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
12家人
“这你不要担心。璟哥儿今年也才七岁,我们再过个几年回京,正好让他在这几年好好安心读书。只要学识好了,还怕没有好前程么。”
朱氏听了自家丈夫的话觉得也有道理,点了点头道:“那就听老爷的。”
夫妻二人又说了一会话。
突然听到一声尖尖细细地“母亲”,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过去,居然是瑜哥儿发出来的声音。朱氏兴奋地赶紧走了过去。
原来瑜哥儿自己走路的时候,趁着丫鬟不注意,伸手去摘身旁的花,却不想被花枝上的叶子划到了,白白嫩嫩的小手上留下了一条红色的痕迹。
朱氏虽然也心疼小孩子弄疼了手,但是更多地是沉浸在瑜哥儿会说话了,会叫自己“母亲”了的喜悦中。
苏文瀚见双胞胎终于有一个会开口说话了,也是高兴得很。遂也示意秦嬷嬷把琬姐儿递给他,抱在怀里,笑着逗琬姐儿说话。
琬姐儿看着苏文瀚平时在人前挺正经的一个人,这会儿居然垂涎着脸逗自己,虽然有点滑稽,但是不觉心头暖烘烘的,脸上更是不由笑了起来。
苏文瀚见琬姐儿这样冲着自己笑,心中的烦闷也一扫而空,十分高兴,抱着女儿亲个不停。
在前院听玩先生讲课回来看弟弟妹妹的璟哥儿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父亲和母亲坐在炕榻边上,对着白白嫩嫩的弟弟妹妹教“父亲”、“母亲”,弟弟妹妹挥动着小手,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
炕榻是去年冬天的时候加的。那时候,琬姐儿和瑜哥儿还没有移出正房,朱氏怕她们冻着了,遂让人在西间的暖阁砌了这炕榻。炕榻很大,差不多有小半间屋子大。冬天的时候,白天朱氏在这边看账本,双胞胎就让人看着在那边玩。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炕榻上,有时候苏文瀚考考璟哥儿的学问,一家人说说笑笑,倒也其乐融融。
朱氏看到大儿子走了过来,忙招招手让璟哥儿过去。
璟哥儿走了过去,先是恭恭敬敬地请了安,才说到:“母亲,弟弟妹妹会说话了吗?”
“弟弟妹妹现在已经会发声了,还叫了‘母亲’,在教教,过几日肯定就会叫我们璟哥儿‘哥哥’了。”
“真的吗?弟弟妹妹会叫我‘哥哥’了。”璟哥儿虽然很激动,但是还是尽量得平静自己,可是还是忍不住问道:“妹妹会比姜浩的妹妹还漂亮可爱的,是不是?”
姜浩是广州府通判大人家的小儿子,比璟哥儿大几个月。有哪家宴客的时候,姜浩总是爱在别人面前说他的妹妹怎么怎么漂亮,怎么怎么可爱。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广州府所有官员内眷都知道的事情了。
朱氏听了璟哥儿的话,顿了顿,才说到:“当然了,我们的琬姐儿肯定漂亮了。不过,璟哥儿可不要拿琬姐儿出去乱说,女孩子这样的名声传出去可是不好的。”
璟哥儿点了点头,朱氏又问了他一些问题,如“今天听先生讲课累不累”、“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中午吃了多少饭”之类的问题。璟哥儿听了,都一一作了回答。
琬姐儿看着璟哥儿明明是个孩子,却老是装成一幅大人的模样,不由觉得可爱,忍不住伸出手去,想要摸摸小正太粉粉的脸。
璟哥儿看琬姐儿朝自己伸出了双手,只当她是要自己抱,顿时觉得自己的妹妹就是好。于是他一大步跨到了琬姐儿的炕榻前,轻轻地把妹妹抱了起来。璟哥儿虽然还只有七岁,但是他因为跟着骑射师傅学了一年多的骑射,力气还是有的,因此一岁多的琬姐儿被他抱得稳稳当当的。
瑜哥儿见琬姐儿被璟哥儿抱起来了,也爬到了炕榻边,圆溜溜的眼睛看着璟哥儿。
朱氏见瑜哥儿的样子,便从外间桌子上拿了块七巧点心逗他道:“瑜哥儿,你叫一声母亲,母亲就把这些七巧点心都给你吃,好不好。”
瑜哥儿看了看朱氏手里的点心,又看了看璟哥儿,最后还是把目光定在了璟哥儿的身上。
七巧点心是发酵食品,用发酵面团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果子,果子做好后放铁锅中烙熟,用红线绳加了秸草支撑着串起来,下头缀上一点彩色穗子,好看又好吃。琬姐儿上午吃了一个,觉得不过瘾还想吃,可是朱氏怕她积食,就没给她吃了,她只能看着丫鬟把点心从眼前端走。
琬姐儿想了想,试着在喉咙里叫了几次,就叫了出来。“母亲,点心。”
朱氏又惊又喜,一把从璟哥儿手里抱起琬姐儿,狠狠地在她脸上亲了好几口。琬姐儿哀怨地看着朱氏因为兴奋而扔到了地上的点心。
沈嬷嬷许是看到了琬姐儿的哀怨,笑着说:“夫人,琬姐儿还等着您的七巧点心呢。”众人这才注意到琬姐儿可不是眼睁睁地盯着地上的点心,不由得都被她的样子逗笑了。
许是瑜哥儿看着一屋子的人都在笑,觉得好玩,于是也清脆地说了一声,“母亲,点心。”
这下,朱氏等人更是惊到了,一下子屋里都安静了下来。
瑜哥儿睁着双圆溜溜的眼睛,没有明白是什么回事,就又叫了一声,“母亲,点心。”
这下,众人笑得更欢了。
接下来的时间,琬姐儿和瑜哥儿就在“父亲”、“母亲”和“哥哥”声中度过。
一家人吃了晚饭后,又坐在在炕榻上说了会话,朱氏觉得时间不早了,就叫云秋带着小丫鬟先伺候丈夫洗漱。
朱氏抱着琬姐儿送回了西边的耳房,让秦妈妈和红笺、青叶哄着琬姐儿睡觉。又去了东厢房和璟哥儿说了会话,让仪秋和水兰注意晚间要盖好被子。最后,又亲自哄着爱哭的瑜哥儿睡觉。等瑜哥儿睡了后,朱氏还去西耳房看了一下琬姐儿,琬姐儿也睡了。然后才回到正房,看到相公已经洗漱完毕,正拿了本书半躺在床上看着,知道是在等自己,朱氏心里一阵暖烘烘的。
作者有话要说: 呵呵,希望大家多多提意见~~~~~谢谢雨染翠荷的评论~~~~
13识字
第十二章
日子就这样低调平缓着度过,时间在重复间瞬间即逝,眨眼间,琬姐儿来到这个未知的朝代已经快六年多了。这五年多来年来,她已经渐渐习惯了这样舒缓平和的日子。
在这五年里,苏文瀚因为在任期间勤勤恳恳,做出了不少的业绩,回京述职被圣上嘉奖,在前年末升迁做了正五品的同知。因为这次的升迁完全是自己的努力,苏文瀚现在整个人都意气奋发,越发觉得外放是个正确的决定。朱氏对自己的丈夫在外面做事很放心,府里也没有什么可操心的,整个人也越发的温柔体贴。夫妻俩的感情也越发得好了,什么事情都有商有量的,府里诸事皆顺。
京里侯府的偶尔来信都会被朱氏和苏文瀚一起打发过去。只说家中一切还算顺利,只是上下打点所需资费过多,不能孝敬父母等等,希望家里帮衬帮衬等云云。最后,这样的信件基本上都是泥成大海。
这一日午后,琬姐儿趁着睡午觉的时间把丫鬟都打发了出去。自个儿将炕榻上的窗子半打开,午后的太阳就这么斜斜地射了进来,晒在身上暖烘烘的。
琬姐儿翘着脚趴在炕榻上,从炕桌底下抽出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所谓反常即为妖,无论多么聪明,没有学过字的孩子去看书,在正常人眼里都是惊世骇俗的。两年前,为了能够看书不被怀疑,还是琬姐儿想了好久,才想到的一个办法。终于,等了几天,一个机会撞上门来了。
一天晚上,一家人吃了饭,坐在正房的炕榻上。琬姐儿和瑜哥儿本来在玩翻绳,璟哥儿在一旁做功课。琬姐儿看到苏文瀚教导璟哥儿的时候,突然计上心来。
琬姐儿站起来,走到苏文瀚的身边坐下,扯了扯正在给璟哥儿讲书的苏文瀚的衣袖,眨巴着圆溜溜地大眼睛,好奇地说:“父亲,你和大哥在做什么?”
苏文瀚听着女儿软软的声音,一把把琬姐儿抱了起来,笑着说:“哥哥在做功课,看书学习。”
“做功课?功课是什么?为什么要看书呀?”琬姐儿故作不解地问道。
“看书,可以让人学到很多东西,明白是非黑白。”
“父亲,大哥看的就是书吗?看的是什么书?我能不能看呢?”
苏家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到现在基本算得上书香世家了。家里的孩子都是三四岁就启蒙读书习字的,就算是女孩子,也要读书识字明理。而且苏文瀚本身就是读书科举出来的。因此,听到三岁多的女儿说要读书习字自是非常高兴。“当然,琬儿当然可以看书了。”
于是乎,琬姐儿和瑜哥儿就由朱氏带着,每天晚上跟着朱氏开始学习《千字文》。所谓《千字文》不过是认字,她学得很郁闷。不过会为了以后能够光明正大地看书,她还是得乖乖地重头再学一遍。所幸她和瑜哥儿都学得很快,没过多久,一本《千字文》就教完了。在检查了他们认字的效果后,琬姐儿甚至开始怀疑瑜哥儿是不是也是穿过来的。不过,在看到苏文瀚听说他们认字情况后,脸上的表情明显欣喜多过震惊,琬姐儿觉得瑜哥儿的表现并不算过分。
朱氏觉得孩子们的字已经认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开始教他们写一些简单的汉字。到现在,琬姐儿和瑜哥儿已经开始用毛笔写字了,虽然写得还不好,但是,她相信,只要自己从现在开始练,从楷书练起,一定能够练好的。要知道,不管在什么年代,字永远是一个人的门面,况且是在这个没有电脑、打印的时代。
由于读书习字后对这个朝代的人和事有了更深地接触和了解,琬姐儿深深地认识到自己要想在这里继续好好地生活下去,就必须得学会这个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因此,她在自己的学习方面还是安排得非常严格的。
琬姐儿每天早饭后都会跟着朱氏回到正房,先自己一起看书,遇到不懂得就问朱氏。看大概一个时辰左右,朱氏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就会开始教礼仪规矩。每日都要学习怎么走路、行礼,吃饭喝水有什么规矩,遇到什么人说什么话,遇到什么事情要怎么处理等等。这起码要花一个时辰,接着就是午饭了。之后,朱氏要小睡一会儿,琬姐儿也会午休,只是午休有时候没有都睡觉的。起身以后,就到院子里走走,然后练上一会儿大字。练字的时间是随着年岁渐长逐渐增加的。等练得累了,琬姐儿就在房中跟秦嬷嬷学针线女红,或是找去小厨房看着青叶学学点心之类的。
正当琬姐儿看得起劲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朱氏的声音。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起身,先把窗子轻轻的关上,将书本塞进炕榻下的铺垫被子里。然后迅速从旁边拿了被子过来盖在自己身上,假装正在睡觉。她刚刚看得可不是朱氏教的女驯女戒之类的书,而是昨天在大哥房里找了很久才找到的一本野史。至于话本、小说什么的,琬姐儿觉得就算找遍苏府,也是找不到一本的,因此,她想都没有想过看话本或小说打发时间。
等外面的青叶向朱氏请安时,琬姐儿已经闭着眼睛在睡觉了。
“琬姐儿还没有起来?”朱氏站在外间问。
“母亲。”琬姐儿在里面答道,然后假装刚睡醒,揉了揉眼睛。朱氏和青叶进来的时候,正好看到琬姐儿揉眼睛的情景。
虽然穿到这里有五年多了,但是琬姐儿还是不习惯别人帮自己穿衣服。于是说道:“青叶,你先给母亲上茶,我穿好衣服后就出来。”朱氏和青叶显然也习惯,就去了西间。
琬姐儿简单地洗漱了之后,来到西间。“母亲,您今天怎么没有休息?”
“你姚婶婶邀请我们去赏花,我这才想着你今年的衣服还没做。今日叫了锦绣坊的师傅来给你量衣服,春夏的薄衫、罗裙、儒裙,什么的都置备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14应邀
“嗯,配衣服的首饰也要打一点,明天就叫珍宝阁的师傅上门,琬姐儿想要什么样的就自己选…”
琬姐儿看着朱氏滔滔不绝,大有把她的东西再全部重新置的趋势,无奈地开口道:“母亲,女儿前几天才和哥哥们一起做过春裳,怎么还要做?而且,配衣服的首饰,您昨儿个才给了我半匣子。”
苏家每个人做衣裳都是有份例的,只是换季之前做一次,逢年过节的例也不会少。但是现在却是不同的情况,朱氏只要念头兴起来了,便会请锦绣坊的人上门来看布料、选花样,再请珍宝阁的师傅上门,挑选配衣服的首饰。
锦绣坊是广州府最大的布庄,货源也走海上的生意,因此倒经常有些不大常见的好料子,像之前广州府兴的多罗呢就是锦绣坊从海上进的。珍宝阁虽然不是广州府最大的首饰店,但是卖的珠宝绝对是最新颖,最流行的。而且,珍宝阁就是朱氏在广州开得三家铺子之一。因此,珍宝阁一有什么新货,首先就会送到朱氏这里,让朱氏过目。最后,朱氏总是会给琬姐儿留下一匣子,甚至更多。
朱氏看着不配合的女儿,颇为无奈地道:“上次做的衣服是让你在在里穿得,这次做的衣服是出去做客穿得,怎么能一样呢。再说了,女儿家谁不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懒丫头。”
朱氏刚说完,就有小丫鬟进来福道:“夫人,姑娘,锦绣坊的刘师傅到了。”
琬姐儿只好带着满腹的无奈被拉来拉去地量尺寸,只听得朱氏还不住的嘱咐:“薄衫上次做了月白和鹅黄的,用的是绫缎料子,这次用浅粉、葱绿和桃红各做一件,料子用上好的纱纺。罗裙,藕荷的一件,要用彩色绒线绣上如意图案,牙白的要四季常青花样…”
这一连串的话,听得琬姐儿不住地偷偷咋舌,这要花多少钱啊?虽然现在家里是比以前好了很多,但给个五岁多的孩子做这么多衣服,这也太浪费了吧。虽然朱氏总是教她做事情不要小家子气,但是,琬姐儿觉得自己买东西还是学不来这样的浪费,还不如直接给自己银子呢。
姚家赏花的日子定在四月十八。这一天,太阳和煦,微风吹拂,真是个适宜出行赏花的日子。朱氏早早吩咐下人套好车,准备带着琬姐儿一起坐车去。璟哥儿和瑜哥儿是不去的,要跟着程先生念书的。
马车在道路上缓缓的行着,又铺了足够多的垫子,倒是显得很平稳。苏家在城北,而姚家在城东,要行走大半个时辰,途中要经过一小段的街市。
过了一小会,琬姐儿估摸着就快要到街市,遂跟红笺使了个眼色。
红笺微微挪了一步,把身子从窗户边移开了一点点。琬姐儿看了眼正在假寐的朱氏后,也跟着悄悄地挪了挪,转头轻轻地把马车上的窗帘子掀开了一条小缝,探头往窗外看去。每当这时候,琬姐儿都会怀疑朱氏其实是知道自己和红笺的小动作的,只是没有点破。于是在试了几次之后,就更加大胆地偷看了。
广州算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城市,只是琬姐儿看到的这一处就可以反映出来。街道两旁店肆林立,商铺的旗帜招牌高高飘扬,人头攒动,路人的喧嚣之声不绝于耳。
琬姐儿粗粗地看了一下,街道上面行走的大都是男子,但是也还是有女子站在小摊前买卖东西的。看到那些自由行走在街道上的女子,琬姐儿长叹一声。世界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