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达到这种目的,每星期五晚上在63号楼放映故事片。夏天,举行盂兰盆舞会或摔跤大会;秋天,举办运动会、演剧活动或举行音乐会;春天举行棒球比赛或从国内请来歌舞团进行慰问演出等等。部队内部也有一个女文职人员参加的剧组,她们演出“军神——山崎部队长”等节目,深受大家欢迎。
此外,为了防止部队家属想家,在东乡村里,鼓励种家庭菜园。
虽然“东乡村小调”具有轻快的旋律和节奏,女文职人员穿上单和服又是那么艳丽,但是731毕竟是731,在部队设施的中心——7号楼、8号楼关押着“马鲁太”,阵列室里有“刚砍下来的人头”,总部一层到处都是鼠疫菌。
穿着清一色的国防色衣服的平时,在毫不在意同文化、体育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正是利用文化的糖衣给恶魔的残酷性涂上迷彩的时候。
女职员被杀事件
1943年秋天(也有队员说是1944年春)发生了一个反映干部颓废状态的神秘事件:在高级官员宿舍里发现了一具女文职人员的尸体。
女文职人员的名字叫大月某女,是总务部庶务课的课员。大月某女中等身材、丰满,是一个胸部和腰部富有性感的刚满20岁的单身女子。一个认识她的原同事这样说道:“大月是一位冈山县出身的姑娘,她总是拼命地劳动。不仅事务工作,而且做饭、缝衣也都很棒,书法和插花也不错。她巧妙地把官员宿舍里开的大波斯菊插活。她是一个吸引着许多男人的人物。正当她突然没有精神,人们感到疑惑的当儿,发生了这一事件。”
东乡村里有几套家属宿舍提供给女文职人员居住。
大月某女的尸体是在某高等官宿舍的一间屋里发现的。发现者是一个经常出入该官员宿舍的满人勤杂工,但确切的情况不详。据说大月某女穿着西式扎腿裤,手放在喉咙上,脸上露出一副很难受的表情,死亡时口中吐着沫,乍一看,似乎是在吃了什么药物之后死去的。大月某女突然死去的消息传出后,部队里在悄悄地议论着,认为存在着很大的疑问,估计是被杀的!
确实有令人怀疑她被杀害的迹象,大月某女虽然在总务部庶务课工作,但是也兼作吉村班Y技师的女佣。Y技师是从日本国内单身赴任的一个学者,住在高等官宿舍,大月某女的尸体就是在这个高级官员宿舍的一间屋里发现的。当时部队里有许多单身赴任的人,Y技师也是其中的一个。为了照顾高等官的生活,雇用了满洲勤杂工。根据上级的命令有时也派部队的女文职人员来服务。一个同她一起工作的女文职人员认为“她该是怀孕了”。这样,影响更扩大了。
大月某女的尸体立即被解剖,结果证实是怀孕了。胎儿父亲是谁呢?调查的同时,部队的上级领导感到紧张的是成为死亡原因药物的真相,经过对胃、肝脏的调查,查明大月某女吞服的是一种氰酸化合物。氰酸化合物——它只有731部队的草味班(研究药理)才有,这是该研究室研制的一种新型毒药。但是,研究室设在“口”字楼里,女文职人员是严禁出入那里的。如果大月某女想要获得这种氰酸化合物,只有一个办法:即在夜深人静时潜入研究室,从严密加锁的药品柜里偷出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经调查,没有发现毒药被人盗走的迹象。大月某女服下的毒药,只有一个搞到手的可能性:草味班或同草味班关系很密切的其他班人员直接或间接托人将毒药拿出去交给大月某女,或者强迫她服下。
经过解剖,相继弄清的事实,使部队内部的疑惑集中到一点上:可能是使大月某女怀孕的人,由于不好处理,跟她说明原委强迫她自杀;也可能是把药物混在饮料里或欺骗她说是治怀孕反应的药或堕胎药而给她的。据说部队上级把Y技师叫去,简单地问了一下情况之后,很快就把他调回国内。查明大月某女死亡原因说明到此就结束了。
“731部队的人员死亡后,送往哈尔滨火葬场,郑重地进行火化,已成为这支部队的惯例。可是,只有大月,部队上级在解剖她的尸体以后,同马鲁太一样,把她的尸体放在焚尸炉烧掉。当时部队人员私下议论说,也许是由于婴儿处于刚刚长骨头阶段,怕发现胎儿的存在或防止怀疑毒杀的缘故吧!”大月之死仅仅是一个事例,在高等官宿舍里,妻子和年轻雇员通奸、干部引诱女文职人员以及其他的不正之风到处横行。“由于石井四郎部队长带头行为不轨,所以干部们都向他学习,这也是很自然的”,一个原731部队人员这样说道。
第09章 日本陆军的私生子
——第一期少年兵的苦斗
少年见习技术员
“(前略)最近《赤旗》报发表了满洲731部队的纪实,立即托朋友找来,很有兴趣地拜读了……”,1981年7月下旬,我们收到原部队人员的一封信,信的一开头这样写道。
信的末尾只写了“KK生”,写信人的地址和姓名都隐蔽起来。投递邮局的邮戳,好不容易才判读出来,上面是“京都西阵7·25·81·12~18”。也许我判断得不对,从来信的字面看,估计是一位上年纪的男子写的。
信中继续写道:
“……特别是第一回发表了731部队的要图。关于这一点,我作为原部队的有关人员,想说几句话。
“战后,通过各种报刊等已发表原部队人员秋山浩著的《特殊部队七三一》等20多种关于731部队的记录和报道。令人觉得,关于731部队的秘密全部都已发表,主要情况已揭露无遗,其中有部分消息是从兴趣出发的或者是带有煽动性的,但是,我觉得不少人一直在认真地追踪,使内容更加准确,这种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在连载第一次发表的‘要图’,虽说我们部分同事知道它的存在,但是,迄今却未在社会上发表过,正是由于这张图是在部分有关人员手中流传,并不断修改、复制,一直珍存的贵重文件,所以这次森村先生搞到手并公布于世,不禁使我大吃一惊。”
“对我们原731部队有关人员来说,再没有任何东西能比这份‘要图’更加珍贵了。但是,从秋山的著作到最近发表的其他著作看都刊登了一个不准确的略图,对此,731部队的人员一直保持沉默,而未做要求订正的发言,主要考虑这种发言对社会会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认为,至今731部队人员仍保持着相互之间的友情。‘要图’发表以后,由原731部队人员补充了原来写的20种记录和报道的不足,修正了夸张之处,并在森村先生的连载文章中再现出来。我认为,不论事情本身好坏如何,作为731部队准确的集大成,应该留下它的真正纪实。”
“在这里,我想向提供‘要图’的人进一言,时至今日,公布这张图,并非背叛了731部队人员之间的信任和友情。战后已过了30余年,原731部队人员中,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已削发为僧,有的逐渐退出社会第一线,进入了回顾往事的时期。正如森村先生在执笔意图中所说的,必须填补这段历史的空白。”
“……731部队还存在着世人尚不知道的秘密历史,诸如石井中将和战后占领军之间的关系;731部队的真实沿革;当时十四五岁入伍的少年见习技术员,几百名年轻人可爱的青春以及他们战后隐瞒自己经历的苦难的人生航程,等等。”
“希望笔者森村先生写出731部队这些真实的记录,向731部队的正史挑战。匆匆就此搁笔,匿名写这封信,有些失礼,请原谅。
敬具KK生”
我把投递邮局的邮戳上的“京都西阵”作为惟一线索,设法找出写匿名信的人,但是直到今天,这些尝试还是以徒劳而告终。
(一)石井中将和美国占领军之间的关系;
(二)731部队的真实沿革;
(三)称为少年见习技术员的特殊队员的轨迹。
这恐怕就是暗示要我写的内容。
虽然我说自己正在写“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总部——满洲731部队的纪实”,但是,KK先生指出的(一)至(三)部分,确实是我写得最不充分的地方。
我的意图并不是写日本陆军的一支派遣军或者一支部队的战记,而是把731部队作为战争罪恶的象征来解剖军国主义和战争罪恶的机制。
可是,KK先生信中提到的“……当时十四五岁入伍的少年见习技术员,几百名年轻人可爱的青春”,是指何而言呢?
若干文献中都提到731部队中有一批称为“少年见习技术员”的青少年的事实。读秋山著的《特殊部队七三一》一书,大致能推断出KK信中提到的“原部队人员秋山浩”,可能就是第四期少年见习技术员(战争结束时约十六七岁)。
机关刊物《房友》
这里有一本只有极少数有关人员才能看到的机关刊物《房友》。
每一期都是打字印刷的,约20至25页,是一个封皮只由红、绿两种颜色绘制的小册子。
翻遍了每一期的任何一页,也找不到发行单位的标志,也未写明发行负责人和事务局的所在地的底页。这是为了防止新闻媒体进行采访。
打开最新一期(65号),下述报道立即映入眼帘:
房友会——这是原731部队少年见习技术员建立的战友会,《房友》是它的机关刊物。
“房友”的“房”字可能是取自当年731部队驻守的平房,也许“房友”两字也是表示同学的中国语。“BO”(汉字“房”)表示“房间”,(日语中)“FUSA(汉字也写作‘房’)”意思是同根生出的一串花或果实。也可说表示同窗、同期毕业生。如果是后者的意思,那就是指原731部队少年见习技术员的同窗会。
《房友》创刊于1957年11月15日。在创刊之前,曾向会员们征集过这个会的名称。他们提出了“731”、“平房”、“炼成”、“杂菌苦乐部”、“房友会”、“明魂”、“平房友之会”、“光”、“向上”、“友”等各种方案,最后定为“房友会”(据《房友》创刊号)。
今年(1981年)1月发行的《房友》第64号刊登一名会员的如下来信:
“……听说,对‘房友会’的做法,似乎也有人提出了种种批判,但是我们并非乐意回顾过去,赞美过去,而是由于我们在少年时期曾经是在异国他乡的同一屋檐下同甘共苦的伙伴,若干年见一次面,互祝健康,重温旧谊,进一步加深友谊关系。难道不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吗?”
在同一期上,还有如下内容的一封信:“……每当我读到刊登的记事时,就立即回想起各位的活跃情况和少年时代,每当我见到精神饱满的各位时,对满腔热情的诸君就产生很大的期待,觉得只有你们才能拯救今后危机中的日本。石井先生等各位对我们进行化学基础教育的情景,犹如昨天的事情……。”
这里所说的“石井先生”恐怕就是指731部队长石井四郎军医中将而言,读者来信的内容和倾向因人而异。
还看到了使“昭和一代”的我也感到惊异的语句:“无论在战前、战时或战后,我们昭和一代人都是作为国家的核心活跃至今天,这也是由于平房精神的恩惠……。”
如果追查一下“房友会”及其机关刊物《房友》的根子,那么,就会出现1942年4月上旬107名年龄仅十四五岁的少年从日本内地来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火车站时的情景。
731部队少年兵——集结之后立即被人们这样称呼着。
731的侍童队
参加731部队的少年兵有两个共同之处:
第一,他们出身的家庭经济情况都不富裕;第二,少年们都正在国民学校(相当于今天的小学)里上学,在校时是成绩优秀,头脑聪明的人,都是有上进心、求知欲很强的人。
关东军司令部和731部队教育部派人到日本全国各地,动员那些希望求学但由于家境困难又不得不放弃的少年们说:“当军队的少年见习技术员吧!”
对于当时由于家庭贫困而无法升学的少年们来说,军队的少年见习技术员是一个获取资格、求学上进的好途径。
这和进幼年学校不同,少年见习技术员有获得军队文职人员身份的保证,虽然为数不多,但是还可以领到月薪,而且根本不用担心吃住等一切问题。部队中,也有教育设施(学校),当时是“为国奉公”的教育气氛笼罩着全国小学的时代。731部队通过学校当局进行动员,许多少年应征入伍。
北起青森县南至鹿儿岛县,经过考试合格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们只身从内地(日本)来到了哈尔滨。
少年们抵达哈尔滨火车站后,立即前往平房,配属给731部队教育部。按照今天的说法,他们还是些中学(小学里有两年高等科,相当于今天的初中二年级)刚毕业还很幼稚的孩子。当然,他们根本不可能知道731部队是一支负有何种特殊任务的部队等情况。
1942年4月,107名少年入伍了。当时部队的设施虽然已大致建成,但是由于怀疑少年们是否会来北满这个地方,所以尚未做好接受少年们的准备。
少年们暂且被安顿在一幢利用大仓库临时改建而成的少年兵宿舍里。虽然巳经是4月上旬,但是初到哈尔滨的夜晚,无比寒冷,到了夜间,仓库改造而成的宿舍里,高高的天花板显得空荡荡的,屋顶上寒风在呼啸。
他们都是素不相识的少年,熄灯时间一到,都蒙上棉被,听着穿过附近平房火车站的夜间火车的汽笛声,就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父母兄弟,一会儿又想到即将开始的部队生活,一直无法入睡。
听着窗外异国寒风的呼啸声翻着身,寂寞与不安冲击着他们的内心。
从日本内地抽调许多军医、医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组成的这支部队,从创设为“加茂部队”之日起,就深为研究人员奇缺而苦恼。
尤其严重的是,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骨干技术人员的绝对数量不足。
制造细菌和进行实验,需要理论指导和研究的学者,也需要许多协助学者整理实验资料和制作各种标本的研究人员和助手。在战前的日本,大量培养卫生临床检查技术人员的教育机构比较少。
虽然匆匆忙忙地从日本各地的医院和公共卫生部门里抽调了一批具有检查技术的技术人员作为军队文职人员配属到731部队中来,但是由于不习惯从事和细菌打交道的危险作业而发生差错,死了不少人。也有不少技术人员离开了部队。
石井四郎十分重视这种情况,立意要培养出既掌握细菌战的技术秘密,又在防谍方面具有铁的纪律的熟练技术人员。从这一点出发,计划大量培养少年见习技术员——731部队从少年兵培养出来的骨干干部。
实际上,在1938年时,731部队里就有了第一批少年兵。但是,从1941年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开始,到同年12月8日爆发太平洋战争,许多少年兵转战南方,他们根本尚未在731部队里扎根就奔赴前线,参加了防疫给水作战。因此,培养技术人员的事,由于战线的扩大而中断了。
少年们在利用仓库改建而成的宿舍里度过了第一个不眠之夜。实际上,他们是731部队新开始培养的第一期少年兵,也就是说,731侍童队诞生了。
早春季节,在夜间气温低于…2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