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倘丛对侗炔簧隙物G。
段颎对选择谋士角色的学生们也倾力教习,谋士有具体分工,不能统而拢之。比如有专门在战前搞用将的,有专门刺探我军将士情绪的,有专门考察地形的,还有专门帮主帅分析地方将领的,在众多分项谋士的上面,只允许有一位总谋士,各方将意见汇总到他这里,再跟主帅交换意见,制定作战方针。
在这一个月的课程里,段颎还模拟了三场战情,将敌方具体情况公布,让各位学生依据不同角色,陈述作战主张。
曹操的表现出色,好像他生来就会,一沾就懂。其实,他的付出和努力,曹嵩看在眼里。每天晚上所有人都睡觉了,曹嵩发现曹操的窗户还亮着油灯。早晨诸位起床,就能看见曹操的窗内还亮着灯光,似乎他一夜没睡。关键是一连二三十天,天天如此。
曹操除了熟读和研究这些兵书,还在节假日去图书馆查资料。曹嵩对此特得意地捋着胡子:这小子,还挺像我。
曹操虽然将基本功课学得很扎实,却不懂得如何集群作战,段颎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单兵作战既带不了一支军队,又打不了一场胜仗!
段颎的批评,让曹操感到羞愧。
第二个月,主要学习攻城技巧。在当时,攻取城池,仍旧是主要作战方式。曹操日后的战争岁月中,攻下过大小上百座城池,唯一不能忘记段颎的教导——完城为上!
段颎照旧将十五个学生分为守城和攻城两部分。仅有曹操和袁术以及其他三名同学选择了攻城,张邈、胡母班等全部选择守城。俗话说“守城容易,攻城难”,可最终陷入困境的,往往是守城一方。
段颎送给选择守城学生一句话:只要有信心,准备充足,就没有守不住的城池。
送给攻城学生一句话:只要你想要攻下它,你就能做到!
学生们先集体学习城防和攻城技巧,并且实地勘察洛阳城防,研究军事案例,攻守双方特地开到洛阳东北的虎牢关、河内城进行实战演习,如果不合格,将不能进入下一个训练过程。
河内城里城外桃花绽开,处处树头爬上新绿,城外护城河水清晰如镜,农人三两在田中劳作,耕牛悠闲地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春光。春风里到处弥漫着花香,令人迷醉。
身着军服佩戴铠甲的曹操站在河内城下,假作指挥千军朝城上做各种攻城动作,射箭、搭浮桥过护城河,攀爬城墙……曹操身先士卒,率领士兵攀城,城上扮演防守一方的学生用长木杆杵曹操,真将曹操一棍子杵下十几米城去,重重摔倒。众人惊叫之余,曹操艰难地爬起来,想要继续再爬,谁知胳膊已经脱臼。
胡母班在城下喊段颎:将军!曹孟德的胳膊断了!
段颎正站在城上,检阅这次学习成果。迅速从城上放下一根麻绳,踩着城墙,麻利地下到曹操身边,曹操已经倚着城墙,疼得豆大的汗珠往下掉。段颎摸曹操的胳膊,猛地一拽一送,只听到咯巴一声,胳膊已经复位。段颎拍拍曹操的肩头:继续!
段颎抓住麻绳准备攀城时,对曹操说:我培养的是将军,不是士兵!
曹操摸着疼痛的右肩,既委屈又难过,颤抖着长长地从鼻孔里抽了一口冷气。
段颎起身攀着麻绳三下两下就上了城墙,令城上城下所有学生都看得呆住。毕竟四五十岁的人了,还是万户侯的身份,这么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曹操因临阵受伤,成绩只获得中等。段颎点评:做将校的,就应该懂得保护自己,不能嗜勇逞强,如果自己都被敌人打死了,还怎么指望赢得战争。如果想要身先士卒,应该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
不过,令段颎失望的是,他没能教会曹操这一点,在日后的战争中,大多时候曹操身先士卒,并且以此要求身边人。
曹操常说一句话,如果我们自己都怕死,怎么还能要求别人为战争付出生命!
因此,曹操送掉数名爱将性命,其中最重量级的无过于当时已经是西南大区军事总负责的夏侯渊。
然而,就是曹操和他的同僚抱定不怕死的精神,为帝国培养了一大批名垂史册的军事人才!
攻城课程过后,段颎由曹操的负伤想到,不让学生放春假,系统学习战场必备技巧。
此议首先遭到蔡邕反对,学生不放假,不进行调整,会影响下一个学期学习。
曹节也反对:你以为你真的在带兵啊?
千锤百炼十分苦
段颎坚决地对曹节说:不是大长秋您自己说,要用一流的讲师教授一流的军事吗?我当初既然答应您,一定要教出一流的学生。
曹节苦笑,只得点头答应。
三月初,离春假还有半个月,曹节和蔡邕拗不过段颎,同意他带领全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严格训练,地点选在虎牢关。此处是帝国军事要塞,处于洛阳东南,是著名的十大关之一。
他们将在那里学习骑马、射箭、驾车、搏杀、行军、扎营、急救等技巧,甚至学习卜卦、周易、看天气、看星象,还要学习挖地灶,做饭、砍柴等军旅生存本领。
曹嵩照样不许曹操前往,将他锁在家里。急得他让阿才当人梯,自己站在阿才肩头,奋力爬过院墙,跳到巷内,直奔太学,也许段颎和同学们此刻已经启程。曹操改变方向,直奔洛阳北门,或许还能截住他们。还真在洛阳北街看到段颎和同学们乘坐的数辆马车,段颎想要马车停下,谁知曹操猛跑几十步,纵身一跃,跌进马车,肘部和膝盖都被撞破,顿时鲜血渗出来。马车停住,段颎用布条为他包扎伤口。曹操看着渐行渐远的洛阳城,在满身疼痛中猜想,父亲下班回来发现没了他,定然要拍手跺脚骂阿才。
这么多项目,短短一个月根本不够,段颎不得不加大训练量。烈日下,学生们吊着绳子攀爬城墙,背着沙包远足拉练,扛着木头跳进护城河,一次次跋涉过泥泞的洼地,一遍遍射箭,一回回驾车摔进沟里,刚烧好的一锅面条被段颎端起来倒掉,要他忍饥挨饿接着训练……人间地狱般的集训,令学生们后悔到过这里。
段颎带领学生们在虎牢关城中开展巷战,街区阻击战等战术,还学会绘制城防图、城市鸟瞰图、标注街道和建筑物等等,三月底,课程结束。段颎眼看着一块块富有弹性的青春肌肉被他训练成了极具硬度和威慑力的肌腱。临别前的傍晚,师生在城墙上对着城内屋宇和城外阡陌喝酒,将他在西北边陲杀敌场面讲得绘声绘色。
曹操当初看到段颎得胜还朝还很羡慕,希望能像他那样建功封侯,就问段颎:将军,要怎样做才能立功……封侯?
段颎看着曹操,抿起嘴唇想了想:我不知道,但当我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外族强盗烧杀抢掠时,脑中想的只有一个,为同胞报仇!将他们赶出我大汉国土。至于封侯,那是皇帝的赏赐,封或者不封,我都会一样奋勇杀敌!这是我们作为戍边军人的本分!
曹操和学生们齐声叫好,一杯接着一杯,渐渐地,大家都喝得烂醉如泥。
段颎闻听曹操会即兴作赋,便命曹操来一首。
曹操看着夕阳下烟树迷离,阡陌外,关内外农舍三五,相比较前一个月的非人生活,这简直如在天上享乐。顿发感慨:绝壁不可攀兮,轻车坠入河。
同学们大笑,这不是他们训练时出的丑么?
曹操继续作赋:弓箭飞如逝兮,矛盾相抵触。
段颎跟随同学们一起喊:好!好!
在众人的催促声中,曹操说出最后两句:健儿怀素志兮,跨马御戎羌。扬我大汉威兮,帝国竟和畅。
学生们再次叫好,段颎也频频点头。
段颎努力教习学生,让曹操和同班同学受益匪浅。这班学生中,日后出了一个魏王(曹操)、一个执金吾(胡母班)、一个豫州牧(袁术)、一个陈留太守(张邈)。
曹操一回到洛阳家中,就看见夏侯渊躲在走廊里指指曹嵩的房间,看样子大事不好。
今天是大洗假,曹嵩正在房内看书,忽然听到曹操回来,啪地放下书简,快步走到门口,想想还是双手背后,迈着方步,出现在走廊上。他整整为曹操担心了一个月,想将憋了一肚子的牢骚发到曹操身上。曹操面庞黝黑,嘴角隐隐胡须若现,身姿挺拔,就连迈步也变得阳刚、沉稳,甚至有一股威慑力,让曹嵩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看来军训确实改变的不仅是曹操的肤色,还有精神和内在。
曹嵩瞬间将满肚子责备变成:快去洗洗,一会儿吃饭,早让你娘给你留了一大盆腌鹿肉。
曹操跳起来:啊!鹿肉!谢父亲大人!
曹操跑跳着进院子,跟夏侯渊一起去洗漱房。
洗漱间水声作响,传来他俩一阵阵笑声。
曹嵩站在走廊上,摇摇头:哎,还没长大。
四月初一,夏季学期开学,学习越来越紧张。这学期的主要课程除了“四书”“五经”,还有算术、祭祀、占卜、“百工”。
不下千锤百炼之功,哪得治世卫国之才?为了不让学生们成为百无一用的书生,制定一套严格的“百工”课程,曹操和他的同学们又将经历怎样的历练?
笨鸟学飞经磨砺
军事课的苦痛可想而之,但比起“百工课”,简直小菜一碟。这是曹操四年大学生活最脏、最累、最苦的时期。
什么是“治世”?太学教育要求她的学子们不能坐着轿子摆谱显威风装威严。实际情况下,任何一位官员,都应该从实际工作做起。首先,县级官员不允许带家眷,大多生活杂务由属下担任,或者干脆自己动手。在当时交通、建筑、手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管是农民还是官家,很多活计都要亲历亲为。
所以,太学生必须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多掌握生活所需技巧。要做得一手好木工,砌得一手好墙,还编得一手好席子,编篮子、箍桶、洗石头、砸铜盆、支锅灶、磨镜子、打铁、铸造……这都有益于他们未来的生活。
经过军事课的训练,曹操相信什么也难不倒他。在先生的鼓励下,一口气选修了好几样百工:木工、砌房、铸造……能学多少学多少。
曹操本以为木工是力气活儿,可需要的技巧远在力气之上。在烈日下和张邈对坐拉大锯,劈开一根长长的木料。木头一次次倒下,锯条一次次被折断、压弯,没拉半个时辰,就要用锉刀锉锯齿,使得锯齿锋利,还要学会拉墨斗弹线,墨线没弹好,弄得满手满身都是墨汁。还要学会使用凿子、刨子、打眼、做隼、钻洞。真是隔行如隔山,攻得了城池,未必做得好木匠。
木工课上,曹操摆弄斧子和刨子,手上磨出了血泡,身上被撞得青紫,睡觉不能平躺,吃饭拿不住筷子。好几天才做几张摆不稳、站不直的小板凳。一屁股坐上去,摇摇晃晃,最终还是被摔在地上。真是看人干活不吃力,虽说贵为太学生,跟普通匠人比起来,连个学徒都算不上。
冶炼课上,曹操、胡母班、张邈等忙着拉风箱、加炭火、看火候。从火炉里夹出滚烫的铁条,抡起大锤,你一下我一下地狂砸,弄得满头满脸满身的灰尘。打出来的铁器剑不是剑,矛不像矛,又不是镰刀,只得放回去继续煅烧,夹出来继续敲打,又做成另一件四不像的东西。
百工课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们沮丧的样子和忙碌的身影。就是这样一群学飞的笨鸟,经历熔炉锻造,成长为帝国雄鹰。
盖房子的课上,曹操砌的房子,门窗预留的洞口不是大,就是小,还明显歪着。房顶没盖好,整个房子就坍塌下来。倒伏的土块和石块把曹操埋在下面,学生们见曹操被埋,慌忙跑来抢救。
曹操满身泥污、一瘸一拐地被救出来后,二话不说,继续拿起瓦刀重新砌墙。盖起来再倒,倒下再盖,最后土坯全部弄烂,只剩下窗沿、门头几块木料是整块的,最终砌好跟猪圈差不多大小的房子,早将他们几个同学折磨得精疲力竭。
任课先生们并不觉得他们是在做无用功。这样的经历至少有一个好处,这帮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太学生从此不敢轻视有一技之长的普通民众。
曹操见胡母班编了个像样的篮子,他也凑热闹,搞不懂经纬线怎么跳着编织,忙了半天,还是一堆胡乱的竹篾,惹来一阵讥笑。
袁术则编得一手好席子,他编的第一张芦席,跟宝贝似的整天坐在屁股底下。逢人便炫耀,那是他亲手编的。袁术从此爱上编织技术,无论打仗还是行军,随身带着竹篾或芦苇,一有空就来两手。
曹操扔下这些烦人的、只有娘儿们才愿意干的细活,学习凿石头。可十指磨烂,也没凿出一处直线,一个平面。圆不圆方不方的像一只石冬瓜。
一次次失败,曹操同学们遭受“百工”的磨砺和失败的打击。
万事万物都有内在的道理,通晓经典并不能打造出一个合格的治世之才。“百工”的劳累和辛苦打磨着曹操和同学们,是否能够使他们参悟出治世的道理?
哪堪忆,太平时
身在太学,即使再只知道学习,也会被大环境和大事件所影响。太监和士大夫们也许是斗得累了,随着李膺、陈蕃等相继离世,更是伤了元气。这时的刘宏皇朝,竟然出现了短暂的平稳。繁荣得如同时刻依恋人间的春色,不请自来。
难得几年太平日子,也是曹操在太学飞速学习知识的时光,更培养出他日后久久不能放下的愿望。那四方来献,八方朝仪的盛世美景,作为大汉子民的一员,当然惦念那段盛世荣光。
三月杏花盛开,周围各国各族使者前来贡献。
整个洛阳,是世界的中心,是天下数一的大都会。奇装异服的各国使节、商人、观光团、学子们像被四面八方的风吹来的一样,都集中在农历三月出现在洛阳的大街小巷。
各种展销会、产品交易会,吸引着帝国内外无数商人、顾客,整个洛阳像被灌入化学试剂,瞬间膨胀到人满为患。
一年一度的开坛照例举办,这次主讲师有马融、蔡邕、许劭、荀爽、杨赐、赵岐等。
三月十六,洛阳同时开了双坛:蔡邕、许劭等大儒登坛讲学,整个社会仿佛沉浸在学术氛围中。
全洛阳仿佛都放假了,大人小孩喜气洋洋,大街小巷像是过节。天下士子期待已久的学术盛会,不但只是学术交流的本身,还隐含向上与繁荣稳定。
讲课内容有关四书、五经,也有名人趣事,还有通俗故事。
最热闹的要算坛主杨赐的带领下,在场三千多人跟读《孝经》: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跟读《孝经》的声音,远在皇宫的皇帝刘宏都能听见。他和几个太监站在城楼上,朝广场这边眺望,享受着这万民同庆的欢乐时光。
无论识字的士子,还是不识字的农民和商贩,或者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还是老无所养的贫苦老人,在坛前获得平等,于诵经声中获得升华。人们是在坛中获得希望还是安慰?
只有参加开坛活动的他们才知道。
熙平年间,经学盛行,从京城到地方,大多数人视开坛活动为重大节日,乐此不彼。
平日里农耕,自给自足。闲暇时学习圣人经典,愉悦性情,修养身心。过着与世无争,如梦似幻的天堂生活,这是老子的愿望。然后再由士大夫们治理国家,抵御外敌,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道和儒在治国方面也能很好地配合。
除了皇都洛阳,地方上也一样,很多有学历、有实力、有名望、有经验的能人志士在地方官府的筛选下,主持开坛。
每个坛主都有自己的特色,几年下来形成名坛,前去听坛者、做生意者、看热闹者、观摩者等可谓人山人海。往往经济发达的地方不止一个坛,有好几个坛一起开。
和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