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的孙权,已经被刘备表荐为车骑将军,与刘备联盟,有资格与曹操叫板了,有滋有味地做起了江东霸主,所有才有兴致去猎虎。一个连老虎都不怕的人,会怕那个絮絮叨叨的老头吗?所以,孙权仍然时常意气风发地出现在老虎面前。
  可是,孙权还是部分听取了张昭的意见:老虎不是那么好惹的,万一被老虎咬一口,那就不爽了。珍爱生命,远离老虎,这是张昭的意思。可是,不能射虎,活着就没有意思了,这是孙权的想法。孙权专门设计了一种射虎车,上面开个方洞,中间不加盖子,一人驾驶,而自己则在车中射杀老虎。老虎们很不喜欢这个不公平的游戏,咆哮着上来冲击射虎车,孙权从车窗口伸出手去,与老虎搏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把手缩进射虎车里。哈,气死老虎!
  张昭也要被气死了,又跑来找孙权:玩物丧志玩出水平来了,真有出息啊!
  孙权更加委屈:我把打猎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了,你还不满意,找事呢!更让孙权委屈的是,张昭说得无比高尚,似乎不按照他说的做,孙权就好似夏桀商纣一样,因此,每次张昭训斥他,他只能笑呵呵地听着。
  孙权和张昭,都把对方看成了最难对付的猎物。在孙权看来,张昭一贯看不惯他,从一开始就想把兵权交给孙翊,到赤壁之战又想不战而降,明摆着看不起他;在张昭看来,孙策和吴夫人都把孙权托付给了他,他只有尽到监管责任,才是对孙权负责。
  世上最难猎杀的,不是老虎,而是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岁月荏苒,孙权成为一个说一不二的霸主,张昭成为一个保守固执的老人,二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我的梧桐栖不下你的凤凰——
  219年,孙权抢占关羽镇守的荆州,与刘备彻底决裂。221年,刘备称帝后,为复仇发起夷陵之战,结果惨败,退守白帝城。
  如此伟大的胜利,难道不该好好地庆贺一下吗?孙权亲临武昌,下达了庆功令:设宴于钓台,不醉无归!
  武昌郡治所南边有座樊山,樊山下有条寒溪,寒溪中间有块石头,叫蟠龙石,蟠龙石上建有亭台楼阁,叫避暑宫,是孙权避暑的地方。虽是避暑宫,但是孙权一年四季都会来这里,因为他来这里不是避暑,而是来喝酒的。避暑宫里有座钓台,并非钓鱼所用,而是专为孙权设宴所建。想想吧,抬起头是险峻高山,低下头是湍急江水,在这样的环境里,喝酒怎么会醉呢?在这样的环境里,不醉算是喝酒吗?“堕台醉,乃已。”这是孙权在钓台最常用的劝酒辞。夷陵大捷的庆功宴,当然要设在钓台。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吐血,谁要是不喝就是闹情绪。谁敢不喝呢,不喝就是对江东的伟大胜利不满啊!大家都喝高了,有的人已经倒在了桌子下面。孙权下令端来冷水,洒在醉酒者的脸上、头上,孙权高声说道:“今日开怀畅饮,只有喝醉掉落在钓台下,才能停止!”在冷水的刺激下,醉酒者就醒了,醒来后继续端着酒杯“战斗”,争取早一点掉下钓台。
  砰——张昭冷眼扫视着满场把酒言欢的酒徒,紧皱眉头,摔下酒杯,拂袖而去。
  张公生气了,这还了得!一半的人醒酒了,另一半的人酒意全吓没了。张昭平时一本正经,一脸的春秋大义,一不留意,就会被他训斥一顿,因此大家看见他,总会小心谨慎,就连孙权看到他,也不敢随便说话。现在他发飙离场,肯定要骂人呢!
  “张公出去吐酒了吗?”孙权问。侍从回答说:“张公此刻正板板整整地坐在车里生气呢。”孙权生气了:“如此喜庆的酒场,怎能少得了张公,还不快把他老人家请进来!”
  张昭一回来,孙权就说:“大家共同快乐快乐,张公为何发怒呢!”
  张昭回答说:“过去商纣王制造糟丘酒池,彻夜长饮。当时也作为乐事,不认为是作恶。”
  孙权听了,酒意全没了,一脸羞惭,无力地向侍从摆摆手:“宣布酒宴结束吧!”
  这么多年读《春秋》,没有白费工夫,糟丘酒池的典故张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商纣王放纵奢靡,用酒做成池塘,可以在上面划船,酒糟堆成了小山丘,连绵十多里,一次开怀畅饮的人有三千多人。商纣王还把肉悬挂起来,就像树林一样,让男男女女在里面裸身追逐嬉闹,整夜整夜饮酒。
  好好的一场庆功宴,被一个开口《春秋》闭口《春秋》的老头儿搅了,扫兴!
  打猎要避开张昭,喝酒要避开张昭,甚至说话也要避开张昭,这日子怎么过啊!张昭天天板着脸,似乎随时要开讲《春秋》一样,孙权每次与他说话总是小心翼翼的。有人举报说张昭说话总是盛气凌人,孙权叹口气,说:“我与张公说话,都不敢妄言!”
  这样的人,要是天天在身边晃悠,那不是让人心烦吗?
  229年,孙权称帝,需要设置丞相。有行动快的人跑到张昭那里,祝贺他马上就要做丞相了。丞相人选,除了德高望重的张公,还能有谁呢?
  有行动更快的,就提前向孙权建议:“张公担任丞相,实乃众望所归。”这样既说出了孙权的心里话,又讨好了张昭,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是多事之秋,丞相责任重大,让张公做丞相,并不是爱护他。”孙权“关切”地说。
  孙权懒得找个更合理的借口,就这样把张昭排除在丞相人选之外,而是让孙邵做了丞相。孙邵死了,丞相职位空缺了,百僚再次举荐张昭。这一次,孙权没有再找借口,而是直接说:“我难道是难为子布吗?担任丞相,事务繁琐,可是此公性情刚硬,如果不按他说的做,他就会埋怨责怪人,对他也不好。”
  一句话,张昭团队意识不强,没有合作精神,他做了丞相,是不会有和谐局面的。孙权这样说,倒是也符合张昭性格。可是,孙权老是违逆众意,不让张昭做丞相,孙权的梧桐树栖不下张昭的凤凰,这里面有没有其他隐秘的原因呢?
  第一种可能,张昭在孙策死后,青睐的继承人是孙翊而非孙权,孙权为之耿耿于怀?
  第二种可能,赤壁之战,张昭主降,孙权认为张昭是个自私胆小的家伙?
  第三种可能,张昭过于严厉,不想背后总有一双严厉刻板的眼睛盯着?
  ……
  还是多种可能纠结在一起?
  不管多少种可能,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张昭是众望所归的丞相人选,但是孙权却是万万不能让张昭做丞相。先是孙邵,后是顾雍,这两个远远不如张昭有威望的人,先后坐了丞相位子。从孙权接替孙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张昭终生不能为相。
  如果不能在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上,那就什么位置也没有了,只能选择离开。张昭是最应该做丞相的,但是孙邵和顾雍在丞相位子上,张昭会舒服吗?看到张昭在那里板着脸,孙丞相和顾丞相会放开手脚发号施令吗?一次,孙权向百僚进行支持率调查,最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张昭要发言。张昭说孙权的法令太多,刑罚略微重了一些。孙权心里暗笑:老糊涂,法令不多,刑法不严,怎能创造安定和谐的局面!他知道自己说不过张昭,干脆沉默不语,指望着有谁能反驳张昭。但是,张昭的话谁敢反驳呢?孙权无奈,只得将头转向顾雍,满怀期待地问:“你以为如何呢?”但是,顾雍让他失望了,顾雍说:“我的看法就和张昭说的一样。”孙权无奈,只得宣布减轻刑罚。看来,有张昭在,即使不让他做丞相,他还是照样会让孙权感到不爽。
  没办法,孙权只得让他离开。当然,孙权会让张昭自己主动地离开,这样孙权就免得落个打击老臣的罪名。
  


第四节 非常君臣
  怀念自己的影子——
  从当上皇帝那天起,孙权就决定让张昭离开了。
  公元229年阴历四月的丙申日,武昌,孙权称帝,改年号为黄龙。当年那个哭哭啼啼被张昭扶上马的愣头小子现如今成了君临江东的皇帝。
  孙权集合百官,体验做皇帝的感觉。臣子们很配合地称赞孙权的功德,争着说孙权是堪比尧舜的圣主。张昭举着笏板走上来,正想要客套几句,为孙权送上几句褒扬功德的赞语,他还没有开口,孙权却开口了:“要是按照张公的计策,现在我还不知道到哪里去要饭呢!”孙权这是在揭赤壁之战时张昭主降的短儿。满朝文武看着张昭,张昭羞惭不已,伏在地上,大汗淋漓。
  当再次抬起头时,大家发现张昭比刚才苍老了很多。
  孙权对张昭的不满已经公开化了。张昭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安静地离开。
  “微臣老了,请陛下准许我辞职!”
  “张公才74岁,姜子牙这个年龄还在河边钓鱼呢!张公怎能撂挑子呢!”
  “微臣病了。”
  “哦,病了?养病要紧,张公您千万要保养好身体,这是对江东负责。”
  就这样,张昭辞去了官职,交出了兵权。君子知进知退,毕竟是精通《春秋》的人,张昭在孙权厌烦他的时候,选择了主动退出。不过,在大家看来,张昭是引咎辞职,是在为当初主张孙翊掌权和赤壁之战主降的错误买单。
  打扫书房,整理几案,翻开《春秋》,享得浮生日日闲。翻开书本,关上书斋门窗,再也没有战场血光,再也没有政坛浮尘,再也没有君臣龃龉……这等神仙日子,比做那狗屁臣子强多了。来江东,不就是为了寻一张安静的书桌,安放一本《春秋》吗?赋闲在家的张昭,安安静静地读《春秋》,做起了老宅男。《〈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张昭双管齐下,开始了这两本书的写作。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有意义。
  可是,张昭还是感到了空虚,因为他想起了孙策和吴夫人的重托。
  孙权啊孙权,你记得张昭主张孙翊掌权,但是可曾记得也是张昭把你扶上马,搀扶着你走上了争霸之路呢?
  孙权啊孙权,你记得张昭在赤壁之战主降,但是可曾记得也是张昭为你打点后方,在你出征的时候为你消除后顾之忧呢?
  孙权啊孙权,你记得张昭一次次地让你下不来台,但是你可曾知道这是一个士大夫在践行忠君效死的信条?
  皇帝使者把张昭从书桌前唤了起来,张昭跪在地上,聆听圣旨。在张昭踌躇满志要为孙策和吴夫人的重托鞠躬尽瘁的时候,孙权当众侮辱张昭;在张昭心灰意冷,一心读书的时候,孙权却任命张昭为辅吴将军,地位仅仅次于三司,又改封张昭为娄侯,食邑万户。
  人们纷纷向张昭祝贺,张昭呢,一一笑着回谢。孙权任命他为辅吴将军,但是并没有交还他兵权,很显然这个任命是个摆设。孙权刚刚登基,不想落下打击老臣的恶名。遗憾的是,张昭以为孙权突然间醍醐灌顶,要重用他了。
  合上《春秋》,洗洗脸,刮刮胡,大踏步,挺直胸,高昂头,张昭上朝去了。朝堂上,孙权照例问一句:“诸位爱卿,可有什么不同意见?”百僚照例不会“有什么不同意见”。皇帝金口玉言,一句顶一万句,其他人说一万句又有什么用!可是,张昭不这么认为,他是这么想的:皇帝让我来上朝,那我就要做点事儿,要不就是不忠了。张昭认为他最应该做的事儿,就是进谏。每次上朝,张昭总是辞气壮厉,义形于色,一副“我就是真理”的牛气冲天的样子。
  唉,书生啊,在皇帝面前,你牛什么牛啊!
  张昭屡屡进谏,甚至直接否定孙权的话。孙权终于忍无可忍,下令说:“别让我再见到那个老东西!”
  就这样,张昭又回到书桌前读《春秋》了。书生,还是读书是本分啊!
  可是,老是宅在家里不上朝,那就是怠工,就是闹情绪,就是对皇帝不满,张昭还得硬着头皮上朝。既然上朝,老是不说话,那也是闹情绪,也是对皇帝不满。可是,一说话就是进谏,人家皇帝不喜欢啊。张昭似乎也读懂了现实这本书,他终于也开始改变了,不再与孙权谈论政务,转而在孙权面前谈论另一个话题——神仙。哪个皇帝都想成仙不死,永远地把皇帝做下去。于是孙权发现,张昭其实是个挺可爱的老头儿,在不谈论政务而谈论神仙的时候。
  不是我喜欢堕落,而是现实太容易让人沉沦。张昭的沉沦,让其他读书人也看不下去了。那次,一个叫虞翻的人,看到张昭与孙权谈论神仙,就指着张昭破口大骂:“看看那些死人,在那谈论神仙,难道世上真的有神仙吗!”张昭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孙权说:“张公,别生气,我替你教训他。”结果,虞翻被流放到交州。
  默默地望着虞翻远去的背影,张昭突然想到,自己的背影也曾经这么沧桑而沉重。莫名的,他怀念起自己那时的背影来了。
  可是,要在人生路上走下去,是不能留恋影子的。最初的意气书生,渐渐地变成了一心养老的老头。
  江东要是开春节联欢晚会,严畯的保留节目就是背书,大家送他一个外号:“背书王”。严畯从小就酷爱读书,他似乎有自虐症,把天下最难背的《诗》、《书》、《礼》背得滚瓜烂熟,又天天抱着一部天下最乏味的《说文解字》啃。一次,为了显示治下群臣是有文化的,孙权让严畯表演背书这一才艺。严畯一贯谦虚,但是说到背书,他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就毫不客气地背了一篇《孝经》的“仲尼居”。孙权带头鼓掌喝彩。
  “哈哈,严畯是个乡野儒生,陛下请看我为您背书。”张昭说完,就行云流水般地背诵了一篇“君子之事上”。张昭背完,没有掌声,因为大家都在暗暗赞叹张昭背得好,忘记了鼓掌。
  当年的江东仲父,现在只想着争做“背书大王”?
  张昭与严畯有过节吗?当然没有。严畯也是彭城人,是张昭的老乡,他避乱来江东,还是张昭把他推荐给孙权的,而且他与张昭的儿子张承还是好朋友。张昭这是与孙权过不去。
  是的,就连孙权,也想不起来张昭上一次上朝是什么时间了。
  距离产生美。张昭不来上朝的时候,孙权反而开始想念他,念叨起他的好来。毕竟,孙权也算是一代英主,知道自己需要张昭这样的诤臣。可是,张昭是他撵回家的,现在孙权怎能叫他回来?
  感谢诸葛亮,是他派来了一个夸夸其谈的使者,让孙权体面地找到了请回张昭的借口。诸葛亮主持蜀汉大局,一直奉行与孙吴友好相处的政策,双方使者往来不断。这次诸葛亮派来的使者,一个劲地夸赞蜀汉如何如何太平盛世,普天之下只有蜀汉才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个使者指手画脚,根本不把孙吴群臣放在眼里,孙吴群臣活该不争气,没有一个人能说得过他。
  “唉,要是张公在座,这使者便会立马气短无言,又怎能在这里自夸呢!”龙椅上,孙权怅然感叹。
  孙权想起了遥远的221年,那时,夷陵之战刚刚结束,为了避免陷于蜀汉与曹魏的夹击之中,孙权委曲求全,对曹丕称臣,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派邢贞为使者来吴举行封拜仪式。邢贞仗着自己是“中央干部”,进了孙权的宫门,也没有下车,张昭挡在车前,对刑贞说:“礼节没有不重视的,法条没有不遵行的。可是你妄自尊大,难道是因为江南人少兵弱,连方寸之刃也没有吗?”好汉不吃眼前亏,再说人家张昭说得在理,邢贞不再摆谱了,立即乖乖地下车,老老实实地行礼。张昭都能制服骄横的魏使,何况眼前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