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擒来的事儿。
  刘备摇摇头,说:“初入他国,未立恩信,这样做不可。”
  庞统看出来了,刘备还是顾及自己经营多年的仁义形象。已经做狼了,为何非要披上羊的外衣,多碍事啊。虚名相高,精白为黑。因盗虚名,刘备错过了取蜀的最佳机会。
  刘璋让刘备都督白水关,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备则率部在葭萌关停了下来。白水关距离汉中太近,刘备恐怕张鲁真的以为他是来打汉中的,主动进攻刘备,那时假戏真做,可就真成为刘璋下苦力的临时工了。葭萌关在白水关以南,由白水关的刘璋守将杨怀、高沛守着。要是张鲁打过来,首当其冲的是白水关而不是葭萌关。
  光阴似箭,一直到建安十七年(212年)年底,刘备又老了一岁,髀肉又多了一层,白发又添了几根,刘备还是没找到动手的机会。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刘备错过了庞统的计策,代价就是一年的时光。
  时光流逝,流走的是虚名,积淀下来的是不变的野心。刘备开始后悔去年没听庞统的绑架刘璋的方案了。刘备看着自己的髀肉,为时光不饶人而伤感地哭泣。
  当机会迟迟不到时,那就去寻找机会。庞统知道刘备需要一个与刘璋撕破脸皮的机会。刘备跑到人家里去抢,但是还得要主人先翻脸。可是刘璋确实是出名的老好人,与他翻脸,还真不容易。
  曹操发兵南下,乐进与关羽在青泥关相拒。消息传来,庞统与刘备相视而笑:感谢曹操!
  刘备派人对刘璋说要回去援救关羽,而且要刘璋给他一万多士兵和许多军用物资。我能来帮你打仗,你不能帮我打曹操?
  刘璋,求求你千万不要答应我的请求!刘备对着苍天祈祷。刘璋要是答应了,刘备还真不好翻脸。
  委曲求全的刘璋,采取折中主义,给了刘备四千兵马,其余的军用物资减半。
  皮球又踢回了刘备这边——翻脸还是不翻脸?正犹疑间,一直密谋刘备攻取益州的刘璋的别驾张松暴露了,刘璋知道了原来刘备是黄鼠狼子进宅,没安好心。张松被刘璋杀了,刘备高兴地跳了起来:苍天啊,终于可以翻脸了。
  刘备决定动手了。可是,他只有三万人的兵力,孤军深入益州,没有丝毫根据地,如何打赢这场战争呢?
  如此重大的问题,当然由凤雏来回答。
  庞统说:“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刘璋缺少武略,又无预备,我们的大军突然出现在成都之下,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各仗强兵,据守关头,他们早就劝说刘璋让将军回荆州,可以趁此告诉他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作出要回去的样子,然后让杨怀、高沛来送行,他们很高兴将军离开,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可趁机扣押他们,夺取他们的兵权,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和荆州连成一片,从长计议,此下计也。”
  上、中、下三计,庞统推出了取蜀方案“自助餐”,但凭刘备选择。
  效率最大化,是谋士的原则。按照道理说,庞统也该只提供上计,然后重加渲染,促使刘备听从。
  试图绑架君王的头脑,是中国历史上忠臣能吏的思维误区。上、中、下三计,谋的是形势,当然上计为上。高明的谋士,还要谋君王心。你的计策再好,君王不采纳,那你可能就要郁闷得去学屈原以死明志了。
  上计是奇招,攻敌于不备,以刘璋的暗弱,能收奇效;中计是正招,稳扎稳打,料胜于无失;下计是缓招,以退为进,伺机而动。上计最具智慧含金量,但是刘备选择了中计。上计险,下计慢,而中计安。中计成了实施方案,能被领导采纳的建议,才是最佳建议。
  庞统是谋士,追求智力的充分化;刘备是政客,追求效益的确定化。
  君失臣未失——
  刘备斩杀杨怀和高沛,入据白水关,收编白水军三万多人。然后,刘备带领黄忠、卓膺、魏延等人,在庞统的精心谋划下,回师南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很快打到了涪。
  涪,去年刘备入蜀的地方。那时刘备是客人,现在成了主人。
  拿酒来!
  刘备大宴诸将,预祝益州即将到手。三杯两盏下肚,刘备喝高了,就忘记了自己正在“立牌坊”,得意忘形地对庞统说:“今日的聚会,真让人高兴啊!”
  马上有人附和,狠拍刘备马屁,赚得了几杯酒。
  汉失其鹿,天下逐之,争霸天下,亦无不可,甚至可以说是救民于水火。可是,刘备以胜利者的姿态而自居,以前的仁义形象,荡然无存。
  骨子里是名士的庞统,最容不得一个字:装。他站起来,朗声说:“讨伐别人的国家而以为欢事,不是仁者之兵。”
  觥筹交错的声音停了下来,举座寂然。
  刘备岂能丢了面子,他把酒杯向桌子上一墩,撕下温文尔雅的面纱,怒气冲冲地吼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①,难道不是仁者吗?你说错了话了,快给我滚出去!”
  走就走,谁稀罕和你喝酒呢!庞统拂袖而去,把举座惊愕的目光抛在身后。庞统一走,刘备的酒意下去了,后悔了,就把庞统请回来。
  庞统大大方方地坐下,大家都看着他。庞统知道,大家都在等他向刘备道歉,理由很好找,最简洁的做法就是向刘备哈哈笑几下,然后在脸上挤出一些愧意说:“主公啊,小的刚才喝高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来,小的先罚一杯!”这时,大家配合地哈哈一笑,不就皆大欢喜了吗?何况,刘备已经主动把庞统叫了回来,已经算是认错了,总不能让刘备当众向庞统认错吧。再说了,庞统说那话,确实有违和谐。
  可是,庞统偏偏不道歉。没错道什么歉呀!
  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庞统“饮食自若”,只对酒肉感兴趣,对刘备无动于衷。
  刘备败下阵来,主动开口了,他小心翼翼地问庞统:“刚才那番话,我们谁错了?”
  这时,庞统完全可以端起酒杯来,对刘备说:“主公圣明,小的错了,小的敬您一杯!”多好的台阶啊!
  可是,庞统定定地看着刘备,表明并未喝醉,一字一顿地说:“君臣俱失。”
  谢天谢地,庞统毕竟还是说自己错了!刘备哈哈大笑,端起酒杯来,对大家说:干杯!
  干杯!再不干杯,庞统又要发飙了。
  刘备背信弃义,袭夺益州,道德沦丧。庞统为其出谋划策,是一个名士与世推移的选择,也是凤择桐栖的自我实现。虽随其流而扬其波,可是庞统依然葆有怀瑾握瑜的风流。所以,当刘备因违义成功而得意忘形时,庞统当头棒喝。
  刘备自比武王,毫无愧色,只是霸主的自诩;庞统不失本性,不改其心,自是名士真风流。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评价此事说:“此备有非而统无失。”
  涅槃的宿命——
  益州的城池,一座座地插上了刘备的旗帜。一切都那么完美。美中不足的是,以三四万人的大军,攻打刘璋长子刘循镇守的雒城,将近一年居然还没打下来。
  庞统望着雒城,眉头紧皱,无计可施。有时,一些事情是没有技巧的,只能硬碰硬地去面对。
  刘备做了一个梦,梦到荆州盘桓着一条龙,益州翔舞着一只凤,龙凤呈祥,涿县的那株大桑树,真的化为了羽葆盖车。
  杀呀——!
  喊杀声将刘备从幻想中惊醒,他看到庞统领军向着雒城杀了过去。作为军事中郎将,庞统不但要运筹帷幄,还要上阵杀敌。
  刘备早就按照隆中对安排好了一切:打下益州来,庞统在益州出谋划策,加上法正,足以平定汉中,马踏陇西,鞭指关中,同时,诸葛亮在荆州运筹帷幄,关羽骁勇善战,文武双壁,吞荆州,取宛、洛,向中原。那时,“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就不再只是南阳草庐的演讲词。
  谁的江山,马蹄声乱。谁的战场,刀剑影乱。脚下疆场,铺着残刀断箭,滴血的尸体,枕着饱饮了鲜血的大地。
  一切毫无征兆,这是一次平常的出征。庞统还难得地注意到枕藉的尸体下,是一层厚厚的落叶。庞统认为自己可能想起司马徽采桑的那株桑树来了,他还认为自己想起的也许是鹿门山的鸟啼,也许是在东吴西郭门与陆绩、顾劭等契友的倾心交谈……但是,实际上他什么也没想起来。
  他只记得那支箭,穿越而来,奔向他,以无可逃避的热情,就像宿命的安排。
  又一片枯叶摇摇飘落,覆盖在庞统的身体上。鲜血汩汩流出,很快,落叶就开始滴血。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连回望一眼鹿门山的时间都没有,凤雏便永不再翔舞。
  再高的智慧,也无法计算宿命。上计,中计,下计,宿命到来时束手无计。
  《三国演义》给庞统之死安设一个舞台——落凤坡。庞统进攻雒城,刘备出于对他的爱护,将自己的坐骑白马让与庞统。雒城守将张任出城埋伏,见庞统军来,张任军士遥指军中大将:“骑白马者必是刘备。”庞统来到张任埋伏地,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士兵回答:“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讶地说:“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就下令立即撤退。但这时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
  历史上并未说庞统死于张任之手,也没有落凤坡的记载,但是今四川省罗江县白门关建有庞统祠,庞统祠东北三四里的地方,据说就是庞统战死的地方,那里就是落凤坡了。
  情愿相信当时那个地方就有“落凤坡”的名字,否则,很难说服自己相信凤雏就是以那样让人猝不及防的方式而死去的。
  凤雏折翼,益州的辉煌胜利,打了折扣。庞统一死,就没有人与诸葛亮配合去实施隆中对了。庞统不但能够献计取益州,而且在此之后还要辅助刘备治益州。以刘备之雄、张飞之勇、法正之智,固然可以取得益州,但关键是之后由谁来治理呢?张飞武勇绝伦,但治军已显吃力;法正智谋高超,但心地过于狭窄,“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以此担当治国重任也不适合。在周瑜手下担任功曹时的表现,已足以说明庞统足以辅助好刘备。但是,庞统死了,刘备只有把诸葛亮留在益州,独留关羽镇守荆州。矜持自负的关羽,没有谋士辅佐,后来果然出了问题。从此,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因庞统之死而夭折。
  怪不得,庞统死的时候,“先主痛惜,言则流涕”。也许刘备不是为功业难竟而是为宿命无常而流泪。
  庞统祠里有一楹联,道尽历史的无奈:
  造化忌多才,龙凤岂容归一主。
  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竟三分。
  又是一年秋,落凤坡上花红遍。是梦魇,是劫灰,还是凤雏燃起的火焰?
  宋代,一个叫陆游的诗人路过庞统祠墓时,咏诗一首:
  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
  海内常难合,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秋来满断碑。
  其实,没有必要因凤雏折翼而如此沉沦,因为——据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且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涅槃了。周而复始的涅槃里,凤凰获得了永生。
  当人生折翼,请相信,也许这正是涅槃。
  ①前歌后舞:语出《尚书》“师乃慆(喜悦),前歌后舞”,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第五章 真小人法正
  百家讲坛“品三国”电视节目里,易中天说曹操从不掩饰野心,是一个真小人,比起伪君子来,显得可爱多了。在刘备集团,也有一个这样的真小人——法正。法正本是刘璋手下,把出卖和背叛视为生存智慧,毫无道德感。为了个人发展,法正与人勾结,在去请刘备帮助攻打张鲁的时候,怂恿刘备夺取益州。刘备入蜀后,法正成为第一谋士,炙手可热,他借机打击报复,睚眦必报,尽显小人嘴脸。
  真小人更加蔑视道德,并不“可爱”,比伪君子更该受到鞭挞。法正富有谋略,在他的策划下,刘备取得定军山大捷,在汉中立稳脚跟。可是,他品行不端,留下了历史恶评。
  三国英雄档案 法正
  字 孝直
  生卒 176…220年
  籍贯 雍州扶风郡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
  特长与爱好 ⒈特工;⒉写信。
  主要社会关系
  主要亲人:曾祖父:法雄;祖父:法真;父:法衍;子:法邈;主要朋友:张松、孟达;主要敌人:刘璋;夏侯渊。
  自我印象
  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
  《三国志》印象
  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三国演义》印象
  原著对法正无直接点评,清人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作出“法正果是有法”的评价。
  朋友印象
  史书无直接记载,但是《三国志》记载,法正死后,刘备“为之流涕者累日”,可作侧面评价。
  敌人印象
  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曹操
  现代印象
  法正量小失政,不足称道。——毛泽东
  历史上的法正,才干优卓,长于谋略,是刘备倚重的主要谋士,对夺取益州和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惜胸襟不广,律己不严,其人格魅力和威望都远逊于诸葛亮。——《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  一 志意不得
  学脑筋急转弯长大的孩子——
  熹平五年(176年),三辅①大地扶风郡,两个男婴来到人世:马超和法正。他们出生的时候,除了哭声可能大一点,并无什么过人之处。
  大人们想不到,这两个小家伙,以后会成为蜀汉王朝的文武栋梁。
  这时,马超的父亲马腾还是一个樵夫,“贫无产业”,从彰山砍了柴,背到城里去卖,然后给孩他娘买一个催奶的鸡蛋揣在怀里带回去。法正的父亲法衍是司徒掾②,下班路上,给孩他娘买一篮子催奶的鸡蛋挎着带回去。
  小法正本来可以享用天下所有鸡蛋的,因为他本来应该有机会做王的。公元前283年,东方的齐国,太子田法章曾在避难期间改姓为法,后来被拥为齐襄王,法章才敢改姓田。田法章的后代里,世世代代该有人做王的,但是,秦国灭齐,田法章的后代不但没了做王的希望,而且连姓田的资格都没了,为避免被秦追杀,他们不敢姓田,就学习其祖齐襄王田法章的做法,改姓为法,后来迁徙到扶风。法家的后代,也着实给做王的祖宗争气,在汉代世为二千石的高级干部,绝对算得上高干家庭。
  法正比马超多拥有的,可不只是一篮子鸡蛋,而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而且,法正还拥有一个明星祖父:法真。和今天想着法子出位才能成明星的情形相反,那年月,死活不出来做官的是明星。法真是关西大儒,牛得不得了。太守虚薄请他出来做官,他发狠话说:“你如果要我做官的话,那我就到北山之北南山之南去!”怕了你还不行?太守从此再也不敢要他做官了。可是,汉顺帝却不怎么怕他,前后四次征辟他,他虽然对皇帝不敢说狠话,但是玩起了“躲猫猫”,不知躲到了哪里,汉顺帝最终也拿他没办法。不做官,那法真就有更多时间治学,世上少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官员,却多了一个学问家。那时只有学问家才是粉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