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没有侍妾和侧室的存在,更是没有庶子庶女的出生;
只是其家中子嗣单传又因为各种原因凋零接连去世,所以家族势力才渐渐败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族中的女儿配给庆国公府当主母是绰绰有余的。
即使是这样的背景,庆国公夫人依然不是一个天真单纯的深闺女孩,什么都不懂;恰恰相反,她只生了两个女儿,却个个嫁得好,嫁得高,嫁得有底气;
她还将庆国公府即使生了几个庶子的侧室压得死死的,在后院不敢随意翻翘,给主母脸子看,甚至让庆国公平日都敬重有礼不敢造次,她可不是个简单的女人。
“那今天王爷来可责怪你了?又说了什么?”
庆国公夫人又紧接着问道,看到王妃摇头,不但没有松一口气,反而蹙眉苦恼不已,她无奈的叹了口气,劝说道:“女儿啊,文嬷嬷的事明显是奴大欺主,没什么好说的,使不顺手,将她赶出去就是了。
只是昨晚的事,越是王爷没有怪罪,你越是一定要去陪罪认错,态度诚恳些,甚至那个什么夫人,你也赏赐一些物品过去,显示你的大度和容人之心。”
王妃疑惑,她虽然认为单嬷嬷这件事是做得不地道,但是区区一个夫人而已,不过是一件王爷的玩意而已,即使是这次不小心死了,王爷也不会将她怎么样!毕竟她可是正妻,是王爷名正言顺、从正门抬进来的王妃,皇子是不可能休妻的,皇上不会允许的。
在潜意识中,王妃和单嬷嬷的想法是相同的。
这是因为她们都认为自己所处的地位高于六皇子,弱势的六皇子现在依附她们家,依附令尹府,依附太子和皇后;即使身份上王爷是皇子,但是奴仆欺辱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主子,甚至生活上还吃不饱穿不暖,过得还不如家臣的主子比比皆是。
至少在王府中,王妃自认为是强势的,尤其是嫡长子的出生,更是连现在的王妃也放松了之前时刻保持的警惕之心,早已抛却了那丝忍耐。
这时候的王妃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在内心更深处,她是瞧不起六皇子的,认为他不过是个爱惜小命的可怜虫,攀着高枝,随意可欺。
庆国公夫人看出了王妃这种非常危险的想法,她急切却耐心的说道:“我的乖女儿啊,若是王爷之前为了那个静夫人大骂你一顿,或者趁机将姓单的老货打板子,甚至是赶出王府,那才是真正没事了。现在王爷他却什么都没说,只是让你将那个昨晚求救的丫鬟放回去,这才是真的糟了。”
她喝了一口案几上的茶,心急得差点下唇被烫,烦躁得干脆不喝了,顺手将手中的杯子又重新放到案几上,又苦口婆心的接着说道:“你的情况和你姐姐不同,她嫁入令尹的嫡长子家,即使令尹府第层次比我们家高,但是若是万一有个什么,我们还可以为她撑下腰,让他们家不敢过分;
可是六皇子再窝囊、再没用,但是你一定要记住,皇子毕竟是皇子;
是,王爷要向太子和皇后低头,但是女儿啊,他是你夫君,作为男人的他不一定要给你低头;可是他这次却退后了,不是因为把你当成了正妻,而是忌惮你身后的背景;他忍了,这才更可怕,有些人是记仇,秋后算账的也不少啊!”
庆国公夫人最终还是极度失望的离开了秦王/府,因为她看得出自己并没有将自己的小女儿劝得心服口服。
王妃的内心根本不认同母亲的说法,因为即使王爷记仇那又怎么样?
她有嫡长子在手,有庆国公府、令尹府、太子、皇后几重强大的势力在背后给她撑腰,她的儿子未来一定是世子,六皇子一辈子就要捧着她,敬重她!
母亲完全是危言耸听,她的想法完全不足以令人信服!
第五十章()
‘洗三宴’过后;秦王/府的后院再次风平浪静;王妃开始做月子、养孩子;而任静洁继续过上了整天没心没肺的后院生活。至于那天在厢房内到底发生了什么;王爷当时用什么灵丹妙药将静夫人救回来的;当事的两位主子都不再提这件事;身边的奴婢们也不敢随意八卦。
之后的大半个月;王爷再没有来过北苑偏殿,无论爱操心的小环隐瞒了王爷又去了西苑几次,或者还去了北苑主殿陶夫人那里等打听来的小道消息;深怕静夫人因为害怕失宠伤心过度又病了;
任静洁从未主动提起说想办法拉王爷来看她的事,让以为静夫人又失宠的人心情都很好。她照样关起门来过着喝汤药养病和琢磨怎么做好吃的小日子,这一切后院的纷纷扰扰她漠不关心;从未放在心上。
这时在楚京的内外城出了三件大事:
头一件就是一桩极为引人关注和兴趣的风流韵事;传得到处都是沸沸扬扬,简直成为整个楚国百姓茶余饭后排到头号、最喜欢的闲聊争论话题。
被抄家斩首的御史李瑞;当时弹劾令尹其中一个罪名是‘和自己的儿媳妇通奸后为保密而杀死了远房子侄’;
谁都没想到这位‘远房子侄’可真是一位能耐人;他的手中竟然有实物证据;那就是一方锦帕;上面提有一首非常不堪入目、比教坊司内写的还要惹火撩人的情诗;
这方锦帕上的情诗被人抄写复制;在‘远房子侄’被杀、李瑞被抄家后;竟然在市井大街小巷散发得到处都是,几乎人手一份了;这时,不知从哪里传出的说法:这个字迹竟然不是令尹大人的;是当朝太子的。
而另一方‘令尹大人的儿媳妇’到底是哪一位就众说纷纭了;什么答案都有,还有理有据,绘声绘色的,听上去还非常有道理;
散发谣言的人深谱语言的魅力、似是而非的说法才是最让人相信,令人遐想和回味的,所以并没有特指那一位‘儿媳妇’,人们猜谁的都有。
这下在楚京内外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不知是谁在后面推波助澜,一双无形的大手引导流言大小和方向;最后八卦越演越烈,不仅是在民间各个茶楼、食肆等消息流通之地了,就连高门深院、世家公子哥都时不时在相聚提起是相互暧昧得笑笑。
等反应迟钝、还没意识到问题的太子一方的人终于回过味来,发现情况大为不妙时已经晚了,想强制性武力压制都压不住了。
令尹大人是谁?
那可是皇后之亲父、太子的外公、皇上非常倚重的妻族外戚;
令尹大人一共有两个嫡子:嫡长子为因为难产而亡的原配所出,娶的正是庆国公嫡长女、秦王妃的亲姐姐;不要忘了,庆国公的夫人可是将门之后,有兵权在手的;
另一个嫡次子,为继室所出,娶的是翰林院小官之嫡女,亲家的官阶虽然低微没有实权在手,但是却清贵,将来上升空间大,是令尹大人亲自精挑细选出来的;
另外他还有三个庶子,他们的夫人均为小门小户之女或者是商家之女,虽然上不了什么台面,但是嫁妆极为丰厚、财富却是不缺的;
这位‘儿媳妇’既然能太子看上,就一定不是庶子身份低微的媳妇了。
现在大街小巷说什么的都有,等六王妃做完月子出来后,简直是羞愤难当。
“岂有此理,到底是哪个害人的玩意传出来的,不是说那人已经死了吗?现在怎么会传得到处都是的?有这等子流言让我们庆国公府的女儿以后还要不要嫁人了,还有谁敢来提亲?”
“滚,都给我滚出去,难道连你们这些贱货都想来看本王妃的笑话?”
王妃怒气丛生,将厢房外间能看到的小物品都砸了,伺候的奴仆吓得也跪了一地,谁都不敢多说一句话,即使被物品砸中,殃及池鱼,也不敢动;在听到王妃的怒斥后,更是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一瞬间厢房内空无一人。
王妃原本准备将自己嫡长子的‘满月宴’大办,将原来还在闺阁中的手帕之交好友都请来好好聚一聚,炫耀一下,顺便出口恶气。
毕竟不要说她不知道,外面有人在背后传她三年受王爷独宠,连个次妃都没有,却她连个女孩都没生过。可是现在她无奈得只能将大办‘满月宴’的命令取消,委屈的变成了家宴了。幸亏她没有送出请帖,否则现在脸就丢大了,以后连门都不好出。
王妃实在是受不了那些人异样的眼光,和背后之人的指指点点,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她现在感觉到就连府中的丫鬟婆子和内侍都在看她的笑话,背后嗤笑。
只是还没等王妃消气,紧接着她不再有心思计较这些闲言碎语了,转而深深的恐惧。因为事情闹大了,席卷入局的人更多更广,脑子转得快的人立刻明白现在流言已经失控了,向更加不可预测的方向四散,谁都知道这里面的事不小。
“王妃,今天早朝在朝堂上,太子被御史弹劾‘失德’、‘有违伦理’等好几个罪名,很多大人之后都同时附议,皇上连朝会都没开完就生气得拂袖而去,听说被气得一天都没吃饭。”
向王妃回禀外面消息的正是单嬷嬷。
原本单嬷嬷做了那件事后,王妃并没有因此而斥责她;后来她听说王爷第二天亲自去看了那个勾人的低贱货,还特地请了王大夫去看病。于是她的心中立刻有些忐忑不安,深怕王爷来找她算账;打板子都是小事的,她就怕被直接赶出王府。
可是单嬷嬷左等右等,却没有动静,王府中两个大人物象是同时放下此事,没人再提起;顿时她终于放下心来,内心更加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一个夫人而已,还不是低贱的玩物,她再受宠怎么能和尊贵的王妃相提并论。果然王爷现在连说都不敢说王妃,王妃在王府中的地位更加巩固了,无人敢动摇。
何况单嬷嬷不同于近身伺候的文嬷嬷,她不光是进府来服侍王妃的生活起居,还是王妃和庆国公府互通消息的桥梁,是专门被庆国公派来可以外出办事的;她的手上有不少鸡鸣狗盗的消息和办事的渠道,所以她拼命想在王妃面前露脸、受重视。
王妃听到关于太子的事后心中一紧,蹙眉苦恼不已,甚至有些害怕,不知所措。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到时候解决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太子的地位不保,万一被废,她们这些身后之人到时候都不会有好下场,因为新君绝对容不下他们,失去荣华富贵都是小事,抄家灭族是转眼之间的事。
楚国是典型的极为重视儒派的小国,而儒家是崇尚等级制度和用三纲五常来维护统治的学说;主张“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
而‘失德’、‘有违伦理’正是儒家学说的大忌,是严重动摇楚国根基的事情;毕竟楚国朝堂高官和黎民百姓是不会让一位不尊重儒家和不遵守儒家规则的太子成为未来的楚国国君,即使他是嫡子。
楚国的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出过特例:嫡子死亡或者被废,改由挑选合格庶子的嫡子即位。
于是好似大家都商量好的‘废太子’声音震惊楚国上下………来自民间的各种异口同声的呼声、弹劾太子的奏折纷纷飞落到皇上的案几上,越摞越高,甚至最后还被堆满了。
只是大家都忽略了令尹大人,同时将自己最锋锐的言辞同时对准了太子。
这时王妃顾不得生气了,她急得在厢房内团团转,心中七上八下的。
毕竟皇后和太子都是庆国公的后台根基,他们这些人可就指望着将来太子登基后的从龙之功、更加繁花似锦、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的光明前途,可不能就这么毁了。
是的,在王妃心中,只有娘家和皇后太子才是她的靠山,至于六皇子,她从不指望他能拿什么主意。六皇子还不就是个攀高枝、吃软饭的家伙;他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财富,有差事有俸禄在身、被封为秦王又有封地,还不是靠着她才有的今天。
毕竟要知道刚从皇宫出来开府时,六皇子连开府建府的银钱都不够,最后还不是用她的嫁妆才不至于吃不起饭、流落街头的。
这也是王妃始终轻视六皇子、看不起他的原因之一。
可是王妃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位她从来都没有放在眼里的懦弱无能夫君,正是这次事件的最主要的幕后推手之一。
第五十一章()
其实也有人提出这方锦帕和绣在上面的所谓‘太子字迹’和‘污人耳目的情诗’纯属他人伪造和模仿所制;纯属诬陷太子的大罪。
可是再说这些为时已晚;或者说早已达成共识的人怎么可能用这种说法让对手轻易翻盘?所以这种与众人不同的声音很快下沉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一片‘废太子’浪潮中连朵水花都没溅起;就直接被人抛弃和遗忘。
太子‘失德’、‘有违伦理’等罪名好似无需再反驳论证;却已成事实、板上钉钉。
还未等沉得住气、老奸巨猾的令尹大人和庆国公想到好办法来以守改攻;用其他的言论来搅乱这趟浑水,让太子顺利脱身。没想到另一件大事发生了,竟然将这股高悬在头的汹涌海浪让尊贵的太子还没起身扑腾几下就差点沉底淹死的事也排在后面了;所有人的关注点转移了。
没错,发生在楚京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皇后竟然再次怀孕了,众多太医一起诊断的结果是皇后的肚子已经有三个月了;只是由于月份还太小还不能准确判断;不知是男是女。
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在楚国足以改天换地的大事。毕竟在所有人的眼中,太子是皇上唯一的嫡子;早已被确定了下任楚国君王;这是毋庸置疑的事;这早已在楚国朝堂上文武百官中达成共识;除非太子自己作死;犯了造反等大罪;
毕竟在楚国;庶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即使在皇家也是一样的。
可是现在皇后再次有孕,即使现在还不知道是男是女;但是毕竟是备胎的希望。这让那些支持太子的人在这次‘废太子’事件中反应太慢;节节败退,之后又一次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现在皇上身体还非常健康硬朗,如果没有出什么大纰漏的话,保养得当再活个一、二十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到那时,嫡次子也成长起来了,再选择一些优秀的良师好好培养,楚国又有了一个可以筛选的备用‘未来君王’。
这是一件下至黎民百姓,上到文武百官,皆大欢喜的好事,甚至还让所有支持皇后和太子的人以为输定了之后都松了好一大口气,当然这里是除了太子本人及其东宫的幕僚和门人这些和他真正利益紧密相关之人以外。
两场大戏好似并没有让楚京的人彻底看过瘾,结果惊喜不断,第三件震惊人们眼球的大事也爆发出来,精彩大戏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那就是:曾经刺杀过皇上、武力强大的游侠‘增悲’死了,是死在一把‘弩’下,而这把杀死增悲的‘弩’包括箭矢都是青铜所制;
游侠这个特殊群体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武力游走在几个国之间,上可为王侯将相效劳,下亦可为黎民百姓奔走,只为一句承诺,便可行走万里取敌人之首籍,毫不顾及自己的生死安危,被世人口口相传。
在游侠中非常有名的‘增悲’,据说他的武功………个人实力在楚国排行前十,单打独斗连大多数御前侍卫都不敌;他之所以前来刺杀楚国皇帝也是受人所托;
由于保护皇上的守卫太多而不敌被抓,但出于很多原因,也许是出于欣赏,也许是忌惮这个特殊群体,皇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