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日,她派人悄悄地给司马彧送了封信去,让他赶紧帮忙想办法,但直到现在也依然未见其回复。
她便越想越气,也越想越恨,无助且心慌,如果不是他当初拍着心口说那件事能成的话她也许就不用像现在这般每天活在煎熬之中了。
可是她现在能拿他怎么办呢?他手上握有她的把柄。
而她的手上也握有他的把柄。
所以现在谁也不敢拿谁怎么样。
但是,眼看着此事越演越烈了他竟然还无事人一般,她还是会忍不住心存愤懑。
她又急又气,便忍不住一把将桌面上的茶壶和茶杯全扫到了地上。
宫女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赶忙蹲下去收拾地上的碎片。
孟太贵妃六神无主地屋内踱着步,越踱越不安,真想嚎啕大哭一场。
就在这时,一名宫女快步进报道:“太贵妃,二殿下求见。”
得知是儿子来了,孟太贵妃赶忙收拾起慌乱笑脸相迎。
二皇子李霁一进门便觉察到了异样,忙问:“母亲今日的气色怎么差?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孟太贵妃忙摇头道:“不过是昨晚没睡好所以今天感觉没什么精神而已,不是什么大事。”
她边说边拉过李霁的手,让他在自己的身旁坐下。
“后天便是先帝接受解剖检查的日子了,届时你也去现场看看吧。”孟太贵妃说。
“嗯嗯,此事非同小可,孩儿自然得去看看的。”李霁点头道。
感觉到孟太贵妃的手抖得厉害,李霁的表情微微有变。他摒退了左右,盯着孟太贵妃轻声问:“母亲,自从先皇驾崩后您就时常神不守舍,是不是这其中藏有什么秘密?”
孟太贵妃望着他英俊的脸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
要怎么说呢?如果说了,他会怪她还是感谢她?她自问这一两年里是越来越摸不准他的心思了。
可是,她之所以那么做也全是为了他。
现在,那个计划失败了,所以事情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
其实说起来也确实应该让他知道的。
还有。。。。。。孟太贵妃的脑海里立即闪现司马彧那一副并不怕她的表情来,心里的恨意顿时又像毒蛇般窜了出来。
她踌躇了片刻,终于开口道:“没错,这其中确实有个秘密。”
李霁脸色微变,但依旧沉着镇定地听着。
孟太贵妃起身,背对着他望向窗外,她那张一贯冷傲的脸忽然浮现出了少许温柔,但是她的儿子坐在她的身后,因此并没有看到。
她轻轻道:“孩子,当看到你呱呱落地时我哭了,我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你,身为皇子,要想在政治倾轧中安稳地活下来并非易事,为此我一直活得如履薄冰,并没有体验过多少生了皇子的快乐。”
李霁起身走到她的身后,将手放在她的肩头,低声道:“这些我都知道。”
“从去年开始,先帝让今上临朝听政,并让他协助批阅奏折,那时起我便夜不能眠。”孟太贵妃说,眼眶忽地红了。
李霁平静地问:“所以,您就和司马大人。。。。。。”
孟太贵妃点头,道:“是的,因为那时除了他之外不会有人更适合于跟我合作此事了,而他当时也表示一定能成。”
李霁的脸色顿变冷峻,冷声道:“结果并没有成,是吗?”
“是的,被皇太后和今上的人抢先了一步。”
“您不觉得您当时把宝压在司马彧的身上太过冒险了吗?就凭您和他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对手?”李霁面无表情地问。
“他能调动的资源还是很多的。”孟太贵妃说,“我和他都没想到皇太后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召集到了那么多老臣,而且行动那么的迅速。”
“她本身就是铁腕辣花,您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李霁说,走到孟太贵妃的面前,问:“那么,致先帝于死命的究竟是。。。。。。”
还没待他说完外头便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有位宫女在门外轻声道:“太贵妃,皇太后派人来传话,说请您和二殿下今晚到慈清宫去用膳,并说陛下届时也去。”
孟太贵妃和李霁对视了一眼。
李霁朝孟太贵妃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孟太贵妃便对外头道:“知道了,就说我们定会准时到席。”
“是。”
待外头没了动静,孟太贵妃继续道:“致先帝于死地的究竟是何物,这一点我也不清楚,全是司马彧一手操办的。”
“您不知?”李霁不太相信,紧盯着孟太贵妃问。
“真不知,他只嘱咐我当天晚上千万别到养心殿去,也别允许先帝到我这边来。”
李霁忽然便笑了,道:“那您还紧张什么?”
“毕竟此事乃我和他一手策划出来的,如果他有事,我这边也肯定脱不了关系。”
李霁思索了片刻,然后语气镇定地说:“既然您并不知致先帝于死地的是何物,那就装作对此事一无所知,即便解剖时真的查出什么来您也绝口否认,其余的事就交由我来处理吧。”
“但是司马彧也不傻,真到那地步时他绝不可能袒护我们的,况且此事一开始是我煽动他干的,他怎么可能一人揽过?”孟太贵妃急道。
没错,她先前是打算鼓动李霁去收拾司马彧的,但现在越想越觉此举不妥。
她紧拉住他的衣袖,道:“即便我们再恨他,也断不可与他对着干,否则对我们更加不利。”
“那您现在有何打算?”他问,依然是冷静的语气。
“我不知道,我现在一点主意都没有。我昨天给他去了信,但他到现在还没有回。”她说,一脸的慌乱。
。。。。。。。。。
亲们,更新来了。感谢小P打赏的点币和冷雪轻飞打赏的月票,感谢支持订阅的所有亲们,么么哒づ,下一更大约在23:00…24:00。
第七十七章 深算(上架第三更求订阅)()
二皇子李霁转身望着窗外陷入了沉思,好一会儿后才说:“现在无论是我们还是司马彧那边都不宜轻举妄动,还是见机行事吧。”
也只能这样了。
孟太贵妃点头。
李霁看了看外头花园小道上来来去去的宫女和公公们说:“她今晚忽然请我们用膳,恐怕别有用意,届时母亲得小心点。”
孟太贵妃一向有点怕皇太后,又加上先帝之死的事,故还没出发前往就已经心里直打鼓了,如今听得李霁这么一说更是心慌,忙点头道:“嗯。”
两人遂一起去了慈清宫。
皇太后已经穿戴整齐在等着了,在她两边坐着的是长韵公主和长安公主。
这两位公主和二皇子李霁的关系都不甚亲密,因此私下里也不常来往。如今见面,大家也只是相互笑着点点头以示招呼,并没有丝毫欢喜雀跃的表现。
见他们进来,皇太后立即笑着说:“陛下马上便到,晚膳也已经准备好,稍等片刻便可开餐了。”
说罢,她看向孟太贵妃,道:“妹妹今日怎么气色这么差?可是哪里不舒服?”
孟太贵妃忙说:“今日肠胃不大舒服,也没什么大碍。”
皇太后便笑着拉她坐下,关切地问:“可有请御医来看了?”
“不是什么要紧事,故没有请御医来。”
“你的脸都青了,真的没什么大碍吗?”皇太后又不放心地问。
“真的没事。”孟太贵妃说,朝皇太后强挤出一丝微笑来。
眼前这个女人虽然与孟太贵妃年纪相当,但气场却比孟太贵妃强得多了,因此一向冷傲又强势的孟太贵妃在她面前时也得败下阵来。
皇帝随即便到了。
六人立即入座。
饭菜很丰盛,皇太后主动给大家布菜。她的言谈一如既往的温和,让人感觉得到她的真诚和关怀。
但她越是温和,孟太贵妃和李霁就越觉得不安。
他们实在摸不透她的真正用意。
现在,李霈当了国君,她应该是得偿所愿了吧?
看着她言笑晏晏的样子,孟太贵妃母子的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然而他们都没有表露出半分来。
饭毕,皇太后又命人端上上好的绿茶和时鲜水果,与大家边喝茶边聊天。
半杯茶下肚后,皇太后便朝向孟太贵妃问道:“后天便是给先皇进行解剖检查的日子了,我不太敢去看,你敢吗?”
说这话时她的目光平静而敏锐地观察着孟太贵妃。
孟太贵妃顿时不由得心里一惊,忙说:“我也胆小,就不去了。”又说:“霁儿身为先皇之子,他自然得去。”
也不知是不是心里害怕的缘故,孟太贵妃的脸色微微泛白。
皇太后微笑道:“嗯,既然你也怕,那就别去了,届时我们两个下盘棋如此?一来为减轻心里的焦灼,二来为打发时间。”
如此一来孟太贵妃那天想私下做点什么都不行了。
孟太贵妃顿时暗暗叫苦,忙用眼神征询李霁的意见。
李霁怎么也没想到皇太后会有此安排,故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应对,便示意孟太贵妃先答应下来。
孟太贵妃只好略带不情愿地说:“如果那天妹妹的肠胃感觉舒服多了的话自然乐意至极。”
“嗯,好。”皇太后心满意足地点头道。
待回到韶华轩后,孟太贵妃对李霁说:“我真没想到她如此之奸诈,那那天就只好由你去盯着那边的事了,记住,一旦发现有何异样就立即跟司马彧商量。”
李霁点点头。见天色已晚,李霁稍作片刻便离开了。
。。。。。。。。。。。。。。。。。。
当上官澈步入江传雄的书房时,江月棠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关于历代谋士的事迹的书。
由于天气太热,小家伙的额头和脸上都渗出了一层薄汗,越发衬得她的小脸红润如桃。
上官澈的心里顿时被一股柔情充满,嘴角便不自主地上扬。
他‘嗯哼’了一声。
小家伙立即朝他抬起头来,笑眯眯地道了声‘老师好!’
上官澈看了看她手中的书,问:“好看吗?”
“非常好看。”
“抽三个你觉得特别有趣的故事跟我讲讲吧。”上官澈说,伸手将她抱到自己膝盖上。
在一旁看着的梅香顿时又瞪大了眼。
然而上官澈好像并不曾察觉梅香那眼神似的,依旧笑着抱紧江月棠。
小家伙便选出三个她印象特别深刻的来讲给他听,并将自己感觉不太理解的几个小细节提出来请他讲解。
上官澈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耐心地跟她讲解。
讲解完毕,他开始讲课。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的军兵将赵国的都城给包围了起来,赵国的贵公子平原君受命到楚国去请求支援。临行前,他意欲从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二十位文武双全的同去。很快他便选中了十九个,还缺一个。这时,忽然有一位名叫毛遂的门客主动表示愿意同往。平原君觉得他比较面生,便问:“毛先生在赵国生活了几年?”毛遂答道:“三年。”平原君又不以为然地道:“如果先生真乃贤能之人,不可能在此呆了三年也依然默默无闻的,我猜先生应该是没什么才能吧。”
毛遂笑答道:“我先前有如被装在口袋中的锥子,尚未有机会显露锋芒,今日我若得以走出口袋,自然便能脱颖而出了。”平原君觉得此人的口才了得,便答应带他同往楚国。
当平原君率这二十人到达楚国后,平原君便向楚王提出了合纵的建议。
二十名门客便在朝下等候着。
眼看着快到正午了,楚王还没有表态。门客们等得心焦,遂让毛遂上去帮忙。毛遂便将剑藏在身后拾阶而上,昂首挺胸朝楚王和平原君所在的位置走去。
。。。。。。。。。。。。。。
备注:合纵,指联合几个弱小之国来对付一个强国。
。。。。。。。。。
亲们,上架首日,首订的数据很重要,请大家多多支持一下,谢谢!
第七十八章 机智()
毛遂按剑近前,面无惧色、语气铿锵地说道:“赵楚合纵对楚国来说实乃百利而无一害之事,你们楚国有土地五千里,兵甲上百万,怎么也称得上国力强盛了吧?但是秦国的白起只带几万兵马就轻而易举地攻占了你们的好几座城,又把攻来的城改为秦国的南郡。这样的耻辱和仇恨,不是每个楚国人都应该永世不忘的吗?难道大王就不想趁此机会为楚国报仇雪恨吗?再者,秦国早已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如果赵国亡了,楚国势必也不能长久。想当年,苏秦首次提倡合纵时六国团结一心,以至于秦国整整十五年里都不敢冒犯一步,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况且魏国与我们赵国一向交好,我们有需要时他们必定也会遣兵支援,若楚国和赵国合纵,再联合魏国与韩国,便可将秦国的精兵灭于邯郸城下。届时我们再乘势向西挺进,你们楚国便可收复失地,一雪旧仇,如此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您却犹豫再三不能定夺,到底是为何?”
听着上官澈绘声绘色的讲述,想象着毛遂在楚国朝廷上说这番话时的表情和语气,江月棠也很受感染。
“毛遂的这番话真是言之凿凿、鞭辟入里啊!”江月棠感慨道,又问:“后来楚王应该答应了吧?”
上官澈点头,说:“楚王觉得他说得十分在理,便答应了。于是毛遂、楚王和平原君三人便在朝堂上歃血为盟。回到赵国后,平原君对毛遂说:“毛先生在楚国的朝堂上义正辞严,针针见血,不仅促成了合纵之事,还大长了赵国的威风,实在让我敬佩!”遂将毛遂视为上客。”
“‘毛遂自荐’这成语便出自于此。”上官澈又说。
江月棠点头。
她昨天看书时正好看到这个成语呢。
上官澈摸着她小小的头说:“在谋士资格赛的谋略项目里,口才是必考项,故讲谋略时就必得讲到口才。日后等你真的当了顶级谋士,会有许多需要用到口才的地方,所以关于这方面的典故和知识也一定要多知多学啊。”
“明白。”
“来,我考考你的口才。”上官澈说,并把江月棠放回了椅子上。
小家伙立即一脸专注地看着他,等着他出题。
上官澈微笑道:“某位官员共有九个儿子,因而时常为儿子太多而忧虑,另一位官员只有一个儿子,又常常为儿子太少而发愁。这日,两位官员一同接待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席间,儿子多的那位官员首先向这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倾诉自己的忧虑,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会怎么安慰他?”
这似乎不太好安慰呢?小家伙在心里道。
想了一小会后小家伙学着大人的语气道:“朋友,子好不嫌多,日后待他们都成才了,你可就享大福了。”
上官澈大感惊讶。
她这个年纪的小娃竟然能回答得这般无懈可击,实在超乎他的意料。他赞许地说:“非常棒。但是这样一来那位儿子少的官员恐怕就要不悦了。”
江月棠便接着道:“朋友,子好无需多,一个顶几个,还很省心呢。”
上官澈哈哈大笑,道:“你的回答有据可依,又能让在座的人皆大欢喜,非常了不起!来,先喝口水歇息一下吧。”
小家伙立即端起茶来喝。
在喝茶的当儿小家伙问:“老师,我现阶段除了学习之外需不需要了解些外面的事?”
“不必。”上官澈望着她说:“在你还没足够强大时,先别急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