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太傅不是说了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你在做帝王做的事,而他没有,所以百姓们应该爱戴的是那位会守国门,会冒着危险去迎接自己母亲的皇帝陛下,而不是随便一个什么坐在这里的人。”
“我如今替你坐在这里,但我自己很清楚,他们到底欢呼的是谁。你也不应该妄自菲薄才对啊!”
说话间,舆车停了。
小李湄伸了个懒腰。一路坐下来,腰都断了。
“走吧,平平。”李湄躲在珠玉后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去看看那些朝见你的臣民。”
“不……”少帝的脸上也露出愉悦的笑容。
“是朝见我们的臣民。”
钱塘,江氏邬堡。
所谓邬堡,便是类似城堡的大型建筑。原本江南并没有邬堡这一建筑,但西胡入侵时天下动乱不安,江南占据天险成为中原最后一块平安乐土,成为许多人逃难的地点。那时社会动乱不安,流民成群结队抢劫富户也是常有的事,为了自保,江南的大族们开始将一个又一个的邬堡竖立了起来。
大的邬堡类似村落,豪强富户聚族而居,四周常环以深沟高墻,内部房屋毗联,四隅与中央另建塔台高楼。邬堡里驻扎着大量的部曲和家兵,外围又有农田水利可以耕种养鱼,成为江南高门世族最赖以倚仗的避风港。
江家是钱塘地区最庞大的世族,和根基在江宁一带的陆家不同,江氏并不完全靠庄园和商业获利,更多的则是培养家中子弟涉足到各行各业当中,成为一股极为庞大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开国的太祖那么忌惮江氏,甚至不惜用高官厚禄征召江道奇到朝中去的原因。
而如今,这位江道奇正面临着人生中最困难的一关。
“你又回来做什么。你寄养在我府上十几年,就算我府上是前朝旧臣,如今也已经仁至义尽了。”江道奇像是看着路人那样平静地看着面前已经“病逝”的二子。
如今他已经不是江清魂,而是尹斯齐。
当年江氏与尹朝余孽的同盟以江道奇将女儿嫁入宫中而结束。江氏明确的表示将不会搅和进尹朝反叛的事情中去,并且提供了一些粮草财帛作为“分手费”。
自那以后,江清魂“病逝”。那时候,尹朝余孽正在北方力图攻城下地,尹朝这位“太子”的大儿子也急着去军中竖立人望,虽然江家明显是找到了更好的路子不愿冒险,但江家势大,便是真的不愿加入他们,山高皇帝远,他们一点法子也没有。
江清魂假死后恢复真实姓名,带着自己的人去了北方的军中,和自己的弟弟抢夺继承人的位子。
江道奇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在江南待了十几年的前朝皇族,如今居然会又出现在江氏的邬堡里,而且提出要“结盟”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我那小妹既然没生下儿子,你手中最重要的筹码便没有了意义。张诺如今掌握了骁骑营,皇帝也亲自下江南迎接太后,江家可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等太后一被迎回长安,你就彻彻底底成为了笑柄……”
尹斯齐有些痛快的说着这位“绝顶聪明”人的下场。
过去十几年里,他无时无刻不感觉到这位江氏族长的可怕,所以从未想过和他一起在京城同居一宅,而是安心在江南经营。虽然他离开了江南去北面和弟弟一争高下,并不代表他就放弃江南了。
在这位“父亲”的面前,他只能感觉到自己的愚蠢和无力。他是没落皇族的后裔,不能名正言顺的出现在人前,只能鸠居鹊巢的活在这个世上。
但现在可不同了,他们打下了大半个幽州,成功牵制住了大楚绝大数的兵马,火烧洛阳迫使大楚根基动摇,又连出诡兵,破汾州下函谷,直指如今的帝都长安。
他是一个率领着十几万大军的前朝太子之后,再也不是出现在江道奇面前的小可怜。
所以在听到“小妹”生了一个女儿的消息以后,他几乎是立刻自动请缨,和父亲的谋士们谋划了一番,带着心腹又乔装打扮回了江南。
若是此事办好了,他便能在父亲的一干人马面前站稳脚跟,成为真正的继承人。
在尹斯齐的眼力,大楚现在摇摇欲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皇帝带领着一群酒囊饭袋的暴发户大臣们,还妄图收复大片河山。
只要他们联系四方的势力,一齐发难,翻天覆地就在眼前。
如今,就看江道奇怎么选择了。
“这么多年了,我以为你一直在我们家长大,怎么也会比他们更聪明一些……”江道奇可不是任人嘲讽之人。就算是现在他跌在晋国公手里,张诺依然对他客客气气,根本就不敢像尹斯齐这般和他说话。
因为,他才是江南的无冕之王。
“我最重要的筹码,不是我女儿腹中的孩子,而是你们和大楚都最需要的粮食……”江道奇残忍地笑着。
他知道尹朝的这些人遇到了大楚一样的难题。
胡人什么都抢,见人就杀,可不是那么好掌控的。他们的队伍中汉人居少,胡人更多,一旦这些胡人尝到了甜头,就更加不听约束。
胡人们以战养战,大楚坚壁清野,大楚尚且有田有地有人耕种,尹朝这些反贼却只能据有金银珠宝干着急。
也许他们也抢了不少粮食,但对于十几万大军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若真是那么容易就能覆灭一个国家,尹天翊早就下手了,何必等到今天,等到楚睿病的快死了才一鼓作气?
而尹斯齐在最有优势的时候南下,关心他这么一个“失败”的江氏族长前程问题,恰恰就说明尹氏那边也出现了问题。
粮草,即将要到冬天而所需的棉衣,不停损耗的兵器,攻城需要的器械……
胡人就是胡人,就算再能征善战,也变不出这些。
尹斯齐一愣,他毕竟还是太年轻,江道奇只是充满自信的一个笑容,便让他的心里七上八下起来。他好像面对着自己父亲的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阴沉和面带讥讽,以这种方式催促着他去达成那些他总是达不到的目标,追问他为何不能更聪明一点。
他看着直视着自己的江道奇,笑容僵硬在脸上。
在江家寄养的这么多年,甚至连他自己都有时候产生错觉,觉得自己真是这邬堡的一份子。然而此刻,他才彻底的清醒了过来。
这江家,从头到尾就没有他这么一位主子。
他也不必总想着压过江道奇,就如同无数个儿子想要超越自己的父亲那般,证明着自己不亚于父祖的能力。
如今他是尹斯齐,不是江道奇。
他是来谈判的,不是来挑衅的。
见到尹斯齐的表情渐渐平静下来,江道奇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来,你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长辈好好说话了。”江道奇看着他这个“儿子”,以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说道:
“看在你这么多年来替我伺候病母,哄她开心的份儿上,说说你的来意。”
☆、第244章 天命所归
江氏邬堡,正院。
因为少帝确定了会南下接回太后;所以钱塘的官员无数次请太后入驻府衙;等待陛下进入钱塘府迎接太后。
可张摇光哪里都不愿意去。邬堡里有三千骁骑营;有她的外孙女,还有自己如今唯一能够依仗到的堂兄张诺。
东宫属官摇摆不定,江南世族咄咄逼人;这位养尊处优一辈子的高门女、皇后娘娘;在这段时间里颇受煎熬。
正如她所说的,作为皇后之尊,她已经坐到女人能做到的极致,谁又稀罕做什么太后?
不过是个“哀家”罢了。
“太后娘娘;有几根白发,要不要拔了?”给张摇光梳头的丫头轻声询问。
她的女官没有跟她跑出宫去,如今所有的丫头都是江家的,虽然也都是训练有素,但还是没有自己的贴身人用的趁手。
若是她的女官们,悄悄的就拔了,不会告诉她长了几根白发。
“不必了,哀家从小就有生白发的毛病。”张摇光摇了摇头。“如今倒是不必小心藏着了。”
若是在宫里传出生白发的消息,难免有“皇后过于耗费心力”、或者“红颜已老”的风声,所以即使从小就偶尔会冒出几根白发,也只能小心翼翼的隐藏。
现在陛下已逝,留着红颜又与谁看呢?
梳头的丫头小心翼翼的将太后的发髻梳好,又给她换了一身素淡的衣衫,便开始每天必做的事情——为太后念佛经。
张摇光闭着眼,表面上看是在听佛经,实际上则是在思考下面该如何去做。
洛阳被毁,她的儿子迁都长安,替大楚守卫国门。江南世族以她和江南的支持为要挟,要求少帝南下接回她,这其中还有晋国公张诺的影子。
他们不会无缘无故让平儿南下,应该是有所图谋,否则直接将她送入京中便是。
江南世族要求平儿南下还可以理解,他们一贯高傲,即使是收复江南,也都是在吴州一家一家的去拜访,说动他们。
如今已经换了三朝,这些人还是这个德行。
但张诺为什么也要支持这么做?若是以大楚的局势和平儿的安危来考虑,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悄悄的用骁骑营将她送回京。南方并无大的动乱,尹朝反贼的手也伸不到这边,送她回京是最简单也最有利的法子。
无论怎么做,她只要保重自己,保重孙女儿,等着幼子来接便是。
大楚的几万大军,难道还接不回几个妇孺?
“太后娘娘,江族长带了许多闺秀过来。”一个东宫属官的夫人连忙进屋提醒。如今太后身边的女官都没带出来,这些属官的妻子小姐就成为女官伴随一流,自发的陪伴保护这位太后娘娘。
张摇光睁开眼,面无表情的站起身。
该来的总要来的,江道奇要一直没有动作,她才稀奇。
江道奇在门口恭恭敬敬的按照礼仪求见,东宫方谕德的妻子柳氏充当女官进来通报,张摇光表示可以接见,门口的几位骁骑营将士才放了江道奇一行人进屋。
这间主屋原本是江道奇夫妻住的,张摇光到了江南,江道奇自然是让出了主院,自己在较远的地方居住。他对这里的格局实在是太清楚了,当下领着几位女孩子进了屋,对张摇光进行叩拜。
江道奇带来的女孩都年约十岁左右,最大的看起来也不过十一二岁,身量都没有长开。
但这些女孩各个都容貌姣好,更有一股在北方难见的弱柳之姿,眉目如画,皮肤白皙,说不出的楚楚动人,让人心怜。
张摇光当了十几年的皇后,虽然被囚禁了一阵子,威势依然不减。她用审视的目光看了看这几个女孩,微微侧头对江道奇表示询问。
“启禀太后娘娘,这几位小姐都是江南高门之后,红衣的是陶氏薇娘,白衣的是萧氏芫娘,绿衣的是朱氏七娘,黄衫的是顾氏的九娘。我们几家考虑到太后娘娘如今没有女官近身伺候,等陛下来迎接您回京时难免显得孤单,所以选了家中的嫡女给您作伴。”
“哀家有属官的妻室作伴,并不觉得孤单。”
“太后娘娘虽然宽厚大度,但陛下若是怪罪我们这些人没有尽到地主之谊,那就是我们的罪过了。若是太后娘娘不满意身后几家的闺秀,在下可以再召集南面的几个大族继续送合适的闺秀给太后遴选。”
江道奇身后几个名门闺秀伏在地上,一言不发的等候太后的选择。
朱、顾两家的闺女行七、行九,在太后收下之前没有吐露自己的名字。显然是还想保持世族的风骨和女孩的名节,不愿表现出急着攀附的样子。
但这几家人把家中的幼女送到她身边,就已经是一种要求了。
几百年来,确实有太后收养忠臣遗孤或者接纳达官显贵家的女孩作为女官的惯例。
这些女官的官位一般是为了向臣下表示一种恩宠,有些女官到了成年的年纪会赐予年轻俊彦为嫡妻,算是一种对其父辈的奖励;有些女官则是直接被赐到君王的身边,代替太后照顾天子的起居。
后者一般会受到天子宫中宫人的尊敬,不敢有一丝怠慢。绝大部分时候更是一步登天,因近身伺候而有了份位。
先皇楚睿身边的刘贤妃就是这么得的嫔位,她入宫陪伴当时的太后,以女史的身份进入紫宸殿伺候,而后生下了二皇子而升为帝妃。
因为楚氏出身荆南,楚睿的母后出身晋阳,所以当初楚睿的后宫里大多是关中大族的世家嫡女,江南的世族起先是不愿意将女儿嫁入宫中,而后想嫁也嫁不进去了。是以宫中除了有过一位孙太妃是出身自江南,几乎没有什么江南女子得居高位。
为了平衡这种南北世族的不平衡,也是为了得到江家为首的南方世族们的支持,当初太子楚承宣才订下了江家嫡女江清灵为太子妃,南方世族也将出一位未来皇后,这便是对南方诸族最好的安抚。
因为江家是绝对占据强势地位的执牛耳者,这些南方高门也就没上赶着把自家女儿送到东宫里给江家添堵的意思。毕竟太子妃若无嫡子,给其他女人拔了先筹,那就是打脸了。
如今江道奇的女儿生的是女婴,江道奇更换自家的男婴混淆皇室血脉乃是重罪,想来少帝一至,罪名就会订立。这些世族高门和江家即是盟友,又是竞争对手,此消彼长,想要再造出一个“皇后”来,也是正常。
只是南方世族没有一家能像江家这样一家独大力排众议的送进嫡女,所以各家谁也不能说服谁,代表整个南方世族。
最后的结果,就是势力最大的几家送出了家中的嫡女,其目的昭然若揭。
这位年轻的少帝,不是还没有定亲么?
张摇光嘴角泛出冷笑,看着几个跪伏在地上的女孩,淡淡地到:
“都起身吧,让哀家看看你们。”
江家确实野心蓬勃,但江清灵这个孩子选的很好。她那苦命的大儿子在世时便和江氏女琴瑟和鸣,可以称作是解语花,替太子排解了不少烦忧;为了不混淆皇室血脉,不惜背离家族,反抗其父,人品也是上佳,若是太子还在,想来也能成长成一位贤后。
只可惜没有福气。
江家野心再大,家教还是极好的,不然也不会养出这般优秀的女儿,既能忍,又有计谋,还有决断。江家如今倒在自家女儿手里,一点也不亏。
可是这陶氏萧氏在南方世族里都是以富庶而立家,并没有出多少名士,朱家高傲,顾家刚刚才有些起色,不过是名头大罢了,没有一家能及得上江家。
江家都只能图谋太子妃的妃位,这些人就一步登天想着天子身边的后位了。
张摇光不是笨蛋,知道如今若是她的小儿子赢取了南方世族的支持会得到什么。钱粮、人丁、接纳北方的流民、安稳的大后方政局……
这便是他们信心十足的原因。
她不能不接,但不想这么简单就接。
张摇光看了看四位闺秀,心中无法反驳这四个女孩都是美人胚子,过不了几年就会长成绝色。但朱家那位眼中不甘,顾家那个有些懦弱,陶萧二女则是眼神急切,倒是可以谋划个一番。
所以张摇光指了指朱家女儿,在她期望的眼神里说道:“朱家这位小娘子样貌姣好,仪态出众,可以留下。”
朱家女儿眼里的光渐渐的熄下去了,安静的俯身谢恩。
张摇光又指了指顾家的女儿。“顾氏数百年大族,享有盛名,可为女贤人。顾氏九娘温婉可人,哀家甚为喜爱,便留下做个伴吧。”
顾家这位九娘性子确实温婉,而且她从小丧母,是后母养大,向来逆来顺受惯了,听到太后留下也不敢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