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合然后人家就被你骗了(骗字数也是骗的一种吧,额呵呵)。李经明这次就骗得很成功(我也是)。
李经明这其实是话里有话,华纳的历史悠久,里面的大神不少,派系林立是自然的,他无非是暗示蔻比要进华纳就不光是做做音乐而已,还要和一众同门竞争公司的资源,肯·凯雷在华纳虽然是老资格但是比他厉害的多了去了,明着拼音乐比成绩都无所谓,但是同门之间要想使绊子就防不胜防了,真的卖给华纳之后还不是人家说了算吗。
“你能给我什么,不,你能给蔻比什么?”肯·凯雷显然是动摇了的样子。
想买东西的人才会问价,李经明心中大喜脸上却没显现出来:“不是我去给蔻比什么,而是您自己凯雷先生。接手这个工作室,这里的一切将以你的意志为基准,音乐方面我不会插手任何事,我只求能有名气而不在乎钱,老实说我和其他的人一样,在好莱坞大道终究是要玩玩电影的。您的资源和我的钱会让令媛成为这条街上的新神,除非您没有信心为自己的女儿打造第二张《谣言》。虽然实体发行渠道有点薄弱,但是在虚拟世界的宣传,我不信这个星球上还有谁能和我这个苹果加脸书加谷歌三合一的股东一较高下。”吹牛又不上税,李经明就可劲吹呗,美国人就是吃这一套。
激将法对于民族性格十分热血易受煽动的美国人来说尤为有效,肯·凯雷当即就热血上涌了。但是热血归热血,这是女儿一辈子的事业,自己不能不谨慎,他需要确定自己能获得的东西要比付出的东西多,至少也要持平才行。
“i臀es是我亲自负责,脸书今年和苹果的合作宣传策略也是我一力达成,只要您和您的女儿加入我的光国唱片,我给你一周的苹果在线商店页面首页与脸书首页宣传,谷歌搜索词也能帮你想想办法。”李经明在苹果和脸书能说的上话,在谷歌就没什么权利了,只能是想想办法。
李经明之所这么看好蔻比·凯蕾不光是真的看好对方的发展和日后的名气,而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位天才少女(比李经明还大一岁的少女)之后几年一直是美国部落格神话的代名词,只是之后一个专骂历任男友的大个子乡村女歌手和一个英国来的胖妹子两人太过耀眼,蔻比也就渐渐消退了颜色。现在来说,李经明还是看好蔻比,音乐家庭长大的蔻比天赋很好,受到多位前辈的调教,不得不说一个好父亲非常重要,要不怎么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呢,出生不就是人生的开始吗。最重要的是李经明知道她还没有和华纳签约,这会省去很多麻烦和很多钱。
蔻比·凯蕾凭借父亲的关系准备用华纳的渠道发片,但是一开始华纳明显不看好她,不然也不会给她安排这么随意的方式发专辑。肯·凯雷也是有傲气的人,他希望自己的女儿女承父业出道就能参与制作,制作人是对音乐界来说已经是另类的一种荣誉,但是创作和制作是两个概念,华纳一众大牌制作人怎么会同意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参与到华纳的唱片制作呢,为其准备的歌手合约也给得不是很优厚。
事情黄了之后,肯·凯雷看到华纳给的合约后直接就在家里砸了东西,这个也不同意那个也不同意就算了,最后还拿个垃圾合约来糊弄自己。于是乎肯·凯雷也就不再希望自己的女儿立马和华纳签约,其实那份合约已经不错了,毕竟蔻比再有天赋还只是个没出道的新人而已。华纳一看你们都不准备签约了就不得不怀疑这对父女是不是有其他打算,关系闹僵之后也一直拖着唱片和合约的事情。自认为是华纳王朝功臣的肯·凯雷被几个后辈扫了面子自然不爽,对方没能拿出诚意来自己也没必要非贴上去,自己给华纳卖命卖了半辈子,现在却落得这个田地,意兴阑珊地蹲在家里,这时候朋友找到他说给他介绍个新的门路,他就来这里找到了李经明。
“您不用加入到我的工作室里来,您可以继续利用华纳里的关系帮助您的女儿,您帮我们联系华纳,而我们甚至可以出钱借用对方的发行渠道。蔻比小姐将会得到她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成为这里的灵魂,她有机会成为一个传奇。”
肯·凯雷已经下了决心,只要不是签长约的话自己的女儿可以再谋其他发展,她还很年轻,这不过是她人生路上的一个机会,这个机会给的已经比华纳优厚很多,优厚到足以让他动心,而且他相信有自己这把老刀在背后帮助,女儿一定会成功的。
“签约的话,你能给什么条件?”肯·凯雷既然已经决定让女儿过来,现在自然是谈待遇了。
李经明知道自己成功地招揽了旗下第一个艺人,却不显露心中的喜悦:“我想虽然您是蔻比的父亲,但是我觉得还是先和蔻比小姐谈一谈比较好,她的意愿比您的更重要。”
李经明这招纯粹就是在装,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典型表现,其实他完全肯定了肯·凯雷有决策权才直接找上他的,不然蔻比说不定已经和华纳签约了。但是这招却叫肯·凯雷十分受用,对方尊重蔻比·凯蕾比尊重他自己还显得重要,毕竟将来要过来发展的是他的女儿而不是他本人。
“我能做主,同意跳过新人合约的话,只要你能签在五年以内的合约,我会让蔻比答应的。”肯·凯雷把自己的底线报了出来。培养一个艺人很难,所以很多公司都有新人合约,而且极其苛刻,蔻比不同,她是凯雷自己培养的,虽然用了很多华纳的资源但是显然肯·凯雷是不会感激华纳的。
“您是一个好父亲,我也不会让你的好心白费的,五年内百分之四十的音乐事业(专辑,音乐商演和演唱会的利润)分成,代言我一概不要,周边我拿全部。”
“这是不是太少了,虽然按照新人合约这无比优厚,但是这样作为正式合约却少了一些,蔻比可是要担当制作人的。”肯·凯雷以为对方能给更多的,自己作为蔻比的父亲也是要出力的,五五分账的话还差不多,对方给的不是他心中想要的价码。
“也许您误会了什么,刚才那个句子的主语是我,也就是这百分之四十是给我的,那么蔻比小姐会得到百分之六十,这应该不会少吧?”李经明故意让肯·凯雷坐次过山车,不然他又怎么会承李经明的人情呢,“不过我给的条件这么好您也看见了,我刚才说过,我在这行只是图个名声而已不会自己花费太多精力的。您是音乐界的老前辈,相信人脉非常庞大,能自己找点其他工作人员的话,蔻比小姐作为您的女儿也会在公司里也会更有威信不是吗?”
李经明可以说除了钱什么都没出,就是线上宣传渠道也不费他太多事,能把这个音乐工作室搞起来,几乎都是靠一张嘴。
“你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说客,难怪你这么年轻就能拥有如此的财富。”肯·凯雷从朋友那里得知这位是苹果、脸书和谷歌等多家公司的大股东才会过来见面的,这是一个真正的有钱人。
李经明十分谦虚,“这个星球上最好的说客可不是我,而是富兰克林先生。”他掏出一张一百美元的纸币摊开放在肯·凯雷的手上,“是他先用他的魅力说服了我,我才会约您出来见面的。”
纸币上富兰克林的头像抿着嘴巴斜眼看过来,冷漠中带着不屑。
第十章 :我是蜡烛
58_58358这场十分经典的“老父卖女”生意大获成功,最受震撼的还是安翰笕。
李经明谈妥之后就向肯·凯雷介绍了安翰笕,称这是自己手下的娱乐事业主管,也将是蔻比·凯蕾之后的直接上司,虽然他不会过于干涉蔻比的事业,适当的监督还是必须的。置于年轻,李经明表示了自己喜欢一切年轻的东西,而且也对哈佛的教育水平很有信心。对方知道了安翰笕是哈佛商學院的高材生之后也就放下了心。
“约翰(安翰笕的英文名)将会谈下一部电影,凯雷先生如果可以的话顺便帮忙和华纳探一下口风,如果院线发行的时候给予优惠的话我会很感激您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电影公司尤其是八大巨头,他们当然会发行电影,但是他们都是直接买断电影而很少进行票房分成,但是李经明不但不准备让他们买断自己的电影,而且还准备买断他们的院线渠道来使用。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不过他上辈子玩的东西可比商业领域的高级多了,他坚信非常手段可以达到非常目的。
肯·凯雷正满意于六成的收入比,便直接点头答应下来,反正只是去费点口水而已,成不成与他没有关系。
送走了肯·凯雷,李经明把其他几个人都叫了过来。几个人看着李经明写下来的大略意向,立即惊为天人。六成的收入分配确实很高,但是如果人家不来这边,他们光国音乐则什么都没有啊,这是一种魄力。自己这边本来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堆死的设备,可是李经明一开口就来了个潜力股,并且在这四个人心目中都以为李经明是冲着肯·凯雷这个曾经的金牌制作人去的。
李经明不会和他们说太多,天朝古人还有千金买马骨,何况他买的是真正的千里马。置于肯·凯雷,以后倒是可以借用借用他的名声。
“约翰,明天,不,今天下午我要你找到这个电话上的女人,谈好这部剧本,我给你一百万美元的预算,如果低了这个价剩下都是你的,如果高于一百万,那么我想怀特就不需要和我一起会韩国去了。”李经明递过去一张卡片,上面有一个号码,一行小字。
这行小字是这样的:迪亚波罗·科蒂,《朱诺》。
李经明在之前是做了调查的,《朱诺》还没有开机,剧本还压在编剧手中没有公司接手,毕竟这是一部题材非常敏感的剧本。韩国人不在乎这些,韩国人早在之前有拍了类似《我的小小新娘》,《新娘十八岁》这种题材的作品,但是美国不同,《朱诺》也不同。美国是个教会盛行的国家,在这里生活的很多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未婚发生关系没什么,但是未婚先孕就很严重了(对教徒来说),而电影中更涉及到堕胎这种敏感的词汇,也不怪大公司们畏首畏尾。只是李经明记得前世这电影是夏天上映的,怎么会到现在还是剧本呢。
其实很简单,他自己和前世的轨迹截然不同,更是让美国的很多公司局势变化,发生蝴蝶效应是不可避免的。
安翰笕知道,这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也是自己真正获得李经明信任的大好机会。他不需要知道李经明这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又为什么会对这个剧本有信心,他只要做到晚上把这个剧本的拍摄授权书拿到李经明的面前来就行了。不过他还是需要知道李经明的具体要求:“那有什么其他要求吗,學长?”
“你很细心,很好,因为这很重要。”李经明似乎就是专门等着他这句话一样,“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定义电影,但是我要你做到这部电影最后的字幕里不要出现不相干的公司的名字,我只想看到‘光国影业’的字样。顺便说一句,制片人一栏写我的英文名字就好。”
李经明的话已经表现出了势在必得的态度,好像已经把这部电影拿到手,已经把这部电影拍出来了一样。安翰笕偏偏吃这套,不愧是英明神武的學长,这王霸之气外放,自己实在难以招架,要不是旁边有人看着说不定这就已经拜下去了。
“好了,别用那种眼神看着我,學长就只能帮你到这儿了。”李经明经常对安翰笕说后面这半句。
中午的时候大家在这里叫了外卖,开了瓶香槟就算齐活了,日后傲立于全世界文化产业顶端的超级霸主,在这天不过只有五个人见证。
晚上的时候安翰笕带着好消息回来了,确定了这不是一起商业诈骗之后,对方没什么其他要求,只是要求影片的导演能用杰森·雷特曼,因为那是给了她支持的朋友。
李经明没有其他的要求了,这样能原汁原味地把《朱诺》拍好就行了。安翰笕谈妥的价格是六十万美元买断了剧本,剩下的钱他没有真的拿进腰包,而是准备上交给李经明,李经明当即大怒,自己公寓和跑车都给得起还在乎这四十万美元吗!
安翰笕最后还是拿了这笔钱。但是这笔钱不是安翰笕所在意的,他在意的是李经明最后对他说的一句话:“以后不要學长學长的,叫哥吧。”
编剧也好导演也罢,李经明都是必须要见的,不然他这个制片人的头衔从何谈起,只是现在肯定不合适,这个音乐公司的事刚定下来他也没想到这么顺利。顺利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活也要一口气干完。不过明天他先要去自己的电影公司看一看,这家电影公司他准备得比音乐公司更早也更用心,虽然进展也更慢。
好莱坞的大小电影公司不计其数,每年会有新的加入进来,也会有旧的破产倒闭。李经明在这里完全没有人脉,只有继续做收破烂的工作,想要买一个人家不要的公司。他在来了美国之后就一直有想法了,搞定了苹果和脸书之后就着手寻找合适的对象,可惜的是一年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
直到后来实在没有耐心等这个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合适的机会”,他才下决心自己拼凑一个电影公司出来。拼凑说简单也简单,每天都有因为公司破产而失业的人流落街头,这种情况在好莱坞也是一样,所以这里也存在着人才市场的,其中有场记,有灯光师,有摄像师,有道具师等等各种职业的,不乏一些人才埋没于其中。李经明开始收拢这些失业的好莱坞工作人员,才明白没有专业知识是多么的艰难,于是他专门找了一个经纪人来帮他搜集人才,花了一年才拼凑出一个公司的雏形。
没有名气没有底蕴,别人问起时连一部影片都没拍过实在有点让人不安。虽然李经明薪水照发,还比其他小公司高一些,但是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家黑色势力用来洗钱的公司而不敢过来。公司里的人员聚散如浮萍一般没有常态,李经明不是个可以凑合的性格,人活一世尚且万事争先,他已经是第二次生命就下定决心要一炮而红。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了他的光国电影制片公司一直没开工,人员也不齐整。
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强尼·霍华德本来是一个著名好莱坞童星的经纪人,可惜那小子实在不上路子,有了点名气之后开始放浪形骸,最要命是染上毒瘾。作为经纪人的霍华德完全不知道这才十六岁的家伙是怎么和那种东西搭上边的,而且那家伙在自己面前从来都是好孩子的样子。最后霍华德的名声跟着一起毁了,没能看好自己旗下的艺人可是非常严重的失职,天知道这是孩子爸爸该管的事,因为那小子的老子总是这个由他说了算那个也得听他的,自己这个经纪人基本就是个苦力。
霍华德在好莱坞不算大人物,但是手里的艺人火了一阵子也叫他认识了不少人,见识不错,专业也过硬,对于各个岗位的人招收的都是实力派,李经明给的工作他完成得很好。现在李经明把第一部电影的投拍计划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也松了口气,公司里这么多人都说这是洗钱公司他也害怕得要死,虽然他知道大老板是几家著名公司的股东,但是著名公司的股东就不能玩黑势力了,就没有需要洗一洗的钱了吗,他可不敢确定,被抓起来还是小事,被黑势力缠上基本就是个见上帝的下场。
过了一天,早晨的时候李经明依旧带着四个家伙一起,见了编剧和导演之后李经明大笔一挥,一千万美元的预算直接拨了出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