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当时便在想——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方才臣。。。。。。吻你时你并没有抗拒,这又是为何?”他问。声音中透着哀伤。
原来男人动情时智商也那么低。
皇太后微微一笑,起身缓缓走到他的身边,伸出春葱般的手指抚上他的脸,微俯下身与他对视着,缓缓道:“世子爷以为呢?”
她的脸离他那么近,她的声音又是那么的温柔,让他忍不住再一次春/心/荡/漾。
但他方才已经领教过她的厉害,因此不敢轻易造次,垂下眼帘低声道:“臣不知。”
皇太后直起身子,将手搭在他强健的肩头上,道:“如果还有下次,哀家绝不轻饶。”
李怀大喜过望,赶忙磕头道谢。
等他磕完头时皇太后已经离开了房间,但空气中还隐约飘荡着她身上的那股香气。
李怀如梦初醒般起身,强忍着下腹的疼走出了房间。
外头烈日如火,他缓缓地穿过花园小径和石桥,心里空荡荡的,又带着几分苦涩,当他过了小桥,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慈清宫依旧幽静如昔,只是,他该如何扑灭心里的那团爱慕之火?
他平生第一次拿一个女人毫无办法,不免满心的挫败感,因此走路的脚步有些虚浮,脑袋更像是受了重击一般无法思考。他面无表情地往前走,深一脚浅一脚的,步履僵硬而机械,如同行尸走肉。
第二十二章 说项()
李怀一走,皇太后的脸便拉了下来,她摩挲着茶杯沉思了片刻,便派人去请内阁首辅江传雄、刑部尚书郭一凡、谋士团成员布谷和陶十三、内阁大学士司马彧、龙腾飞和左端这七位老臣前来议事。
七位前朝重臣兼当朝权臣得知传话后立即匆匆前往慈清宫。
皇太后已更换了衣服,正端坐在主座上静等他们的到来。此时的她,矜持不苟,仪态端庄,看起来无比的尊贵和威严。
待七位大臣行过礼,皇太后温声道:“先帝生前规定每位亲王不得拥城超过十座,但经过这二十年的演变,亲王的数量已比订立此规时增多了三分之一,照此趋势,恐怕不出十年就会出现城池供不应求的现象,想到此事,哀家寝食难安,特请诸位来商议对策。”
七位大臣相互递了个眼色。
皇太后一向高瞻远瞩,而且行事果断利落,但凡她意识到的问题没有哪件是能拖延得了的。
眼下,昭国共有五位亲王,且是已封藩了的。
大王爷拥城十座,二王爷七座,三王爷、四王爷和五王爷各六座。
大王爷和二王爷因当年曾立过几次大功,先帝便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加赏城池给他们,所以他们所获封的城池要比另外三位王爷的多。
昭国目前共有四十八座城,除去分封给这五位亲王的三十五座后还剩下十三座。
也即是说——由今上直接管辖的城池目前只有十三座了。
显然,大王爷的疆域已经快要直逼朝廷的直辖数目。
假如大王爷起谋反之心,并且拉上一两位王爷合谋的话,照现在的情况,朝廷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为防内患,也确实是该有所应对了。
其实这事朝中不少大臣早已意识到,只是由于这几位亲王的势力都很大,且都是极不好惹之人,故不敢明着提。
眼下皇太后主动提起此事,可谓是正中了他们的下怀,因此他们在相互递过眼色后立即夸赞皇太后英明。
他们纷纷出谋划策。
最后,大家都认为将先帝所定的最高拥城数降到七座乃最佳的方法,不过,这便意味着要从拥城最多的大王爷李凌手中收回三座城。
大王爷曾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那被加赏的几座城便等于是他们的功勋,如果朝廷要收回,显然大王爷的心里是不会服的。
对于一向把疆域拥有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大王爷李凌来说,恐怕不仅不服,还可能会因此而发动战争。
这事若不小心处理,显然会后患无穷。
况且,如果将大王爷的城收回三座,那他的拥城数就和二王爷的一样了,这也会引发大王爷的强烈不满和不甘。
这也是皇太后所顾虑的,因此她才请他们来商议。
七位大臣也犯难。
皇太后便问江传雄的意见。
江传雄也在斟酌着,少倾,他恭敬答道:“将最高拥城数的标准降到七座这点微臣毫无异议,不过翎王(大王爷)毕竟战功赫赫,理应有所区别对待,还是只回收他的两座吧。”
这样,大王爷还可拥城八座,依旧是昭国拥城最多的人。
这样,即便大王爷心里不爽,但起码颜面还有,不至于愤怒到出兵的地步。
皇太后和另外六位大臣听毕连连点头。
“那么,江大人,此事就由你来跟大王爷说吧。”皇太后微笑道。
江传雄忙说:“臣遵命,不过臣有个请求。”
皇太后道:“你说。”
“臣以为,此事还是先征询过陛下的意见再去跟大王爷说比较妥当。”
毕竟现在的掌权者乃今上李霈,江传雄不想绕过今上来办此事。
皇太后笑着点头,道:“这有何难。”立即派人去请今上李霈来。
今上李霈知道皇太后时常召集老臣们议事,也知道她这么做是为了帮他,所以一向不反对。
得知她有请,他立即放下书本前来。
待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今上李霈说:“就按江爱卿的建议来办吧。”
其实,今上李霈在登基不久时便已认识到了他们所谈的这个问题,正准备趁着各亲王在京的这几天讲的,如今既然皇太后主动提了出来,他当然赞成,且极力配合。
先皇在世时比较顾念与大王爷之间的兄弟情,因此久久没提回收几座城池的事,但今上与大王爷之间的感情却要淡许多,何况回收几座城也完全符合局势的要求,所以今上对此事是势在必得。
既然皇太后和今上的意见一致,这几位老臣便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皆表示明日早朝时会协力进谏。
于是,江传雄回内阁静等夕阳下山。
那时五位亲王应该郊游回来了,那正是他去跟大王爷谈此事的最佳时机。
江传雄已预料到大王爷届时会不服甚至会大发雷霆,所以他在等待的过程中已将应对的办法想好。
太阳将要下山时,五位亲王从郊外回到了皇宫。
翎王李凌才坐下便被下人告知——内阁首辅江传雄前来拜访。
内阁首辅此时来找他想必一定有要事,因此李凌不敢怠慢,立即更衣出见。
一番礼仪后两人在客厅坐下,江传雄看了看客厅墙上挂的那幅画,道:“这幅画乃先帝得知康水一战胜利后欣喜而作。”
大王爷听毕微笑着点了点头。
江传雄又说:“那场仗是由王爷你指挥的,那年你好像才十九岁。”
大王爷感慨道:“是啊,转眼已二十三年过去了。那时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
“因这一仗,我们得以保住南端六城,先帝为表彰你的功劳而赏赐了你其中的两座城。”江传雄望着大王爷说,语气中既有缅怀又有感慨。
见江传雄提到城池话题,大王爷立即起了警觉,微笑道:“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是,但皇太后和老臣们从未忘记。”
“多谢!”
“再过两年,二殿下也该封藩了,而眼下尚未被分出去的城池只剩十三座。”江传雄边说边看着大王爷。
大王爷李凌假装听不懂,笑着说:“皇太后和陛下皆是聪明人,加上有你们一群重臣相助,不会没有应对的办法的。”
江传雄也笑着说:“当然不会没有办法,只是这事还引出了昭国的城池即将供不应求的问题。这可是个大问题啊。”
大王爷忙打着哈哈道:“明年不就有疆域争夺赛了吗?届时只要江大人努力点,赢它四座城回来不就又有宽余了么?”
江传雄淡淡一笑,道:“但凡比赛就会有输赢,我们不能只预料到赢的情况。”
大王爷喝了两口茶,道:“本王这十座城皆乃先皇亲自封给,且理由充分,这也是为何其他王爷从不敢反对本王的缘故。”
江传雄哈哈大笑,忽然望着大王爷加重语气道:“高树多悲风,大王爷,你现在拥城十座,数目都快比得上朝廷目前直接管辖的数目了(十三座),如果换做你是陛下和皇太后,你会怎么想?”
大王爷忙说:“我一向对陛下和皇太后忠心耿耿,绝无反心。”
江传雄伸手拍了拍大王爷的手背,道:“当形势微妙时,‘忠心’二字是不具备说服力的,大王爷,若我是你,会主动交出两三座城来,以避嫌疑。”
大王爷的脸色瞬变,冷冷道:“是陛下和皇太后要你来说项的?”
“不,是我看到了大王爷所面临的危险,不忍心大王爷一家人出事,故来提个醒。大王爷,有舍才有得,你好好想想吧。”
大王爷沉着一张脸,许久都不说话。
江传雄起身道:“最近已有不少大臣就此事向陛下进谏了,陛下这边极有可能在你们离京前跟你们说这事。陛下什么性格你也清楚,若等他亲自开口跟你要时恐怕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说完这句,江传雄微笑着拍拍他的肩,昂首挺胸地走了出去。
第二十三章 割舍()
大王爷一把将手中的茶杯扔向墙壁,茶杯碰到墙壁后立即粉身碎骨,碎片也随即洒了一地。
服侍在一旁的那两名宫女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忙蹲下去收拾地上的碎片。
“世子爷呢?”大王爷沉声问守在外间的下人。
其中一名下人忙进屋来恭敬答道:“回王爷,世子爷整个下午都没在房间,又不允许奴才跟着去,故奴才也不知他去了哪里。”
大王爷的眉头便紧皱起来。
那个小兔崽子想必又去她那里了。
每次进京,李怀都会去见她,而且每次见过她之后都得失魂落魄好几天。
“混账东西。”大王爷在心里骂道。
他生怕李怀会不小心惹祸,也怕李怀对皇太后的那点心思被其他人知道,故此次进京前便已叮嘱过他。
李怀当时答应得好好的,且也努力说服自己按照父亲的意思去做,可当他进了皇宫,知道皇太后就在距离自己不远处时,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
皇太后此人有多厉害,昭国的文武百官都知道,哪是李怀这等毛头小子所能渴想和对付得了的呢?
这样下去迟早会出事的,李凌忐忑不安,遂让下人去找李怀。
此时,李怀正与吏部左侍郎曹文桐在距离皇宫不远的一家小酒馆里喝酒。
曹文桐与李怀同岁,比李怀早生一个月,面如冠玉,鬓若刀裁,通身透着贵家公子的潇洒风流,又不失士大夫的儒雅和大气。
由于兴趣爱好相近,李怀与曹文桐可谓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故每次进京都会约他出来见一面。
酒过三巡,李怀轻晃着杯中的酒道:“曹兄,你擅追女孩,可否教我几招俘获人心的方法?”
曹文桐盯着李怀看了一小会,道:“要俘获一个人的心并不难——理解她。”
“理解她?”李怀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
曹文桐点头。
李怀叹气。
他可以试着去理解她,但恐怕他越理解就会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和她之间的不可能。
李怀越想越难过,仰头又将杯中的酒一口饮尽。
当他想要再给自己倒酒时曹文桐伸手按住他的手,温声道:“世子爷,借酒浇愁愁更愁啊,”又说:“你有什么心事不如直接跟在下说,在下看看能不能帮你解解怀。”
李怀微微一笑,轻轻拨开曹文桐的手,继续给自己倒酒。
曹文桐便凑近来问:“究竟是哪家的姑娘?”
在他看来,能让李怀这般上心的女子必定不会简单。
李怀摆摆手,道:“不提也罢,来,我们继续喝酒。”
曹文桐忙说:“在下不能再喝了,否则回去少不得夫人一番唠叨。”
“你家夫人真关心你,我家那位从不管我在外头干什么。”李怀笑着说。
“那在下倒要羡慕你了呢,多自在。”
李怀没说话,仰头又是一杯。
李凌派来的人很快便到了包厢,将李凌的意思跟李怀讲了。
李怀已经很醉,但听说是父亲急找自己时还是立即清醒了几分,忙结过帐匆匆离去。
见李怀一身酒气且脚步不稳地回来,李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扬手就是一巴掌,打得李怀两眼直冒星星。
李凌是个武将,行事做派一贯简单粗暴,但也只在李怀小的时候动手打过李怀,因此这一巴掌打过去之后他自己竟觉得整个手掌都火辣辣的疼。
完全不是当初打小孩那种感觉了。
当真是岁月不饶人啊,转眼已经二十年过去了,这个当年才几岁的小娃,如今已经长成比他还高大的人了,他本该感到欣慰的,可他并没有。
“你知道现在局势对我们有多不利么?”李凌骂道。
李怀以为自己跟皇太后的事被人抖了出来,吓得脸色发白,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太可能,毕竟皇太后也要顾及她自己的名声。
但他此时此刻没敢多想,忙跪下道:“儿知错了。”
“有些心思根本不是你该动的,你知道么?”李凌怒视着他问,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李怀想了想才垂头答道:“儿知道了。”
李凌一撩袍子气呼呼地坐下,道:“今日下午,她突然召集七位老臣到慈清宫密议,密议完毕,内阁首辅就来找我,暗示我最好主动向朝廷献出两座城。”
李怀大惊,忙问:“阿爹从谁那里知道的?”
李凌哼了一声,道:“这你别管,”又道:“眼下,显然是皇太后想收城,才召集那几位老臣密议的,明日早朝,这些大臣必定会就此事向陛下进谏。这群人个个能言善辩,我们绝非他们的对手。”
所以,情况对他们极不利。
一时间,惊恐、失望、羞愧和气愤齐涌李怀的心头,让他不由得冷汗直冒、心急如焚。
良久,李怀才用商量的语气道:“阿爹,既是皇太后的主意,恐怕我们不交也不行,不如还是主动地交吧。”
李凌大怒,扬手又是一巴掌扇过去,颤声道:“那几座城乃阿爹几经出生入死换来,怎可说交就交?”
一旦交出就再也拿不回来了。
少两座城,他每年得少收多少赋税啊!何况,那几座城还代表着他曾经的功绩。
李怀的这句话让他又生气又失望,便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但他并不后悔打了他两巴掌。
他对李怀的失望是多方面的,只是以前没那么明显,现在是累积到了一起而已。
李怀毫不躲避地受了他这两巴掌,既不怨恨也不难过。
相反,因为心有愧疚,他倒宁愿父亲多扇他几巴掌。
不管如何,当下之急是应对朝廷回收城池的事,于是李怀继续劝导道:“阿爹莫要生气,照眼下这情形,这事显然已势在必行,交出两座城于我们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损失,但还不至于动到根本,望阿爹以大局为重。”
李凌长叹一声,没有作答。
他此次进京前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他想着既然先帝也从不提此事,而新帝又才