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征见了感慨道:“我家那猫每年冬天都没穿过衣服,这才入秋二殿下就给大黑穿上衣服了,真真是把它当人来养了呢。”
萧棣元微笑不语,默默地抚摸着大黑的背部。
由于需要长时间呆在马上,萧棣元担心大黑坐马背上感觉不舒服,便给大黑做了一个藤织的笼子,让大黑躺进笼子里面去,再将笼子搁在马背上,而且是在他坐的位置的前面,如此,他便可以随时看得到它了。
笼子的顶部做了一扇门,萧棣元没有给门上锁,是想便于大黑将头伸出笼子来看四周的风景。
大黑果然也很领情,在途中总时常将半个身子伸出笼子,如同人般观赏着四周的景色。有时,大黑也会回过头来看看萧棣元,仿佛要努力地从萧棣元的脸上看出他的心情似的。
累了时,大黑会将整个身子趴在笼子里,闭着眼睛睡大觉,可是一旦闻到什么异样的气味或听到什么不寻常的声响时就会马上醒过来,然后第一时间回看萧棣元,确定萧棣元没有发生什么事时它才开始留意四周。
在这条赶往另外一座城的路上,萧棣元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这温情常常让他在一刹间忍不住眼眶发红,他告诉自己——日后只要有他在一天,就有大黑在的一天,除了死亡,没有什么能把他们分开。
他又想起了江月棠,那个他已经猜出九成身份的小娃,她也是他想一生守护之人。
现在,他的生命中有一个人和一只猫值得他守护了,他觉得心里又暖又充实。
照现在的情形来看,这只猫他当然是有能力照顾好的,只是远在昭国的那个小人儿却还未曾生活在他的羽翼之下。
为了争取到她,他的前路还有很多的挑战,但他并不气馁,也不退缩。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什么是他真心实意想要争取的,那就是她,只有她。
只要想一想和她共同生活的画面他就已经幸福得不知所以了,所以,为了这份幸福,他会勇敢前进。
他嘴角微扬,让马儿加快了速度。
两天之后,他们到达了此行的第二座城——麻城,这是在大坝城北边的一座城,与大坝城相邻,这里因产苎麻而得名,是曙国著名的麻料之城,曙国人们穿的麻衣原料基本上是从这里购进的。
麻城并不大,且山多,举目望去漫山遍野都是苎麻。这个季节正是苎麻开花的时节,一串一串的开满了枝头,一幅丰收在望的情景。
这些年里由于麻的产量还不错,所以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错。
萧棣元在麻城呆了二十天,将麻城的大街小巷、山上山下都走了个遍,又向当地人民了解了苎麻每年的产量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情况,之后才前往第三座城——流莹城。
流莹城是更接近北方的城。
从大坝城到麻城再到流莹城可说是一路向北,气候也越寒冷。
在路上时文征问萧棣元:“二殿下,以我们现在的视察速度,四座城视察下来也不需要两个月时间咧,缘何你申请了半年期限呢?”
文征、方朗和顾树虽然知道萧棣元是曾帮助曙国赢了两届大比之人,但是毕竟萧棣元现在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所以他们跟他说话时难免语气上有些长辈跟晚辈说话的感觉。
萧棣元也知他们对他此行存疑多多,但也不愿多解释,只简单回复道:“我们届时恐怕得在双珠城呆上一些时日。”
双珠城乃他们此行的最后一座城,与陇隆领导的北疆少数民族地区相邻。
文征便隐约明白了萧棣元的用意,点头道:“好的,我们听二殿下的。”
到得流莹城时已是晚上,一行人又累又饿,立即一头扎进路边的一家旅馆去用膳。用完晚膳,大家便在一旁的一间旅馆订了房,然后一同到旅馆的楼顶去看夜色。
大家都是第一次来这座城,所以都觉得很新鲜。
流莹城产酒,各种各样的酒都有,其中尤以马奶酒和葡萄酒出名。方才,他们便点了这两种酒来喝,现在依然回味无穷。
“等我老了,我就带上妻儿到这里来定居。”方朗感慨着说,眼里满是憧憬。
确实,这地方节奏舒缓,生活又有情调,真的很适合养老。
其他人听了也连连点头表示同意,接着又不由得从心里敬佩萧棣元的选择。
当初,是萧棣元主动请求萧宏封这几座城给他的。
萧宏本想将曙国东端的几座边城封给萧棣元的,因为那地方再过去就是海了,萧棣元在那里生活他不必担心他扩展领地。但是萧棣元却想要西北边的那几座城。
那几座城与昭国、晔国、昀国和昈国的边界皆相接,虽然有些地方地势极其险峻,但却占据着要塞,若将那几座城封给萧棣元会让他很不放心。
但他也是聪明人,知道只要萧棣元在,日后曙国应该还有机会赢得更多的城,所以一番权衡之后还是答应了。
。。。。。。。。。。。。
亲们,一更来了:)月初求月票!!!
第二百八十三章 说古()
这边萧棣元与随从们忙于在封地视察,那边江月棠则忙于学习谋士晋级的知识。;。
早在八年前,萧棣元也是江月棠这个年纪,那时的他也像她这般每日刻苦地学习,现在,他依然每日学习,不过学习任务已远不像当年那般繁重了,比如他现在,每天就是定量地看他的老师静吾新近让他看的那六本书,然后再看看自己先前学习的内容就行了,因此他现在可以把主要‘精’力‘花’在了解封地的民情上。
这边厢,太阳才刚西斜上官澈便来了江府。
他现在教江月棠教上瘾了,每天只要衙‘门’的事一办完就急匆匆地往江府赶。
江家上下的人都对他很熟悉了,因此他进‘门’后大家都不会感到紧张,该干什么就接着干什么便是。
上官澈一进屋便朝书房走去,但他进书房后却没有见到江月棠,心里不免有几分失落。
一般情况下江月棠这个时候都是在书房里的。
上官澈便问一名跟着进来的丫鬟,那丫鬟说小少爷到后院的亭子里看书去了。
江府的后院有一座凉亭,凉亭的一侧有一个小池塘,另一侧是‘花’园,风景是蛮不错的。
上官澈便直接到后院去找她。
夕阳为江府的后院罩上了一层绚丽的橘红,在这层橘红下,一个小小的人儿正在晃头晃脑地读着诗,她小小的脸庞看起来如同无暇的白瓷,神情又是如此的认真,让人忍不住生出喜爱之情。
在她的旁边,上官澈送给她的小白猫‘小佛’正安静地趴在木凳上专注地听她读诗。
这小白猫自从跟了江月棠之后就吃得好、睡得好,因此虽然才到江府一年,可整个比先前大了两圈多,如今看起来就好像一团雪球。
上官澈见了这团雪球,心里不知为何又莫名地感到踏实和满足,嘴角便不自觉地泛起了微笑。
小佛发现了上官澈,立即朝上官澈扑去。
它似乎也晓得自己是被上官澈买了送到这里来的,所以每回见到上官澈时都仿佛见到亲人一样无所顾忌、友好热情。
上官澈便将小佛抱起来,温柔地‘摸’了‘摸’它的背部。这时江月棠也觉察到了他的到来,立即起身微笑道:“老师来了。”
“嗯,”上官澈冲她温柔一笑,问:“你想在这里上课还是回书房上?”
“回书房吧。”江月棠说,伸手拉着上官澈的一只手便往书房走去。
上官澈边走边对她说:“还有三天就到十月一日了,你的谋‘兵’课程也即将完结了。”
江月棠点头,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老师就给我讲了一年的兵事知识。”
上官澈听了也很感慨,由衷道:“是啊,时光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都要好好把握住每一个当下,不让自己日后遗憾。”
“嗯嗯。”
“今晚我将跟你分析跟兵事有关的最后一场战役,明后两天便用来复习。”上官澈又看着她说。
她朝老师连头道:“好。”
“你对老师这一年的授课感觉还满意吗?”上官澈又笑着问。
他虽然看似漫不经心,但心里其实是在意她的回答的。
“太满意了,老师,我想我今生都很难遇到比您更会讲课的老师了。”江月棠郑重答道。
“傻话,”上官澈伸手去‘摸’她的头,轻声道:“你现在还小,以后肯定还会遇到许多厉害的人的,到时候里头有比我更厉害的老师也不一定。”
小家伙便抿嘴微笑,主动将头靠在了他的肩膀上。
进屋坐下后,江月棠给上官澈倒茶,上官澈便望着她问:“这一年里,我每天跟你讲战事,你有做过恶梦吗?有觉得对你的人生和你的人生观产生影响吗?”
她毕竟还小,每天听这些打打杀杀的不知会不会造成心理太过沉重或者有心理‘阴’影,然而她既然决定了要用三年学完谋士晋级的所有内容,就必得学习这些,省不了。
江月棠微笑道:“有啊,做过几次恶梦,但是并没有留下心理‘阴’影,历史都是过去了的事,如今再学习它们,是要学会用正面而客观的态度去学习和分析,我认真地学了,也记下来了,但我不会让自己长久地陷在那样的情绪中。”
小家伙说话也越来越头头是道了。
上官澈欣慰地点头道:“那就好。”
虽然他每讲一个战役都会跟她分析,并且也会引导她正面、客观地去看,但她毕竟还小,所以他一直还是有些担心这方面的。
如今听她这么说,他便放心了,于是开始给她上课。
他抿了一口茶,开讲道:“安史之‘乱’后,辉煌、繁华了百年的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李氏家族的后代们也被叛兵们追得四处逃命,根本无比支撑起大局,就在此时,起兵叛唐的安禄山也被其子安庆绪给刺杀,继而成为了叛军的首领。
安庆绪当了首领之后便把目光盯向了尚未被战火袭击的江南半壁山河,于是派手下大将尹子琦率兵攻打江淮屏障睢阳城。
时任睢阳太守的许远知道城内的士兵和百姓已不多,不足以守城,便去请唐朝名将张巡前来帮忙。
张巡得知后立即率三千兵入驻睢阳城,与许远的士兵会合。此时,张巡和许远的军兵加起来也不过六千余人,而尹子琦的士兵共有十三万,敌我双方的人数非常之悬殊。
许远自以为自己的指挥能力不及张巡,遂推举张巡为主帅,他负责集军粮和物资。
尹子琦率兵到达睢阳城脚下后自恃自己兵多,不怕对方那区区六千来兵,因此一到城下便立即派兵对睢阳城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从早至午,不下20次,企图一举攻下睢阳城。然而张巡并没有惧怕,他‘激’励将士们死守,敌军进攻20余次,他们就合力应对20余次,并且士气始终高涨。
这20余次的进攻使得尹子琦这边死了两万多名士兵,而张巡这边的人却毫发无损,尹子琦便决定围城,以图让城内的军民在粮食缺乏后投降。”
亲们,二更来了,感谢JOYCE021打赏的月票,么么哒づ
第二百八十四章 坚守()
上官澈也知她喜欢听这类型的战役,所以每每讲到这种战役时都会特别的起劲。
“尹子琦并非简单地派兵围城,他还派人在睢阳城四周挖了很深的壕沟,并围上木栅栏,以防止唐军忽然来袭击。
张巡一方面将全城的军兵召集起来分区操练,让他们熟悉各种阵法,一方面派南霁云用箭射杀尹子琦。
南霁云依计射杀尹子琦,可惜只射中了尹子琦的左眼,而没有要了他的命。
尹子琦一受伤,其士兵的士气立即低落。张巡马上对那些攻城的士兵采用心理战术,有三百余名叛兵便主动归顺了张巡,表示愿为张巡死战。
那年春天,张巡清除了内部叛将,率兵出城突击叛军。叛军始料未及,被打得落荒而逃。张巡将缴获的车马牛羊全部分给了士兵们,自己不要分毫。
这次的胜利让张巡获朝廷封为御史中丞,许远被封为待御史。
睢阳城暂时平安。
五月,麦子成熟,叛军们在睢阳城外收割小麦以充军粮,张巡看到了,立即召集士兵擂鼓,摆出准备打仗的阵势。叛军见状马上停止割麦,全力备战。张巡又让士兵们做出休息的样子,叛军不知有诈,立即放松了警惕,张巡便命南霁云率兵从城门忽然冲出直抖尹子琦的大营。尹子琦得知后立即派千余骑兵来到城下逼张巡投降,张巡暗命几十名勇士手持强弩、钩和陌刀从城上吊下潜入护城的壕中,趁叛军不防备时奋勇杀出,杀伤了叛军不少人马。
叛军吓得仓皇而逃。但他们并没有逃远,很快又将睢阳城团团围住。
七月,获得援兵数万的尹子琦再次派兵攻打睢阳城,这时,睢阳城内的粮食已经不够了,城内的士兵每人每日只能分得一勺米,饿得受不住时就只好拿树皮、纸和皮带煮来吃。张巡便下令将马杀了煮熟给士兵们充饥。
士兵们虽然日渐消瘦,但士气不减。
尹子琦这次是铁了心要攻城,而张巡的士兵只剩下了千余人,根本无力出击,只能死守。”
江月棠听到这里便问:“朝廷为何不马上派兵来支援张巡?”
“唐军当时没有马上派兵来支援的原因我猜想有两个:一、此战敌我的人数和物资等方面的悬殊太大,很难赢得了,所以朝廷里的那些实力派们都‘拥兵自重’,不愿意来帮打一场无把握的仗;二、当时的国君唐玄宗已逃往四川,朝中并无人主持大局,所以睢阳城周边的军队都不愿意主动来支援。”上官澈分析道。
江月棠叹了一口气,点头道:“哦。”
上官澈接着道:“叛军制造了一种带轮的云梯,并在轮子上系上一笼子,笼子里装士兵200余人,然后将云梯推至城墙边,准备让他们跃墙攻城。张巡得知后马上命人在城墙上凿了三个洞,待敌人的云梯推近,立即从其中一个洞里推出一根带铁钩的大木,将云梯勾住使其不能动,再出一木将云梯顶住,使其不能缩放,这时,云梯上那笼子里的精兵便进退不得了,张巡便命人再出一木,并这块木的末端装有一个铁笼,铁笼里装上易燃物,将敌人的云梯烧断,敌人笼子里的士兵也全被烧死。
张巡在城墙上设有暗哨,尹子琦每次出击必吃大亏。尹子琦便命人造了钩车,在车的顶部设计了铁钩,将城墙上的暗哨给毁了。张巡又命人在大木的顶端扎上铁链和铁环,把叛军钩车的车头给钩住,挂入城内,截下铁钩为已用。
尹子琦又使出‘蹬道计’,张巡便命人火烧蹬道,数个回合下来,尹子琦折兵又损将,依然无机可乘。
此时,睢阳城内已粮尽,战马也全被杀光了,饿得没法的士兵们便抓麻雀和老鼠来吃,麻雀和老鼠很快也被吃尽了,在这样下去士兵们很快就要饿死了,面对如此危急之情况,张巡派南霁云去借兵。
南霁云遂率三十名精兵突围出城,尹子琦立即派万人阻挡,南霁云左右开弓,冲出重围,赶往临淮去向临淮的守将贺兰进明借兵。
贺兰进明不愿意借兵给他,对他说:“睢阳城的存亡已成定局,现在再出兵又有何用?”
南霁云见他不愿出兵,便进一步恳求道:“睢阳与临淮相依为存,若睢阳失守,临淮也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