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纳兰词典评-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6节: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3)         
  〃唱罢秋坟愁未歇〃,这句词来自李贺诗〃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诗已是愁愤之极,而容若却谓纵然挽歌唱遍,纵然血凝于土,心中的愁愤也不会消歇。   
  〃唱罢秋坟愁未歇〃,这是〃我〃,接下来的末一句〃春丛认取双栖蝶〃,再一次由我及物,由〃我〃的愁愤转到〃物〃的明媚,由〃我〃的孤单转到〃物〃的合欢,与〃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一样,构成了第二组的物我对观。 
  
  〃春丛认取双栖蝶〃,单独来看这一句,并无任何悲喜之情在内,甚至还偏于喜悦。设想一下,如果把这句词放进一首花间词,完全可以表达出一种少女怀春的羞赧的欢乐,而用在这里,在前边所有的烘托之下,却是另一样的情怀。花丛之中,蝴蝶双栖,孤坟之畔,词人吊影。正是这种物我对观的绝望,才使结句的明媚之语反而起到了强化悲情的效果。以喜语写悲怀,益见其悲。 
  
  这是一首悼亡词,悼念的是是容若的第一任结发妻子卢氏。卢氏十八岁嫁给容若,鱼水相欢情无极,却无那尘缘容易绝,仅仅共同生活了三年,便死于难产,留给了容若一个骨肉和无穷的悲伤。 
  
  悼亡,是诗词的一类,著名者如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元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本来都只是抒发怀于具体的个人,却写尽了一种普世的悲情。 
  
  容若,一个用天真和孤独雕成的孩子,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上,永远地失去了他惟一的玩伴。         

第27节: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六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这一首也是纳兰词名篇中的名篇,似乎平白易晓,只有几处小地方值得稍稍解释一下。   
  一是〃谁翻乐府凄凉曲〃中的〃翻〃字,是演奏、演唱的意思;二是〃乐府〃这里是泛指一切入乐的诗歌;三是〃瘦尽灯花又一宵〃,是说烛火一点点地烧尽,好像一个人渐渐消瘦的样子……古时的蜡烛一般是用羊油做成,烛芯烧着烧着有时就会小小地爆裂一下,如同微型焰火,烛芯烧剩得太长时也要剪的,所有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剪烛〃之语;四是末尾处的〃谢桥〃,古人用〃谢娘〃来指代心仪的女子,谢桥和谢家便都是由谢娘衍生出来的美丽词汇,指代〃谢娘〃所在的地方……也有人说六朝时代真有一座桥叫做谢娘桥,无论如何,总之是指代与心上人的相会之地或是轻薄冶游之所,晏小山〃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便是此中名句。 
  
  上片写凄凉,下片写无聊。凄凉,便凄凉到彻夜都无眠;无聊,便无聊醉梦都无奈。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无眠与无聊,是为了什么,又如何才能解决,却模模糊糊道不真切,只在最后的一句〃梦也何曾到谢桥〃里悄悄透露了这是对一位不知名的女子的相思。 
  
  这相思却有几分怪异,不但丝毫没有山盟海誓的诀绝,反倒透着一分慵懒,透着一种聚散无妨、醉梦由他的消沉。容若似乎在说:我自己也说不清横在自己胸口的到底是些什么,反正醉了就会想你,也会不想你,反正醒了也会想你,也会不想你,做梦的时候本该去找你,却一次也不曾梦到过你。 
  
  这似乎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也许带着几分自责,也许带着几分自嘲。容若也许是因为冷落了一个不该冷落的人而自我开解,也许是因为陷入了和另一个谢娘的故事而忽然间想起了从前……一切都是可能,一切也都未必是可能的。 
  
  也许,是的,我已经不期然地踏上了另一座谢桥,却每每在酒的最醉处、梦的最深处,无法逃避地看到了你。这便是W。B。Yeats在《A Deep…Sworn Vow》诗中不期然地为容若作出的解读:   
  Others because you did not keep   
  That deep…sworn vow have been friends of mine;   
  Yet always when I look death in the face;   
  When I clamber to the heights of sleep;   
  Or when I grow excited with wine;   
  Suddenly I meet your face。   
  当我们已经在新的生活轨道里渐渐生出了习惯,有时候,也难免在不经意间在镜子里照见了从前的影子。   
  那一刻,我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第28节: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宇)(1)         
  七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宇)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消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这首《采桑子》,上片写仙境,下片写人间。天上人间,凡人仙女,音书隔绝,唯有心期。   
  首一句〃彤霞久绝飞琼字〃,便点出仙家况味。道家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有彤霞环绕,于是彤霞便作了仙家天府的代称。飞琼是一位名叫许飞琼的仙女,住在瑶台,作西王母的侍女。据说瑶台住着仙女三百多人,许飞琼只是其中之一,她在某个人神相通的梦境中不小心向凡间泄漏了自己的名字,为此而懊恼不已……按照古代的传统,女孩家的名字是绝对不可以轻易示人的。最后〃飞琼字〃的〃字〃是指书信,这一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在说:很久很久没有收到仙女许飞琼从仙家天府寄来的书信了。 
  
  那么,既无书信可通,不知道仙女现在正在哪里呢?她为什么还不寄信给我呢?她到底心里在想着什么呢?……叠唱〃人在谁边〃,叹息反侧。   
  〃今夜玉清眠不眠〃,〃玉清〃也是仙家语。道家诸天界,最高是大罗,民间传说里还一直都有〃大罗真仙〃的说法,而玉清正是从大罗而来……大罗生三气,化为三清天,也就是说,大罗天生出了玄、元、始三气,分别化为玉清、上清、太清三般天界,是为三清天。现在我们还经常可以在一些名山道观里看到大罗宫、玉清宫、上清宫这样的名字,这都是从道家的诸天传说而来的。 
  
  玉清同时也是一位仙女的名字,在人间也留下了几多美丽的故事。据唐人笔记,玉清姓梁,我们该称她为梁玉清,她是织女星的侍女,在秦始皇的时代里,太白星携着梁玉清偷偷出奔,逃到了一个小仙洞里,一连十六天也没有出来。天帝大怒,便不让梁玉清再作织女星的侍女,把她贬谪到了北斗之下。 
  
  但是,无论是玉清天,还是玉清仙女,在容若的词里并不会构成矛盾的解释,它们都可以并存于容若这同一个用典手法之中。那么,〃今夜玉清眠不眠〃,也就是容若在惦记着那位仙女:今夜你在玉清天上可也和我一般的失眠了吗?……容若自己的无眠是这句词里隐含的意思:正因为我无眠,才惦记着你是否和我一样无眠。 
  
  容若是在思念着一位仙女吗?这世间哪来的仙女?这,就是文人传统中的仙家意象了。仙女可以指代道观中的女子,也可以作为女性的泛指。   
  写爱情诗,毕竟无法直呼所爱女子的名姓,所以总要有一些指代性的称谓,比如前文讲过的谢娘就是一例。更多的例子是用古代的美女名字或者传说中的仙女名字。早从宋玉的《神女赋》,以至曹植的《洛神赋》,神女(仙女)的传统便创建而绵延,而仙家又和道教关系密切,在唐代,皇室贵族女子出家而入道观,在原本就以开放著称的大唐盛世之下,道观便往往成为了才女们的文化沙龙,使得文人名士们趋之若骛,衍生出一段段风流俊雅的爱情故事。 
  
  所以,仙女的意象早已经渐渐地固化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许许多多复杂的意思尽被凝炼在这一个小小的符号之内,使诗词的语句越发简短,而所蕴涵的意义越发无穷。随着传统的不断积淀,诗词也越发显得像是一种符号体系,我们只有具有了悠游于与诗人们同样的符号体系之内的能力,才能够领略出诗词那凝练的语句中浅层与深层的多项歧义。这也正是诗词作品的魅力所在。 
        

第29节: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宇)(2)         
  词的下片,由天上回落人间,由想像仙女的情态转入对自我状态的描写。〃香消被冷残灯灭〃,房间是清冷的,所以房间的主人一定也是清冷的,那么,房间的主人为什么不把灭掉的香继续点燃,为什么不盖上被子去暖暖地睡觉,就算是夜深独坐,又为什么不把灭掉的灯烛重新点起? 
  
  因为,房间的主人想不到这些,他只是静静地坐在漆黑的房间里〃静数秋天〃,静静地计算着日子。也许仙女该来信了吧?也许该定一下相约的时间了吧?也许再过几天就可以收到仙女的音讯了吧?等待的日子总是过分的难捱,等待中的时间总是过分的漫长。待到忽然惊觉的时候,才发现〃又误心期到下弦〃。 
  
  心期,即心意、心愿。就在这一天天的苦捱当中,不知不觉地晃过了多少时光。   
  这末一句,语义朦胧,难于确解,但意思又是再明朗不过的。若〃着相〃来解,可以认为容若与仙女有约于月圆之日,却一直苦等不来,捱着捱着,便已是下弦月的时光了;若〃着空〃来解,可以认为容若以满月象征团圆,以下弦月象征缺损,人生总是等不来与爱侣团圆的日子,一天一天便总是缺损之中苦闷地度过。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第30节: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1)         
  八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这首《采桑子》,看上去只是一首泛泛的伤春自怜的小令,其实另有本事。   
  〃桃花羞作无情死〃,桃花,是个艳丽娇柔、多情婉转的意象,花开总要花落,而桃花的落地却是不甘心的,因为它是多情的话,无法接受无情的死。和人一样,多情的花总要有某种多情的死法。 
  
  〃桃花羞作无情死〃是从桃花而言,接下来的〃感激东风〃是从观花的容若而来的。感激东风,把娇红的桃花吹落,没有任它委于尘土泥泞,而是吹它飞进了容若的小窗,让它来陪伴容若这个正陷于烦恼郁闷的才子。……懊侬,就是烦恼、懊恼的意思,这里是指称烦恼中的容若。 
  
  下片开始,〃谁怜辛苦东阳瘦〃,是容若的自况。   
  东阳瘦是南朝沈约的典故,沈约也是和容若一样的美男子,也一样的才调高绝,我们现在得以欣赏四声分明、抑扬顿挫的诗词音律,还得要感谢沈约这位音律研究的开山鼻祖。沈约曾作东阳守,人们便称他为东阳,这是古人一种习惯的称谓方式。沈约在一次书信中谈到自己日渐清减,腰围瘦损,此事便成为了一个典故,习见的用法是〃沈腰〃或〃沈郎腰〃……前者如李后主的名句〃沈腰潘鬓消磨〃,后者如许庭〃东君特地、付与沈郎腰〃。有趣的是,沈约的腰肢消瘦本来是愁病所损,但一来因为六朝时代特殊的审美品位,二来因为沈约素来有美男子之称,故而沈腰一瘦,时人却许之为风流姿容。 
  
  容若用沈约之典也最是风流自况得得体,因为容若和沈约有太多相似的地方,除了才情与姿容之外,他们都有一副孱弱易病的身体,也都是各自时代里为人欣赏、为人仰慕、为人效法的模特。……容若二十四岁那年刊刻的第一部词集题为《侧帽词》,用的是北朝独孤信的典故:独孤信姿容绝代,大为时人所慕,一天他出城打猎,回来的时候不小心被风吹歪了帽子,独孤信要急忙赶在宵禁之前回城,并没有留心到这个小小的细节。等到第二天,城里却突然出来一件怪事:满城的男子们尽是歪戴帽子的造型,流行就是这样,比风吹得还快。 
  
  容若词集用独孤信侧帽的掌故,正是贵公子风流自赏的姿态,和消瘦的沈约正有一拼。所以,容若以东阳瘦的掌故自况,自是贴切得很,同时也交代了自己正在病患愁闷之中,无力出门,故而需要那窗外飞来的多情桃花的陪伴。 
  
  〃春慵〃,是说自己之所以身心如此慵懒,非关他事,只因为春天将尽。   
  ……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脱自王次回的〃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王诗有个主语〃个人〃,容若化来的句子却没有主语,凭空生出了几多歧义。如果主语是桃花,这就似是在说,桃花虽艳,却不及芙蓉的清幽,纵然在寒冷的地方也散发着浓浓的芬芳。……这里又可有两解,一是桃花不及芙蓉可以在冷处有浓香,二是桃花不及芙蓉,桃花落到了房间里寒冷的角落,偏偏幽香更甚。这两个解释,在文法和意思上都是通畅的。 
        

第31节: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2)         
  但是,如果浓的是〃幽香〃,那么〃冷处浓〃显然不是在说芙蓉,因为芙蓉和桃花一样,也是属于春夏季节的,所以,只有王次回原句中的梅花才真正堪当此喻。而容若把王诗原句中的〃幽香〃换作了〃幽情〃,这一字之差,涵义迥异。〃幽情〃应当是人的情愫,是容若自己的情愫,是容若自比为〃不及芙蓉〃。 
  
  但是,新的歧义又出现了:芙蓉在这里是个凭空而来的意象,上无所承,让人很难搞清楚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而且芙蓉和〃冷处〃恐怕也很难搭上关系。   
  芙蓉是什么?一般而言是指荷花。荷花在诗词里有很多名字,比如菡萏,李璟的名句有〃菡萏香销翠叶残〃;比如芙蕖,苏曼殊诗有〃笑指芙蕖寂寞红〃,总之这个意象是与容若的词中场景难以合拍的。 
  
  问题到底在哪里呢?这还要从容若这首《采桑子》的写作背景说起。   
  这时候的容若虽然年纪还轻,但早已经拜了名师,熟读了各种儒家经籍,在十八岁那年通过了乡试,中了举人,次年春闱,容若再一次考取了很好的成绩,接下来的三月就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由皇帝亲自在保和殿主持的殿试。对这次殿试,容若志在必得,而以他的才学而论,也确有必得的把握。但上天总是不遂人愿,就在临考的当口,容若的寒疾突然发作,无情地把他困在了院墙之内、病榻之上。 
  
  上天是无情的,所以容若幻想着桃花的有情,如果春天就这样过去,下一次的殿试就要等到三年之后了。而他的这一病,也真的病过了一整个春天。所以,容若这首词里的伤春、〃懊侬〃与〃春慵〃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不及芙蓉〃,自然也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的。所以,芙蓉便不是指芙蓉花,而是指〃芙蓉镜〃的典故。   
  芙蓉镜,字面意思就是形似芙蓉的镜子。传说唐代李固在考试落第之后游览蜀地,遇到一位老妇,预言他第二年会在芙蓉镜下科举及第,再过二十年还有拜相之命。李固第二年再次参加考试,果然如言及第,而榜上恰有〃人镜芙蓉〃一语,正应了那老妇的〃芙蓉镜下及第〃的预言。二十年过去,李固也果然如言拜相。这一典故,在蒙学读本《龙文鞭影》里被写为〃李固芙蓉〃,所以,容若这句〃不及芙蓉〃的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