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怒气不减,挥了挥手:“拖下去吧。”
瑞王一案牵扯甚广,甚至还让二十年前的厉王一案浮出水面。
成全()
二十年前厉王被指谋逆;先帝盛怒之下下旨诛杀。厉王及其王妃在王府自焚而亡。先帝命人收敛其尸骨后下葬。
此事过去多年;个中细节已被人渐渐忘却;鲜少有人再提到厉王。
然而如今审理瑞王时;竟牵扯出了二十年前的旧案。证据显示;当初厉王一事另有隐情;所谓的谋逆其实是瑞王的构陷。
对此瑞王郭钊供认不讳:“我是布了局;可那之所以能成功,多亏了先帝的配合!如果不是他对自己亲儿子起了疑心,又何至于接连折损几个儿子?到最后无人可用;让昌宪小儿继位?”
他自知难逃一死,也不避讳,干脆怎么痛快怎么来。
见他已经招认;皇帝也无心再同他周旋;命人将其处决,又收拾了瑞王旧部。
细数瑞王罪责;除了私藏龙袍、私造兵器、私铸铜钱等之外;还有诬陷厉王。
厉王谋逆由先帝亲自定案;现在发现另有隐情;可也不好直接平反。但已有人上书;请求皇帝重新审理厉王一案。
然而皇帝却有些犹豫了。当初陆晋去晋城捉拿瑞王时,他曾经承诺;事成归来会还厉王清白。但真事到临头,他又不免考量的多了一些。
昔日先帝诸子当中;除却身有残疾的元后嫡子康王;就属厉王年纪最长、建树最多。厉王骁勇善战是出了名的,也颇有些声望。他出事之后,还有人辞去官职为其守灵。皇帝如今膝下无子,他隐隐有些担心厉王平反后,作为其子的陆晋会得到一些旧臣的拥护,会再出现一个瑞王或者厉王。
——这是他所不想看到的。
皇帝召见陆晋,淡淡地问道:“郭钊伏法,你功不可没。想要讨什么封赏?”
陆晋摇头:“臣职责所在,不敢讨赏。”
他越这样,皇帝越皱眉:“朕真心实意问你,你只管说来就是,难道朕还会怪你不成?”
低着头的陆晋轻轻扯了扯嘴角,他忖度着道:“臣希望皇上能下旨彻查厉王一案。”
皇帝挑眉,神情微变:“哦?是么?你倒挺有孝心。”
陆晋摇头:“臣无意认祖归宗,实在算不得孝顺,想着能维护一下他们身后的名声也好。”
这是陆晋第二次说不愿认祖归宗。
皇帝沉声道:“说的什么傻话?如果厉王平反,你作为他的儿子,自当恢复名姓,收入玉牒。怎能再认他人为父?”
陆晋垂眸:“陆侯爷因为臣的缘故,担惊受怕二十年,不惜委屈他的亲生儿子。事他如父,也是对他一片慈心的回报。”
皇帝神色缓和了许多:“长宁侯确实为晋儿付出了不少。”
陆晋轻叹一声:“可惜了二弟,原该是侯府世子,因为臣的缘故”
皇帝笑笑,心说这有何难?他摆了摆手:“放心,朕自有主张。”
次日皇帝正式发布谕旨说,今查明厉王一事是罪人郭钊的阴谋。厉王并无谋逆之举,先帝后来也有后悔之意。如今真相大白,查明厉王是冤枉的。为厉王平反,让其沉冤得雪,也能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皇帝还命人为厉王重修坟墓。
这谕旨一下,朝臣齐呼天子圣明。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沉沉吁了一口气。他这算是推翻了先帝定的大案,不过就目前看来,他这一举动并未招致骂名。不过也能看出厉王确实有声望。
然而很快,就有人出列,指出长宁侯长子陆晋其实是厉王遗孤。长宁侯高义,该重赏。而陆晋也理应认祖归宗,重归玉牒。
皇帝当即目光一沉,神色晦暗不明。
五月里,皇帝命季安带禁军去长宁侯府抄家捉人时,曾提过陆晋是反贼之后,长宁侯窝藏反贼。此事当时被皇帝刻意压了下去,只说是冤枉误会。但有心人去查的话,岂会一点都查不到?尤其是瑞王的种种罪责也隐隐透露出了某种关联。
长宁侯被传唤到殿前,被问到旧事,得知厉王已经谋反的他如实讲述了旧事,叩头谢罪:“还请皇上宽恕臣当年的举动”
皇帝轻轻哼了一声:“陆爱卿高义,朕又怎会怪你?”
陆晋听他声音,就隐隐察觉到不对。他上前一步,仍如在皇帝跟前所说的那样,自称愿做陆家人。他在大殿之上,言辞恳切,称养恩并不逊于生恩。厉王是父亲,长宁侯也是父亲。厉王已经过世,他无法尽孝,但长宁侯尚在人世间,他该悉心奉养,不想因为更改身份而断了父子情分。
长宁侯有些惊讶,怔怔地看着陆晋,心中有些惭愧。
他虽是陆晋名义上的父亲,但这二十年来,并未真正照顾过他。陆晋才几个月大时,就被时任皇后的当今太后给抱进宫抚养。后年纪渐长,陆晋忙于锦衣卫的事务,常常宿在梨花巷。父子之情着实不算深厚,也是这一两年才熟络起来。
陆晋竟要因此而舍去皇族宗室身份么?
而皇帝叹一口气,这很合他的心意。他沉声道:“你一片孝心,朕也不好勉强。也罢,你既然愿意留在陆家,那就留在陆家。不管怎么说,你都是朕的侄儿。这些年你立下大大小小不少功勋,朕应该赏你。”
他沉吟片刻,封陆晋为定国公。
目光微转,皇帝视线落在长宁侯身上:“长宁侯陆清高义,赏黄金千两,布帛百箱。其子”他停顿了一下:“晋儿既已成了定国公,这长宁侯府世子的位置,就交给侯府的二公子吧。”
长宁侯与陆晋齐齐施礼道谢。
陆晋大致能猜出皇帝的心思,左不过是怕他恢复身份后威胁帝位。在陆晋看来,这其实没什么必要。真有心反的话,身份并不重要。他如今对皇帝构不成什么威胁。而且,今日他虽拒绝上玉牒,但人人皆知他是厉王遗孤。
用玉牒上的名字打消皇帝的猜忌之心,对他而言,并不算吃亏。
陆晋人还没回到长宁侯府,侯府诸人就已经知晓了此事。
他刚一进门,就有人上前道喜:“恭喜国公爷,贺喜国公爷!”
陆晋神色淡淡,只略一颔首。
长宁侯却连声道:“有赏,有赏!”
二十年前,他留下了陆晋,在成安公主去世后,想把陆晋抚养长大。不是没有担心过陆晋身世暴露,但后来陆晋被太后接进宫中,整日在先帝和太后的眼皮子底下,也无一人起疑。他便渐渐放下心来。
今年端午,陆晋身世秘密泄露,长宁侯府上下险些遭殃。虽然有惊无险,但仍让他心中难安。毕竟晋儿头上顶着“反贼之后”的名头。皇帝不发作还好,一旦发难,长宁侯府上下都难逃一死。
而今厉王平反,晋儿不再是反贼之后,长宁侯心里的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了。
然而,他又忍不住心生遗憾,问陆晋:“你为什么不干脆顺势认祖归宗?”
身份都已经揭晓了,何必再遮掩这一下?况且,厉王的儿子,正常情况下,怎么着也得是个郡王吧?
陆晋简单解释了一下,又道:“这样不也挺好么?而且,人人皆知我是厉王之子。”
长宁侯闻言一阵沉默,他当然也知道今上气量不大。能让皇帝为厉王平反,已经挺不容易了。不过,长宁侯很快又想到一件事:“你不是要娶嘉宜么?你还是陆家人,那你和嘉宜”
他也说不上来自己此刻是遗憾失望多一些还是幸灾乐祸多一些。他摇了摇头:“唉,你和她不还是兄妹么?”
陆晋失笑:“父亲忘了么?嘉宜的户籍已经迁出去了,律法上不算兄妹。”他眸中漾起笑意:“今天以后,所有人都知道,我名为陆家长子,实为厉王遗孤”
“你”长宁侯微微一怔,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陆晋笑了笑,又道:“儿子不愿与父亲失了父子情分,父亲又何尝愿意失去一个儿子?正好身边有个继女,年纪相仿,品貌相当,尚待字闺中。让养子再做半子,岂不是更好?”
长宁侯不想他竟说出这番话来,意外之余又觉得很有道理。如此一来,他做主许亲也就顺理成章。
陆晋再向沈氏提起亲事时,长宁侯就在旁边搭腔:“答应吧。”
沈氏瞪了丈夫一眼,到底是点了点头。
陆晋喜动颜色,他郑重施了一礼:“多谢夫人”他停顿了一下,慢慢续道:“多谢岳母大人成全,我去看看她。”
他正欲抬脚离去,却被沈氏拦住。
“这就叫上岳母了?”沈氏心里有些泛酸。她进长宁侯府已有九年,陆显早早地就唤她娘,而陆晋一直尊敬而客气,唤她“沈夫人”。她自知比不得公主,又不曾教养过他,对此不以为意。两人在为数不多的互动中,都极为客气。
现在倒好,她刚允了亲事,他直接就改口叫“岳母”了。
沈氏又道:“你们既已定下了亲,那在成亲之前,就不要再见面了。”
“什么?”陆晋心里打了个突。
许亲()
沈氏一本正经:“定了亲的男女在成亲前是不能见面的。”
陆晋哭笑不得:“这是什么规矩?我们以前不也常常见面么?”
沈氏板了脸:“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前你们是兄妹;现在还是兄妹么?”
陆晋下意识否认:“当然不是。”
他们现下已经算未婚夫妻了啊。不过他们如果成亲;肯定要风风光光准备许久。成亲之前都不能见面的话;那怎么使得?
“那不就是了?定亲之后再见面;不吉利。你如果想为你们长远打算;就该照着规矩来。”沈氏续道。
陆晋轻轻摇了摇头;但在这个当口,他也不好反驳沈氏的话。——他若声称不在乎这些,反倒显得他“不做长远打算”一般。
沈氏又道:“还有虽说我允了你们的亲事;可是该有的,一样也不能少。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她斜了陆晋一眼,又道:“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不想委屈了她。”
陆晋正色道:“岳母大人放心;我视她如珍宝,自然不会教她受委屈。我必然三媒六聘;风光娶她进门。”
沈氏点头;还算满意。她想了想:“说到三媒六聘;你最好还是再找个媒人。”
陆晋轻笑应下:“这个好说。”他有意想让沈氏满意;就极诚恳道:“我年纪轻;对这些事也不大懂,还得岳母大人教导我。”
“岳母”这个称呼让沈氏有些别扭;但陆晋的态度让她挑不出什么错来。她点了点头:“这一点你放心。”
不管是继子还是女婿,该教总是要教的。
不过因着沈氏这么一说;陆晋也不好直接立时去找韩嘉宜。他琢磨着寻个时候避过沈氏也就是了。这点本事他还是有的。只是最好还是早点成亲;越早越好。真正娶了,才能放心啊。
关于媒人,陆晋心里已有了人选。原本他是想请太后赐婚的,但因为太后先前刚帮忙拒绝了让嘉宜进宫。他不好再请太后出面。长宁侯的好友萧翰林性情豁达,喜好附庸风雅,还曾在陆晋年幼时指点过他,算他半个师傅,应该能做个冰人。
陆晋当天就去拜访了萧翰林。
而沈氏则款款去了女儿房间,直接同女儿说起了此事:“娘答应了你们的亲事。”
“啊。”韩嘉宜怔了一瞬,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娘说过,只要身份解决,就同意这桩婚事。但是当她真的听到事情这般顺利时,她竟有些不敢相信了。她一时心头涌上多种情绪,最终沉淀为欢喜。她伸臂抱住了母亲,软语道:“多谢娘,娘待我真好。”
看到女儿因亲事而欢喜,沈氏心里有些泛酸,故意道:“哦?答应了就是真好?我如果不答应,那就不好了,是不是?”
“怎么会?娘一直很好啊。”韩嘉宜笑道。
沈氏摩挲着女儿的发顶,轻叹一口气:“娘希望这个决定是对的。”
对嘉宜,她始终心存愧疚之情。嘉宜刚到她身边时,她曾想过帮嘉宜在京城找个夫婿,时常走动,她也能常常护着。没想到兜兜转转,嘉宜竟然要嫁给陆晋。
当然陆晋并没有什么不好。陆晋的人品性情没得说,跟嘉宜互有情意。而且他亲生父母均已去世,剩下的父母是她和她的丈夫。作为公婆,他们肯定不会委屈嘉宜,只会盼着嘉宜好。
按说这亲事没什么可挑剔的,可沈氏仍是免不了感到不安。
先时她与韩方也是两情相悦啊,可终究是没能走到最后。
她希望嘉宜的婚姻可以顺遂而和谐。
韩嘉宜脑袋在母亲身上轻轻蹭了蹭,笑道:“肯定是对的啊。娘做的决定又怎么会错?”
她同母亲说了会话,才站起身,“大哥回来了是吧?我去见他。”
他这几日忙于公务,她还没好好跟他说话。
沈氏忙伸手拉住了女儿,打起精神:“正要跟你说呢,你不能见他。”
“为什么?”韩嘉宜不解。
“我答应了你们的亲事,你们就算是定亲了。定了亲的男女在成亲之前,不宜见面。”
韩嘉宜眨了眨眼:“为什么不能见面?”她搬了手指头数给娘看:“成亲要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要花很长时间的。要是两年不成亲,那岂不是两年都不能见面?”
沈氏心说,傻孩子,怎么可能拖两年?然而她说出口的却是:“是啊,就是这么个道理。莫说两年,就是三年也是如此。”
韩嘉宜转了转眼珠,轻声道:“哦,那要不,先不定亲好了,等到快成亲的时候,再定亲吧。”
“你”沈氏一愣,继而哭笑不得,“说的什么胡话?哪有定了亲之后再反悔的?你以为娘是故意为难你们么?既是先时留下来的规矩,那就有它留下来的道理。说是未婚夫妻在成亲之前不宜见面,否则不吉利。你们既然是要过一辈子,自然要图个吉利。是不是?”
她与韩方成婚数年就分离,随兄长进京的途中,心情郁郁的她也回想过两人和离的种种原因。那时的她整个人几乎沉浸在旧事中,除了婆婆白氏,除了她不能再生育,她还想了许多。包括那两只剩下半指长没燃尽的龙凤喜烛
韩嘉宜嗯了一声,没有反驳,心里却想着这不大合理啊。她恍惚记得有这么个说法,可她也记得表姐沈芳在出阁前的两个月还曾与她未来的夫婿顾公子私下见面。可见,这个规矩其实也不是那么严苛。
但是娘亲已经松口允了亲事,对她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未必没有解决之法,也没必要故意跟娘唱反调,让娘不开心。
沈氏又道:“还有,你的针黹得好好练一练了。我看你做个香包帕子还行,做嫁衣,只怕”她摇了摇头:“姑娘家,最好还是穿自己亲手做的嫁衣。”
当然,也有不少姑娘是裁缝做好了嫁衣,自己象征性地缝上一针两线,就权作是亲自绣了嫁衣。
“嗯嗯。”韩嘉宜连连点头,“会练的,会练的。”
沈氏没有在女儿这边久坐。她又叮嘱几句后,才起身离去。
送走母亲后,韩嘉宜的心情仍没平静下来。她无心看书,也无心做绣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真的要嫁给大哥了?
而陆晋去则很快到了萧翰林府上。
听他说明来意后,萧翰林愣了一愣:“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令尊,我是说陆侯爷的意思?”
陆晋笑笑:“是我的意思,也是家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