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神,故至今百弊丛生,现象之坏,不堪设想矣。嗟乎袁世凯有办事之热心,无知人之能力,是又不得不为袁惜,更不得不为袁咎也。
  


第四节兄弟之隙
  袁自倡立宪后,圣眷即不逮从前,两宫之意,非恶其倡立宪,实为众口所煽惑也。众口所以能煽惑两宫之听者,又基于袁胞弟世彤之恶作剧。欲知其兄弟嫌隙之原因,须先说明袁世彤之轶事。
  世彤系世凯之同母弟。彤为人放诞不羁,文字秀雅,常鄙视世凯。彤喜作狭邪游,闻上海为天下繁盛之区,遂携资往游。楚馆秦楼,夜游几遍,久之金尽囊空,遂为无赖于所卖。盖尔时上海有名妓胡宝玉者,丰姿绰约,领袖群芳,与彤最为密迩。又有某贵公子,腰缠十万,觅玉寻香。而诸无赖献佛借花,做出风流骗局,嗾宝玉与某公子伪践三生之约,藉索万金之资,而某亦如愿相偿。方拟买屋藏娇,彼人面桃花遂不知何处去矣。即赴英廨指控世彤与胡宝玉及诸无赖子。英廨巡柿即往拿彤与宝玉等,时诸无赖早已蛇惊兔逸,惟彤与宝玉尚交颈比翼于温柔乡中。而巡捕无情,遂将此酣睡鸳鸯双双扛去矣。事详载于当时《申报》,并注明袁世彤系袁世凯胞弟。时上海道聂缉规与世凯有旧,遂谕谳员为世彤解脱,专罪宝玉。世凯闻之,遂禀知其母,使深责世彤,兄弟间遂成嫌隙。会世凯练兵小站,彤请从事,凯畏人言,不便位置军中。凯兄世廉,时充聂士成全军营务处,遂荐之聂军,俾廉可就近教导。聂会世凯意,遂派世廉帮办营务。
  后胡宝玉多方营谋,亦得解脱。闻彤在直隶,寻踪而至,求天津候补知县龚某代通消息,重圆旧梦。彤闻信即至,龚亦与焉。据龚告人云,宝玉虽罹讼祸,对世彤绝无怨言,晤面时惟叙离踪,情好逾昔。其来意系因自嗟老大,厌倦风尘,志在从彤以终。彤既重逢宝玉,而雪泥鸿爪,遂勾留于七二沽头,不忍舍去。嗣为世凯所闻,遂嘱世廉代彤辞差,以母命召彤至小站。彤见其母,历陈宝玉之志,并赞其贤淑,求母命世凯给数千金,藉完此局。世凯闻宝玉向有夏姬之妖,且年长于彤,力主不可,足亦忧弟意也。乃彤愿不遂,无颜复见宝玉,遂作书与宝玉长辞,驰回原籍。宝玉得彤书,眷念故人,抑郁成疾,未几而一缕香魂遂长归于杨太真虚无缥缈山矣。彤闻玉耗,感深知己,赋悼玉诗百韵以哀之,当时曾闻人传诵,惜未留稿。
  宝玉既死,彤以为生平遗恨,衔世凯切齿,即拟终老林泉。昔袁任封圻,彤并末一至任所。当世凯之抚山东也,值拳匪肇乱,京津谣传袁将盘踞山东为己有。彤遂上书于豫抚景星,请转告荣禄,谓世凯行为,素不与闻。倘将来欺君枉法,请免株连。景知其兄弟参商,并未转达。至是闻交章弹袁,复上书于政府,并致书于世凯,劝其改行。书载《大公报》,顽固党即引为口实,列入奏章。清廷以袁胞弟竟有是言,亦为所动,故于撤袁兼差后,犹以为虑,又调袁内用。
  


第七章 军机大臣及外部尚书之时期
  外部尚书之时期
  


第一节军机大臣及外部尚书
  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秋七月二十七日廷谕:“外务部尚书着袁世凯补授。钦此。”同日又奉谕云:“大学士张之洞,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均着补授军机大臣。钦此。”
  袁世凯奉诏后,即具疏恳辞,并密求庆王代为设法转圜,朝命不许。袁此次恳辞,实出于至诚。何也?盖自表面观之,以总督入枢府,系属超迁,且转瞬即可大拜,位极人臣。而袁所以不愿内用者有三,一自知国文甚浅,枢密往往拟旨,实有不能。二以北洋一席,咫尺天颜,其权柄不减于军机。且其经营数载之新政,彼时具有端倪,不忍弃置。三则军机分位虽尊,禄俸甚微。袁虽久任北洋,而其宦囊不但无余裕,且有亏累。有此种种原因,故辞之甚力。
  清廷意旨,一则以众口呶呶,袁世凯究竟居心若何,不能窥察。调归内用,方可钳制。又以安徽有徐锡麟之变,云南有河口之乱,革命风潮日炽,非实行立宪不能以节乱萌。立宪为袁所主倡,调其当枢府之要,加一老成持重张之洞协同助理,袁亦不能专擅。此清廷调袁内用之大旨也。
  袁既坚辞不获,庆亲王不但不为挽回,且劝勉甚殷,惟有勉为其难。而种种困难,只有设法对待。国文甚浅,则延其旧书记辈为之辅助。北洋一席,则力保其门人杨士骧接代,约定长芦盐政以及直督应有之漏卮,仍归袁弥补在任时之亏累。但杨逢人辄作是语云。袁当枢府要冲,杨虽反复无常,尚不敢显违原约。惟北洋一切新政,虽在光绪三十二、三年间,已属有退化无进步,而杨士骧接手之后,又偏置私人,遂腐败不堪言状矣。噫嘻,后来不类,诚非袁世凯初意所能料者也。
  


第二节阮忠枢、张一麐事略
  袁既入军机,多倚赖其书记阮忠枢、张一麐二氏为左右手。通常事则倚阮,新政则赖张。欲明袁在军机大臣时代之事实,不可不先明阮、张两氏之概略。
  阮忠枢自袁在小站练兵即充书记,其人虽无大才具,品尚可取,在少年时代亦颇好事。自为袁绍介入康党后,深自愧悔,历随袁由山东迁直隶至入军机,尚无劣迹为人所指。迨后洋烟之癖甚大,故除为袁述文外,亦无暇涉及他事。论者谓阮忠枢尚不失读书本色。
  张一麐之为人,无所不为,不可思议。初袁本不重任,仅充督署书写员。迨光绪三十一、二年,袁世凯因留学我邦之学生鼓吹,遂有提倡立宪之思想。张有弟名一鹏,亦留学日邦,时以条陈寄张,嘱转陈袁,为他日进身之计。麐遂据为己有,又润之以康、梁著述,投袁之好,自命为新学家,同人多鄙薄之。及观其述文多东抄西袭,毫无根据。袁世凯遂为麐所愚,以其实有心得,凡新政一切,皆命一麐拟稿。嗣一鹏亦来北洋,麐多转乞其弟。于此又不可不略述一鹏之劣迹。
  一鹏学问固优于一麐,至其为人,则小人之尤者。窥其外表似端谨士,而心地之奸毒实不堪问。有一种阴险绝技,常陷人于危,令人不测者。有道其留学日邦时,印伪报纸,造捏名禀,陷害知府李丙吉一事。其手段之离奇,用心之狠毒,有笔墨所不能形容者。迨后李丙吉侦知底蕴,屡控不直,盖皆为一麐阴抑其禀,使不能上达。李丙吉惟有咄咄呼冤,吞声忍气,投效至奉天。赵尔巽悯之,委以财政局差使。后赵陛见至北京,庆亲王问赵,新政何不仿照北洋办理?赵曰我虽不善办新政,幸东三省尚不似北洋之暗无天日,盖指此也。一麐招一鹏来北洋,本拟引入袁幕,因恐劣迹败露,为袁所知,转与己不便,意遂中上。一鹏之为人,无利不往,即麐有笔墨事属之,苟不予以相当之酬谢,亦不肯为。遇事招摇,兄若弟朋比为奸,其声名遂狼藉矣。
  一麐既得袁之任用,遂补天津同知。一鹏以主事分法部。兄弟定约,麐每岁津贴鹏千金,遇新政事即由电话招鹏来津。至是袁世凯忽调内用,杨士骧署理北洋,麐、鹏两人之种种劣迹,杨知甚晰。麐知督幕必不能容,而同知一缺又极清苦,且一离袁所即不能狐假虎威,遂求从袁入都云。
  袁自入军机后,两宫眷注较前尚无大异,而一般顽固党排诋甚力,袁之热心遂渐退缩。加以张一麐时蛊以模棱两可之说,其意多退然自阻。以退思铭其室,事事谦让,见者多以为袁学术大进。窃谓不然,凡为大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固贤人学问,然岂支持中国危局之大臣所宜哉?故于此目袁为退化时也。袁在军机年余,殊碌碌无所表现。惟关北洋事则甚注意。奈杨士骧本风流名士,其平日不可少之功课,惟是一局围棋,两枝二簧,三杯烧酒,四圈麻将。而又内外宠俱全,日夜宣劳,更何有须臾之暇以料及新政哉?且其心本不以为然,因顾全禄位,不得不存其表面。或谓袁每闻天津新政失败,辄嗟叹再三,由是英雄气短,遂实行模棱两可之主义,即于首倡立宪之大问题,亦只好随波逐流,虎头蛇尾矣。
  


第三节“立宪”之议定
  袁任军机大臣,其重要事,惟订立宪年限之问题。立宪年限,袁本主速行。当在北洋尝与人言曰:“人苟实事求是,三年之久,何事不可预备?”其主三年立宪,固早有成见矣。及入军机后,朝命决此问题,袁遂谋之一麐,命其创稿,筹画预备事件。麐又谋诸一鹏,鹏时方欲迎合某尚书意旨,某尚书谓人民程度甚低,非期之十年不可,痛诋袁为躁进。又谓欲速则不达。鹏遂承某尚书之意曰,袁本不知立宪为何物,一切皆倚赖其兄,其兄又非赖彼不可,此事必能使袁从公,遂代麐创稿。后诸大臣协议,袁出稿与某尚书相同,遂以上闻,于是遂有十年预备之诏。北京报纸遂著为论,其主笔者为汪康年,谓袁前后如两人,并隐讽麐、鹏之鬼蜮。麐遂嗾袁令某厅禁止京报出版,即此事也。时北京知其事者,谓袁为皇上之枢密顾问,麐又为袁世凯之顾问,一鹏又为一麐之顾问。多称张一鹏为第三级顾问官。此等绝大问题,竟败坏于一二宵小辈,是不得不为袁慨也。
  清光绪三十四年,春正月初一日奉廷谕:“袁世凯着加恩赏西苑门内乘坐二人肩舆。钦此。”
  是年秋七月,清光绪帝患亏损症,日渐增剧,至十月病势危笃。西太后亦患痢疾。遂诏群臣议继统事,袁世凯辈不赞一词,后意甚急,根问再四,袁对候庆亲王由陵回京,臣等协议再行上奏。后怒甚,命拟旨,著留养醇亲王之子于宫中。
  


第四节两宫之宾天
  冬十月二十二日,清光绪帝崩。西太后懿旨,命宣统皇帝入承大统。醇亲王为监国摄政王。令宣统皇帝为同治帝继嗣,兼祧光绪帝。当时北京谣说纷纷,宫闱秘密亦不详载。是月二十四日,西太后晏驾,时光绪帝崩后二日也。两宫先后宾天,宣统皇帝入承大统,登极礼成于十一月十六日。
  慈禧太后像
  “光绪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上疾甚。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中教养,复命载沣监国为摄政王。癸酉,上疾大渐,崩于瀛台涵元殿,年三十有八。遗诏摄政王载沣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皇太后懿旨,命嗣皇帝承继穆宗为嗣,兼承大行皇帝之祧。宣统元年正月己酉,上尊谥曰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葬崇陵。”(《清史稿》卷二四)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剧。壬申,太后命授醇亲王载沣摄政王。癸酉,上崩于瀛台。太后定策立宣统皇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二年五月,御史潘敦俨因岁旱上言,请更定谥号,谓:‘后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内,道路传闻,或称伤悲致疾,或云绝粒霣生,奇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何以副兆民之望?’太后以其言无据,斥为谬妄,夺官。五年三月,合葬惠陵,上谥。宣统加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清史稿》卷二一四)
  “十月二十二日,德宗晏驾,遂以宣统帝入承大统。公虑孝钦后年高,且皇族中颇有争竞继统者,主幼国危,必生变乱,倡议以醇亲王载沣监国。二十四日,孝钦后遽崩,于是公与二三老成从容定策,匕匕无惊,中外咸深叹服。公感悼孝钦后知遇,拟矣大丧事竣,亦即告退,乃未及上书陈情,而局势忽变。”(《容庵弟子记》卷四)
  当时清国朝野之议论,多以西太后宾天,袁世凯必有奇祸,众口同声。某日袁退朝稍迟,忽传袁已杖毙。与袁有关系者,麇集袁寓探问,北洋公所车马络绎不绝,未几袁归,始各散去,时大有草木皆兵之势。
  


第八章 免官与复出
  


第一节免官之诏
  十二月十一日,果奉免官之诏云:“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夙承先朝屡加擢用,朕御极后,复予懋赏,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驰驱,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钦此。”
  免官有诏,时袁尚在朝房,早有所闻似不仅免官。内阁值日官捧诏告袁曰,皇上有旨,袁颓然色变。未及读诏,张之洞自内出,告袁曰,上以公足疾,命回籍养疴。袁读诏毕,连呼曰天恩高厚,天恩高厚。袁回寓后,张一麐遂藉故逃避。袁之仆从见张逃,亦皆惶惶。或谓自免官诏下,袁之寓所风声鹤唳,处处惊惶,若不知祸之终极矣。翌早袁入朝谢恩讫,即乘快车至天津。有英人海鲁君与袁同车,曾作《车中纪事》,译录数语于下:
  (上略)头等车内仅三数人,予觅一近暖气处坐定。旋来一人,衣素服,发毛参参,随从甚多。坐处与余相对。见其仆辈置似新闻类一束于其旁,其人遂翻阅。两点二十五分车过丰台,阅有四十分钟,其人端坐未行动。旋有仆人又置似酒类一樽于几上。车上之仆均事之甚谨。余察其人举动异于常人,以英语询车中检票人,知为清国军机大臣袁世凯。四点三十分,车至老龙头,袁下汽车,即乘一华丽马车往西行去云。
  袁到天津,先至德国饭店。饭后至杨士骧衙门,住署后花园。其眷属于是日晚车亦到天津,住德国饭店。十三日早车,袁世凯复回北京,其眷属于午车亦回京。闻其来天津,一则与杨士骧有密商事件,一则支取银行存款,汇往河南。至其眷属来津,实因惶恐所致。袁去后杨士骧遍戒从人,切不可云袁住署内,岂知其仆从多逢人辄告云。袁回京后,于十四日清晨即携全眷回籍。闻其时不特随从无多,送行者亦寥寥。是后都中谣说不一,或谓将籍没其家产,或谓祸仍不止此,或谓袁所练之兵将暴动。袁本多子,然多幼稚无知,闻此谣说,茫无头绪,甚有逃而隐匿者。其景象亦甚可悯。
  或谓袁事败,有问张何故逃避者?张谓袁宅内藏有快枪数百枝,设被籍出,其祸尚堪问乎?我辈月得若千金,系以心血与文字换来,无他感情,焉能与彼共祸?问其知袁宅中藏此利器何用,张曰乌知其心?噫,人情冷暖,固世人之常态,如张一鹏之兄弟,又罕有其俦者也。
  以上所记袁世凯免官时之事实,系据当时之访探。而中国最有价值之《时报》,论袁世凯事则大异其旨趣。玆择录《时报》所记新闻二则于下,以资参考:
  (一)“摄政王斥袁之意,于初十日前已决,庆邸知不可挽,故自初十日即请假不入内,至昨日始销假。十一日召见,独世、张两军机。王出所拟罢袁谕旨,令张视之,张大惊,为袁缓颊。王曰尔勿预此事,但视谕旨妥否,酌改可也。谕旨原文本有指斥袁罪处,张为删去之。”
  (二)“袁世凯开缺后,自知罪状暴露,乃逃至天津。(中略)后知摄政王宽大。张、那两军机同保其无事,即于是夜返京。向人犹称被某侍御参劾,亏空北洋官款三百万两,故至天津调查账目,以防后难。或又称恐有暗杀之者,故深防之。其实彼畏罪逃匿之迹,彰彰不可掩也。故此次之许其归田者,在袁实为莫大之宽典云云。”
  “袁去官原因,咸谓为请派大使一案,此犹表面上论点,实则受张之洞之中伤也。初,袁、张感情极恶,其能两相保全位置者,一则圣眷独隆;一则资格独老也。及两宫崩驾,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