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区,这三万人马一方面可以守卫京畿重地,另一方面如果关外事变,这三万人马也可以立刻出关增援。 此外新一、二、三、四、五全部从营口乘坐轮船招商局地商船出海,走水路经云南入藏。 而新六、七、八军以及淮军新十三、十四军两部沿运河南下,增援天京守军,巩卫江南半壁。 如果曾国藩的湘军能够入藏,那帝国政府将第一批投入西藏的军队将有九支新军和一个川军师,共计七万余人,这么大的军事调动以及部队入藏后物资消耗补给都是帝国从来没有遇到的大问题。 如果从云南、四川靠人背马驼的办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极低,要保证七万大军作战的弹药与粮秣,那得动用多少人畜运输?这对一向体恤民力的帝国皇帝来说是不能接受地,辎务司研究了半天,最后决定粮秣全部由西藏噶厦政府解决,而江南各兵工厂的弹药武器则由长江水师及征集的民船沿长江而上经过金沙江入藏,再由噶厦政府征集畜力运往前线。
同时王财也意识到这次对英作战必须要动员全国力量,不但要让老百姓坚决的站在帝国政府这一边,还要让他们也能为国家出力。 因此朝廷一面下达全国动员令。 一面通告沿海各省,鼓励活跃在东南亚海面的中国海盗主动袭击英国商船、兵舰(但仅限于英国船支。 攻击第三国船支者仍将依律法办),还宣布凡是能够击沉英国兵舰的中国海盗都可以从帝国政府领到相应地赏金,并且可以在战争终止前,所有从英国商船上掠夺的货物帝国政府都将允许在国内合法销售。 这里面刻意回避了法国海船,是由于听取了刘丽川的建议,刘丽川认为这次法国参战更多的是存着趁火打劫的意思,没有必要把法国给逼急了,同时做出这个扩大海上私掠战的决定就意味着帝国政府将与英国政府彻底分出胜负才肯罢手了。
挂着湖南省长虚衔,隐居在湘乡县荷叶塘曾国藩其实早就料到王财会来求他出兵相助,自两湖归制之后,被整编的湘军虽然名意上由帝国总参节制,但实际上这支部队从上到下都是曾国藩的旧部,也是曾国藩防止王财统一两湖秋后算帐的定心丸,因此部队的任何调动湘军军官都会派专人请示曾国藩,得到他地许可后才行事。 曾国藩虽然带着家族隐居湘乡,但始终于心帝国地大政国策,对于王财在东北亚与北疆的用兵方略以及帝国政府在内政上地种种措施,他始终认为大体上不错的,但是对于王财过分信任洋人这一点,他始终有些放心不下,左宗棠在赴北疆任职时曾给他写信求教治理边疆的良策,曾国藩就在给他的回信中说出了对西藏的担忧,只是左宗棠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毕竟他不需要对西藏负责,这次英军在西藏挑起事端果然印证了他之前的担忧,从朝廷向英国人发出外交照会的那一刻起,曾国藩就料到王财一定会调动湘军入藏抗英。
在这个问题上曾国藩也很犹豫,毕竟这两万人的部队是湘军最后的骨血,放到千里之外高原不说又是和英国人打仗,虽然两湖归制以来王财一视同仁的给湘军补充了很多装备,但是这毕竟湘军战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如果两万湘军子弟全部阵亡异乡,那自己如何面对两湖的父老乡亲?曾国藩始终取舍不下,他更希望王财不要跟他开这个口,只是天不遂人愿,皇帝的亲笔信最终还是被交到了他的手上。
王财这篇半白半文的亲笔信到也写得颇有文彩,从民族大义写到做人的道理,从湘军精神写到国民责任,洋洋洒洒近千字,直把曾国藩看得晕头转向,云里雾里,不过通篇读完之后到也明白这位年轻皇帝的意思了,说了半天的大道理,无非就是希望曾国藩能够以国家荣辱,民族存亡为重,同意政府调动湘军入藏。
曾国藩随手把信交给站在一旁的刘蓉,刘蓉只看了几句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周围的曾氏幕僚见他发笑,便一起围上来,结果没看几句也不禁莞尔。
“大人,王财这信写的确是一套套的,不过他说的也是真的,眼下形势的确不容乐观啊!”赵烈文见大伙看完信,便转身放到曾国藩面前的案几上。
“大哥,这明摆着是王财借刀杀人之计,天下兵马都在他王财手中,这兵再怎么调也算不到咱们湘军头上,别以为他这几年给咱们调拨了些好兵器,就可以让咱们弟兄为他卖命,湘军子弟是保护两湖百姓的,可不是跑到送死的,也绝不是别人的垫脚石。 ”曾国荃冷笑一声。
“不错,这两万湘军是大人最后的家底了,绝不能这么容易就送出去,万一要是败了,大人可就再也没有力量和王财对抗了,今天大人顾全了民族大义,他日王财收拾起大人来可不会手软。 ”萧启江冷哼一声道,“大人,据我所知现在四川还有两个师的国防军,加上在云南、贵州石逆的旧部,重新征招的话至少也能有三个师的兵力,有这么多人在,凭什么让咱们湘军出去送死?”
“这么说可有些不对头,”彭玉麟摇了摇头道,“四川的两个师都是驻军编制,满员一万六千,实际都只有五千,而且装备也远远不如我们湘军,老实说这几年皇上可没有亏待过咱们,新式火枪、火炮没有给自己的嫡系却调拨给了咱们,人家坦荡荡,咱们也不能做小人,”说着他又补充道,“至于西南石达开的旧部,老实说我信不过他们,这些长毛可不比当年出广西时那么骁勇,依我看,长毛那些能打的战将根本不在云南,李秀成、韦俊、杨辅清、林启荣、谭绍光这些长毛悍将都站在皇上那边,就连那个跳脚的陈玉成现在不也服了?我看皇上这次调咱们湘军也是迫于无奈,你们想想,整个中原还有哪一支部队比咱们湘军更适合调去西藏?”彭玉麟顿了一下又道,“对了,有的,那个放在四川看着咱们的170师,可现在人家不也调到西藏了吗?咱们十几万湘军子弟在内战战场上流尽了血,现在皇上给了咱们一个抗拒外辱,雪洗内战之耻的好机会,大人,我们正该出兵啊!”
第203章:湘军再战
第203章:湘军再战
第203章:湘军再战
“彭大人一口一个皇上,我就不知道是哪个皇上呢?”刘长佑冷笑一声,“是那个被关在京师奕欣王府的小娃娃呢,还是那个杀了咱们几万弟兄的王财?彭大人到底效忠了几个皇上啊?”
“你……”彭玉麟一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指着刘长佑的鼻子骂道,“怎么着?我知道你老刘什么心思,你不就是在赣州当了回俘虏(见117章),心中一直耿耿于怀吗?真有种,你当年怎么不死到底啊!我告诉你,现在咱们说的国家大事,不是你小子见不得人的小心眼!”
“好了!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曾国藩不快的敲了敲桌子,“不出兵看来是不行了,咱们现在既然归顺了朝廷,怎么可能拒不奉诏?皇上这次给我写了亲笔信,他不写又如何?湘军隶属朝廷节制,只要总参下道调兵令,咱们又怎敢抗旨?”
“大人,依在下看来,湘军入藏看来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刘蓉点了点头道,“大人,出兵既然是必然的事情,那军队的控制权必须在我们自己人的手里。 ”
“正是如此,两万湘军子弟的性命不能交给别人,再说这上阵打仗兵不识将,将不知兵更是兵家大忌,属下以为入藏的湘军应该保持其原来的编制,不能由朝廷另派军官指挥,湘军子弟向来不服王财的嫡系新军,更别提让他们地军官来指挥咱们的兵了。 ”刘长佑马上接口道。
“大人。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想过,这湘军入藏并非无一利处啊,”赵烈文想了想道,“大人,这也是我们借机扩大湘军实力的好机会啊,在下有几句话请诸位想想,此番出兵皇上为了稳定湘军军心。 保证战役的胜利,必定会更加重用湘军将领。 在下以为大人可以借机向朝廷索要更多的军饷、物资,而且湘军守在两湖,就好比被困于深潭的蛟龙,四周都是坚不可摧的悬崖绝壁,而入藏之后呢,湘军就变成腾飞于九天之上了,再也没有人可以缚住他地手脚。 大人可以借机扩张湘军实力,出兵两万,回来的时候咱们说不定可以带回来十万精锐,请问各位,这难道不是一个让湘军重新振做起来地好机会吗?我相信皇上一定也看到这点了,这也正是为什么几次对外用兵,皇上宁可从各省抽调驻军,也不愿意动用咱们湘军的道理。 这回要不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咱们又如何会有这种好机会呢?”
赵烈文的话让在座的众人马上看到了另一个景象,他说的不错,自古以来拥兵自重的军阀通过什么来扩张势力?就是打仗,仗打得越多,他们扩张地越快。 相反,要是天下安定,他们反而没有理由,也没有机会扩大自己的实力,当年湘军衡州誓师时兵不过数千,可打了几年之后呢?虽然连吃败仗,但湘军已经扩张到了十几万人,照这个算法,两万湘军入藏之后,只要不与英国人硬拼。 用不了几年两万人就能变成五万。 十万,甚至二十万!
“对。 我看赵烈文说的对,大人正该上书朝廷,请求朝廷不要撤散湘军建制,也不要别派军官,由我们自己的人指挥湘军!”刘长佑一拍大腿道,“老赵,我以前还把你当成王财的人,现在看来你到底还是站在大帅这边啊!”
曾国藩沉默了许久,点了点头道:“其实我本不想再争什么,更不想借这个机会去扩张湘军实力,其实你们说了半天都乎略了王财的这封信,”说着曾国藩拿起桌上的信,轻轻的晃了晃,“你们以为王财在信中说地都是大道理?我不这么看,其实你们始终觉得我保留这两万湘军是为了东山再起,其实错了,我只是为了给各位留条后路,”说着曾国藩笑了笑,“可是这几年看来,我确实是多虑了,湘军既然是两湖子弟组成的,就应该和其他各省子弟一样,肩负着守土卫国的责任,义不容辞!”
说着曾国藩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回的踱了几步道:“至于你们说湘军的指挥权不应该给别人,这确实是不错的,别人不了解湘军,而且也可能指挥不动,到不是为了私心,而是这样会误了军国大事,我将上书朝廷,力保曾国荃、曾国华、彭玉麟、刘长佑、萧启江你们几位领兵出战,刘蓉、赵烈文你们两位乃我湘军善谋之士,我想请你们随军参谋,以测万全,”说着他顿了一下道,“而我就在湘乡等你们凯旋地好消息!”
虽然皇帝陛下鼓励国人在海上打击英国商船、兵舰,但是在陆地上,皇帝严格禁止国人攻击各通商口岸的洋人商行,货栈,不但禁止百姓私下的复仇意识,甚至王财还命令各地驻军派专人日夜保护他们,之所以这么安排,一是因为国人根本分不清这些洋人哪些是英国人,哪些是美国人,在他们看来所有洋人都一样,很有可能会误伤了友邦而引起不必要的国际争端另树强敌,二是王财不想因为战争而中断刚刚走上正轨的商业贸易,中断中国走上富强的进程,三是因为战事一开,王财还可以通过他们获得急需的物资。 所以宣战诏书下达之后,各地针对洋人的袭击反而比战前要少了很多。
帝国政府正式向英国宣战后,英国人在亚洲的商业贸易立刻受到沉重的打击,帝国政府取消了此前给予英国在华贸易地所有优惠条款,收回了长期以来困扰帝国地领事裁判权,冻结了英国人在华的所有财产,与此相对应地是帝国政府却给予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其他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并鼓励他们扩大在华贸易。 “私掠令”下达后,立刻让东南亚的海盗们兴奋不已,长期以来被帝国水师残酷征剿的海盗们仿佛一下子拿到了“抢劫许可证”,从南海到七洲洋海,海盗们只要看到英国人的米字旗就若即若离的跟着,一有机会就会冲上来开枪开炮,时至今日,这些被王财暗中培养的第二支海军才真正派上了用场,被苏州兵工厂生产的水师炮武装起来的海盗们(参见107章)单挑的确不是英国武装商船的对手,但是好汉架不住群殴,被盯上的英国商船只要被一艘海盗船盯上,他们就会像待宰的羔羊一般很快被越聚越多的海盗船们分而食之。
英国人根本没有想到中国人居然采用了分而治之、挑拨离间的办法,更没有想到王财会下手这么狠,受到巨大损失的英国商人立刻在国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指责政府发动这场愚蠢的战争,英国政府为了安抚这些人,马上也下令冻结中国人在英国的财产,只可惜中国人在英国并没有什么财产可以让他们去查封,无奈之下只好在本土援军没有赶到的情况下,下令驻香港和印度的舰队立刻担负起打击海盗的任务,由于兵力不足,英国人请求法国人在亚洲的兵舰能够帮助他们一起打击海盗,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法国人竟然羞羞答答的找了几个借口拒绝了,很明显法国人也开始有些后悔这次草率的和英国人联手,事实上事态的发展已经让法国政府秘密下令出征的一万法军登陆越南南部后,暂停向北推进,视中、英两国战事进展再做下一步打算。
在南洋海面上不断被击沉、击伤的英国商船显然让一直以海上霸主自居的英国海军倍感羞辱,紧急增派以1860年12月刚刚下水的“勇士”号战列舰为首,十一艘各型战舰组成的舰队紧跟着一个月前出发的远征军脚步,再次出征亚洲。 这样一来即将汇集中国海面的英军战舰几乎超过了四十艘,算上从美国匆匆忙忙赶回的朱永华舰队也没有办法与之相抗衡,更何况仅仅是“勇士”号一艘就装备了10门110磅炮,火力之强超过了帝国水师的任何一条主力战舰,所幸的是帝国水师认真贯彻了总参的命令,全部前出部署到了七洲洋海与明牙喇海,日夜游走于海面上寻找战机,居然两个月内连接击沉、击伤散布海面追逐海盗的英国兵船七艘而自己无一损失,不过王财知道这些前出部署的水师战船真正的目标并不是这些驻印度、香港的英军战舰,而是很快就要到达的英国远征军运兵船,哪怕打沉一艘也是对英国人的极大震慑,而随后打响的印度战役将迫使英国人回兵印度,这一切都关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败。
PS及相关史实(不计入正文):
1、“你固然可以去回到过去,带去先进的技术与知识,但历史有着他自己强大的恢复能力,无论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大的偏差,最后都得回到其应走的轨道上。 ”引自专砍太监大大书友在书评区的留言,锄头觉得非常有见地,因此借来一用,在此谢过专砍太监大大书友。
2、海上袭击战在十九世纪:考虑到可能会有读者担心1860年以后海上袭击战的可行性,锄头引用一个实例:美国直到1863年仍在建造用于对付英国的海上袭击舰,1863年美国批准建造了万帕内奥格号等五艘快速木制战舰,在1868年建成时,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战舰,只是想象中的美、英冲突没有发生,在1885年被卖掉。
3、湘军于1854年初在衡州(今衡阳市)编练建成时;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另有夫役、工匠等;共一万七千余人。
第204章:以夷制夷
第204章:以夷制夷
第204章:以夷制夷
虽然连战连败,非常需要帝国水师的帮助,但是中国现在的情况林肯也非常了解,他早就对英国人暗中帮助南方叛军一肚子不快了,只是内乱未平,不便与英国直接对抗,但考虑到中、美两国长期的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