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形式亦是南北走向的3 行排列法,只是间隔比马厩大些。为揭示陪葬坑的内容和
奥秘,钻探队对中间一行17 个坑进行了试掘。出乎意料的是,这17 个坑中只是
各自存有一个长方形的瓦棺,没有其他器物出土。考古人员将瓦棺的顶盖揭开,只
见里面存有一具动物骨骸和一个小陶盆,陶盆的形状与马厩坑出土的相同,只是动
物骨骸要小得多,显然不再是马。经过科学研究鉴定,这些动物的骨骸分别为鹿及
禽类。
既然已有动物骨骸,说明它的性质和马厩坑是相同的,只是这里的饲养者没有
在坑内。那么,这组陪葬坑是否不再设饲养的圉人?
考古人员带着疑问,对东西两侧陪葬坑又进行了局部发掘,则发现每个坑中都
有一件跽坐俑,其造型和神态与马厩坑出土的踢坐俑极为相似,只是有几尊陶俑和
一号兵马俑坑的陶俑一样高大,姿态不是跽坐而是站立,双手不同于踢坐俑平放于
腿上,而是揣在袖中。从姿态和服饰推断,这几尊桶的身份要高于踢坐俑,可能是
主管饲养事务的小官。
从试掘情况分析,中间的17 座应为珍禽异兽坑,而两边则为踢坐俑或立俑。
如果马厩坑象征的是秦始皇的私人养马场所,珍禽异兽坑也该是宫廷的“苑囿”。
两组不同的陪葬坑在充分揭示了秦代宫廷制度和皇家生活习俗的同时,也让后人透
过历史尘封,更加清晰地窥测到秦始皇的思想脉络和政治心态。
尽管千百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所作所为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马厩坑和珍禽
异兽坑的发现,无疑揭示出秦始皇时代已有一定的对于人的价值认识和尊重这一思
想主题。两组不同的陪葬坑,分别埋有活生生的马和珍禽异兽,但饲养者却都是陶
俑。面对事实,使人们透过艺术和葬制的表层,看到的自然是秦始皇时代对于解放
生产力的一定认识和为此作出的事实例证。如果沿着这样的思想去观察整个秦始皇
陵园布局,也不难发现三个兵马俑军阵同那个秦大墓联系的内涵。
作为军事指挥部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第三号俑坑的几十件俑中,没有发现具有特
殊地位的将帅俑。均为普通的幕僚,其身份和地位远比一、二号坑发现的将军俑要
低。作为一个军阵的指挥部而没有将军和元帅,就不能不让今天的观光者产生种种
疑问。博物馆讲解员的回答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是秦始皇本人,按照秦代制度,军
队在出征时才由秦始皇临时任命将帅,交矛象征兵权的虎符,而平时则不任命,军
权集于自己手中……
这种说法自然有它的道理,但并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军事集团
不管在平时还是战时,总要有一位将领具体负责管理或带领作战。假设秦兵马俑模
拟的是一个陈兵图而非战时的出征或作战图,那么这支军队同样应有一位将领来负
责管理和承担具体责任。如果不是这样,这支大军岂不成为无首群龙、各自独立的
乌合之众?一切训练、防卫、后勤供给将如何实施?
正是置于这样的事实,我们才不能撇开位于三个兵马俑坑一侧而尚未发掘的那
座秦大墓,去草率地把这个军阵的最高指挥者让秦始皇来担当。马厩和禽兽坑在赋
予后人诸多启示的同时,也同样折射出秦大墓的主人就是兵马俑军阵最高指挥者的
可能。而墓的主人也许正是生前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著名将帅。这个
将帅就是自蒙骛之后的秦国著名将帅之一,而蒙骜本人的可能性最大。他与兵马俑
军阵的联系同马厩坑和禽兽坑中的所有动物与饲养者一样不可分割而成为一个整体。
有研究者曾经提出:“假如秦大墓的主人是军阵的最高统帅,那么秦俑军阵的性质
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就是说俑坑军阵不再是为秦始皇陪葬而变成为墓主陪葬。”但
马厩坑赋与我们的认识是,马与俑双方不存在谁为谁陪葬的问题,它们作为一个整
体共为秦始皇陪葬。同样地,墓主人和兵马诵也是作为一个整体为秦始皇陪葬的。
二者在陶俑与真人真马的关系中,尽管作了完全相反的安排,但正是这样的安排,
才更能令人看出秦始皇对人的自身价值尊重的良苦用心。
当然,钻探小分队不久发现的杀殉坑,则是另一种背景下的政治产物,这和已
死去的秦始皇本人已不再有任何关联。悲剧的发生同秦帝国的陨落一样,实在是这
位叱咤风云的千古一帝未能预料的。
凄壮的祭坛
公元前210 年,秦始皇带着左丞相李斯和小儿子胡亥,在近侍中车府令赵高等
臣僚、太监的簇拥下,开始了第五次,也是他一生最后的一次出巡。
大队人马伴着初升的旭日从都城咸阳起程。在金风丽日下出武关、过丹汉两水
域,沿长江东下分别到达虎丘山和会稽岭。秦始皇在会稽岭祭奠大禹,刻石颂功,
并针对东南地区存在的氏族社会婚姻习俗和男女淫乱的现状,提出了“要大治濯俗,
天下承教化之风,使民俗清廉”的新型封建思想。并刻石宣示,以醒时势臣民。
离开会稽岭,秦始皇率队沿水路到达琅琊。在方士徐福的诱说下,秦始皇亲率
弯手进入东海寻找敛鱼作战,将一条巨鳞可辨、若沉若浮的大鱼用连弯射死。
当秦始皇满怀胜利的喜悦,在琅琊台饮酒作歌入东海时,忽感身体不适,只好
下诏西还。当车队到达平原津时,秦始皇竟一病不起。左丞相李斯见状,急令车驾
速返咸阳。
时值盛夏,如火的烈日的烤着这支车队,大路上弥漫升腾着黑黄色烟尘。
李斯、胡亥心急如焚,秦始皇痛苦不堪,不时发出阵阵呻吟,死神在一步步向
他逼近。
当车队到达河北境内的沙丘时,病人膏盲的秦始皇自知已不久人世。弥留之际,
他强撑身体,把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叫到跟前,让他俩草拟诏命,传诏在北疆防御
匈奴的长子扶苏速回咸阳守丧。
李斯、赵高匆匆把诏书拟好,秦始皇过目后,用颤抖的手把玉玺递给李斯,有
气无力他说道:“速派使者送达扶苏……”余下的话尚未说出,便撒手归天了。
这位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改天换地的一代伟人,终于走完了他那辉煌
的人生途程。死时年仅50 岁,从他自称始皇帝算起仅为12 年。
秦始皇撒手归天,丞相李斯深知新主尚未确定和登位时贸然宣布先帝死讯将意
味着什么,于是断然决定秘不发丧。知情者仅限于胡亥、赵高和几位近侍。李斯与
赵高秘密筹划后,秦始皇的遗体被放入一辆可调节温度的辊较车中。
放下车帷,令其它臣僚无法知道车内虚实,每日照常送饭递水,臣僚奏事及决
断皆由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和李斯代传批示。在这新旧政权交替的危机之时,李斯
急推赵高速发诏,召扶苏立即赶回咸阳守丧和继承皇位,以免发生不测。
然而这时的赵高却另有打算,在他的威逼和诱劝下,李斯终于被迫同意篡改了
秦始皇的遗诏,派使者赐剑给屯守北疆的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命他们自杀,改立
胡亥为皇帝。
为等待扶苏,蒙恬的死讯,车队故意从井陉绕道九原再折回咸阳。漫长的旅途
和酷日的暴晒,使秦始皇的尸体已腐烂变质,恶臭难闻。李斯、赵高速命人买来几
车鲍鱼随辒辌车同行。以鲍鱼之臭掩饰尸臭,终使随行臣僚一直蒙在鼓里。当车队
就要驶进咸阳时,扶苏自杀的消息传来。于是,李斯、赵高才公开秦始皇的死讯。
九月,将秦始皇早已腐烂的遗体草草葬于骊山陵中。胡亥由此登基称帝,赵高随之
升为郎中令,李斯仍为丞相。
在赵高的唆使下,胡亥登基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命人用毒酒将北疆屯边的将
军蒙恬赐死。然后将6 位公子和10 位公主捕捉,押往长安东南处一一杀死。紧接
着又逮捕12 位公子押往咸阳闹市斩首示众。其余皇室宗亲,有的被迫自杀,有的
则在出逃中被“御林军”截杀……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胡亥的帝位不受侵害。
为彻底斩草除根,胡亥下令对朝廷中那些持有异议的臣僚也一一杀死。最后,曾为
赵高所惑,帮助胡亥登上帝位的丞相李斯,也被腰斩于咸阳……
随着秦帝国大厦的倾塌和历史的延续进展,这段震惊天下的血案,也渐渐埋没
于岁月的尘埃。后人再也无法见到朝廷内外涌动的血水,更听不到那凄厉悲怆、撕
心裂肺的呼嚎了,一切都成为梦境般遥远的过去。
然而1976 年10 月,秦陵考古钻探小分队在陵东发现了17 座殉葬墓,在无
意中为后人打开了一扇透视两千年前那段血案的窗户。
为弄清墓的形制和内容,考古人员对其中的8 座进行了试掘,发现墓葬形制均
为带有斜坡墓道的甲字形状。其中斜坡道方圹墓2 座,斜坡道方矿洞室墓6 座。墓
的独特形制表示了墓的主人无疑是皇亲宗室或贵族大臣,因为秦代的平民不享有这
种带墓道的安身之所。从墓中发现的异常讲究的巨大棺椁来看,也非一般平民所能
享用。
之所以把这些殉葬墓看作是窥视那段历史血案的窗口,是由于棺内尸骨的零乱
和一些异常器物的发现。有的尸骨下肢部分被发现是埋入棺旁的黄土,头骨却放在
停室的头箱盖上。有的尸骨头盖骨在椁室外,其它骨胳却置于椁内。更有特色的是,
一具尸骨的躯体与四肢相互分离,零乱地葬于棺内。
唯独头颅却在洞室外的填土中。经考古人员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个头颅的右额
骨上有一块折断的箭头,显然是在葬埋前被射入头部的。发掘的8 座墓中,其中有
一座竟找不到一块残骨,却发现有柱茎圆首短剑一柄。一切迹象表明,墓中主人是
受到外力打击而死亡的。从尸骨零乱和出土的器物推断,这些墓主大多是被砍杀、
射杀后又进行了肢解才葬于墓中。
证明墓主人是皇亲宗室、臣僚贵族的理由,除独特的斜坡墓道外,考古人员还
在墓中发现了极为丰富的金、银、铜、玉、漆器及丝绸残片。其中一件张口鼓目、
神似鲜活的银蟾蛛,口中内侧刻有醒目的“少府”二字。这无疑说明此件葬器来自
秦代少府或由中央铸铜官署——少府制造后为墓主人所有。如此珍贵的器物,亦是
平民所难拥有或见到的。
这就不能不令人想起胡亥制造的那场宫廷血案。这一具具零乱的尸骨,无疑都
是被杀的公子、公主或宗室大臣,绝非正常死亡。因为科学鉴定的结果表明,这七
具尸骨除一人约20 岁左右的青年女子外,其余均为30 岁左右的男性。如此年龄
相当又一致的正常死亡是不可能的。更值得研究者注意的是、考古人员在墓中发现
了挖墓人员当时取暖留下的灰烬,这就进一步说明挖墓时间是在冬季,而胡亥诛杀
公子、公主、朝廷臣僚的时间也是在冬未春初的寒冷季节,这个巧合绝非偶然。这
就更能令人有理由推断出这17 座墓的主人,便是那场宫廷血案的悲剧人物。他们
的惨死以及惨死后给秦帝国带来的毁灭性结局,恐怕是秦始皇(和胡亥)未曾预料
到的。
千百年来,人们往往把秦帝国短命的原因,一味地归结为秦之暴政以及刑罚的
残酷,劳役和兵役的繁重,使“苦秦之矣”的天下百姓揭竿而起,将刚刚诞生不久
的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夭折于幼年。
兵役劳役的繁重、刑罚的残酷,这不能不说是导致秦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非根本的原因。秦亡的根本原因是胡亥篡位后的倒行逆施,人为地造成了秦统治
集团的矛盾分裂,削弱了统治力量,终于使秦王朝短期灭亡。
假如,胡亥继位后励精图治,稍微缓和一下社会矛盾,秦帝国也就不会如此之
快地大厦倾塌;假如,胡亥能维护朝廷内部官僚集团的团结和利益,即是山东起乱,
秦王朝尚有足够的力量对敌。试想,当年的章邯匆匆武装起来的几十万骊山刑徒,
就能将农民起义军周章打得大败。那么,在北疆屯守的秦王朝30 万精兵和大将蒙
恬如果和章邯合兵一处,共同对敌,刘项大军就未必能越过函谷关,至少不至于如
此迅速地就杀进咸阳,致秦于死地。
历史没有重演的机会,事实让我们看到的是秦帝国迅疾消失的结局。一切假设
都是徒劳之举。但“历史确有属于未来的东西”,因而,秦始皇陵园的17 座杀殉
墓,也就更能令后人透过这场血案的表层,去追寻一种潜藏在生活深处的深邃哲理。
去思索过去、现在和将来应该扬弃和吸收的东西,这样,既有益于民族,也有益于
自己。
第八章 跨过岁月的河
我们为此历史性的发现而深深感动。它是两千多年前伟大文明创造者的智慧的
结晶。世界冶金史应重新编写,一切从这里开始。
——罗马尼亚团结阵线代表团团长塔玛拉·多布林
神奇的金泡
正当陶制的兵马涌在海内外人类的心中引起强烈震撼的同时,在秦始皇陵封土
西侧20 米的7。8 米深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又悄悄出土了。它的发现和出土,
再次给世界人类尚未平息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
经过四年的苦苦探寻,程学华率领他的钻探小分队,陆续发现了上焦村陪葬坑
;马厩坑与珍禽异兽坑;一、二、三、四号建筑遗址;秦陵修建者墓地遗址;陈家
沟秦陵陶窑遗址……整个陵园外侧的地下秘密已全部揭开。
1980 年夏,程学华率领小分队由陵园外侧转入陵园内进行钻探。10 月3 日,
又一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悄悄揭开帷幕。
洛阳铲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的不远,单调而疲惫地发着闷响。4 年的辛勤钻探,
尽管发现不断,但再也没有像兵马俑军阵的出土那样令人激动和振奋,刚来陵园钻
探时的新鲜感已渐渐在队员们心中消失,周而复始地钻探形成了一种单调的近似机
械操作的模式,这就更令那些需要不断地变化和刺激的男女青年队员感到人生方式
的不满足。既然单调的钻探生活不能改变,他们企望着一次重大发现的到来,以填
补生活中的诸多不足。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当钻探队员杨诸德将已深入地下7 米的探铲吃力地拔出来,仔细地观察带出的
泥土时,一个指头肚大小的金泡映入眼帘,“这是什么东西?”他心中自问着,顺
手擦去了蒙在金泡上的湿润泥土。刹时,金泡在丽日的照耀中发出了刺人眼目的光
芒。他好奇地把金泡攥在手里,跑到正在不远处指挥其他队员钻探的程学华跟前,
轻轻他说:
“程老师,我钻出一个圆珠。你看,像是金子做的。”程学华接过金泡,心蓦
地抖了一下。这一刹那,他隐约地感到了什么,忙催促杨诸德:“快带我去看看。”
程学华按捺住心中的激动,详细察看了金泡出土的位置,约离皇陵封土20 米左右。
在这样近的距离内陪葬的器物一定非同寻常。他把金泡交给杨诸德,拿起探铲伸入
地下。
又是一堆湿润的黄土被带了上来。程学华小心地扒着土层,一个银泡和一片金
块显露出来。他的心开始急剧地跳荡,手在微微发颤,凭着他多年考古掌握的史学
知识和经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