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夏儿平素最爱抓尖,现又听着是这般好事,立刻便道:“原是此事。这跑腿的活计自是少不了我的。说不得我便与嬷嬷回去吧。只是嬷嬷走了大老远过来传话。可要吃杯茶再走?”
那嬷嬷笑道:“不用了,我还有要紧事儿呢,便先回去了。你可快着些过来。”说罢便自去了。
夏儿殷勤地送了那嬷嬷离开后,便回首看了秋儿一眼。随后期期艾艾地走到她面前。垂着头抚弄起衣角来。
秋儿也不说话。只笑吟吟地望着她不语。
夏儿到底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便抬起脸来笑着道:“好姐姐,我先去老太太那里。姐姐便替我一会子。我回来给姐姐带瓜子儿。”
秋儿便似笑非笑地道:“你倒得了个好差事,却叫我替你在这里吃风。”
夏儿见秋儿并未着恼,立时便腻上去攀着她的胳膊道:“姐姐平素最疼我了,妹妹定不会忘了的。”
秋儿依旧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道:“哦,你得了这么个巧宗儿,往老太太跟前露脸,便说不会忘了我。若我不答应你,你却又待如何?”
夏儿闻言表情一滞,旋即又笑道:“姐姐又来戏耍于我了。姐姐素昔心肠最好,怎么会为难妹妹呢?好姐姐,便替了我罢,我一会子就回来了。”
秋儿便横了她一眼,伸指在她脑袋上顶了一下,轻嗔道:“你呀,就是一张嘴儿甜。”
夏儿知道秋儿这是应了,忙忙地便要去,秋儿拉着她又叮嘱道:“可早些回来,别又在路上贪玩。”
夏儿满口应着,心早飞出去了,一俟秋儿松了手便立刻快步出了院门。
秋儿望着夏儿的背影,直见她消失在了院门外头,这才往四下里看了看。
这沁竹院里原就没几个下人,那几个粗使婆子早不知躲到哪里偷懒去了,姜姒则是带着丫鬟冬儿去了梅山书院进学,此时夏儿再一去,这院子里便只剩了秋儿一个。
秋儿左右张了张,确定周遭无人后,便蹑起脚尖,躲向了那墙边靠窗处,将耳朵凑在那窗屉子的一角,听着屋中小宋氏与姜嫣说话,面上的神色也跟着变幻不定。
不出日暮,幄叶居便从沁竹院那边得到了一份完整的事件报告。
从昨晚姜嫣夜闯外书房求当小三未果,到今日上午乔妈妈的来访,再到小宋氏与姜嫣的一番秘谈,巨细靡遗,全都经由秋儿之口转至了傅珺耳中。唯有乔妈妈与姜嫣的谈话内容却是不详。
傅珺听了,心下倒有些怅然。
她就想,这府里任氏一手把持着内务,又有谁能给她添上那么大的不痛快。而今想来,除了铁面皮一家子,那真是再无二选了。
听了一场巨大的八卦,傅珺却是有些同情任氏的。
任氏与王昌待她一向不薄,虽免不了有些私心,但大面上却十分过得去。若是换了前世,她是很愿意帮任氏分一分忧的。
可是,在这一世,她是身份尊贵的侯府姑娘,又是侨寓此处,那王宗又是她的大表哥,但凡她略管上一管,只怕就能缠到自己头上来。这表哥表妹的一旦沾上,陷进去就不那么容易出来了。
因此,傅珺也只得平常多去蟾月楼走动走动,陪任氏说话解闷,又时常送些精致又不打眼的小礼物过去,聊表心意罢了。而即便如此,许娘子还说她“多此一举,于姑娘无益”,弄得傅珺也不敢再在明面上做什么了,只得另想他法。
春风和暖,时光易过。转眼便到了四月,王宗的婚事总算是圆满完成了。傅珺也跟着凑了回热闹,旁观了一场完整的古代婚礼。
当王宗红着脸念起却扇诗,那穿着一身玄朱二色吉服的新娘取下团扇,露出一张刷得雪白的脸时,傅珺只觉得大开眼界,同时对于这个时代的新娘妆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次日新妇拜见翁姑,傅珺自是继续在锦晖堂里凑热闹。那洗去了一脸白粉的大表嫂冯氏,生得却是颇为秀丽的,尤其一张红唇丰润饱满、不染而含丹。若放在前世,这样一张烈焰红唇绝对可以去做唇膏广告。
冯氏红着脸儿见了老封君宋夫人,又向王昌与任氏奉了茶,并与一屋子亲戚见了礼,傅珺也得了大表嫂送的两色针线。那任氏全程便一直笑容未息,显得对这个儿媳妇十分满意。
第192章
以王昌的官职,能娶得兴平伯家的嫡女为长房长媳,已经是十分高攀了。虽兴平伯一家子没什么有出息的子弟,不过空挂个伯爷的名头罢了,但到底那也是有爵位的勋贵。王昌一介七品小官,若非有王襄“沧浪先生”与姑苏知府的名头撑着,以及长子王宗人才还算端正,兴平伯哪里会瞧得上这样的亲家。
大约是为了给冯氏一个舒心的婚后环境,也不知任氏施了什么手段。在冯氏进门后的大半个月里,那小宋氏一家楞是没得进府。
待到小宋氏一家来访时,王宗已经进入了冲刺备考阶段,整日里埋头苦读。宋夫人心疼长孙,便也不常叫他过来,那姜嫣与王宗的见面机会,便降至了历史最低点。
也正是因了如此,府里最近十分平静。
傅珺每天依旧是忙碌着,要读书,要管账,要弹琴奏箫,要写字画画,日子却也逍遥。
王晋见府里的一众姑娘们皆去梅山书院读书,独傅珺一个落了单,却是十分心疼。便向王襄提出,也要让傅珺跟着去书院念书。
王襄便笑道:“四丫头是我沧浪先生教出来的,还去书院作甚?”
王晋便道:“究竟还是要去书院进了学才算正经官家的姑娘,梅山书院又颇有名声,便往后回了京,也不会叫人笑话。”
王襄拂袖道:“读书为的是明事理、晓大义,又非为了那些虚名。只要一心向学。居于山野亦不可移志;若只为浮名,便是国子监里的那些大儒,也不过徒有其表罢了。”
王晋知道,王襄这是又犯了名士脾气了,只得放下此事不提。
大约是已经习惯了这种死宅的生活,傅珺倒并未觉着日子难过。反倒觉得时光易逝,不过是一转眼,那小花园里的一棵丹桂便绽出满树的馨香来,又到了秋凉乍起、北雁南北的季节了。
这一日,傅珺午后歇罢。正坐在临窗的条案前写字。忽听廊下的小丫头报:“孙妈妈来了。”
傅珺一听是宋夫人身边的人来了,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青芜便上前挑起门帘,含笑道:“孙妈妈好。快请进来吧。”
孙妈妈便跨进门来。欲向傅珺见礼。却被涉江扶住了。傅珺亦笑道:“妈妈不必多礼。快请坐吧。”青蔓便拿了张小杌子过来请孙妈妈坐。
孙妈妈并不敢坐,只陪笑道:“表姑娘折杀老奴了。老奴不过传句话儿罢了。”
傅珺见她执意不肯坐,也不强求。只笑道:“妈妈请说。”
孙妈妈便笑道:“老太太着老奴请表姑娘去锦晖堂,家里来了亲戚呢。”
傅珺心下暗奇,却也不好多问什么。那孙妈妈惯是个会看脸色的,知道傅珺在想什么,便又续道:“因来的是大太太娘家的两个表侄儿,姑娘们皆需过去认个亲,老奴这还要往沁竹院传话呢。”
原来是任氏家里的亲戚来访,傅珺点了点头,含笑道:“妈妈辛苦了。”又看了涉江一眼。
涉江便上前笑道:“我送妈妈出去。”说着便搭上了孙妈妈的手,手里的一角银子便也悄悄地递了过去。
孙妈妈若无其事地接了银子,又向傅珺蹲了蹲身,这才满面春风地去了。
说起来,这几年孙妈妈可没少从傅珺这里得好处,方才那两句多出来的闲话,便是这好处之下显现的效果了。还有宋夫人对傅珺态度的转变,孙妈妈多少也起到了些作用。
送走了孙妈妈,傅珺便也搁下手头的事,叫流风拿了衣裳来换,又叫青蔓替她重新梳了头。因要见的是男客,倒不好收拾得过于光鲜,不过是簪了两枚珠钗,又换了一身素雅的衣裙便罢了。
待傅珺行至锦晖堂门前时,隔了老远,便能听见里头宋夫人的笑声,还有姜氏姐妹那甜美的说话声,亦随风飘了过来。
傅珺不由微微挑眉。
那铁面皮一家子脚程倒快。孙妈妈应是最后才知会的她们,这会儿她们倒先到了。只听那姜氏姐妹说话的语气如此甜腻,小宋氏的笑声如此轻柔,只怕任氏这两个表侄子不只皮相不错,身份也错不了。
她一面心中腹诽,一面便迈上了台阶。
“表姑娘来了。”吴音甜软的声音响了起来,越溪则从里头亲自挑了帘子,傅珺轻提裙摆,微侧腰身,步履从容地走进了屋中。
却见屋子正中的交椅上,宋夫人穿着件姜黄色绣福字织锦长褙子,额上勒着珠光紫万字不到头抹额,正满面笑容地看了过来。
傅珺便目不旁视地先上前见了礼,宋夫人笑眯眯地道:“好孩子,快过来见见你两位表兄。”
傅珺这才转过视线往旁看去,却见宋夫人的左首正站着两位少年。高的那个生得一张方脸,眉目端正、长身玉立,年龄约摸十六、七岁左右,穿一身宝蓝色直裰。矮些的那个唇红齿白、姿仪俊美,大约十一、二岁的样子,穿一身月白色直裰,却是个翩翩美少年。
那高挑少年当先便含笑道:“这位便是珺表妹了吧。”
一旁的任氏便笑着向傅珺介绍道:“四丫头,这是你修表哥,”又指着那穿白的少年道:“这是你俊表哥。”
傅珺便上前见了礼。
那唐修倒还好些,见过礼后便安然落坐。唐俊却一直拿眼睛往傅珺身上瞅,满脸的好奇之色。
傅珺却是知道这兄弟二人的。
这个唐俊,便是四年前上元佳节时与她同时被拐的唐寂的次子,这唐修自然便是其兄长了。唐寂与任氏乃是远房的堂兄妹,因着傅珺之故,这门亲戚这些年便一直没断了往来,而今唐家兄弟到此,自是要上门拜访的了。
见过修俊二位表兄后,傅珺便又向一旁端坐着的任氏,以及在任氏下首坐着的三外祖家的大表舅母、二表舅母、王晋与王昭见了礼。又见过了余下的几位表哥表姐等人。
待一通见礼完毕,傅珺方才落了座。
她扫眼看了看一旁敬陪末座的王宜与王宝,心中暗想:唐家兄弟看来真是香饽饽啊,连三外祖家都得了消息,大表舅母、二表舅母皆巴巴地带着女儿登门认亲。可以想见,未来的日子里,姑苏王氏会很热闹。
她这里想得入神,便没注意到王宓投过来的不满的目光。
第193章
唐家两位表兄王宓也是第一次见。那唐修倒还罢了,唯有唐俊,那可真是姿仪俊美,又带着京里公子的气派,却是王宓从未见过的。她那一颗将懂未懂的少女芳心,便暗暗地往唐俊身上偏了好些。
可偏偏的,那唐俊皮相虽好,态度却冷淡。王宓几次挑起话头,他皆是神色懒懒的,根本不怎么兜搭。谁想傅珺进来以后,唐俊的眼睛立刻就直了,一双眼珠更是错也不错地直盯着傅珺瞧。王宓看在眼里,心中万般不是滋味。
她暗地里咬了咬牙,眸子一转便笑问道:“修哥哥、俊哥哥,你们这时候过来,那白石书院的功课可怎么着呢?”
这唐家兄弟皆在京里的白石书院就读,此事还是王宓方才听任氏说起的,当时她便是百般的羡慕。
白石书院是大汉朝名声最响亮的书院,其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远超其他书院。
这所书院乃是由太祖皇帝与当时最富盛名的大儒白石先生共同创办的。书院创立初期也确实为大汉朝培养了许多人才。不过传至本朝,白石书院已经完全变成了一所专为高官勋贵子女提供教育的机构,那些有才有志的寒门子弟若想进白石,必须是十分出色的才俊方有机会。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白石书院等同于贵族书院。
也正因如此,白石书院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便越发地高,引得世人趋之若鹜。那里头读书的不是高官子女。便是出身勋贵,或者是前途无量的有为青年,随便哪一个都是人物。
故那些在地方上有些钱财或有些权势的,但凡有一点办法,削尖了脑袋也要把子女送进去读书。若非白石书院有一套极其严苛的考核手段,只怕便要沦为大汉朝铜臭味最浓的书院了。
而即便如此,京中的高官子女想要入学也还是比较容易的。白石书院每年都会匀出一部分的入学名额,分配给这些高官子女。不过,如果孩子本身条件太差的话,书院也不是没有拒收的先例。
傅珺私以为。白石书院的这番身段。与她前世所知的某些首都名校极为相似,皆是名利双收、才色兼备的类型。
见王宓问起书院之事,唐修便温声说道:“宓表妹有所不知,这几日书院里正放着秋假。并不会拉下功课。”
王宓便露出满脸的艳羡之色来。娇声道:“白石书院还放秋假呀?那可有多好。我们梅山书院便没这么些假呢。”说着便若甚遗憾地蹙了眉。轻叹了口气,又将眼睛往傅珺身上扫了一扫。
一旁的王宜与王宝此时皆未反应过来,姜氏姐妹在这些话语机锋上那可是熟练工级别的。立刻便知王宓之意。姜嫣马上便接口道:“可不是呢,每日皆要去进学,我呀,连梅山赏花也都没去成呢。”
姜姒亦掩口笑道:“姐姐那时还说必有空能去梅山赏花的,结果呢,却因了要背《漱玉集》忙得没了空,也真真是好笑。”
王宓便也掩口轻笑了起来,又向王宜那边看了一眼。
王宜到得此时方才反应了过来,便也笑着道:“嗳,一家子姐妹在一处念书,也着实有趣得紧呢。”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看着傅珺含笑道:“四表妹若能一起来,那可有多好呢,总这么在家里坐着又有什么趣儿。”说罢又是嫣然一笑。
听着王宜那意有所指的话语,傅珺唯一的感觉便是:无聊。
虽然不明白自己怎么又惹了王宓那三个,但就此接话却不是傅珺的风格。总不能人家中二,她也跟着一起中二吧,且她也实在懒得跟她们打这些机锋。
因此,王宜话音落地,傅珺便抬眸看了她一眼,旋即墨眉微弯、晶眸流转,浅浅一笑便转向了宋夫人,含笑道:“外祖母,听闻梅山的花海极是美丽,可惜我未曾看过呢。”却是根本没接王宜的话。
王宜的面色便有些僵。王宜的母亲,也就是傅珺的大表舅母徐氏,见傅珺根本不理王宜,面上的神色亦有些不豫,张口便要说话。
好在宋夫人此时接过了话头,笑呵呵道:“你丫头,莫不是在跟你外祖母讨情儿呢?也罢,你这年纪玩一玩也是该当的,明年便叫你大舅母带你去看一遭儿。那香雪海若不看上一看,便枉你来了一趟姑苏了。”
王宁亦柔声道:“四表妹来了这些时候,从来没出去逛一逛,也是怪闷的呢。”
话题由此便转至了姑苏城中哪里好玩,哪里有什么好吃的等等,却是将王宓挑起的话头岔了开去。
王昭此时便站起身来,蹙着眉向宋夫人施了一礼道:“母亲恕罪,女儿有些头痛,想先行告退。”
任氏闻言,眉峰便蹙了起来,眼角更是微微一眯。傅珺看在眼里,知道任氏这是不开心了,约摸是觉着王昭此举欠妥。一旁的冯氏亦是面带讶色,那张丰润的红唇略张了张,旋即又闭拢了。
按理说,客人与长辈皆在,王昭此时说要离开,是颇为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