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这不是黄将军么?曹孟德有礼了!”曹操催马上前,哈哈大笑道。
如果说刘备是和煦的春风,那曹操就是豪气的骄阳,在他那五短的身材下,是一颗不屈的心,跟牟倪天下的霸气!而他的主公袁术便是他们两个的集合体,既有亲和力,又有豪爽的一面。
想到这里,黄忠拱手道“某奉我家主公的命,前来劝和。不知杜先生可给曹使君说了没有,徐州之事皆看天意!”
“呵呵,玄德公,别来无恙乎?”曹操看着刘备首先打了个招呼,虽然是仇敌,但是礼节不能失。然后才对黄忠说道“某已知晓,黄将军事不宜迟,现在就开始吧!”
刘备也笑呵呵的拱手回礼,却没有说话,只是那紧锁的眉头出卖了他的心。
自己的大事居然要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天意之中,可恨,可叹,可悲啊。还是因为自己势力太小,如果我有袁术这般的强势,何至如此啊?袁术也是可恶,收了好处,拖到现在才来劝解,端的不为人子!
“来呀,准备!”黄忠高声喊喝一声,拜别了刘备,重新翻身上马,催动坐骑,回到本阵。
听到主将的吩咐,早就准备好的军士上前,把一杆小戟埋在三军的正中央,方面三方人马观瞧。
然后有一个小兵卒,才是从小戟那里往外走,一直走出两百步,才用兵器在地上画了一道线,对着黄忠说道“大都督,都准备好了!”
“嗯!”黄忠回答一声,却没有动,而是闭上了眼睛,开始调整状态。
曹操在旁边冷眼看着黄忠这边有没有作弊,见到没有异常还不放心,叫过一个小兵,耳语两句,打发他进入圈内。
就见这个小兵,走到中央的小戟前,开始丈量起来,相比黄忠的部曲,这个小兵每一步都是大步,两百步走完,比黄忠手下的军士走出的多了很多。
一番纠缠之后,黄忠只要认了下来,按照曹操手下丈量界定的来。刘备在一旁却是气愤难当,这曹操真是个小气之人,这比之前的差不多远了有一丈,他这是成心不让黄忠成功啊。
但是黄忠都认了,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在心中大骂曹操。
曹操才不管这些,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他奉行的就是现实之道,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阴险一些又何妨?
毕竟是那个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孟德!
曹操想了想,又安排一个军士下去了,也不知道是做什么事,许久之后,都不见那个军士出现。
黄忠慢慢凝聚着气势,达到巅峰的时候,就见他从鹿皮套种拿出鹊画弓,抽出一支狼牙箭,随着双膀一角力,嘎吱嘎吱,把鹊画弓拉成了满月,对着前方那个小戟瞄准。
两百步也就是两百多米,而戟中间的只有巴掌大小,在远处看,都看的不是很真切,黄忠要一箭从小枝中穿过,谈何容易?这只能靠感觉了!
黄忠感觉差不多了,突然怒目圆睁,大喝一声“着!”同时松开右手。正在这时,突然从曹操军阵中传来一声鼓响,“咚”的一下,惊的黄忠手一歪,对射出的箭矢产生了些许影响!
“不好!”
第363章 马腾攻扶植李傕()
这曹操小花招还真是多啊!这下黄忠对他感到不耻起来。这本就是看天行事,曹操还要这样去影响你,显得太过小气!
但是箭矢已经射出,想改变是改变不了了,只能听天由命了!
曹操见到起了作用,心中得意,这下看你刘备还不死?徐州我志在必得!
也许是刘备命不该绝,也许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本来有些偏的箭矢被突然出现的一阵风又吹回了本来的轨迹,堪堪的从戟的小枝中穿过。
这下曹操傻眼了,他都这样了,没想到坏在了一阵风中,难道真是老天不让他死?唉,这该如何是好?
曹操有心反悔不认帐,但是黄忠部十万,诈称二十万,就在一旁虎视眈眈,他还怎么攻打下邳城?
唉,也罢,就让你多活几日!曹操想罢,也不答话,直接带着大军就离开了,一路向北,奔着鲁国去了。
下邳之围解了,刘备喜出望外,把庚道、黄忠让进下邳城,好生款待一番,当然了他也存在这几分得侥幸,看看能不能拉拢这个智谋之士,还有这员大将。
但是袁术的人哪里是那么好拉拢的,重要的人物皆受袁术的恩义,要么就是袁术从微末之中提拔起来的,怎么可能让你刘备三言两语就忽悠的了?
在下邳盘桓了数日,满足了张飞的武痴之心后,黄忠带着大军回转了沛国。他们刚到沛国,袁术的书信就送过来了,告诉他们一定要小心曹操的偷袭,现在他们的重心开始向北转移了,因为关中的事到了还是发生了。
在黄忠部解救徐州的时候,马腾、韩遂起大军十五万出西凉安定郡,大举入侵京兆尹。李傕、郭汜统两军十万,在京兆尹池阳县抵住马腾。
袁术得到消息之后,便给黄忠去了一封书信,让他守好豫州,现在正是占关中之时,过时不候啊。然后他给徐荣、段煨也去了一封书信,让他们密切关注关中的事变,如果有机会可以便宜行事。
这还不算,为了更保险,袁术任命荀攸为军师将军,前往弘农郡,协助徐荣,可以相机行事,先斩后奏。
随军的护送的是已经成军一年的一万骑军,赵云被任命为关中校尉亲自带队,赶赴弘农听候徐荣的调遣。
袁术把一切安排好后,对关中是志在必得!现在乱起的就是关中跟扬州,其他地方皆在对峙,要么就向并州发展。
但是袁术现在还没有自信到跟中部鲜卑面对面的敌对,有并州做为缓冲再合适不过了。
袁术坐镇宛城,一天询问三遍关中的事宜,惹得传令官署鸡飞狗跳,唯恐受到袁术责罚。
有了袁术的紧密关注,关中的战报开始慢慢快了许多,以前半月一次,现在十天便可送达。
随着一封封战报,袁术了解到,马腾韩遂在全面的压制李傕、郭汜。池阳、三原、高陆相继丢失,不得已李傕、郭汜已经把全部兵力回缩到了长安城内,借助高大的城池抵挡马腾。
通过战报,袁术知道,马腾他们能在一个月间连下三城,全是靠着两员小将,一是马腾的长子马超,一是韩遂的女婿阎行。马超白马银枪,鲜有人是他的对手,阎行黑马双锤,也是万夫不当之勇。
两人为两个箭头,杀的西凉军哭爹喊娘,一个月的时间便被攻破了京兆尹,被困在长安不得动弹。
他们龟缩不出,却派人向袁术求援,而袁术看到这份求援的书信时,又看到荀攸的书信,荀攸在信上说,正好趁这个机会,假道伐虢,抢占冯翊郡跟京兆尹南部。
袁术看到这两封书信,不敢怠慢,召集郭嘉、庚乘、贾诩,来议事厅议事。
虽然袁术想来荀攸怕是已经行动了,但是大略上面他还是要拿个方向才行,到底占据那里为止,还是救援李傕为好。
“诸位,这是李傕的求援信件,这是公达先生的的书简,你们看后面该何去何从?是联合马腾,还是联合李傕,还望诸位畅所欲言啊!”袁术把两份书简第了过去,然后说道。
郭嘉、庚乘、贾诩三人穿越之后,郭嘉又拿出地图,在上面标出现在的态势,开始分析下一步的计划。
从地图上看,马腾、韩遂来势汹汹,又协下三城的威势,大有吞并关中的意思。而他们要占据关中,无异于虎口夺食!是打是和,都不好说。
三人思考了良久,郭嘉才首先开口道“关中形势复杂,西凉又久居边鄙,民风剽悍,若是直面马腾等人,怕是不易。以我之见,还是留下李傕、郭汜,把京兆尹做为缓冲之地,也好方便我等逐鹿中原。”
郭嘉说完之后,庚乘、贾诩依旧沉默不语,怕是还在想其中的得失。
袁术想了想郭嘉的看法,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关中三郡,位置时分重要,扼守西北咽喉,北拒西凉,南挡巴蜀,长安又是前朝古都。如果关中让马腾占了去,他可以直接出武关南下偷袭南阳,这是袁术不愿意看到的。
袁术想了想,又对庚乘跟贾诩说道“两位先生可有其他见解?”
袁术这么一说,郭嘉就明白他是怎么想的了,他又何尝不知道其中的关键。但是如果要救援李傕等人,耗费人力物力不说,还不一定能挡住西凉的百战之师。这不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么?
现在最有利的便是让李傕等人拖住西凉,然后支援财物,让他们像一根钉子一样,楔在长安,死死的占据这咽喉要地。
“主公,若是怕武关又遗漏,可派人前去游说张济,只要占据了武关,南阳必不会失!”郭嘉直接对袁术说道。
袁术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与其直接面对马腾、韩遂,不如让李傕、郭汜挡在前面。
这时候,庚乘跟贾诩也纷纷附和道“奉孝此言大善,当如此行事!”
他们两个也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现在就是要么支援,要么不管。
“既然如此,便按奉孝之言!”袁术说着确定下来,起身刷刷点点写了一封书信,让他占据冯翊郡就行了,京兆尹全力扶植李傕、郭汜,然后封好,让人骑快马交到荀攸手上。
这边敲定了,那武关又让谁去游说呢?张济是西凉宿将,怕不是那么好相与的!正在袁术想着对策的时候,突然报事之人敲门,“报,主公,武关有使到!”
这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啊,张济派使者过来,难不成是要投降?
第364章 欲劫掠张绣出世()
正如袁术所想,张济是实在呆不下去了,这才没办法想要投效于他。
原来自从关中起了龌龊,李傕、郭汜互相纠结一批人开始征伐,张济便带领自己的三万大军南下了武关。不愿意参与他们这些兄弟萧蔷的行为。
当然了还有他的私心在里面,他跟李傕、郭汜是平等的,现在这两位大打出手,他若是不站队肯定要先被攻灭,若是站了队,又肯定是炮灰,为了保存实力,这才离开那是非之地。
但是李傕、郭汜把持朝政,更是把关中所有的粮食全部囤积在长安城内,美其名曰统一分配,其实就是排除异己。
这种做法就是扼住其他宿将的喉咙,让他们听李傕、郭汜的调遣。所以张济南下武关的时候,只有随军的三天粮食,原本他以为武关毕竟作为南下的咽喉,怎么也要囤积不少吧。
但是张济到了武关傻眼了,武关只有五千军士,还都是老弱病残,而粮食也就够他们三万多大军吃上两个月的。两个月后怎么办?
愁的张济不断的查看地图,想在这上面找到出路。他们不事生产,粮食又都在李傕、郭汜手中,要么逃离这里,要么投靠那两个人。再有一条,就是抢!
武关北上就是京兆尹,南下一路是南阳郡,一路是汉中郡。南阳就不用说了,袁术作为天下最大的诸侯,拥兵近百万,就他这三万小鱼小虾还不够袁术塞牙缝的。
汉中倒是可以,但是没有具体的地形图,他根本进不去。汉中巴蜀,号称五步一关、十步一口,山路弯转,很是险要,再加上张鲁以五斗米广施教义,政教结合,汉中民心归附,就他这三万人,人家一关三两千人就能挡住他们。
到了武关两个月,张济愁了两个月,根本一点办法都没有。有心回长安吧,李傕郭汜是罢手了,但是他们这些中立派怕是就要被清算,有心不回去吧,眼看粮食就见底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没粮他拿什么聚兵?没兵怎么在这乱世立足?
张济没办法只得偷偷的在关中找那些偏僻的地方,这搜集一点,那劫掠一点,不过也是杯水车薪,吃了上顿没下顿,就这样一直耗太阳,耗月亮,终于等到了马腾、韩遂起大军十五万开始攻打关中。
张济一看机会来了,李傕、郭汜后面空虚,正好劫掠一把。但是点齐军士张济又傻眼了,连番的饥饿,跑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忠心倒是忠心,但是连兵器都拿不稳了,还怎么去抢?
唉,时不我待啊,怎么到了这步田地?难道偌大个大汉,就没有我张济的生存之地么?
张济又遣散了部曲,在府衙内哀叹不止。
这天张济拿出最后一点粮食,想着饱餐一顿后,就去关中碰碰运气,运气好就抢一点,运气不好,那就合该他张济死在这里。
他们刚吃完,手下的军士就来报,关外有架马车,一员小将声称是你的侄子,前来投奔!
侄子?张济并没有子嗣,他大哥倒是有一个孩子,算算今年刚刚二十岁,难道是他?
张济上了北关墙,手搭凉棚向下观瞧,果不其然一员小将手持大枪,在马上端坐,旁边一辆车,车中不知道坐的是谁,两个车把式站在旁边,手中拿着马鞭。
张济仔细一看,哎呦,这肯定是他的侄子张绣。这长的跟他大哥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简直太像了!
“来呀,正是我那侄儿,还不开关落锁,放他们进来!”张济喜出望外,他这个侄子虽然只是在他五岁那年见过一面,但是听说,这家伙可了不起,师从枪神童渊,一柄大枪鲜有对手,初出便打便北地没有敌手,号称“北地枪王”。
他早就想招这个侄子随军听用了,但是兵荒马乱的,从武威老家到这里,沿路千里之遥,西凉又一直在动乱,乱兵猛于匪,再加上他这边也不安宁,所以就耽搁了下来,没成想,这个侄子自己跑来投奔自己了。
张济一边想着,一边下了城墙,在关内等候,随着车帐的进入,军士从新关闭城门,在关内张济见到了张绣还有那架马车。
见到张济,张绣眼睛一亮,虽然张济给他的印象不深,但是这一看就是自己的叔父,跟他父亲有八分相似,血缘的关系,让他很自然的对张济产生亲近之感。
张绣甩蹬离鞍跳下坐骑,把大枪挂在得胜勾上,撩衣服就给张济跪倒了“叔父在上,不孝侄儿张绣给您磕头了!”
张绣说着“嘣嘣嘣”给张济连磕了三个响头,礼毕,张济才把张绣拉起来,上一眼,下一眼的打量张绣。
不错,是员大将的材料,张绣长得五官周正,身材高大,手臂拉扎,一看就是多年习武之人。
“哈哈,我家的麒麟儿也终于长成了,好,好,太好了!”张济哈哈大笑道,对张绣是赞不绝口。
张济赞完张绣,又指着车帐说道“这是谁啊?你父亲,我大哥呢?怎么没一起来?”
“唉,一言难尽啊,我父在三年前就故去了!”张绣说着心中悲伤,眼泪就落了下来“车内的是我母亲,邹氏。自从父亲死后,这在老家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只得前来投奔叔父。”
“啊?怎么死的?”张济听后大骇,一把抓住张绣问道“我那兄长常年习武,不是短命之人啊,怎么会这样?”
张绣还没回到,车帐的帘隆一挑,一个美妇人从车帐上下来,对着张济偏偏万福“叔叔在上,妾身有礼了!”
“嫂嫂不必多礼,我大哥身体健壮,怎么会死?”张济眼睛有些红,看着邹氏问道。
张济的妻子也姓邹,是他这位大嫂的亲妹妹,当初张济兄弟两个,娶了邹氏姐妹,这在当地也被传为佳话。
“唉,盗匪猖獗,时常前来打劫。”邹氏想到伤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