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屋寒门乐日子-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草家的百亩农田丰收在望,首次买的二十亩地里分别种了十亩番薯、十亩土豆,第二次买的八十亩全种了麦子。加上荒台子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种麦子,因此,放眼一望,满眼是无边的金色的麦浪,和着那葛色的农人的脸上笑着露出的白色的牙,真是晃花了骄阳,晃醉了人的心田。
  从旱灾的阴霾中硬挺过来的农人,如今的生活已是有条不紊。受过了灾难,走过了苦难,人们成长了,成熟了,沉稳了。他们对生活有了更现实的理解,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开开心心,都要勤勤恳恳,都要认认真真,都要和和善善。
  那真是: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不懂得彩虹的美丽,没有经历过饥慌的人不懂得粮食的珍贵,没有经历过分离的人不懂得相聚的喜悦,没有经历个生死的人不懂得生命的的宝贵。
  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人们历经困难的折磨,把力量转化为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转换为互相信任与和睦相处,也更珍惜彼此的友善,珍惜这份今世的缘分。
  荒台子的人们对今年的夏收看得尤为隆重。荒台子如今已经有十二户人家,三十余人,其中,男劳力十一个,其他的都是妇孺,但是如果加上每家的父母兄弟,收割的队伍也是非常的庞大,也会十分的热闹。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荒台子的人家开始了夏收,每户人家都是男人们负责收割,妇女们负责做饭等家务。割下的麦子就近挑到石板铺就的柳荫路上,因为柳荫路作为晒场,已经分隔出每户的位置和范围,所以收割与晒场上的工作进展的都十分的顺畅。这时候的孩子们发挥出了他们的优势,大人们把好动的孩子们打发到晒场上,看护收割下的麦子,主要还是赶走啄食麦子的鸟儿们。大人、孩子各显本领,各司其职。
  苏家的土地多,苏老爹直接做了决定:苏家老大、老二负责自家的夏收。他自己、苏有义和苏老六负责从苏老六开始收割,然后是苏四妹、五妹、苏老爹,最后是小草家。
  今年苏家的夏收依然是请来短工帮忙,因此,苏家在荒台子的夏收与其他人家的夏收几乎是同时完工。只是,这不包括小草家。
  当苏家村的夏收接近尾声的时候,小草家的夏收才进行到一半,虽然比大部分的人家晚了一些,但好在老天作美,依然是阳光灿烂的好天气。而且,荒台子的柳荫路就完全成了他们一家的晒场,这样的效果是小草和苏有义初始就设计好的,这样显得稳稳妥妥,不慌不抢,既首先照顾到大家的利益,也顾及到自家粮多的实际,充分发挥出柳荫路的最大效用,最终大家受益,结果是大家乐见其成。
  熬过了灾难的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又是夕阳西斜,夜幕四合时分,苏家村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冒出了伴着饭菜芳香的炊烟,以及大人们爽朗的唤儿吃饭的高呼声,呈现出一派欢乐的农家喜人景象。伴着这喜悦,旱灾的阴影缓缓的随着潺潺流淌的河水正渐渐远去。
  无论以往怎样,人们还要继续生活,还要继续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就是生命的哲理,未来太值得向往,人生的目标永远在实现它的过程中才能现出无限的魅力,牵引着芸芸众生一辈又一辈、前赴后继、生生不息的去孜孜以求,达成人们自己这一生的心愿,这就是生命的奇迹。不管世界如何变换,这样的求索无法阻挡,不可撼动。
  夏收甫结束,苏家村的人们便以最快的动作还回他们借苏家的麦种,苏老爹代表苏家大大方方的收了下来,虽然苏家不缺这些粮食,然而这样可以换来受者的安心,使彼此都感受到是这样的理所应当,应正了一句老话: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出的人和接入的人因为如此而心安理得,无债一身轻在任何年代都是一种轻松惬意的生活常态。
  小草家这一季的粮食产量不是很高,麦子每亩三石左右,获得小麦共有两万五千斤,留下五千斤的粮种和日常的口粮。小草家卖粮获银二百两,除去成本,获利一百三十五两。其它的番薯、土豆另算,在这个时代应该富为地主了。只是,这些对于小草夫妻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因为之前他们的家资已经积累了两万有余的财富,这些财富苏有义藏得好好的,更是除了他俩,没有任何人知道,这是小草汲取上世炫富遭妒的经验而为。目前,他们家也算是低调的隐形富豪吧。
  因为今年不用交租税,农人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而夏粮的丰收,更是刺激了大家的种植热情,其直接的效果就是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种植热潮。
  这样的种植热情,导致了苏家又成了苏家村的风向标,人们把目光投向苏家老爹和苏有义。苏老爹喜爱面食,所以侧重种植麦子和玉米,苏有义则偏重种植番薯和土豆。于是,苏家村人大部分跟随苏老爹,荒台子人都跟着苏老三种植了番薯、土豆(这两样的种子是小草家提供的,依然是收成后还回来种子)和玉米,小草认为玉米是很好的粮食,而且产量高,人、畜都可以吃,还有营养。
  已经有了经验的农人们驾轻就熟的很快在种植季节完成了秋粮的播种,好在此时风调雨顺,庄稼长势良好。小草家的土地被苏有义打理得井井有条,无需小草操心。苏家人的土地也被苏老爹安排得妥妥帖帖,毫无差错。
  没有了担忧的人们传承着勤劳的优良品格,一下也闲不住,忙完了地里忙山里,这不,大批的人涌进山林,寻觅大自然的馈赠。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山货被寻了出来,有些被留在人们的家里或吃或用,有些被卖掉换为其它的物品。或许是大旱之后有了充足的雨水,山林里的东西也特别的多而丰富,所以,凡是勤劳的人都从山林收获了喜悦。
  欢快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仿佛刹那的一瞬间,秋收的季节来到了。小草现在已经怀孕九个多月,这次依然是怀的双胎,眼看就要临盆分娩。所以,这次的秋收,苏有义请的短工比之前多了一倍,好在老天真的很照顾,连续二十天的艳阳高照,使得小草家的秋粮及时收完入窖,还没有把粮食卖出去,小草分娩的阵痛就出现了。这次,苏家老娘忙前忙后的坐镇指挥,请来技术和口碑都很好的稳婆给小草接生。
  有了第一次的生产的种种,形成了小草习惯性的顺产,这次的生产过程依然很快,羊水破了后,半个时辰里俩胎儿就呱呱坠地,是俩丫头,这可喜坏了苏家爹娘和小草夫妻,盼的就是闺女。有儿有女才算“好”。
  

  ☆、第四十九章正轨

  随着小草双双闺女的诞生,小草家的生活与全朝百姓的生活一样,步入正常轨道,故而俩闺女得名安安、乐乐。
  世上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多,可谓怪事朝朝有,本朝特别多,这好的怪事被小草有幸中奖遇到。自从旱灾之后,难得天公作美,几十年风调雨顺。加之朝廷推行休养生息,农事空前发展。
  全朝百姓温饱有余,故而读书之人大大增加,才子、大儒、名家、技艺、匠人可谓人才辈出,全朝经济繁荣。
  朝廷边隅稳固,四邻小国甘心称臣,与朝廷俯首交好,使得满朝政治清明。
  各国商旅频繁往来,商品交易活泛。富贵之家收藏古董蔚然成风。
  社稷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达、商业的繁华,带来了人口的迅速增长,这可是了不起的贡献。历朝历代,民族的繁荣和生生不息是政治智力和经济治理的最终目地。如果没有民族生灵的延续,试问政治治理和经济治理还有何意义?所有的折腾,只是瞎折腾,毫无意义。因为一个混沌而没有生命的世界就只是一个气的存在而已,那或许就是莽荒世界。
  这个时候,老皇帝宇文武德已经去世,新皇为帝,称顺丰朝。朝廷推行大治政策,以图达到天下大治。
  新政策的实施,大而快的推动了全朝各行各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双溪村的林家在发达之后,联合村里的富户,捐银出资兴修水渠,全力探究农桑之事,带动双溪村乡民脱困致富,家家户户衣食无忧。大兴读书之风,新建书堂,为鼓励村民送子读书,免去其束修。晨、夕之时,处处可闻书声朗朗。谁又能说清楚,这些后生里不会出几个国之栋梁。
  苏家村却是另一番作为,在小草套用上世“要想富先修路”观念的鼓动下,利用村民自愿捐献的银子,首先自愿捐资整修了苏家村到镇子那两公里的道路,现在这条路修得宽宽的平平的,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深得民心。
  除了科学适时的四时农耕,苏有义代表苏家(其实是小草)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实施庭院经济,家家户户利用房前屋后种花种树栽草药;森林利用与更新,砍伐一棵树木栽种三棵幼树苗,而村子周边的森林保护起来,不能砍伐,用以保持水土,保护农田,保护村庄。富裕起来的村民自觉响应。
  有了苏家的主动捐资和自觉行动,加上之前旱灾的前车之鉴,这一提议顺利通过并实施。
  就这样,通过几年的努力,双水村和苏家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俨然就是小草所见上世的“新农村”的复制版,而且空气更清新,生态更优质,人们的自觉性更高。虽然这些都是民间行为,但乡规民约对于此时的人们具有堪比法律的约束力,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的根基所在。
  在小草看来,上世政府很多好政策拿到此世纪来,依然可以得到人们的认同、理解并能很快的得以实施,所以证明了那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无论何时何地、何代何人,技艺和才干都能找到出口,真的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智慧的力量坚不可摧!
  太平盛世兼衣食无忧与富足有余,小草彻底成为有闲一族。带带孩子、摘摘花,煮煮美食、种种瓜。真乃是: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这样的日子,慵懒舒适。但小草却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扶额一想,对了,没有文化生活。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要有精神文明来提升文明成果的质量,于是,她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与相公细细娓娓道来。
  苏有义又在某一天的某种场合,不经意间把小草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切合实际的想法,用不确定的语气委婉的表达了出来,没想到却赢得大家无比浓厚而巨大的兴趣,经过苏有义带头筹划的村文化室很快建成。这件在小草看来很是平常的事,却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力及影响力。
  以至于在苏家村文化室开张的那天,到的最早的不是苏家村的村民,而是县令及其带来的县衙大大小小的官员和隐居附近的一批有名的居士,其中就有曾经购买了小草夫妻果脯的欧阳居士四人。这让苏家村的村长大大的扬眉吐气了一回。同时,县令及居士为苏家村文化室各捐了五十册的书籍作为他们个人对此事的支持。县令还承诺要将此事呈报朝廷,要求村长务必好好经办好建立文化室的初衷,使知识惠及百姓,使百姓皆识字晓理,效忠朝廷。
  之后,此事的确受到朝廷的奖励,特赏赐书籍三千册,苏家村文化室的书籍数量与种类堪比当时的大书院,苏家村成为当朝着名的示范村,并从此传承后世。
  经过了多年的不断创新建设,苏家村成为小草心目中真正的小康村,成为小草理想的居所,成为她身在的人间天堂。
  四季如画的苏家村是多么的美丽迷人:
  苏家村的春天,荼蘼漫山,这些都是从小草家的院子里扦插特意栽种的,只见色彩斑斓,竞相开放,引来蜂飞蝶舞。与男人们在田间耕牛犁田相比,女人们采摘花瓣的场景更为壮观,因为她们一边摘花来制作花茶,一边唱着山歌,夹杂着孩子们的稚语童言,嬉戏与欢笑,还有空气里弥撒着那淡淡的花香和着青草的清新味道,使人精神爽朗,好一派迷人风光。
  苏家村的夏天,绿树成荫,清溪潺潺,荷田连连,麦苗青青,每一阵清风飘过,荡起一波一波的碧浪,使人心胸畅快,好一个爽子了得。
  苏家村的秋天,瓜果飘香,满院的菜蔬和漫山的果树,垂挂着满树的七彩果实,那将是甘美的果脯,映着那远山古森林的满绿,好一处世界花园。
  苏家村的冬天,那是雪白的世界,白色的田地之上是形态各异的白色的屋顶,然后是错落有致的白色的树林,白色山顶之上是飘忽流动的白云,好一个干干净净的仙境。
  如今在苏家村过新年,有村里组织的青年舞龙表演,小媳妇秧歌表演,孩童韵律操表演,还有诗歌朗诵比赛,对对子比赛,猜谜语有奖游戏,等等,各种活动各显其能,成为文人雅士集聚的高雅之地。
  看着当下的苏家村,小草感慨万千,甚至特别庆兴自己能重生于此,生活于此,而且在此收获了自己美美满满的人生。
  眼前的荒台子,变化翻天覆地,以往的凄惶之地,而今已是福地,这里的十二户原始居民,家家成为苏家村的富裕户,是苏家村最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家,其学识眼界高于他人,其吃穿用度皆为优质,极为讲究,其为人处事沉稳豁达,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曾想到的。此外,过去的柳荫路晒场,现在已经修建为水泥路面,这是苏有义在小草的描述中费劲千辛万苦找来的石灰石炼成的水泥修成的,是当朝唯一的“罗马大道”。这些改变,荒台子的人都知道,完全是托了小草家的福祉。
  荒台子的人家感激小草夫妻,苏家村的村民感激苏家,苏家的口碑与名望被官家和民间称赞,也被这里的人们铭记于心,祖祖辈辈戴德传颂。
  

  ☆、第五十章美好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就在睁眼与闭眼的时光哲理中,小草来到这里已然整整五十栽,现在的苏有义和小草夫妻已经是曾祖父曾祖母了,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
  在这五十年里,除了那一次的旱灾,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也没有出现过严重的饥荒。而是边界稳固,全朝兴旺,百姓安居乐业,是本朝社会、政治、经济和人口最鼎盛、最安稳的发展时机。
  或许是上位者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政策的红利,或许是农业发展、商业活跃的流通,亦或许是天下百姓都爱好和平的善愿,促成了天下太平的空前盛世。
  如今的林家也是四室同堂,水生育有三子两女,均已成亲生子。
  水稻婚姻是赐婚(其实水稻自己是打定终身不娶的,因为他在他娘亲丽娘弥留之际答应过母亲,一辈子都要照顾当时身患疾病的小草,这是他一个人和娘亲的约定,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必须独自履行自己的承诺。他只是单纯的想要照顾小草这个姐姐。当然,后来小草嫁人后过得很幸福,他曾郑重的去娘亲的坟前告慰了娘亲的亡灵,尔后他也就释然了),皇帝表哥做主,给他娶了一朝廷武将之女为妻,婚后生活幸福,育有两子两女,也已经成亲生子。
  小芹嫁与相公育有三子三女,都已经成亲生子。
  小草生育了四胎,均是双子,共育四子四女,均已成亲生子。
  林老爹现已经八十七岁高寿之人,但身体和精神都很好。林家后代秉承了林老爹的家训,虽然无论男女都识文断字,而且大都学富五车,但最多就是考取个秀才功名,全家务农,是当地有名的财主世家。
  苏家已经是五世同堂,苏老爹也成为□□父,他的妻子,也就是小草的婆婆在其七十七岁那年故逝。
  苏家六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