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是他哥哥的女儿们……
更有趣的是已经为大海人皇子生下一子一女的大田皇女还是鸬野赞良皇女的同母姐姐,结果后进门的妹妹却成了正妃,这关系可够乱的!
远在长安的吴诩听说倭国的这对至尊兄弟居然又一次和好了,不由叹气:看来小日本的气数还未尽……
李小九陛下却笑得十分阴险,道:“只要那倭王一死,倭国必乱!”
这不是废话吗!
如今的倭国太子还是个奶娃娃,他叔叔年轻力壮又颇有人望,如果葛成王忽然死了,不乱才怪呢!
可问题是葛成王今年才三十出头,怎么可能忽然死了呢?!
吴诩不由白了李治一眼:“难不成圣人还想派人去刺杀那倭王不成?”
做这种高成本的事,还不如再接再厉挑拨那两兄弟的关系,最好是能逼得大海人皇子起兵造反什么的,就好了……
不想,李小九陛下却神秘一笑,道:“刺杀?不不不……那倭王已经命不久矣,何须脏了我大唐之手~~~~”
吴诩闻言,不由瞪大了眼睛,像是看神棍一样看着李小九,“你怎么知道?”
“阿武,你还记得么,那日钦天监为封禅之事推算天时,监正李淳风曾说东边有颗大星色泽黯淡摇摇欲坠,似有殒落之象,纵然日后恢复明亮,也不得长久。且去岁太白现于东天,祸乱将起之象……”
“彼时那倭国太子正病重,正合此征兆……”
李小九陛下说到这里,不由叹道:“这倭国之王还是有几分才干的,可惜了……”语气里颇有点惋惜的味道,像是难得遇到一个对手,结果对方人品太差,半路挂了!
吴诩:“……”
她记得李小九陛下明明是无神论者,怎么这会儿这么信钦天监那帮神棍的话了?
还有那个叫李淳风的家伙,她怎么觉得这么耳熟呢?
不等小吴同学想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李小九已经搂着她往内殿走,“好了、好了……阿武你也别想那么多了,等新宫建成,那倭国的气数也尽了,到时候正好在新宫献俘……”
吴诩一听这话也高兴起来了,再想到今年她跟李小九两人还要按顺序去巡幸新设立的四座陪都呢,事情还多得很,确实没工夫去管倭国那些琐碎的事,现在就让薛仁贵他们盯紧倭国就成了=。=
显庆五年春,李小九陛下下诏为皇太子李弘举办元服礼,大赦天下,文武五品己上子孙为父祖后者加勋官一级,大酺三日。
元服之后的太子殿下就不能再在他阿娘宫中继续住了,必须搬到东宫跟那些东宫属官一起起居。吴诩虽然不是很舍得,也只能在李小九的忽悠下妥协了。
为了庆贺太子迁宫,李小九陛下特地在东宫举办了大宴,京中五品以上文武官员都齐集赴宴道贺,而各藩个州府的宗亲、封疆大吏也都纷纷遣使到长安献上贺礼。
作为太子殿下的表哥,周国公武敏之同学,也专程从地方赶回来,献上了一份大礼。
太子殿下元服礼之后,李小九陛下就开始筹备巡幸四座陪都的事了。
第一站东都洛阳是每年都要去的,也不必特别准备,倒是留在长安监国的太子需要好好安排。这是太子殿下第一次监国,事关重大,不但李小九陛下十分上心,连吴诩也不放心地把留在长安辅佐李弘的官员翻了一遍又一遍……
因为李三郎还在地方代天巡狩,东宫就少了一个可以为太子出谋划策的人,李小九特地把兵部尚书任雅相和度支尚书卢承庆提拔上来参知政事,辅佐东宫,另外还让中书侍郎许圉师任校侍中,专门帮太子处理文书事务。
吴诩还是不放心,提拔了崇文馆大学士、秘书郎上官仪为中书侍郎,与许圉师一起协助太子。
文臣方面没问题后,吴诩又选了三十名从羽林卫中精选出来的侍卫为太子亲兵,只受太子节制。
就是这样,吴诩还是不放心,倒是李贤小朋友专门跑到她跟前来,一脸老成地表示他会留在长安帮助兄长的。
吴诩一脸囧囧地看着还是五头身的小二郎,半晌说不出话来……
杨氏却乐得不行,连连夸奖道:“二郎真懂事。”
连正襟危坐在旁一直没开脸的太子殿下闻言也露出笑容来。
吴诩家自己家二郎这么认真,也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原本她是要把二郎三郎都带着出去公费旅游了,长安只留大郎一个,现在……
话说,只留李弘小朋友这么一个未成年儿童在家干活确实不太人道了=。=
有二郎留下来陪大郎也好,虽说二郎才刚开始学习政务不久,在公事上帮不了大郎多少忙,至少在抄抄写写方面,这小子还是十分得用的!
而且,这也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不但大郎可以得到实习的机会,连二郎也可以趁机观摩一下帝国的行政事务到底是怎么处理的!
最重要的是,留下二郎,还能让大郎不升起那种被父母‘抛弃’或是父母比较宠爱弟弟的不良感觉,避免了重蹈当年承乾的重覆辙!
安排好了长安的一干事务,又确定李弘小朋友没有任何不适应后,李小九陛下很快就带着老婆和小儿子启程了。
洛阳既然定为了陪都,行政档次也升了一级,李小九陛下到洛阳后,当即降下旨意,升洛州所有官员的官阶,行政制度都比照雍州来。
此外,天皇陛下还诏令能工巧匠在原来的皇家行苑基础上兴建新宫室,初命名为‘八关宫’。
在洛阳停留了一个月左右,圣驾有启程往并州。
并州是李唐的龙兴之地,又是阿武本尊的祖籍,如今太原又新近被定为北都,所以巡幸并州也是这次巡幸计划的重中之重。
当年汉高祖称帝后就回老家显摆,如今李小九和吴诩回并州,也有衣锦还乡加恩故里的意思。
圣驾到并州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份了,即使还有些春寒料峭,也没能湮没并州父老的热情。天皇天后的座驾刚到并州城外,就受到了并州上千百姓的夹道欢迎。
李治在为晋王的时候就遥领并州大都督,对这片土地一直十分关注,当初他爹东征,他就以太子身份来过一次并州。如今再次踏到这片土地,已经是以天皇的身份,这让李治的心情十分亢奋。
到达并州的第一天,李小九陛下就直奔李氏的祠堂,拜祭了李氏的先祖,查看了李氏的祖宅。
接下来几天,李治和吴诩分头行动,天皇陛下负责祭祀高祖皇帝旧宅及当年太原首义时的阵亡将士,天后娘子则忙着大宴亲戚邻里,接见故乡各位父老乡亲。
鉴于并州也是天后的故乡,李小九陛下特地降下恩旨,赐并州长史、司马等官员勋爵一级,授并州境内八十岁以上的妇女为正五品的郡君,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恩赐。其余减免赋税、徭役,赏赐金帛之事不一而足。
并州上下都明白这是天皇陛下在为天后娘子做脸呢,才会有这样的隆恩厚赐,于是对天后娘子更是感恩戴德。
在并州盘桓了将近一个月,圣驾正准备要转道向南,往广陵巡视,长安却传来加急奏报,说是太子殿下忽发疾病,高热不退……
李治和吴诩闻报,顿觉心如刀绞,当即决定停止巡幸计划,起驾回銮。
作者有话要说:大郎同学弱受啊弱受……
第308章()
第二十一章 二圣05
不想;吴诩和李小九刚收拾好行装准备回长安,长安那边又来了一封加急书信。
写信的人却不是吴诩他们留在长安保护李弘小哥儿俩的亲卫;而是坚持要留在长安帮助哥哥的李二郎。
二郎在信中表示他兄长的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请李治和吴诩不用担心。
只是,他家阿兄在昏睡中不断呼喊‘阿娘’,实在是有些可怜……
吴诩一听这话,更心焦了;也等不到第二天天亮了;当即就要打道回府。
李治听说大郎的病情已经无碍了;倒是松了一口气,忙拦住吴诩道:“媚娘你且不要急;我这就派人回长安,把大郎和二郎都接过来就是了……”反正二人世界也过得差不多了;把儿子们接过来承欢膝下也不错= 。=
顺便还能让两个儿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日后不至于连基本民情都不懂!
吴诩一听这话也冷静了下来。
她和李小九这次出来可不仅仅是来公费旅游作政治秀的,其实还有一个隐秘的目的,不宜宣之于口,就是借机视察一下各地的门阀豪族和地方教育机构,检验一下这几年来她跟李小九推广科教的效果如何,这是其一。
其二则还是为了东边半岛和倭国的问题。
去年大唐一口气干掉了半岛两(三)国,岛上的政府是没有了,可原住民还有一大把,以天朝的性子,自然是不会把那些原住民全部河蟹掉的,这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大唐的统治下,总有一些叛逆分子想要打着‘反唐复X’的旗号,时不时暴动一下……
刘仁轨、薛仁贵这两个人是吴诩完全不必盯着,就能自觉地把所辖区域管理好,只有苏定方那货,她总是发愁,生怕他又搞出当年怛笃城兵乱那档子事来……
但是,没有这个凶神在半岛镇着,那帮高丽棒子还不知会弄出多少事呢!
所以,这次巡幸计划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安抚新归大唐的民众……
这场政治秀的重要性与回乡祭祖相比根本是不相上下的,或者说,在吴诩看来,抚慰归化百姓什么的,比回想显摆显然更重要些。而今,她跟李小九要去的下一站正是辽东,苏定方等人早在三个月前就接到了通知,做好了接驾准备,这忽然就不去了,后果一定非常糟糕!
至于李小九提议的把大郎和二郎都接过来的办法倒是可行,毕竟长安到太原也不过千里之遥,即使两个小屁孩是坐车过来的,顶多也就几天工夫,大不了接下来的辽东之行稍微赶赶路,应该不会误事……
见吴诩没了异议,李小九陛下当即让心腹之人立即赶回长安,接太子和潞王过来。
几日后,两个小屁孩都被接了过来。
虽说二郎同学在信中一再强调他阿兄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可吴诩一看到小脸惨白,下巴徒然瘦除了尖的大儿子,立马心疼得无以复加……
留在长安照顾太子那些人都被天后娘子狠狠地一顿批,连王内侍也不能幸免于难……
杨氏则是直接掏出绢子,就开始抹眼泪了:“我的儿,你可受苦了~~~~(>;_
作者有话要说:小日本要自寻死路了=。=
第309章()
第二十一章 二圣06
在百济刚与大唐交战之初;就有许多百济贵族逃到倭国避难;后来齐明女王决定扶持百济质子扶余丰回国;结果扶余丰回国不久就与鬼室福信等人发生内讧,又在周留城被刘仁轨打得落荒而逃。再次回日本时;扶余丰带来了三千多百济人。这些以扶余丰为首的百济人发现复国无望,就在倭国王都附近定居了下来,与倭国贵族进行联姻;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后来;白村江一战;倭国大败,除了中大兄皇太子派去的几千人马逃回来;其余贵族的兵马全军覆没。倭人担心大唐报复;就把扶余丰绑送给了大唐请罪。
那些留在倭国苟且偷生的百济人敢怒不敢言,最后在中大兄皇太子的忽悠下,投靠了倭国皇室,成了葛成王手下的一支奇兵。
这次,葛成王既然开始打刺杀大唐帝后的主意,首先就想到了这支奇兵。
而葛成王的弟弟大海人皇子想的更比他哥深远些。
“兄长想用这些百济人去刺杀大唐帝后,是没什么不妥,可是……”
说到底这些百济人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投靠倭国的,而他们的真正主子百济郡公扶余隆还好好地在洛阳享福,据说唐皇原本是要扶余隆会百济旧地上任的,结果那扶余隆聪明得很,主动表示相信刘大都督能够治理好百济郡的事务,他还是留在洛阳侍奉父亲扶余义慈比较好。
如今的唐皇李小九陛下一向是以孝悌仁义闻名的,听到扶余隆这话,哪有不依的,又大加封赏了扶余父子一家,并把一个宗室女许给扶余隆为妻。
百济那些流亡到倭国的人,原本一大部分就是些胆小怕事的贵族人士,又颇有些消息渠道,自然知道那些跟着老国主到大唐的贵族们小日子过得不错,完全没有性命之忧,甚至比往日在百济时还富庶……
这些人心里怎么想,大海人皇子完全可以猜到。
倭国给予他们的待遇是绝对不能跟大唐给的优待相比的,这些人如果打着去投奔老国主的主意,那完全是无可厚非的,或许更多的人还是冲着大唐的高官厚禄去的呢!
别说大海人皇子能想通这一点,就是唐皇应该也打着这小算盘吧?
所以,他兄长还想用百济人去对付唐皇,那跟肉包子打狗有什么区别?
不想,葛成王看到弟弟疑惑的小眼神,立刻笑了,同样心领神会的中臣镰足也露出一抹微笑。
这情景,倒像是三人当年还没有嫌隙的时候的摸样……
中臣镰足微微晃了一下神,然后如往日一样,为大海人皇子解说他兄长的意图。
“大王正是要用这些人接近唐皇……”接下来的话就不用说了,唐皇夫妇驾临百济故地,那些流亡倭国的百济人回去乞求归顺,那是多么名正言顺的事!
相信以唐皇的性子,不但会亲自接见这些百济人,还会大肆宣扬对他们的优抚政策呢……
如果在这个时候给唐皇夫妇一击,成功率很高啊!
而且,谁规定跟着百济人回半岛的一定就是百济人呢?
“可是……”大海人皇子虽觉得兄长的计划听起来不错,可这计划明显有个极大的漏洞,“如果掌管百济的唐将不允许百济人上岸,那该如何是好?”或者,唐将干脆把人扣了,而不让他们见唐皇,那又该怎么办呢?
中臣镰足闻言,又笑道:“此事大王已有应对之策了,您不必担心……”
原来,几月前倭国发生蝗灾,岛上各地受灾严重,眼见要酿成饥荒了,葛成王当机立断向周边各国派出使者,请求借粮。
而富庶的大唐就是倭国主要的借贷对象,恰逢大唐新春,葛成王就借着朝贺的名义向长安派了一队两百多人的遣唐使。
这批遣唐使到了长安后,所受的待遇又如先前河内鲸的那队遣唐使一样,被软禁在四方馆,除了朝贺那天,几乎都没能出过驿馆的大门,所以别说是趁机观察大唐的科学技术了,就是借粮的事都没机会提。
直到天皇天后出发巡幸东都了,这批遣唐使才被告知可以离开长安了,至于借粮的事倒是有了答复:借多少粮食都没问题,但要等三个月后的风信起,才能帮倭国运过去……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倭国使者团十分苦逼地离开了长安,结果在半路上却得到消息,说是天皇天后夫妇在离开北都后居然不是往南去江南,反而往辽东去了!
于是,倭国使团一路尾随着圣驾往半岛而去——自从大唐的疆域扩展到了朝鲜半岛,倭国使臣来大唐就不需要再冒险渡海,只要直接从九州乘船穿过一道海峡,从半岛登陆,再走陆路就可以了,返回也是一样的道理。
倭国使团一路跟着天皇天后座驾到了辽东城,发现唐皇夫妇这是要游幸整个半岛呢,于是立刻把这一情报传回了倭国,所以葛成王才能这么快掌握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