局长的头衔正在他以后一个必然中的偶然时间里等待着这个沉默的年轻人。
也许,人们的想法或愿望是容易变成事实的,因为在701,在这个特别的神秘的机构里,几乎所有领导都不容置疑地将由那些业务尖子担任,何况容金珍礁石一般沉默而冷峻的性格,似乎也非常适合做一个秘密组织的头脑。
然而,在1969年年底的几天时间里,发生了一件至今也许仍有不少人记得的事情,叙述这件事的前后经过,便有了第四篇的故事。
·21·
第四篇 再转
一
事情的起头是黑密研究会。
黑密,顾名思义,是紫密的姊妹密码,但比紫密更为先进、高级,正如黑色要比紫色更为沉重、深刻。三年前——容金珍永远记得这个恐怖的日子,是1966年9月1日(即回N大学救容先生前不久),黑密的足迹第一次鬼祟地闪现在紫密领域里。就像鸟儿从一丝风中悟会到大雪即将封山一样,容金珍从黑密吐露的第一道蛛丝中,就预感到自己攻克的山头有被覆没的危险。
以后的事实果然如此,黑密的足迹不断在紫密的山头上蔓延、扩张,就如黑暗的光芒不断涌入没落的日光里,直至日光彻底没落。从此,对701来说,10年前那种黑暗岁月又重现了,人们把企求光明的愿望不由分说地寄托在容金珍这颗巨大的明星上。三年来,他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地索求着光明,而光明却总是躲在黑暗中,远在山岭的另一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701和总部联合召开了黑密研究会——一个默默无闻而隆重的会议。
会议在总部召开。
像众多总部一样,701的总部在首都北京,从A市出发,走铁路需要三天两夜。飞机也是有的,但飞机不能坐,因为飞机总使人想到劫机犯。如果说现实中飞机被劫持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倘若飞机上加进一个701破译处的人员,那么它被劫持的可能就会增大十倍,甚至百倍。而如果这个人是破译过紫密如今又在破译黑密的容金珍,那么这可能性就会无限地增大。甚至可以说,只要X国的情报部门知道某架飞机上有容金珍,那这架飞机最好不要上天。因为机上极可能已经潜有X国的特工,他们焦急地等着你起飞,好实施他们的疯狂而无耻的行动。这不是说笑的,而是有前车之鉴的。701人都知道,1958年春天,也就是容金珍破译紫密后不久,Y国破译部门的一位小字号人物就这样被X国的特工劫走,郑瘸子在那里取经期间,还跟此人一起吃过两次饭,当然认识。但现在谁知道那人在哪里,是死是活?这也是破译职业残酷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地上跑的火车或汽车要牢靠和安全得多,即使有个三长两短,还有补救措施,有后路,不会眼巴巴看着人被劫走的。这么长的路途,坐汽车肯定吃不消,所以容金珍此行乘火车是别无选择的。因为身份特殊,又随身携带密件,规定是可以坐软卧的,只是临时搭乘的那次火车的软卧铺位在始发站就被一拨警界官员包揽一空。这种事情极少见,容金珍碰上了,似乎不是个好兆头。
有一位随行者,是个满脸严肃的人,高个,黑脸,大嘴,三角眼,下巴上留着寸长的胡子,胡子倔强地倒立着,猪鬃一般,坚硬的感觉使人想到钢丝。钢丝这么密集地倒插在一起,就有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所以,说此人脸上布满杀气,有一副凶相,这话是一点不为过的。事实上,在701,这个严肃的人从来是作为一种力量而存在,并且为人们谈论的——和容金珍作为一种智慧的存在并谈论不一样。他还有一个别人没有的荣幸,就是701的几位首长外出总喜欢带着他,正因为这样,701人都喊他叫瓦西里。瓦西里是列宁的警卫,《列宁在一九一八》电影里的。他是701的瓦西里。
在人们印象中,瓦西里仿佛总是穿着时髦的大风衣,两只手斜插风衣口袋,走路大步流星,风风火火,威风凛凛,固然有一种保镖的派头。701的年轻人没有一个不对他怀有羡慕和崇敬之情的,他们时常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谈论他,谈论他神气十足的派头,谈论他可能有的某种英勇业绩。甚至连两只风衣口袋,也被他们谈论得神神秘秘的,说他右边口袋里藏的是一把德国造的B7小手枪,随时都可能拔出来,拔出来打什么中什么,百发百中;而左边口袋里则揣着一本由总部首长——一位著名的将军——亲笔签发的特别证件,拿出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天皇老子也休想阻拦。
有人说,他左手腋下还有一把手枪。但是说真的,没有人见过。没人见过也不能肯定没有,因为谁能看到他腋下?即使看到了——真的没有,年轻人依然不会服输,还会振振有词地告诉你:那只是在外出执行任务时才带的。
当然,这很可能。
对于一个保镖式的人物来说,身上多一把枪,多一种秘密的武器,就如容金珍身上多一枝笔,多一册书,简直没什么可奇怪的,太正常了,就像人们工作需要吃饭一样正常。
尽管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随行,但容金珍却并没有因此感到应该的胆大和安全,火车刚刚启动,他便陷入了莫名的不安中,老是有感到被人家窥视的慌张、别扭,好像众人的眼都在看他,好像他没穿衣服(所以别人要看他),浑身都有种暴露的难堪,紧张,不安全,不自在。他不知自己是怎么了,更不知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安静。其实,有这种不祥之感正是因于他太在乎自身,太明白此行的特别——
【郑局长访谈实录】
我说过的,Y国的那个被X国特工从飞机上劫走的人只是个小字号人物,跟容金珍比简直有天地之别。不是我们神经过敏,也不是容金珍自己吓自己,当时他出门的风险确实是存在的。有一点开始我们一直感到奇怪,就是容金珍破译紫密后,尽管是悄悄的,事后又一再保密,可X国还是知道了。当然,就破译紫密之事,他们迟早要知道的,很多事情都会反应出来的,除非我们不利用他们的情报资源。但具体由谁破译,这是不应该知道的。可当时对方不但知道是容金珍破译的,而且连容金珍很多个人情况都摸得清清爽爽的。对此,有关部门专门作过调研,得出几条嫌疑线索,其中就有希伊斯。这是我们对希伊斯真实身份的最初怀疑,不过当时仅仅是怀疑而已,没有确凿证据。直到一年后,我们偶然地得到一个情报,说希伊斯和当时臭名昭著的反共科学家伟纳科其实是同一人,这时我们才真正看清希伊斯丑恶的嘴脸。
希伊斯为什么会从一个科学家走到极端反共的道路上,而且要这么拐弯抹角(改名易姓)地反共,这是他的秘密,但是伟纳科的面纱一经揭下后,他曾经想阴谋我们的一面顿时变得一目了然。也许,没有谁比希伊斯更了解容金珍的天才,再说他自己干过破译,当时又在模拟破译紫密,他想像得到,只要容金珍来干这行当一定会成为高手,紫密也难保不破。所以,他想极力阻止容金珍介入破译行业,当发现已经介入后,又极力想阻止他去碰紫密,知道已经在破紫密后,又故意来个指东道西,布迷魂阵。我想,他这么做既有政治上的因素,也是个人需要。因为你想,如果容金珍先破译紫密,对他是十分丢人现眼的,好比东西都已盗走了,警报器却还没响。他当时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紫密预警器。然后你再来想,为什么后来对方能知道是容金珍破掉紫密的,肯定是希伊斯十拿九准地猜的。是的,他猜得准!不过,有一点他肯定想不到,就是:他精心布下的迷魂阵对容金珍无效!可以说,在这件事上,上帝是站在容金珍一边的。
再说,当时对方JOG电台的策反广播几乎天天都在对这边闪烁其词地广播,想用重金收买我方破译人员,什么人什么价,明码标价的。我清楚记得,当时他们给容金珍标出的身价已是一个飞行员的10倍: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