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南一北,两路大军向着彼此的方向冲杀下去。
大营之中宛如人间地狱,到处都是慌乱的士兵,到处都是燃烧的大火,到处都是乱窜的战马,一时之间鲜血横飞,染红了大地。
南北两军在汇合之后,就开始寻找董卓军中主将,想以逸待劳直接诛杀董卓等人,彻底打败西凉军。
但是大营如此混乱到哪里去找董卓?帅帐早就空空如也了,董卓等重要将领踪迹皆无。没办法孙坚又冲杀了几次,天光转亮之后便回转大谷关了。
原来早在大营动乱之时,董卓就离开了大营,站在不远处的山坡之上观看情况。主要的将领皆在此处,李儒、李傕、郭汜、胡轸、吕布等等。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汇聚过来的败军越来越多,大营之中的混乱似乎并不像孙坚看到的那么严重。
到了最后,董卓还是汇聚了将近八万之众的败兵。这也为西凉军保留了的根本,也为日后他们互相攻伐留下了根苗。
虽然还有八万之众,但是溃败之军,士气低落,如何还是孙坚的对手?见到事不可为,董卓也是非常无奈,洛阳不能再待了,只能退回长安了。
不过好在洛阳的财富都让他董卓搬去了长安,朝廷也搬了过去,董卓暗暗的想到,还是李儒有先见之明,即使东都给了关东诸侯,他们也什么都得不到。
打定了主意,董卓看着手下武将说道“某准备回转长安,然洛阳做为大汉东不可轻弃,诸位可有自愿留守的?”
西凉系的武将都低下头来,谁都不愿意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但是吕布没这么想,有西凉系的压制他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但是这次正好是他的机会,可以单独领军征战。如果打赢了,看他西凉系还有什么话说。
于是吕布走出阵来,请命驻防洛阳。
第101章 退长安袁术占城()
董卓打定主意回转长安,但是洛阳还是要有人驻防才行,询问良久之后,吕布才走出阵列,对着董卓行礼道“某愿驻守洛阳,抵御孙坚,替义父分忧!”
西凉武将见到吕布居然这么傻,愿意驻守洛阳,尽皆幸灾乐祸。一是通过几次大战他们都确定孙坚很是厉害,想来除了徐荣谁都不是他的对手。连主公亲自出马还是被他打败;二是吕布是并州系武将,本来就互相不对付,看到吕布想去送死,他们也乐得如此。
董卓看到吕布愿意,也是挺欣慰的,还是有人愿意替自己分忧的,再看向西凉武将就不满起来。怎么说你们都是他董卓的部曲,他董卓才是主公。西凉这些人仗着微末之时替他出生入死,得势之后便开始飞扬跋扈。
可以这么说,他董卓一半的骂名都是这些西凉武将惹下的。他们骄狂的很啊,都快不把董卓这个主公放在眼里了。
董卓打算这些事了之后,好好的教训教训西凉系的武将,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地位,别总是没事找事给自己惹麻烦。
而且到了紧要关头,他们都成了缩头乌龟,一个个都怂的不敢上前。关键时刻还是要看“外人”,不论是辽东出身的徐荣,还是此次出头的并州吕布。
董卓心想着以后要重用吕布,于是道“有吾儿奉先在,吾心甚安!这样,汝带并州所部,某再给你两万西凉精兵共守洛阳可好?”
吕布本来想的是就带他的并州军守就行了,但是董卓又派两万西凉军是什么意思?不信任他么?
于是吕布单膝跪倒,抱拳当胸道“某自跟从义父以来,兢兢业业,未曾有半点闪失。洛阳弹丸之地某并州一军足矣,无需西凉精兵。况西凉兵骄纵,时常劫掠百姓,此次驻防皆需百姓出力。若见西凉军在,其不肯相助,何解?”
董卓也觉得吕布说的在理,虽然西凉军打战厉害,但是惹事更厉害。于是正要说就按吕布的意思之时,西凉系的武将不愿意了,吕布这是什么意思,瞧不起他们么?
李傕上前道“吕奉先,并州贼!汝是何意?某等跟随主公出生入死之时,汝在何处?不肖说两万子弟协助于汝,就是单独驻防亦无不可。龌龊小人,端的不为人子!”
郭汜,胡轸、段煨等纷纷出言附和,看向吕布的眼神也越来越不善起来。士可杀不可辱,吕布真是个小人,这时候出言讥讽他们。
吕布的部将张辽、臧霸、高顺等并州系武将则是怒目而视西凉系武将,大有一言不可就动手的意思。西凉系武将也不惧怕,撸胳膊挽袖子就准备动手。
虽然他们西凉系之人不敢守城,但不代表他们怕你吕布,打架的事他们最在行!
看着互相不服的两拨人,董卓一阵阵的头疼。哪次都是这样,两拨人互相不服,互相较劲。要是都用在正道上也行啊,还能替他分忧,但是他们全都用在阴谋小道上,不然他董卓如何能一败再败?
“好了,成何体统。也不看看都什么时候了,还要如此!都给吾退下!”董卓喝到,又看向吕布道“既然如此,洛阳就归奉先之并州军把守,务必把孙坚挡在洛阳之外!”
“诺!”见到董卓最后同意了自己的请求,吕布像斗胜的公鸡一般,得意洋洋的看着,兀自在旁边运气的西凉武将。
确定下来之后,就让吕布带着并州军回转洛阳,他则带着西凉众人一路向西,出函谷关奔长安去了。
不提董卓如何回转长安,吕布如何布防洛阳。却说孙坚得胜之后就回到了大谷关。一面修整,一面查探董卓的消息,一面向后面给袁术报捷。
拿到孙坚的捷报,袁术兴奋不已,这一战真是了不得,两万破十二万,大胜而回,想来也就只有孙坚能行了!
纵观孙坚讨伐董卓,一败三胜,一扫诸侯败北的晦气,天下人又都从新看到了诛杀董卓的希望,看到士人从新夺回气运的前景。
消息传开,孙坚名望更胜,已经隐隐的盖过了袁绍、袁术、曹操等,成为天下的第一人,新生代武将之首。
不过袁术在高兴之于不得不想起吕范的警告,虽然现在袁术是孙坚的主公,但是孙坚接连立下大功,会不会功高盖主?
现在袁术他自己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而孙坚已经是乌程侯,豫州刺史了。再加上这次的大功,自己还怎么表他,又有什么职位适合他?
收拢了董卓的败军,现在孙坚又有了五六万之众,而这其中百战的西凉兵已经占了相当的比重。谁又能制衡于他?
袁术自己没有自信靠这些没怎么见血的手下兵卒打胜孙坚了。
现在要不要施行断粮之策,限制下孙坚的发展?袁术暗暗的想着,但是转念又想,现在孙坚大势已成,大谷关的再加上接收的董卓大营的粮草,他军中粮草也是颇多,再用这一招已经晚了。
现在经过袁术这只小蝴蝶的煽动,历史已经有了些许改变。华雄这一世就没死,张咨是在鲁阳被孙坚诛杀的,至于后面孙坚会不会死在襄阳那就真不得而知了。
袁术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反正已经限制不了孙坚了,那就干脆,继续跟他交好,之前的交情还在,孙坚重义,必不会负他!
想到这里袁术反而轻松了许多,把这些阴暗的东西抛到脑后,有重新替孙坚高兴起来。
摊开地图,袁术看了下现在的局势。现在孙坚驻守在大谷关,广成关的守军就没有必要驻守了,在董卓走长安之时也退走了。
整个河南郡靠近南阳的部分一片空虚,虽然已经没什么人口了,但是土地还在。随着周边难民的不断涌入,南阳郡已经出现了饱和之势,再没有多余的土地给予难民耕种了,这就要他多占地,分散南阳一郡的压力了。
看着这些无主的城池,宛如嘴边的一块肥肉,他袁术是吃还是不吃呢?
反正又是无主之地,不占白不占,还能分担南阳的压力,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于是在接到孙坚的捷报之后,袁术就开始调兵遣将,开始占领河南南部粱县、蛮中、注城、阳人、广成关、汝阳诸城。甚至北端离洛阳只有一百多里的新城也让袁术派兵占据。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河南郡南部方圆百里皆插上了“后将军袁”的旗号,宣示了主权。
袁术一面继续招兵,一面让韩方派遣能吏接收诸城,正式纳入南阳序列。又把从河南郡逃亡南阳的部分百姓迁回他们的故土,让这些地方渐渐有了生机。又收拢无主的土地,按照南阳所施之法,租种给百姓。却也堪堪把涌入的难民打理得当。
袁术也没闲着,出鲁阳,把大兵屯聚到了广成关,这样支援孙坚就更近了。而且距离洛阳也更近了,也方便他跟在孙坚身后分一杯羹。他还想得到遗失的传国玉玺呢!
袁术到了是踏出了那一步,以南阳太守的身份,占领了河南半郡,后世有诗云:
纷乱称雄现群英,争霸之路我先行。
尽占河南半郡地,妄称忠臣实奸佞。
第102章 谋新君二袁萧蔷()
现在是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二月,还能赶上春耕。所以在占领了河南南部之后,袁术就紧张的迁徙百姓,分配土地了。袁术又把大量的土地抓在手中,施行军屯。反正军士训练也是训练,还不如种上粮食。而且他们都是农民百姓出身,也不生疏。
袁术在自己的辖区紧锣密鼓的发展农事,天下诸侯也没闲着。虽然讨伐董卓都不在行,但是自相残杀却都是把好手。
早在初平二年刚到来之时,兖州刺史刘岱就以借粮之名诛杀了东郡太守乔瑁,以王纮代之。刘岱终于还是报了乔瑁擅自逃离没有掩护他的仇怨。
山阳太守袁遗在陈留回转山阳时,突然暴起,行刺陈留太守张邈。张邈在部下的力战之下才得以逃脱。逃脱的张邈找到还没有离开的上党太守张扬,两军合并攻击山阳郡。两军在山阳杀了个难解难分,最后还是曹操做的和事佬劝解之下才罢兵。张邈跟张扬亲近,而张扬跟袁遗在攻伐董卓时有矛盾,所以袁遗突然攻击张邈。
北平太守公孙瓒掐断了幽州刺史刘虞与东部诸郡的联系,诛杀了辽西、昌黎、玄菟三郡太守,占领其地。刘虞怒斥公孙瓒为逆贼,但是他实力没有公孙瓒大,却也无可奈何。公孙瓒早就有了取代刘虞的野心,这次也是先去其羽翼。
曹操回到谯县老家以后,招兵买马,暗暗积蓄力量,窥视兖州、豫州。兖豫虽然地理狭小,但是人口密集,如果占领二州也可做为争霸天下的根基。
袁绍则是在渤海郡招兵买马,并与冀州刺史韩馥暗暗谋划,打算立幽州刺史刘虞为新帝,跟董卓分庭抗礼。
这一日袁绍的书信就送到了屯驻广成的袁术手上。接到袁绍的信,袁术也没多想,便展开观瞧,自己这个大哥估计又有什么新的阴谋诡计了。
袁氏被董卓诛杀之后,袁绍就开始以袁氏正统自居,收袁氏遗留资源,竖起袁氏大旗。此举让袁术很是不满,怎么说自己也是袁氏嫡子,再怎么样也要分一点给我吧,你在渤海把袁氏遗留全部接收了,眼里还有我这个弟弟么?
在看了袁绍写的书信以后,把袁术气乐了。
就见上面写着“公路亲启:
群雄并起,讨伐董卓。弟能明辨是非,于南阳起事响应,吾心甚慰。然董卓势大,先败河内,再败成皋,梁东亦为其所败。出师未捷,士气已衰,如何能挡董卓虎狼之师?
幸得长沙太守孙坚重整旗鼓,先胜阳人,再占大谷,董卓亲征更是为其一战而破。现关东士气稍整,吾辈自当修养生息,暗中积蓄力量,再伐董卓。
然天子在彼,或为其胁迫撤换州郡。若是如此,吾等再无立身之地。若无根本,如何再起讨伐大业?且天子协不为正统,为董卓之傀儡也。吾意另找贤明,拥立为帝,与长安伪帝分庭抗礼,则吾等立于不败之地也。
弟在南阳羽翼已丰,名望已达,若能从兄,此事必成。吾等二人皆为袁氏子,自当同气连枝,共进共退,则袁氏兴旺不远矣。
兹事体大,望公路慎之又慎,相约为号,共举大事。此事若成,吾为大将军,弟为骠骑将军。兄袁绍顿首。”
这袁绍真有意思,居然还想效仿董卓,重提另立新君之事!袁术暗暗想到,他就看不到董卓因为此事,被天下诸侯共同讨伐?现在这个神经最敏感,一着不慎面四面受敌!
看来袁绍是被自己的野心冲昏了头脑,此等人物不能与之谋!太过愚蠢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袁术怎么可能放弃现在的大好名望,跟随他行叛逆之事?也不知道袁绍是怎么想的,没有实力,妄图玩这些虚的,给自己升官。
袁绍现在就是个中军校尉渤海太守,自己封自己为车骑将军,这个封号谁会认?按照以前封号他还没袁术的高,居然就想直接跳过袁术当大将军,真会想美事。
把他袁术当傻子玩呢?袁绍其心可诛!还说什么同出袁氏要同气连枝,这是把他袁术当枪使,用完了还要把他踩在脚下。
本来袁术就瞧不起袁绍,他一个庶出子,凭什么就抢了本该是自己的身份地位?现在他袁术名望起来了,还想把他当傻子,当枪使,这怎么可能嘛?
于是袁术讥笑着刷刷点点就给袁绍写了封书信,封好火漆,让袁绍的使者带回去。
书信之中先是反驳说孙坚已经是豫州刺史了,不是什么长沙太守。又说孙坚是他的部曲,当然能打赢董卓了。现在他袁术占了半个河南,正在大力发展农事,如果渤海粮草不够,可以找他这个弟弟借粮,绝对不要他的银钱。
再义正言辞的回绝另立新帝之事。说现在天子协已经是皇帝了,这是天下公认的事实。而且你袁绍的渤海太守,我袁术的南阳太守都是皇帝协封的,怎么能效仿董卓行那不仁不义之事?此事就此作罢不要再提。
末了又说,你一个中军校尉,居然就想当大将军,是不是脑子烧坏了?南阳有好的医生,你可以来南阳诊治。又说他现在已经是后将军了,名望又高,不会跟随袁绍这个袁氏逆子,行叛逆之事的。你这是给袁氏抹黑!你自己也最好把这个心收起来,省的到时候我亲自去讨伐你,在两军阵前想见那就不好看了。
接到袁术的书信,满怀希望的袁绍展开观瞧。看着袁术的讽刺,气的袁绍差点吐血。自此两兄弟彻底决裂,不但如此,还让袁绍记恨起袁术来。后来更是几次三番的给袁术使绊子,这也导致袁术差点身死殒命,差点丢掉根基。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袁绍一连摔了几个茶杯,还是难消心中的怒火。在大厅之中袁绍大骂袁术妄为袁氏子弟。更是大肆破坏,把好好的桌椅板凳砸了个稀巴烂,才堪堪消了心中怒火。
第二天袁绍就公开跟袁术决裂,声称袁术跟粗鄙武人为伍,是董卓之流,从今以后不是袁氏子弟。又摆出自己是长子,为现在袁氏的正统。
听到这个消息,袁术也是冷笑不止。既然公开撕破脸了,我袁术也不怕你。袁术也公开了袁绍要另立新君的打算,并且声称袁氏满门就是让袁绍害死的。现在他又想行这大逆不道之事,袁术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他。然后又拿出族谱,说袁绍就是个庶出子,怎么能跟他这个嫡子相比。要论正统,还是他袁术是正统。
豪门袁氏先是满门被董卓所杀,名望就已经低落很多了。现在两个袁氏的继承人又公开决裂,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